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古城黄州红色文艺展魅力

发布于 2021-05-13 10:33 ,所属分类:戏曲剧目学习资料

五一,古城黄州“红色文艺”展魅力


成千汇聚的市民,不断响起的掌声……五一假期的遗爱湖东坡广场,一股“红色文艺风”持续而来,让5月的夜有了仲夏的热度。

4月30日至5月2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庆五一”系列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在此开展。

三场惠民演出,几十个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文艺节目,以同一个主题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和伟大业绩,展示了党百年的梦想与追求、情怀与担当,抒发了人们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表达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激励大家“学党史 守初心”。

政府搭台
确保市民安心“看戏”

一台120急救车、一台119消防车、两台特警执警车……整齐有序停放。

医护3人,保洁8个,志愿者40多人,公安警力近50人……分布在广场各个角落。

4月30日至5月2日,每日晚上7点未到,遗爱湖东坡广场负责安保的车辆、人员都到位。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庆五一”系列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市区创文指挥部办公室主办。4月30日,为戏曲专场;5月1日,为党史学习教育文艺宣讲展演;5月2日,为综艺类专场。

为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开展,公安、消防、急救中心、城管等单位全力“护航”。为确保节目质量市文旅局、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市教育局等系统组织形式多样几十个优秀节目。

活动执行单位黄冈市群众艺术馆、遗爱湖风景区管理处,全程协调活动各项工作。

截至发稿,三天的演出线上云展,点击量150多万;线下,每场现场观众2000多人。

不少市民表示,三天不仅欣赏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还看到了流动的志愿红、飒立的特警……一道道令人心安的风景。

魅力之一: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

“她要是死了,伢么办?”“这个人好坏!”……4月30日,在看原创大型红色黄梅戏《大别山母亲》过程中,60多岁的郭女士一路为剧中人物的命运担忧,时不时与朋友感叹一声。忧伤劲还没过,听完主角刘大妈一段完美的唱腔后,又不禁鼓起掌。

《大别山母亲》以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战时期为历史背景,从女性的视角来诠释大别山那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劳苦大众跟共产党走、跟着红军走、为掩护红军伤员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剧中,为救护一批红军伤员,槐树村刘大妈及女儿高槐群和媳妇王桂华三位母亲为代表的革命势力,与敌人展开了一场生死存亡较量。

“黄梅戏《大别山母亲》,让我再次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郭女士说,相信共产党能改变中国,能让人过上好日子,刘大妈他们才不怕牺牲。

郭女士家住黄州大道,90年入党。“不做出格的事,遵纪守法;遇到困难,冲锋在前。”郭女士认为,不管退休,还是在职,是她作为一名普遍党员应该带头做到的。

当日,很多市民与郭女士一样,一边入戏与剧中人物一起斗争,一边为演员唱功叫好。现场气氛起伏跌宕。

据悉,该戏创作于2017年3月,由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和黄冈师范学院共同打造,被列为“黄冈党旗红”首部文艺作品。到目前,在各地演出100多场。

魅力之二:
文艺节目百姓喜闻乐见

“永远跟党走,热血写春秋。永远跟党走,潮头竞风流……”1日晚7:30分,随着开场歌舞《永远跟党走》的激情表演,“永远跟党·走黄冈市党史学习教育文艺宣讲展演” 活动在东坡广场拉开序幕。

“香妹,特别盼望能穿上你做的布鞋,如做的有,立即将鞋带至你母亲家,再由你母亲托人带与我……”市博物馆讲解员曾婷讲述的《红色家书革命魂》故事,是最真实的党史读物,是最生动的红色教材,也是先辈们留给后人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让市民在聆听红色家书里砥砺品性、洗涤灵魂。

由黄冈艺校选送的黄梅戏《疫·春》选段《遗爱湖》重现了山东、湖南医疗队与黄冈人民一道熔铸大爱,共克时艰的岁月,让现场市民为之动容。

大别山是英雄的山,一百年来,大别山地区党的活动从未中断,红旗始终高高飘扬,特别是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成为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铸就了“万众一心,紧跟党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老区精神。情景剧《杜鹃红》把这种历经百年,薪火相传的老区精神演绎得让人激情澎湃。

二胡独奏《洪湖人民的心愿》、舞蹈《八女投江》、京剧《绣红旗》、诗朗诵《向上吧,我的黄州》、歌舞《共筑中国梦》等精彩节目一一登场亮相,把展演活动推向一个个高潮。

老党员李铭兴,说:“红色主题文艺展演百姓喜闻乐见,让大家更好地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魅力之三:
市民舞台上展自信

与前两场不同的是——前两场演出以专业的院团,文艺专业人员演出为主 。第三场综艺类专场大多数节目来自社会团体。

在混声小组唱《美丽的心情》歌声中,黄冈大众声乐委员会的表演者抒发了市民用勤劳和智慧让梦想成为现实的美丽心情。

悠扬的歌声,自然的台风,款款的抒情……琴韵艺术团带来的女声小合唱《南湖的船党的摇篮》,细节中展现出市民文化自信。

同时,当晚的专场演出也是一个释放个性、美丽的舞台。黄冈市旗袍文化艺术协会选送的模特秀《天南地北唱中华》,展现了东方之美、市民追求美的心理。

当日,或歌,或舞,或说,或唱,市民走上舞台展才艺,抒情怀。不同的风情,却有着同样的美丽。

“这些社会文艺团队既满足了市民自身对文化生活的需要,又补充了公办文化的供给不足。”黄冈市群众艺术馆馆长侯啸澜介绍,近来年,我市社会文艺团体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有1万多支社会文艺团队常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这些业余团队长年活跃在黄冈城乡,发挥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和谐社会氛围的重要作用,也给黄冈市文化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气象,为黄冈市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记者何皎月 张松林

通讯员徐列星 高焕香 徐平



来源 |鄂东晚报

编辑 | 孙 婷
审核|马艳明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