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雕生活及展望北美科发版权代理海外文轩作品《匍匐前行》选读50

发布于 2021-11-30 12:25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园地



作家解读

赌城,一个火树银花的不夜城,突然间关闭了,灯灭人散,令人毛骨悚然。作者却让自己成为一束微弱而温暖的光,照到哪里,那里便有了乐趣,被称之为“微雕生活”。强烈的对比,巨大的张力,显示作者娴熟的写作技巧和宽阔的胸怀!(美国融融)




封城



2019年年底,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到了2020年2月中旬,内华达州公共卫生实验室,已经能够进行病毒测试,并要求从中国旅行回来后,必须进行自我隔离,全州约有两百多人受到病毒监控。3月5日,拉斯维加斯第一起病例被证实,当时,大家只当街头巷尾闲聊话题,没有认真思考它的严重性。倒是州长于3月17日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电视发表讲话,下令内华达全州封州,开始实施居家令,让所有的人错愕,也措手不及。
拉斯维加斯的赌场、餐厅、娱乐场所全都关闭了。我认同州长的果断行事,每天,世界各地的观光人潮来到拉斯维加斯,许多娱乐、展览及大型研讨会也都在此举行,若不及时下令封城,万一病毒传播开来,将会不可收拾。
一开始,拉斯维加斯的疫情,算是控制得很好。疫情虽然受到控制,但是拉斯维加斯却成为美国在经济方面,受疫情冲击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到四月底,失业率达到百分之33.5,几乎高达十年前金融危机时期的两倍。
对于疫情,我们谨慎应对,也不敢轻忽。我们夫妇都上了年纪,算是高危险群。女儿开诊所,病人及家属来来往往,非接触人不可,所以,我们都尽自己本分,尽量少出门。女儿的诊所,更是小心翼翼,随时消毒,做好最安全的清洁工作。诊所内,也提供口罩及干洗手液,让进入诊所的人使用。
封城之后,我们在家用餐,也都像在餐厅一样,一人一份,把每个人的食物分开来,用餐也保持社交距离,俩老同桌,女儿另外一桌。女儿的午餐,我也帮她准备便当。她每天要接触病人,不要我们跟她太靠近,这方面她很谨慎,不仅用餐,在家里,她也随时与我们保持社交距离。

我们几乎每日宅在家,生活空间,只剩家中庭院及疏洪道旁的步道。偶尔开车出门,顶多到附近超市。一开始,超市很多东西都缺货,像是米、卫生纸,只要一上架,马上被一扫清空,当然这是人性的弱点,一种莫名的心理恐慌造成。当我在超市看到半包米都没有的时候,的确很懊恼,但一转念,货架上还有面、麦、黄豆等粮食,如果能变点花样来烹煮,也一样能做出可口美食,瞬间,我的心情豁然开朗。

