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这3点,你也具备写作的超能力
发布于 2021-12-01 19:01 ,所属分类:中小学语文学习资料
终身学习,持续分享,记得我哦!
日更100天,分享学习、分享成长
“
我们
每年读100本,200本,300本书,你羡慕吗?
看到那些厉害的人总是以每年100本以上的读书为起点,我总是莫名的仰慕!于是我给自己去年的读书目标定我为50本,实现了。
今年的读书目标是60本,目前已经读了72本,这个数量和大咖级无法相提并论,然而,读书0起步,有这个数量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读书多毕竟是好的,不然世界上平均读书最多的犹太人,在他们的孩子刚出生时为什么会滴一滴蜂蜜在书上,然后让孩子去舔,因为书是“甜”的嘛!毕竟没有讨厌吃甜食的孩子,自然而然孩子就会对书从内心产生一种喜悦感!
但是对于书的甜味我还未曾入门,以前我一直认为输入是最重要的,所以从一年一本书开始到一年70本书,不停的输入新的知识,然后慢慢的沉淀积累,期待厚积薄发的那一天。
然而,书之甜或苦,还未曾品尝,已被我束之高阁。原来,我只是陷入了单纯的读书娱乐中,一直处于被动读书状态,就像建造房子打地基,把一块块砖搬进去,却散乱的放在一个空间,这些砖块自然不会成为房屋强有力的地基。
读书也是如此,没有深谙书中之道,将知识和知识做有效链接,自然也就没有创新。就是那句流行的话: “我们知道的道理很多,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樊登读书的樊登,得到的罗振宇。在他们这些成功人士的身上,都有一个相似之处,即他们都具有强大的输出力
那么怎样才能“既能大量输入,又能高产输出”,实现知识的深度链接呢?
《输出力》这本书里给出了很多方法让羞于笔墨的输入族们也能够日复一日的去输出,无一不透露出坚持的奥妙。
用了5天的时间读完了全书,我在这里也找到了苦苦找寻的打开有效读书盲盒的输出方法。
输出优先,反向作用主动输入
过去我一直处在输入和输出失衡的状态。我发现读了那么多书,我只是在读书,读的书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思维的确有改变,但这相比较一年70本书的量来说远远不够,说起来某个领域的知识我似乎知道但并不能娓娓道来,或者更加系统的具备说服力的去输出。
因为我过去一直注重输入,忽略输出,用忽略其实是对自己不敢下笔的内心忐忑的一种说辞,每次,要敲键盘时,总是会想到写出来的困难,所以,不禁停止敲键盘的手,顺手拿起一本新的书读起来。
陷入了盲目自我陶醉的读书状态,然而殊不知,输出,才是对知识的最高敬意,才能对输入的知识有效架构。这就好比不停往嘴里塞食物却来不及消化吸收的进食习惯一样,自然只是事物的堆砌,久而久之,会对身体造成负担。
读书正是如此,如果只有庞大的输入系统,却连微小的输出都没有,读过的书没有消化吸收,只是在我们的人生中走了一遭而已。
但是9:1真的适合大众吗?
我的看法是不尽然是。
输出需要有输入的保证,不然输出什么?同样输出的效应也会作用到输入,互相牵动螺旋上升。
这就好比学习打乒乓球,开始的时候没有直接打球,而是不停的去练习发球,旋球这些基本的动作,但是倘若只有这些基本动作的练习,没有打球的练习,前期的基本功练习也无用武之地。
所以当具备了一定的发球技术以后,教练会根据个人情况加入打球的练习,这是基于基本而出发的练习。
练习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提高基础技能,这便是打球技艺日渐增高的逻辑。
写作同理,如果前期没有一定量的阅读,就执行90%的输出,显然很难下笔!所以,我参考了书中的比例,但也考量了自己的实际阅读基础,确定了输出7:输入3,这个比例会随着我输入量的提升,和输出量到质的变化进行调整。
当输出量足够时,该读什么书,自然会因为持续性的输出带来的宽泛深入的思考而去选择,就不会是盲目的输入。
“当局者迷”,正向促进主动输出
“当局者迷”,就是在读书中产生一种当局者的情愫,刻意去培养当事人的意识,把看到的读到的事情置身现场,看做自己的事情,设身处地的考虑问题,才能将主动的运用自己的知识,知识像滚雪球一样不断的被利用,知识效应就会无穷放大。
否则,纵使一年看300百本书,也不会为自己所用,都会成为消极知识。
具备当事人的意思和思维后,你会发现,你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情境中,和这个情境相关的都会被联想到。
我在给学生上课时,喜欢给学生一个现场应用的案例,并给学生命名一个角色,充当这个角色后再去思考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学生回答的时候就会努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成长经历,解决问题,这个问题往往就会创意性的得到很多解决的办法,降低了输出的难度,促进了输出的范围。
读书的时候也是如此,读到第45个方法:写作时要限制截止日期,我就联想我自己的写作,去年就有写作的想法,也报了课程学习,但是只是让时间和金钱垫背,对自己么有丝毫的帮助,训练营的时候是一周交一篇,训练营结束,写作的动力瞬间也没有了。
想到这些,我想怎么才能让我坚持写作呢?我给自己的写作业给个deadline,周更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拖延,不够狠,无法实现。
干脆就日更,一天一篇,这一天甚至前一天我都会穷尽全力想这篇文章,就很容易在当天的读书生活中产生和主题相关的链接,所以在坚持跑步100天后,我开始了日更100天的挑战。
这就是一个读书时刻培养当事人的应用,这个意识让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读书笔记输出了2万多字,也在潜意识层面感受到了输出的力量。
它不像是练习瑜伽,一个动作反复练习就是要肌肉记住这个动作,能够做正反馈。 正如书中亦仁老师推荐序中写的:输出能力不是肌肉记忆,是通过系统思考生产出价值更大、影响更广的内容。
兴趣盎然,积极培养输出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从小听到大,嵌入内心的励志语,但的确是最受用的。
倘若做一件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就是在煎熬,更不可能有任何创造性的成绩输出。
曾经我有一个学生,每次上课都昏昏欲睡,要知道,我上课打瞌睡的同学几乎没有,但是这个学生一直这个状态,我便不忍,找他聊了以后,发现他对这个专业根本没兴趣,是家人为他选择的,后来,我知道,他喜欢漫画,所以我跟他约定:上课内容你可以自学,我上课的时候你可以画画。
从那以后,再也没看见他打瞌睡了!他的漫画作品一幅接一幅的发给我欣赏,这便是兴趣的力量。
写作何尝不是,如果你觉得写作很困难,不妨从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因为兴趣使然,断不会有不敢不想行动的想法,再围绕这些方面多方调查,深入了解,显得更加容易,获得高质量的信息也是顺手可得的事情,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学习,将探究结果悉数输出,便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如果能加上自己的观点,就更好了!
久而久之,养成了输出习惯以后,输出点就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兴趣了,而是以兴趣为中心,西面八方拓展,尽管道阻且长,未来也无法预测,但只要享受在当下兴趣使然的那个过程,便会自然守得花开!
读书的数量固然重要,但是要保证高质量的输入,就必须有系统的输出反向促进高质量的输入。
关键在于输出,提升自己的输出力,从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传播信息,从被动读书到主动获取信息,轻松输出。
正如推荐序中阿鱼一句话:在这个星光璀璨的时代,我们必须要学会怎样才能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光。提高自己的输出力,让自己摆脱孤芳自赏的尴尬!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