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文坛上的五朵金花|彭宗怀

发布于 2021-11-22 22:04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园地



文学教育平台2021年 第115号(总第173号)





保康文坛上的五朵金花



彭宗怀




湖北保康地处荆山腹地,文学创作之风盛行。近些年,热爱写作的张蕾、严榕、彭艳丽、伊梦和孟娟五位女性作者频繁在文学报刊发表作品,成绩斐然,引人注目,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线,被誉为保康文坛上的五朵金花。

我读张蕾的作品有些年头了。她的散文,笔触敏感细腻,情感逶迤感人,令人爱不释手。
张蕾是《湖北日报》东湖副刊的常客,称得上是年轻的老作家。年岁不大,在《湖北日报》《长江日报》《东方烟草报》《文学教育》《三峡文学》等报刊累计发表散文作品十几万字,2019年获湖北省襄阳市举办的建国70周年征文三等奖,精准扶贫收官之年,她撰写的散文《杨家岭上笑声朗》被人民日报客户端和新浪网转载,还先后出版了《乡间花事》和《行走河岸》两本散文集,其中《行走河岸》荣获第八届孟浩然文学创作奖。
童年,故乡,老家……以及屹立其上的人、物、事,是张蕾创作的主元素。在日复一日的书写中,她逐步深化了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理解、对价值的认同。这些,都化作一行一行的文字,像涓涓清泉从张蕾的心中流了出来,温润,隽永,楚楚动人。


张蕾是一位女儿、母亲、妻子,虽被自我、身份、家庭、职业所束缚,却积极迎接社会不同角色带来的责任和挑战,用女性的声音和实践不断展示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在文学写作上,她善于以小我的视角去书写对生活、生存、生命等人生重大命题的和思考,与读者分享她具有真知灼见的人生体验。
据我所知,十几年前,张蕾只是一个衣食无忧的出纳员,年轻的她,每天都挥霍着大把的时间,差一点就把自己荒废成了一根野草。然而,她不愿意像身边的芸芸众生那样平庸地生活下去,于是,自小喜欢文学的她,便毅然从麻将桌上离开,坚定不移地走向了书桌,走进了文学。
她坐在窗口,脸上落满大山的影子。
张蕾用十几万字的作品为自己建起的一个巢。对她来说,文字的巢能够遮风避雨,每一次的书写就像是擦亮一根火柴,驱逐心头的阴影和黑暗,照亮自己,也温暖别人。她的经历告诉我们,世界上唯有书写可以帮我们留存过去的记忆,唯有书写可以让我们脱胎换骨,仿佛在世上重新活过一遍。
时光飞逝。十五年过去了,因为写作,张蕾的生活不再平庸,调离了原单位,从事了新的工作,并成为行业知名人物。生活中的张蕾,也从天真而迷茫的少女渐渐走向成熟,散发出优雅而知性的魅力。
张蕾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她说,在写作之路上遇到的都是良师益友,有作家的耐心指导,有朋友的相互切磋,有领导的大力支持,有亲人的无私奉献。这,都是她在创作上一路前行的支撑与动力。

严榕是一个文静、内敛、低调的女子,寡言少语,不善交际,外表冰冷。但她的内心却是火热的,这从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来。她的写作,以散文为主,不仅产量大,而且质量高。我很喜欢她的作品,喜欢她细微的观察、灵动的语言、独到的感悟。
作为语文老师的严榕,非常称职。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上作文课更从容些,避免只会讲不会写的窘境,她不仅热爱读书,还不断地以身示范写下水作文。这一举动,不仅点燃了学生潜伏的写作的热情,同时也意外地唤醒了自己沉睡多年的写作潜能。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能量是不可小觑的。一个寒冷的雪夜,从家乡走出去的作家晓苏老师给严榕发来了一封邮件,虽是寥寥数语,但充满鼓励与期望,让她勇气顿生,仿佛在雪地里踽踽独行时,突然看到了一间生着炉火的温暖小屋。正是因为有晓苏老师这些文学前辈的、欣赏与激励,严榕坚定了从事文学创作的信心,从此一路砥砺前行,从未止步。
严榕说,是写作让她在繁杂的工作中找到了一个出口,就像武陵人找到的那个洞口,“仿佛若有光”,也让她在庸常的人生中找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收获了一种无与伦比的畅快与欣喜。
写作这条路,漫漫修远,有鲜花也有荆棘。严榕怀揣着爱与惧,一步步朝前走。当然,文学之路也是坎坷的,有时她的脚步并不稳健,途中也有过迷茫,有过困顿,好在她并没有放弃。她在读与写的适时切换中,随时调整自己的状态,沉醉而不知归路。


