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玲:善念之果

发布于 2021-11-22 21:44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园地


深秋时节,当勤劳的农人把一筐筐丰收的果实采收回家,家家户户便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荡漾起欢乐的笑语。

然而,走在田间地头,人们总能看到,果树的枝头常常会留下一些被“遗落”的果子。就连那些生长在土地里的红薯和萝卜类根茎作物,也总会被“遗落”在地里。每逢成熟季节,这种现象就屡见不鲜。究其原委,是因为主人够不着采摘这些果子,还是有意要遗留一些?其实,这里面大有说道。

很早以前,有这么一个传说:在一个天寒地冻的冬日,一场大雪覆盖了茫茫原野,那些原本栖息在柿子树上的喜鹊,便因找不到食物而饿死。第二年春天,柿子树重发新芽,开花结果。看到满树的果子,人们喜上心头。不料,突如其来的害虫,将柿子树啃噬得奄奄一息。结果,柿子几近绝收。意外的灾害,引起了农人高度警惕。经过一番沉痛思考,人们终于茅塞顿开,弄清了其中的缘由:原来,有喜鹊栖息的时候,喜鹊便吃掉了树上的害虫,保证了果树的丰产。这点顿悟,令本就厚道的农人慈悲心大发。从那以后,每到收获季节,人们都要在枝头留存一些果子,作为喜鹊过冬的口粮。喜鹊仿佛也很感激人们的恩赐,一到冬天,就忙碌着捕捉树上的害虫,以保证来年的丰产。一来二去,留在树上的果子,也吸引了更多的鸟儿来过冬。于是,即使是风雪迷途的寒冬,有果树的地方,总能看到成群的鸟儿快活地飞来飞去,也总能听到它们叽叽喳喳的歌唱。那便是鸟儿们为保护树木,忙碌着捕捉害虫的矫健身影和热闹场景。

此后,每到采摘果实的季节,老农必定要告诫儿孙,一定要给树上预留一些。在这些善良的农人心里,果实,就是土地的儿女,是果树的孩子。人们能从大树和土地里源源不断地获得食物,这是上天的恩赐,是大地的施舍。既如此,人类就不能太过自私,不能将天赐的果实收绝、摘尽。相反,一定得预留一些给上天,给土地,给树木,给鸟儿,给虫子,给饥饿的路人。这与“颗粒归仓”并不矛盾,这是种在农人心中善念的种子。他们以预留果实这种方式,对冥冥之中护佑生民安居乐业的天地和一切生灵表示诚心诚意的感谢。这也绝不是迷信,而是一种知恩图报的慈善行为。果子虽然是自己辛苦种植和精心管理所获得,但留一点给需要的人或动物,其本身就是一种关于爱的赠予和美的分享。从人性本源来说,这是人类慈悲心的存留,是一种善念的传递,是博大之爱的延续和弘扬。

和以上情形相关的经历,是打小时候就留存在我脑海里的一件事。有一次,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担任队长的父亲谈及晌午队里挖红薯的情景,微笑着缓缓说道:“今儿,地里遗落的红薯真不少。”并不懂得其中深味的我,脱口而出:“那为啥不让捡拾干净呀?”祖母意味深长地回答说:“有些人家劳力少,一年四季都欠吃,你大(爸)得照顾那些人哩。”我还是不解地问:“这算哪门子照顾啊?”母亲说:“都是种庄稼的老手了,谁看不见地里遗落的红薯?你现在去看,地里捡拾红薯的人肯定不少。”我顺口说道:“那我去看看,顺便给咱家也捡一些回来。”大人们立刻制止了我,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娃呀,你凑啥热闹?好歹咱家劳力多,粮食凑合着够吃。地里的红薯,就让给那些生活困难的人家去捡拾吧。”我恍然大悟似的,不再插嘴多舌。但家人的一片善心,却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现在看来,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共荣共生的。一切链条,都有其不可损毁的完整性。即使那些极易被人忽略的细小链接,一旦断裂,都可能危及整个生物链的正常运行。自然,人类生存的链条,也会受到损害。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而农人有意遗落下成熟的果实,其实就是在有意无意地保护着这些链条。他们这样做,就给需要食物的物种留下了活命的余地和希望,留下了生存的空间和生机,也是给自己留下了更为宽裕的生活路径。这不光是一种感恩的表现,也是一种美德的分享,是一种善念的回归,更是一种自我完善的爱心施与。

生活中,常怀善念之人,必是厚德仁慈的。他们有博爱之胸襟,有大爱之情怀。爱出者爱返。愿每个人的心田里,都常开善念之花,常留善念之果,也常得善念之益。

如此,甚好


张会玲:笔名青禾草。六零后,陕西白水人。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三十年,渭南市教学能手,市作协会员。县首届“十佳教师”,作协理事。出版有散文诗集《素简时光》,散文集《轻轻地把爱与你诉说》。



往期推送

张会玲:历史上的渭白轻便铁路

风趣幽默赶车人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