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世界】记忆中的云冈村(一)
发布于 2021-11-29 19:37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园地
诗律|词律|曲律|译注|文学史|书画|散文|现代诗歌
点击上方蓝字我们!
记忆中的云冈村
——听奶奶讲云冈的故事
张书琴
上世纪五十年代,大概是五七、五八年,父亲从大同矿务局煤峪口矿调到晋华宫矿。我们原籍就是云冈村,奶奶和大伯她们就住云冈,家里有土改时分的五间石碹窑房。云冈离晋华宫矿只有五华里。那时候,我只三四岁,依稀记得奶奶抱着我,骑骆驼搬家过云冈南河湾。骆驼两边绑着两个大红洋箱,奶奶和我坐在驼峰中间。河湾刚发过洪水,骆驼深一脚浅一脚趟河。奶紧紧抱着我,我吓得瑟瑟发抖……。
童年时我问奶奶:“云冈这些石佛怎么有的?”奶奶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和尚来南山庙儿梁观音庙化缘,隔着河湾听对面老有人喊:‘我出来呀!我出来呀!……。’只要和尚一出来就能听见。和尚实在搞不清楚就对着北山也喊:‘你想出来就出来吧!’和尚话音刚落,只听得山崩地裂,对面北山塌下来一半,石佛坐着的站着的都露出来了。从那以后就有了咱们这里的大庙。”“为什么叫大庙呢?”“云冈周围还有二十多个小庙儿,南面庙儿梁顶有观音庙,西边山上有奶奶庙,西湾还有鲁班庙,堡洼东有龙王庙,石窟最大,村里人叫它大庙。”
有了大庙咱云冈就热闹了,各路神仙都来参观。
有一年大庙来了一批日本兵,其中一个日本兵看到石佛黑黑的眼珠认为是宝,偷着爬上去硬是把佛的两颗眼睛珠子给抠下来。结果这个抠佛眼的家伙下午擦枪走火,自己把自己眼睛打瞎了!从发生这件事后,日本兵来云冈石窟不敢造孽,上大庙从不敢开枪鸣火。
大庙上有一家日本人开的照相馆,他家有个男孩叫拓相山,和我父亲年龄差不多。小孩儿总是想找玩伴的。拓相山由他妈妈带着总来找我父亲玩,每次来时总带些小吃,糖蛋呀、她们自己做的糕点呀……,有时还给奶奶送点日本大米。那个大米那才叫好吃,又白又筋道。我听着都流口水。这样一来二去,奶奶和拓相山妈妈也就非常熟了,奶奶还会说几句简单的日语,如:吃,就是“米西,米西。”奶奶也把自己家的好吃的送给她们,如炒豆子,榨油糕啊……。
解放战争时期,奶奶是村里的妇救会长,也就相当现在的妇联主任。四七、八年解放大同时,云冈住满了部队,她曾带领村里的妇女们给解放军救治伤员,为伤员清洗绷带,洗伤口、熬药、喂水、喂饭……。奶奶讲大同城墙太坚固,顽固军(奶奶叫国民党军队)占着城墙的地利优势。解放军部队白天没法打,只能在夜里打,围攻了两次都没能打下来。奶奶住的院子里全是伤员,这些伤病员在疗伤期间也谈论如何拿下大同这座古城的作战策略,是强攻呢?还是巧夺呢?还是围而不攻呢?他们和奶奶们聊天,讲革命的大好形势,讲中国的大好前程。
解放军先后拿下了张家口、宣化府,解放了河北沙城,切断了顽固军在北京和绥远的咽喉,傅作义率部起义投诚。接着省城太原解放。大同府的顽固军头子们看大势已去,才下令打开城门迎接解放军进城。大同城是四九年五月和平解放的。我问奶奶:“你怎么知道这么多呀”!奶奶说:“和伤病员呱啦,长了见识”。
刚解放,大庙住了一唐县长,经常找奶奶了解村里情况,为土改工作做准备。唐县长的媳妇儿生了孩子没奶吃,急得不得了,奶奶听说后让我老妈(就是伯母)上去给唐县长孩子喂奶。因为老妈刚生了第三个儿子因养不起送人了。这样,不是老妈上去就是唐县长媳妇儿抱着孩子下来,有时孩子和他妈妈就住在老妈家。两家关系亲如一家。
云冈村的石碹窑房,过去是国民党军队的野战医院,土改后全都分给了贫农。奶奶一家的房子就是土改后分的,政府还颁发了土地所有权证书。