好静的严榕喜欢读书。她认为读是解救,写后知困,读后知不足。海绵吸水一般的阅读,让她在与大师们的对话中发现自己从写作到内心的种种缺陷,于是在自省中补救。阅读和写作让她的生活变得精致而有情趣,内心变得丰盈而又宁静。
2015年开始正式写作算起,严榕发表了数量喜人的作品。这些作品先后发表在《散文》《福建文学》《文学教育》《青岛文学》《牡丹》《雪莲》《金城》《中国教师报》《湖北日报》《西安晚报》《襄阳日报》等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其中,作品《在回忆中抵达》被收录进《2016——2017年湖北作家作品选》(散文卷);《秋虫列传》收录进《“青春放歌”陕西省“禧福祥杯”全国青年散文大赛作品集》;《书信往事》荣获第四届“书城杯”全国散文大赛优秀奖;《1999之恋》《书屋简史》《春风送暖》《印象老河口》《鹰子石下的牡丹花田》等篇什获得过市级征文的奖项。2018年入选“湖北省中青年优秀文艺人才库”。
严榕的作品还结集出版了散文集《与鸟为邻》。她告诉我说,这是一本关于成长的书、故乡的书。之所以要在沸腾的中年回望过去,是因为随着与故乡的距离越拉越远,故乡的面貌就越来越模糊。在她的回望里,有少不更事的天真与疏懒,也有年少轻狂的无邪与纠结,还有年与时驰的清醒与伤痛。这些,似乎都与故乡有关。那里,还有给了她精神成长养料的亲人。那些飘忽的风景、远去的背影,构成她生命的图腾。书写他们,是本能,亦是心灵的挣扎与苏醒。
对于《与鸟为邻》这部散文集,著名作家晓苏、吴佳骏、温新阶、谢伦均给予过充分肯定。晓苏说,她在散文中将现代情调和传统神韵完美地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写作风格。吴佳骏说,严榕的文字清雅而不躁浮,带有个体生命的体验性和洞察性。段吉雄评论说,严榕的散文是深谷的一株兰,绽放着唯美性情的典雅气质。
严榕坚信,这条没有止境的写作之路,让人迷恋又如此虔信:不要停歇,最好的文章永远是下一篇。

彭艳丽
对于彭艳丽,我觉得很亲切,因为她五官艳丽,身材艳丽,文采艳丽,还和我一样,都姓彭。
彭艳丽练瑜伽,也练太极,在圈内很有名气。然而,她更喜欢文学给她带来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她上中学时,偶然读到了从家乡走出去的作家晓苏的小说集《山里人山外人》。她被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所吸引,认真读完了那本书,开始喜欢上了作文课。那时,她多么希望自己将来也能成为一位作家。
后来,为了生活,忙于生计,她的文学梦一度搁浅。但是,彭艳丽始终认为,人活着,总是该有追求的。瑜伽和太极只能增添外表色彩,只有阅读和写作才能充实内心。于是,她开始尝试写作。最初的写作与文学很远,流水一样,用词、断句、谋篇,都有点随心所欲。她对着电脑倾泻一通,觉得“心里好舒服”。没想到,久而久之,文章的雏形就出来了。
文学道路总是艰辛的。彭艳丽在写作起步的那段时间,觉得很苦,熬夜码出来的稿子常常又发表不了,心情一度非常沮丧。吕先觉老师和众多文友一直鼓励她不要放弃,要挺住。吕老师告诫她说,不管文章能不能发表,都不要放弃对文学的爱好和对写作的坚持,还鼓励她多读书,多练笔,内修其心,外修其貌。“热爱文学的人就算面容老了,神态依然会优雅!”吕老师的话让她精神大振。
因为坚持,彭艳丽终于熬过来了。经过一段漫长的寂寞、阵痛、摇摆、沉思与挣扎,彭艳丽对文学有了新的认知与发现,渐渐尝到了写作的喜悦、快乐、幸福,对文字越来越迷恋,写作也开始得心应手了。