兜风



拉斯维加斯虽封城,但居民仍然可以出外散步,购买必要的食物及用品,但必需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拉斯维加斯附近有许多著名景点,像红岩峡谷,胡佛水坝,米德湖,火谷公园等,虽然游客中心都已关闭,但有些公园的步道仍然开放,出门之前,必须先上网查询。女儿偶尔休假,会开车载我们到附近逛逛,都是离家一、两个钟头能到的地方,我们大都是午餐后出门,搭车看风景,有时停个点拍照,晚餐之前就回到家。
4月4日清晨,女儿问我们想不想出去,她载我们到附近公园走走。已经闭关一阵子了,就算搭车兜风也好。我们选定离家约25分钟车程,位于圆石市的HemenwayValleyPark。这个公园景致悠美,有最佳的视角能远眺胡佛水坝上游的米德湖,它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会有一大群野生沙漠大角羊下山来觅食,公园一大片如茵的草原,像是为牠们预备的粮场。沙漠大角羊是内华达的州动物,平日深居山区,很难见到牠们的踪影,只有登山者会偶遇。2019年年底,我们在公园看过牠们,整群温驯像是农家牧养,但大角羊在求偶季节,会以角对撞,呈现斗牛野性。
来到公园,没看到羊,举目只见满山黄花迎风招展,连远处的黑山,也缀满。三月到六月,是菊科植物天花菜盛开季节,如果,莫哈维沙漠是个大舞台,此刻,天花菜就是台上最美丽的主角了。天花菜的茎,会分泌一种有香气的树脂,印地安人用它来做黏著剂,也用它做口香糖和牙膏,还把天花菜当成草药膏,磨碎后,外敷治酸痛。天花菜是沙漠大角羊爱吃的美食,遍地黄花,让我即刻明白,原来大角羊在山中已有足够粮食,何需千里迢迢跑下山!
疫情正在各地逐渐蔓延,此刻,大家都不敢出门。公园内,人很少,只有几户人家坐在草地野餐,现在,餐厅都不能在内用餐,只能外带,可能因此才带到公园野餐吧!大家的距离都隔很远,彼此互不干扰。
我沿著碎石步道走入山谷,想追逐大角羊的足迹,寻找牠们的踪影。一路前行,却意外见到许多野地仙人掌,正开著亮丽的桃红花,一丛丛静卧路旁,群相竞艳,还顶著待绽的花苞。
步道旁的灌木丛CreosoteBush也开满黄色小花,这种灌木,也是印地安人和墨西哥人的药用植物,他们用它治咳嗽,肺病,蛇咬伤等,也将煮熟的叶子做药膏涂在伤口或疮上。虽然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警告人们,不可乱用此草药,会伤肝和肾,但看到CreosoteBush,我还是会联想到,此刻,全世界面临疫情,印地安人会听话吗?或者他们会遵循古老秘方,先救命要紧?美国CDC是否也能撷取印地安人的智慧,请科学家们仔细研究它的成份,说不定就可以研发出一味医治肺疾的良药。莫哈维沙漠有非常多的CreosoteBush,我们居家散步的步道上也到处都是。它叶片苦,但在干旱缺粮时,兔子还是会吃它,我常见到兔子躲在其中。
碎石步道经常人来人往,此刻,除了绚丽的野花,却不见人影,我和女儿分两头,各走各的。途中,我只看到一个陌生人,背个大相机,像是摄影师,平日,我会走过去和他聊聊天,但此时,也只能远远的看著他。
走著走著,见到几只沙漠鹌鹑在地上追逐,也看到一只沙漠走鹃快步疾走。当人们被禁足在家中时,世界依然亮丽,就连在沙漠中,也如此生意盎然。
我用手机拍摄几张照片,随即传给亲朋好友,我写:与你分享,希望疫情期间,大自然的美,能稍微平抚我们焦燥不安的心灵。
住在泰国的大姊马上回文:好羡慕你还能出去兜风,曼谷不仅发紧急命令,也已经宵禁了!我每天只能在家中三餐了。
芝加哥的朋友回:东部疫情严重,女儿在波士顿,儿子在纽约,我们也担心啊!每天都会和儿子、女儿视讯,互报平安。
另一个朋友写道:在家大清理,清车库,清冰箱,老文件碎掉,抽屉满满的东西,这一清理,才知道自己真爱买。
突然之间,世界变安静了,大家的脚步都缓慢下来,好像每个人都不得不腾出时间思考自己,对儿女的挂虑增添了,对物质的欲望缩减了。面对满山的黄花,我静默,为那些不幸丧生或染病者,也为那些面临失业的人,同时感恩此刻的我,还能在此兜风。

