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云水禅心 ‖ 今昔对比说服装

发布于 2021-11-26 18:22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园地

获取更多精彩信息




2021年第093期



今昔对比说服装
文/云水禅心


盛世有华服,太平舞霓裳。服装是社会变化的晴雨表,它形象地记录着人们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过程。年过半百的我,见证了人民生活的巨变,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人们衣着方面的变化。

时光回溯到五六十年代,灰、白、黑、蓝是当时服装世界的主色调,大家都穿着一模一样的衣服,千人一面,万人一体,人们被艰苦朴素的观念引导着,提倡“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着装风气,以穿打补丁的衣服为荣耀。

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我,看如今满大街让人眼花缭乱的漂亮衣服,总也忘不了贫困时候穿“补丁衣”的情景。那时,人们生活普遍贫困,能够穿件新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当时国家实行布票制,大人每年发6尺布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减为每人三尺,这显然是不够的。外祖母就在房前屋后种植棉花,在老式织布机上织老粗布,母亲把老粗布染色后为我们缝制衣服。家里姊妹多,这样的粗布衣也要轮流穿好几个人,姐姐穿破了,改改再给妹妹穿,最后实在不能穿了,还要把勉强能用的布料剪下来做鞋面。上学后,我依然穿着姐姐穿过的补丁衣。记得小学二年级的一节音乐课,老师点名让我上台唱歌,我走上讲台的时候,看到同学们开始窃窃私语,有的男同学在坏笑,我忐忑不安,唱完后匆匆落座。课后,要好的女同学告诉我,我裤子后面烂得漏了肉,我羞得真想找个地缝扎进去。那时候,大人小孩都没有人穿内裤,秋衣秋裤更不用说,寒冬光身穿棉衣棉裤,北风呼啸,顺着袖筒裤腿钻风,现在想起来还浑身打颤。人常说,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我暗下决心,发奋苦读,希望有朝一日“金榜题名,衣锦还乡”。

小学五年级,学校宣传队组织我们到县城参加文艺汇演,要求每人必须定做一套“绿军装”,这下可把我乐坏了。七十年代初期,人们的服装被淹没在一片国防绿的海洋里,军服成为最高时尚,所有人都幻想着“绿装加身,尽显风采”。母亲倾尽所有为我定制了一套绿军装,参加汇演那天,我在老城人民剧院的舞台上格外自信,超常发挥,还获了奖。

七十年代末,我拥有了第一件碎花的确良衬衫,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脱下这件只有上学才舍得穿的衬衣,并叠放整齐,换上旧衣服。当时还流行假衣领,那是一种没有袖子、只有上半截的衬衫,当然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衬衫,仅仅只是一个漂亮的衣领,为的是穿上外衣时在颈部露出来。这在当时的服装店货架上随处可见,比今天的领带还要普遍。

八十年代,我参加了工作,国人的服装引进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款式:牛仔裤、直筒裤、牛筋裤、喇叭裤、老板裤、萝卜裤、夹克衫、皮大衣、西装、晚礼服、休闲服,甚至超短裙等,目不暇接的时装新概念铺天盖地涌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分辨着,感知着,追踪着,模仿着。当时流行一种毛呢大衣,人们称之为“半大罗”,那时那刻,拥有这样一件大衣便成为我挥之不去的梦想。

带着渴望,我开始省吃俭用,感觉钱攒得差不多了,就乘车来到当年最繁华的服装市场---郑州德化街服装市场。我穿梭在人群里,左顾右盼,目不暇接,经过半天的货比三家,终于相中了一件黑色西服领的毛呢修身半大衣,讲好价格,准备付款时,突然发现钱被偷了,我气恼极了,只好失望而归………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越来越开放,人们的穿着打扮也越来越精致,越来越漂亮。我选购服装的方式也从商场、专卖店转到了网络,每天都会在网上浏览选购自己喜欢的衣服、鞋帽,宽大的衣帽间更是挂满了春夏秋冬各款服装,价格有二三百元一件的,也有千元以上的,只要是我相中的,都会毫不犹豫拿下。高档体面的服装让我在职场上充满自信,也为我的事业助上了一臂之力。

前年同学聚会,我穿了旗袍前往。聚餐时,有男同学开玩笑说:“你也太美了,原来怎么没看出来呀,好遗憾啊!” 我嘴上虽说“过奖了”,内心却暗自高兴。他们不知道,毕业以后,我从没有停止过学习,更没有停止提升自己。多年来,在看过许多书、穿过有内涵的衣服之后,觉得身着旗袍的女子,才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因此每次逛商场,我都会旗袍,长年注重自己身材的修炼。

同学聚会前夕,我终于相中一件质地上乘的宋锦旗袍,恰到好处的裁剪,成熟典雅的色彩,让人到中年的我,看起来身材曼妙,凸凹有致,昔日那个破衣烂衫的丑小鸭已经变成了白天鹅,难怪同学们会刮目相看。

感谢党的正确领导,感谢改革开放,同时也感谢自己没有放弃理想追求,时刻不忘给自己充电,最终找回了女人的自尊与自信,收获了快乐与幸福!



作者简介

云水禅心:女,1965年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总工会退休干部,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喜欢朗诵、戏曲,1992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有散文集《岁月如诗》。


本期编辑:文妹


《郑州文学》公众平台



征稿启事


传递郑州文坛资讯展示郑州作家风采
推送郑州本土作品繁荣郑州文学创作
讲述郑州精彩故事服务郑州经济建设


为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推动郑州市作家、文学工作者和广大文学爱好者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郑州市的文学创作,为把郑州建设成国家中心城市发挥文学“宣传郑州、展示郑州”的作用,“让郑州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郑州”,2020年9月正式出刊,每周两期,每逢周二、周五推出。
《郑州文学》除了发表小说、诗歌(诗词)、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杂文、随笔、文学评论外,还开设有以报道郑州文坛信息为主的【文坛资讯】,以交流创作经验为主的【文学主张】,以发表文学青少年作品为主的【新人新作】,以反映郑州从古至今社会万象为主的【郑州故事】,以展示郑州作家形象为主的【作家剪影】,以及充分利用网络视频优势的【朗读时空】等栏目。
对于书写郑州当代历史、文化、社会、生活、人物和城市建设的文艺作品优先采用。
文字稿一般要求在3000字以内,诗不超过80行,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
来稿一律要求电子文本。末尾请附作者生活照一张,作者简历200字左右,并注明通讯地址、联系方式(电话、)。
所投稿件优先编入《**年度郑州文学优秀小说年选》《**年度郑州文学优秀散文年选》《**年度郑州文学优秀诗歌年选》。
《郑州文学》热情欢迎工作、生活在郑州市(九区六县),以及郑州籍工作、生活在外地的作家、文学工作者和及全国各地文学爱好者踊跃投稿,并积极参与订阅。
/电话 :18538202480
来稿邮箱:zhengzhouwenxue@qq.com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