唐县长一家随着工作调动走了。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省里有个工作团来云冈石窟参观,其中有一白头发五十来岁的人说自己是省人大法工委的,想顺便找找奶妈。问了云冈村当地好多在大庙照相的人,这些年轻人都不知道。工作团那个人说:“有一叔叔叫二子(我父亲乳名),有一哥叫喜蛋(老妈的大儿子我大哥乳名)。”他问了一上午也没问出结果,最后带着遗憾走了。
解放后政府对大庙进行大规模扩建和修缮,并对周围环境进行绿化。奶奶说:“建的东西圐圙就种了上万棵树!”(东西圐圙指的是云冈石窟东西部分,在九十年代前用围墙各自圈着,中间只有龙王庙沟口一座小桥相通)
我的家就在云冈石窟广场前。房后是一大广场,广场西是云冈人民公社和医院。广场上有三路公共汽车站,汽车站旁边有三四棵特别粗壮的老杨树,奶奶说老杨树有四五百年了。我不记是六几年把这几棵老杨树给锯倒的。奶奶和村里的老人们对打倒这几棵老树感到特别的惋惜,曾阻拦过但无济于事,云冈一半的风景没了!广场东有一大饭店,东圐圙(云冈石窟东部)马路对面是大同第八中学(云冈中学),再东是云冈林场。再后来我家房后建起了云冈大商店。记得有一年,父亲下班回来急急忙忙拉着我说:“西藏喇嘛来云冈降香,咱们快出去看看!”奶奶说:“下午就来了好几波了。”母亲说:“我也没见过快出去看看!”
我们站在自家房后,看到乌央央一大片穿黄褐色衣服的和尚和喇嘛。喇嘛们头上带着像鸡冠一样的帽子,手里拿的那么长的喇叭。后面还有穿着花花绿绿衣服、脸上黑漆漆的人。奶奶说穿花衣服黑脸的是藏民。
这天晚上大庙灯火辉煌,整个庙门照的通亮。这些喇嘛对着庙门,吹的吹,念的念,一波一波地拜,站起、倒头、大扑伏。足足有好几百人拜后进了大庙。那时看到这阵势有些害怕。奶奶说:“解放前就看过,喇嘛们隔几年都要来。她们是从西藏一路步行,风餐露宿化缘来到云冈降香,然后去五台山还愿,从五台山回来还要来云冈降香。解放前来的喇嘛没这次多。这次有政府接待,过去都是村民上去送水送饭。”他们在庙上住一宿,天不亮就走了。
奶奶是1899年出生的,十四岁从三、四里地的麻村嫁到云冈,对云冈的过往历史记得清清楚楚。
她说:“云冈是土城墙,叫土堡。二十里一堡(bu),三十里一府。堡连堡二十五,府连府三百五。云冈的堡圐圙和北郊区的镇川堡圐圙相隔二十五里。大同府和宣化府相隔三百五十里。”她说“云冈地处交通要塞,自古兵家必争之地。”
她也听老人们说:明朝时云冈的窟檐(就是紧贴石窟崖壁的楼阁,当地人叫窟檐)由东向西延绵有二里多,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山堂水殿,晨钟暮鼓,繁华的很。明朝腐败,李闯王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兵至云冈,晚上士兵垒起的篝火引起火灾。大火烧了十几天,把云冈石窟的窟檐烧掉多一半。现在还能看到石窟西崖壁上熏得黑黑印迹。李闯王进入大同府,代王府朱家的王妃们为了活命带着子女逃到云冈大庙出家当了和尚。自古兵家不杀出家之人。清朝康熙爷带兵争讨蒙古葛尔丹路过云冈,看到云冈石窟这么好的地方!凯旋归京后就下令又修建了现在的窟檐。就是五华洞上边的楼阁。云冈村紧邻着千年古迹,无论哪个朝代的达官贵人、军队过客、旅行者,只要路过都得上大庙看看。
奶奶讲到了中山先生的反封建运动,爷爷脑后的大辫子是她亲手剪掉的,奶奶从此也放开曾缠过带有畸形的双足。
爷爷是五零年春因感冒引起肺炎去逝的。我没见过,由于我年纪尚小。奶奶讲得许许多多云冈发生的故事,大都已记不清楚或忘掉了。
我一岁半跟随奶奶,在她的背上听着她的小曲和过去的故事慢慢长大……。
原创声明:该作品为作者本人提供,文责自负,如有遗漏请指正。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简介:张书琴,女,毕业于大同师范毕业,曾任职教师,同煤集团晋华宫煤矿会计。后调入大同市矿区检察院,正科级检察员。现退休。
编 审:党新库
本期编辑:郝利平
扫描ErWeiMa我们
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