与花草对话



虽然活动的地域受限,但宇宙无限宽广。平日在庭院莳花弄草,浇浇水就算了,但当生活只能局限在自家院中走来走去时,我的观察力便被大自然诱发触动。当我仰望天际,看云彩飘邈,日升日落,带来的微妙光影变化,我的心中只有喜悦,没有孤寂;当我俯瞰花叶,观其成长,看蜂飞蝶舞,听鸟叫蝉鸣,这些细微小事,都动人无比。有一天,我看到两只灰雀在围墙上跳起求偶舞,我用手势招呼外子过来看,我俩看著相视而笑,将近四十年的婚姻岁月平淡而过,而此时此刻的无声默契,却是最为深刻永恒。
以前,我并不了解沙漠,对于沙漠植物,更是一知半解,心中描绘的沙漠图像,总是广陌千里,一片干旱,处处仙人掌丛生。搬到拉斯维加斯以后,每每看到街道一片绿意盎然,花团锦簇,我才知道自己观念的狭隘。
家中前院种了好几丛灌木,其中我最喜欢heavenlycloud,我喜欢以“天云”称呼它,感觉有诗意。天云开紫色花,有淡淡清香。几天前,大风刮不停,天云掉满地,我以为今年再也看不到满树紫花了,没想到天云除了不畏干旱,竟也不惧强风吹袭,仅仅三、两天,又焕然一新,开得更跋扈,彷如紫浪,一波波袭卷而来。
客厅的窗帘是平面的,白色,有点像皮影戏的幕帘。任何时刻,阳光照射进来,都会产生不同的光影变化,有时它像一幅水墨画,有时又像一幅黑白摄影作品。这扇窗外面,种了一整排天云。午后的室内,天云的影子映在窗帘,素淡墨色的线条,轻柔宁静,让我忘却自己正被疫情限制,不得出门。窗外,花朵艳丽的色彩,亦丰富我的视觉,坐在窗边,凝望室内室外,我的内心,感觉有天有云。
疫情,改变许多往日的生活习性,也限制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居家避疫其间,最令我难过的,是在四月初,听闻我曾经教过的一位学生,因染疫匆匆离世,年仅三十多。一个前途似锦的年轻人,转眼之间,已是生死两茫茫。更令人心碎的是整个丧礼,只有六个人参加,所有关心他的亲朋好友,皆因疫情关系,受限制而不能出席。
草木无语亦有情,我庆幸有家中庭院及步道的花草相伴,让我在平凡恬淡的日子中不孤独,并且能够心平气和的对待自己与家人。与花草对话的过程中,我看见它们在干旱贫脊的土壤中,展现美丽的自己。看花开花谢,亦可疗伤,更能从中学习,让自己更加成长、坚强。

微雕生活的展望


疫情下的生活,就像制作一件微雕艺术品,空间极其有限,活动极其有限,但如何在咫尺之间,两箭之地,把生活依然活得自在,就是一项智慧的考验。


居家避疫,不能到处趴趴走,在室内,就让音符陪伴我:有时,坐下来弹一首曲子,偶尔,看著歌词,哼唱几句,也学著编曲。这期间,我阅读、写作的时间都比以前增加许多。过去这五年,由于外子中风,为了照顾他,陪伴他复健,又加上卖车、卖房、搬家,处理许多繁杂琐事,我几乎停笔了。女儿经常鼓励我:“妈妈,你现在住在拉斯维加斯,是不是该写一本书,记述这里的生活?”孩子的期许,我深记心中,把它当成一个努力的方向与目标。
所幸,外子求生欲强,非常努力复健,让我觉得这些年为他所做的一切都值得。外子恢复得很好,已不再像从前那么依赖我,居家避疫,反而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喘息。兴致来时,我们一起看食谱,学做美食,有时学以致用,也研发出独家精致美味的佳肴。他希望我恢复写作,寻回自己的兴趣。有了外子和女儿的大力支持,我从2020年6月又重新提笔,陆续在报上发表文章。外子以前担任教授,发表不少学术论文,也是能写的,我也鼓励他写些日常琐事。中风是脑部受伤,写文章动脑,打字动手,也是很好的复健,写作其实也很疗愈。
偶尔,我会想起,他住院那半年,我们两人局限在病房一角落,他睡病床,我睡陪病床,在他不知晨昏的日子里,我握紧他的手,为他念来自世界各地亲友的问候信函,病房空间虽小,信中却充满了家人、朋友的爱与关怀,那是很激励人心的祝福,也一直让他心中有个盼望,期望自己能早日康复。如今,因新冠染疫住院的患者,家人不能陪同,病人得独自面对那无法预估的病毒,想到那种孤寂无助,我反而有一种锥心之痛,只能默祷,祈求神的怜悯,帮助那些不幸染疫而需要住院的患者。
疫情当下,旅行,不可能,到餐厅用餐,也是奢求,但生活不能无精打采,不求隽永,只求平安度过。日复一日,音乐、阅读、写作,已成为我们居家避疫期间,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新的一年,我展望自己的生活,也能像一件微雕艺术品,过得精致、充实而美丽。听更多的音乐,看更多的书,不论是食谱、旅游、知性、感性的书,期望从阅读中拓展视野,让自己的思维更敏锐,并用文字记录下所见所思。(本文责编:尔雅)




作者简介


万羚,本名杨美玲,旅居拉斯维加斯。淡江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美中新闻》副刊主编等职,曾荣获台湾小太阳奖等多项儿童文学奖。作品有多篇被选入台湾中、小学国语文教材。著有《大自然的探索》等散文及摄影书籍


(海外订书:kfbook1)

(版权贸易请来电话13910272918或致电1-778-987-3260)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