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区旧事之湟中大厦

发布于 2021-11-22 22:13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园地

巢生祥/文
字梦麟,西宁人,1933年生,1951年工作,青海省建设银行干部、经济师,1985年退休,退休后发表西宁民俗、方言、杂文、评论及西宁古城史等文字50多万字。结集有《湟川杂摭》《风雨路》《西宁古城考》《求实集》,有作品被收录《华夏散文精选》《青海花儿论集》。

友人向我约稿,要我写点东区的往事,说来惭愧,虽然我生于西宁,长于西宁,至今虚度81春秋,对东区却是那样生疏。但对友人之约无法推脱,只能搜索枯肠,勉为其难。不过我写东西不编造,不说假话、不会渲染、添枝加叶,只能是一点干巴巴的回忆,又因为是《文史资料》约稿,要写“三亲”,更不能杜撰,如此而已。

湟中大厦是西宁历史上,也是青海历史上第一座砖砼建筑,是西宁第一座新式的全封闭三层楼房,除设有客房、餐厅、会议室外,一楼东部还有一个舞厅,面积约200平方米。

室内沙发、吊灯,新颖美观,在上世纪40年代是独一无二的宾馆。这座建筑物为马步芳修建,是属于官僚资本;抑或是政府投资的迎宾设施,不太了解。西宁解放以前一般老百姓都不能进去,在人们的脑子里似乎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1947年,国民党的统治已分崩离析、摇摇欲坠、物价飞涨、货币贬值。这时候的西宁街头出现了一个新的金融业流动经营业务——捣贩银元的小贩。他们每人手中各执二三十元硬币,悠闲地在湟中大厦门前广场转来转去,最多时人数达30人左右,平时也有一二十人。他们不停地抖动银元,发出仓仓的声响,以表示可以收兑银元业务。这一景况大约持续了两年多。

1953年3月我奉玉树专区政府指派,来西宁公干,当时地委宣传部白华相部长也来西宁,领导指示来西宁办事人员统受白部长领导。白部长住湟中大厦,我住自己解放巷家中,请示或者汇报工作,曾数次去湟中大厦。有天晚上在白部长房间内,遇到青海日报社驻玉树记者郝敬义同志。他叫我到舞厅去跳舞,我说不会跳,他不容分说,拉我进了舞厅。初进舞厅,乐曲高奏,灯光暗淡,黑糊糊的看不清眼前一切,中学同学,粮食厅工作的魏坤义忽然拉着我下了舞池。这时候的我不要说跳交际舞,实在见也未见过。那阵子的尴尬、窘态,久久不能平静。

1954年随青藏公路到了野牛沟。那时候的革命青年人热情非常高,路局的青年团很重视青年人的文化、体育活动。常常举办一些篮球赛,每逢周末还举办帐房舞会,团干部挨帐篷发动大家踊跃参加。在这些同志的热情鼓励下,大家也便去学习,团委女同志一个一个带男同志跳,耐心教,不上一两个月,初步学会了交际舞。解放后举办跳舞晚会,大约为了安全由公安厅发给跳舞证,凭证进场。

1954年开始在东关省人民银行、省粮食厅等单位也开始举办舞会,有些单位成立了业余乐队(如人行和建设银行共组织一个乐队,以后分为两个),跳舞地点又增加到省政府礼堂,1955年西宁宾馆建成,有了专设舞厅。跳舞不再发证,由举办单位印好舞票后分送各单位。有乐队单位差不多每个周末都能收到舞票,一些爱好者早早擦亮皮鞋,兴高采烈地奔向舞场。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