绝对文学微刊●散文 || 张庆余:落叶归灶时
发布于 2021-11-12 09:56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园地
绝对文学微刊第171期(总第364期)
“落叶归灶”时
秋末初冬时节,见诸多树木的叶儿陆续发黄、变枯、逐渐落地,除了城市环卫工人每日打扫落叶之外,大片山野、岸边的落叶却无人问津了,这便使我不断回想起“落叶归灶”时期的情景。
我之所谓“落叶归灶”,是说把树叶送入锅底当柴烧。
改革开放之前的年代里,平民百姓不光吃粮不足,而且烧柴也时常紧缺。每年为了拾柴禾,不知要耗费多少时间。记得我年幼时,每到树木开始落叶了,母亲便早早地把我叫醒,让我抢先去拾杨叶。我揉着蒙松的眼睛,拿起“杨叶串”,到村外去找着串杨叶。因为杨叶的叶片大而厚,晒干了烧锅做饭比较“筋烧”。我知道哪儿杨树最多,就先奔向那儿,拿起用竹筷削成的签子,用尖头去扎落在地上的杨叶。扎上七八片后,撸到拴在签子粗头的麻绳上,再接着串下一波。这样串上一个时辰,就能把两米左右的绳子串满,拉着回家。到家后,解开系在绳子末端的小“挡棍”,把叶子撸下来,再去串。如果明知道哪儿的杨叶多,但跑过去一看,见树底下已被别人撒下地瓜秧“占下”了,往往气得直跺脚,也不敢随意串人家占的,因为那个时代人们的心眼儿都很实诚。
拾不到杨叶时,就跑回家,拿一根长竿子,到村北的山坡上去打柿子叶或核桃叶。当站在地面上够不着打时,就爬上树去打。为了防止掉下去摔着,往往是一只胳膊揽住树干,用另一只手扬竿子打,打不几下,便累得胳膊和手酸痛,只好停一会儿再打。
柳叶比之于杨叶、柿子叶、核桃叶来,算是“小字辈”,十片八片柳叶不抵一片杨叶。但在大型叶片不够捡时,就只好去捡柳叶了。对柳树下的地面比较平坦的,嫌捡得慢,就用扫帚扫;地面不平坦的,就用双手“胡拉”(收拢的意思),哈腰撅腚,也挺累人的。
除了拾树叶之外,还到田间扫棉花叶。离我们村有四五里远的核桃园镇李登楼大洼,大部分是棉田。当棉花柴拔完后,我们几个小伙伴便拿着蔴袋和扫帚,在棉花沟里扫棉花叶。由于拔棉花柴时会带出一些坷垃,夹杂到所扫的棉花叶里,为了让叶子与坷垃分离开,我们便把蔴袋片儿铺开,然后用手将聚拢起来的带有坷垃的棉花叶捧到蔴袋片上,再兜起来,根据风力的大小,让兜起来的棉花叶均匀地滑露下来。叶子被风吹到一旁,坷垃掉到脚下,这样便分开了。最后,撮起棉花叶装进蔴袋,背着回家,累得气喘吁吁。就这,多数人家的烧柴还是不够一冬用的,得再买些其他燃料来接济。
改革开放之后,乡亲们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逐渐告别烧柴时代,代之以煤气灶、电磁炉。过去是为缺乏烧柴发愁,现在则是为柴草无处放发愁。特别是近几年,家乡人喜爱种植辣椒,每年的辣椒收获后,辣椒柴就没有人要了,再像过去那样堆放到大街旁,显然不行了,因为影响村容;村民们便堆放到房顶上,盼着外地人前来购买,但年复一年,无人问津;也有人盼着科研部门能尽快研制出辣椒柴、棉花柴造纸技术,消化掉这些令人发愁的庄稼秸秆......
《绝对文学微刊》征稿函
一、推文时间:原则上每周二四六推发作品,如遇重大节假日或平台重要活动,随时调整推出时间。
二、栏目设置:平台开设小说、散文、诗歌、杂文、文艺评论、报告文学等栏目。
三、投稿要求:1、本平台不讲关系,以质取稿,严禁抄袭和一稿多投,所有来稿文责自负(投稿作者务必添加主编:13966506591,以便发放稿费)。2、因人手有限,本平台概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投稿15天内未刊发或未接到用稿通知,稿件可另行处理。3、投稿作品必须是原创作品,未在其他公众平台发表过。来稿请投《绝对文学微刊》专用邮箱:1149194646@qq.com,并附百字以内作者简介、手机号码、近期生活照。
四、稿费发放:作者稿费即读者赞赏,无赞赏无稿费。赞赏百分之七十以红包形式发给作者,百分之三十留作平台维护费用。鉴于查找、截图等环节费时费事,20元以下赞赏不予发放。文章刊发七日后截图发放作者赞赏,之后的赞赏不再发放。凡投稿作者或接受约稿作者,即视为自愿接受上述条件。《绝对文学微刊》期待您的佳作。
五、特别提醒:《绝对文学微刊》部分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ErWeiMa 我们
|张庆余部分作品荐读|
喜欢请转发您的朋友圈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