“想写的故事一直被我惦记着,在脑子里翻来覆去。”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回到家,她便开始创作。屋里静悄悄的,只有街道上偶尔传来几声汽车喇叭的鸣叫。每当这个时候,她总是文思泉涌,奇思妙想扑面而来,令她应接不暇。
彭艳丽的作品以短篇小说创作为主,文字朴实,语言自然,充分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对人生的领悟、对生活的思索。小故事里阐述大道理,具有独特的温度与感染力。在保康第一届文学创作评选活动中,她获得了短篇小说类创作二等奖,之后陆续在《椰城》《襄阳晚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小说和散文。其中短篇小说《荷殇》发表在《椰城》的头条;《第28床》发在《汉水》小说头条;《汉水》杂志同期刊发过她的两篇小说《被风吹过的夏天》《一夜无事》;小说《孤寂的蛋糕》在《襄阳晚报》发表;散文《彭氏祖屋》在《濮阳晚报》发表;散文《大年夜》被收录进《记忆2020》;散文《给父亲敬酒》和《大水之光》在《文学教育》发表。
2020年,《三峡文学》在小说头条位置隆重推出了她的小说新作《顺风车》。这是一篇丰饶的小说,故事新奇,情节离奇,人物神奇,通过一男三女的旅途偶遇,写出了社会的千姿百态和人性的光怪陆离,具有罕见的可读性。
我坚信,与我同姓的艳丽在文学之路上一定会行稳致远,风光无限。

伊梦是我最熟悉的人,我们都在保康政法系统工作,经常见面。她长相甜美,性格温柔,爱好广泛,喜欢跑步和瑜伽,会表演山东快书。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她追求文学梦已长达十年有余。
伊梦的文学梦始于青春少女时代。读高一时,她写的一篇题目为《故乡的秋天》的文章轰动全校,让她在校内声名鹊起,自此她踌躇满志,开始爱上写作,梦想成为一名作家。高中二年级,她在全国“新世纪”杯中学生作文大赛中,写了一篇名为《来自乡下的同学》的散文,荣获二等奖,再次坚定了她的梦想。隔年,她的散文《豆腐的几种吃法》,再次在全国作文大赛中获奖。在语文老师的带领下,她参与创办了《星星》书刊,伊梦成为这个内刊的编辑,她开始尝试写小说、诗歌,也曾试着填词。那时候,该是她文学梦最酣的时刻。
大学期间,伊梦主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算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理科生。但是,她的文学梦依旧做着,零零散散写过一些散文和校园青春小说。由于专业限制,她总觉得与文学之间隔着枯燥的程序代码,梦想变得虚幻缥缈,遥不可及。


大学毕业踏入社会之后,她和很多女孩一样,开始无止无休地忙着工作,恋爱,结婚,生子。生活之路时而平坦顺遂,时而一地鸡毛。生活逐渐磨平了她身上的棱角,却没有磨灭她的文学梦想。业余时间,她注册了自己的个人gongzhong号“伊梦园”,用于记录她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后来,她参加文学活动,结识了更多的追梦人,不再满足在gongzhong号上发表文章自娱自乐,而是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向省刊投稿。不曾想,这一写居然小有名堂,她作品陆续在《延河》《三峡文学》《文学教育》《汉水》等期刊杂志上发表。看着自己的文字被印成了铅字,伊梦感到由衷的高兴。
每天,她依然坚持晨起跑步,一跑就是十公里;她依然坚持扎实工作,一干就要干出成绩;她依然坚持熬夜创作,一写就不想停笔。
伊梦是个有创作潜力的青年作家,她既写散文,也写小说。她的文字细腻、质朴、真诚而空灵,像她的人一样,时时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她的创作从细而微的内心世界,到宏而阔的历史时空,把鲜活的个人经验与时代主潮联系起来,路子越走越宽。
回首走过的路,她总是感慨万千。她说,倘若有一个梦想始终存在于脑海,那么它一定拥有让人坚持下去的理由。文学梦让人坚守的理由就是,它能滋养心灵,增长见识,丰富灵魂,让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觉得自己贫穷。

