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备考 | 从成都11月考语文作文题说起(下)以小搏大,再也不怕大作文

发布于 2021-11-25 19:10 ,所属分类:初中作文学习资料


篇我们对“国之大者”这一“大”命题的材料进行了内容和立意分析,相信同学们已经对如何写好“大”作文,有了基础的认识,不会再轻易掉进“假大空”的陷阱。这篇就通过一篇范文,让大家更为直观地来学习这套以小博大、化大为小的考场写作解决方案。

↓↓↓
以下为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成公十三年》

② 凡国之大柄,莫先择士。——《旧唐书》

③ “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习近平


中国,是5000多年文明源远流长的中国,是一派欣欣向荣气象的中国、是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中国、是9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也是14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磅礴之力的中国。面对这样纷繁复杂又瑰丽多姿的中国,无数代人在建设中国的过程中思考并探索:何者为大?何者为根?何者可强?何者可久?


作为青年一代,谈谈你对“国之大者”的理解和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聚焦一点,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解析

这篇“范文”其实是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社论,此篇虽不是严格意义的考场作文,但是其论述的结构和逻辑绝对够得上一篇满分作文。请同学们着重:作者是如何为“国之大者”清晰定义的;作者论述的思路是什么;围绕国之大者的论述,作者展开了几条线索;作者的分论点和主论点以及各分论点之间有什么关系。看完这篇社论也许能够帮助同学们去分析和反思自己对“国之大者”在理解上、结构上出现的问题,并且从中总结出应对“大”主题作文的主要方法。


看完了这篇社论及讲解,你找到答案了吗?如果还没有很明确,记得结合上篇写作方法思考一下。


↓↓↓
语文备考 | 从成都11月考语文作文题说起(上)——主旋律作文到底怎么写?



到这里很多同学应该已经长舒一口气,感觉拿捏了此类“大”命题写作,那你可能高兴得太早了。这套方法固然是一套顶级的武功秘籍,招招制敌,但再好的秘籍也要多下功夫练习,方能参透其中法门。因此除了分析材料和整理写作思路的方法外,你需要花更长的时间积累相关文史知识,在每一次练笔中自己的行文结构和论述方式。


知识积累

建议对近现代史以及党史不熟悉的同学,一定要抽出一点时间做基础的了解和梳理,避免在材料理解和具体行文中出现常识性的低级错误。有了基础知识的储备,要注意积累时事素材,同时根据时事素材进行思维锻炼,尝试从以下几点来进行思考以增强自己对“宏大”命题的处理能力:


1. 基于自己的文史知识,理性判断某某新闻(突发事件、时事信息、政策、决议)是否重要?为什么重要?

2. 基于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思考某某新闻和自己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是否对具体的生活产生影响?

3. 基于对目前国内国际形势的了解和自身的时事知识,某某新闻对我国现阶段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青年的培养、百姓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

4. 基于自己的知识储备,思考某某新闻或者社会问题是否和已知的历史资料、素材有相似性或者相关性?


结构与论述

这部分是考场作文中同学们必须思考和完善的环节,相信比较优秀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写作模板、习惯和节奏,在这里不再赘述,只强调其中几个关键环节。


1. 写作前明确结构。

无论同学们有没有打草稿、列提纲的习惯,请务必在确定立意(主论点)的同时,想清楚(未必要写下来)行文的分论点以及文章的结构布局:围绕论点需要展开几个分论点的讨论,分论点之间什么关系,每个分论点如何论述,占据多少篇幅,文章分几段,每段具体论述哪些点等等。


2. 注意主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大部分得分一般的作文,分论点和主论点之间的关系松散,甚至可以说没什么强关联,任何分论点都能够套用、挪用。同学们如果想要提高作文分数,需要针对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下功夫,争取做到每个分论点都在围绕论点论述,都在打开主论点的一个层次或者侧面,论点和分论点形成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


3. 注意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大部分想到哪写到哪的作文,没有时间规划分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基本上论述的顺序和层次都可以随意变换,因为分论点之间并没有什么紧密的逻辑联系。想要提高分数的同学,可以尝试将并列关系的分论点转变成递进层次的分论点,即使采用并列的分论点,也尽可能梳理清楚分论点之间的顺序关系、层级关系,以此增强文章的思辨性和逻辑性。


4. 主题复现。

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几乎是所有同学都知道的策略,为了强化自己的主论点,需要在不同地方的论述中不断加以强化,我们想想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一篇不到八百字的文章,“人民”两字出现了十几次,占据篇幅的四分之一,这就是典型的主题复现。平时结构松散,论述缺乏逻辑的同学更应该掌握主题复现的方法,来弥补论述的不足。




// 总 结

从“国之大者”这一典型的“大”命题出发,强基路带领大家从命题人和考生答题的两个角度深度透彻地剖析了材料及写法,即在准确掌握材料、分析材料的基础上,理清思路、分清层次、紧扣题目、从生活出发,结合对时事新闻、社会热点及个人生活的认识和思考,聚焦到实处行文,以小搏大,摆脱假大空,方能成就一篇出色的“大”作文。

#语文备考# 往期回顾


语文备考 | 从成都11月考语文作文题说起(上)——主旋律作文到底怎么写?

丰满文章血肉:作文素材积累的十个建议

还在苦求书单?先弄清为何阅读!

背不牢?容易忘?提高记忆力的五个建议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