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可载于舟 舟易入画父爱难画 记我校《父爱如舟》
发布于 2021-11-26 18:45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园地
父爱如山可载于舟 舟易入画父爱难——记我校《父爱如舟》教研活动
文|胡文娟
阳光悄悄地探进屋来,洒在人身上,带走了初冬的寒意,留下暖暖的记忆,一如那深沉无言的父爱。沐浴着融融冬日,我校校委会吴校长、陈校长和全体语文老师一起观摩了五(2)班薛淑霞老师执教的公开课《父爱之舟》第二课时。
《父爱之舟》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二篇讲读课文。课文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讲述了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记忆中的父爱,载于小舟之中,飘入他的梦境。本文紧紧围绕“父爱”,以姑爹的小渔船为线索把成长中的平凡小事连为一体,年复一年,船来船往。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父爱的感受从“心疼宠爱——无微不至——倾尽所有”层层深入,渐渐明白这份爱的丰厚内涵,有生活上的细致周到,更有学习上的支持陪伴。
本单元的人文要素是: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在第一课时建立“场景”概念的基础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聚焦人物活动、环境描写,感受父亲在艰难不易的生活中爱子知子的伟大无私,在教给欣赏品读场景方法的同时学习场景描写的方法。儿子对父亲的理解和体谅是文本的另一条情感线,又使文章充满了相知相惜的父子温情,而“我”发自肺腑的感受也成为本单元的习作范例。
品味父爱、回味温情,在指向阅读和表达能力的教学中,有方向地分步引导学生在阅读场景中形成自己的感受,并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有效地发展阅读和表达能力。
薛老师这一节课如行云流水,娓娓而来,让人仿佛畅游在山水之中,不急不缓,按照“谈话导入,梳理过渡;聚焦场景,品读父爱;理解课题,回味父爱”的流程层层推进、环环相扣。
课题就是课文阅读的打开方式。薛老师从课题《父爱之舟》中引出小船,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小船的相关句段,进而发现都是按作者上学、求学的顺序来写的,有线索串联其中。
本课一开始的“我们来赏画”板块,让学生既放松了心情,又知道了作者是著名画家吴冠中。融合文体、作者等相关信息,既是高效精简的梳理,又有语言训练的渗透,体现的是对整篇课文教学的整体构架思考,同时为下文的场景理解及串联主线做好了铺垫。
在品读课文环节,薛老师抓住几个生活场景,如“卖茧买枇杷”“住店被虫咬”“逛庙会”“背我上学”“凑钱上高小”“报考路上”“上学路上缝补衣服”,让学生通过朗读在课文中寻找这些生活场景中的细节,抓住这些生活细节,让学生细腻地感受作者在行文背后所流露的情感,体会父亲那深沉的爱。
“情”的体味上,薛老师没有浮在表面,而是让学生深入体会父亲的“倾尽所有”和“竭尽全力”,在教学的深度和厚度上得到了实质性的突破。让学生感动于文中父亲这份“竭尽全力”的父爱时,薛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感悟了父爱与小舟的关系,理解了以“父爱之舟”为题的深刻含义,实现了本课的目标。
总之,薛老师这节课能够紧紧围绕语文要素,教学目标明确;采用板块式教学,教学内容集中;重视方法指导,促进学生能力提升,不失为一节好课。
END
办学理念:培养有梦想的人!
文字:胡文娟
编辑:张金萍
审核:吴平瑢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