我和孟娟认识较晚,第一次见面缘于一次文学采风活动。那是一个下着蒙蒙细雨的星期天,马桥镇林川村桃园里棵棵桃树上挂满了硕大的桃子,压弯了桃树枝。我正举着照相机四处寻找美景,忽然一个身材苗条,留着披肩长发的美女闯进了我的镜头。她在一棵桃树下翩翩起舞,是那样的自然、清新、水灵。我忙向同行人打听她的名字,才知她叫孟娟,在县文旅局上班,从事文化工作。
孟娟给大家的感觉就是性格活泼开朗,大大方方,既不拘束胆怯也不忸怩作态,她说唱就唱,说跳就跳,总能给人们带来许多开心快乐。接触后,我发现她是一个兴趣爱好非常广泛的人,除了唱歌跳舞,她还特别热爱文学,散文写得相当出色。比如那篇发表在《湖北日报》东湖文学副刊上的《守护》。
因为工作性质,孟娟经常下乡,了解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情况。别看她外表瘦弱,其实是个女汉子,她把目光投注在乡村,经常与基层文人、民间艺人、民俗文化传承人等交流沟通,撰写了许多以文化为主的人物特写。我曾经读到过她写的《晚霞满天——记保康县民间音乐家协会会长邱克光》,对她笔下的邱克光印象深刻。她撰写的民间艺人邹贵昌事迹文章《守护》登上了《湖北日报》,同时还登上学习强国平台;撰写的县老年书协主席胡启斌事迹文章《用墨香熏染生活的人》登上了《楚天都市报》。孟娟的笔下都是身边人,文字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对美丽、善良、崇高的普通人给予赞美,像荆山一样留在了读者的记忆中。


在保康文坛,孟娟无疑是后起之秀。为了写作,更多的时候,她是个安静的阅读者。今年六月,我在《文学教育》杂志第六期上读到孟娟写的一篇文章,题为《晓苏短篇小说阅读随感》。她在文中谈到自己读的几篇晓苏小说感想,可以看出她是读了很多晓苏小说的,并且是认认真真读的,否则怎么会写出那么深刻的感想呢?与孟娟交谈中,她告诉我,她给自己制定了读书计划,每天阅读一小时,并养成了做读书笔记和写感想的习惯。要求自己每读完一篇作品就写一段读后感,字数不限。一年多以来,她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撰写的读后感超过两万字。她坚信开卷有益,坚持多读书,读好书,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就一定能提高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2021年,《福建文学》第6期发表了她的最新散文《父亲是个文化人》。这可以说是孟娟散文的代表作。作品以非虚构的笔法写了她父亲的几个真实故事,从不同的角度透视父亲复杂、多样而纠结的内心世界,客观、全面而深入地刻画了一个立体的、流动的、血肉丰满的、真实可信的乡村文化人形象。这篇散文,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达到了一定高度,可谓保康近年来散文写作的重要收获。
作为一个热情、乐观、向上的文学青年,孟娟起点很高,成绩不俗,我坚信,只要她坚持不懈,脚踏实地,苦读深思,勤奋写作,将来在文学创作上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绩,就像林川桃园的桃子一样,硕果累累。


【 本文载《文学教育》2021年第12期中旬号 】




作者像


彭宗怀,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湖北保康。






投稿邮箱

唯一官方邮箱:wxjyzh2014@126.com


联系我们


办公027- 87386643

号:wxjy_edu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