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发布于 2021-08-09 21:27 ,所属分类:初中作文学习资料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积累与综合性学习(30分)
1.补写诗句。(8分)
(1)日暮乡关何处是?。(崔颢《黄鹤楼》)
(2)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4)杨花榆荚无才思,。(韩愈《晚春》)
(5),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6)浮光跃金,。(范仲淹《岳阳楼记》)
(7),亲山亲水有亲人。(贺敬之《回延安》)
(8)一抹晚烟荒戍垒,。(纳兰性德《浣溪沙》)
2.学校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22分)
乐读
读书实在是一种享受。捧着一本书,坐在一隅,有时真把自己融入书中。无论是面对莎士比亚还是托尔斯泰,我都不会感到自己的渺小,而是与他们平等地交流思想。透过书jí的窗口,我看到了一代文豪的内心世界、资产阶级的虚伪及贵族的腐化堕落,还有《变色龙》中契诃夫对人性入木三分的刻画,《说和做》中闻一多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让我们与书为伴,在作家纤细的笔触中,汲取养料,消除蒙昧,洗涤心灵,rú养精神……
(1)根据文中拼音写出汉字,给文中加点字注音。(4分)
(2)“汲”字的第五画是;“坐”的部首是。(2分)
(3)解释成语“入木三分”在语境中的含义。(2分)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读书实在是一种享受。”一句的主干为:读书是享受。
B.“无论是面对莎士比亚还是托尔斯泰,我都不会感到自己的渺小。”一句关联词语使用正确。
C.“渺小”“虚伪”“蒙味”“享受”四个词语的感情色彩相同。
D.“汲取养料”“腐化堕落”“英雄气概”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分别是:动宾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
(5)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画波浪线句子构成排比句。(2分)
勤记
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①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笔记,六十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②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③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④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中得来。⑤钱锺书读书也爱做笔记,单是外文笔记就达两百多本。
(6)文段中画横线部分语序不当,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①⑤②④③ B.④①⑤②③ C.①⑤③②④ D.④①⑤③②
谨改
①读书要养成勤查工具书。②工具书是专为读者查考字音、字义、词义、词句出处和各种事实而编纂的书。③它是我们学习、工作所不可缺少的。
(7)找出文段中有语病的句子(只填序号),并修改。(2分)
慎思
(8)上图是“初中生阅读困难原因”调查问卷的结论。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针对其中的某个原因提出合理建议。(2分)
妙写
(9)只有真实的阅读才有深刻的感悟。下面是小明阅读《昆虫记》后列出的读后感纲要,请你仿照示例,选择初中必读名著,试写纲要。(4分)
12部必读名著:《朝花夕拾》《西游记》《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艾青诗选》《水浒传》《儒林外史》《简·爱》
醒目生动的标题 | 阅读“感”点 | “感”点来源 (直接引述或概述原作) | 其它作品印证“感”点 |
辉煌的生命 ——读《昆虫记》有感 | 奋斗的生命 最美丽 | 蝉四年黑暗的苦工,五个多星期阳光下的享乐。 | 保尔在人生困境中依然奋斗不息,同样展现了生命的辉煌。 |
① | ② | ③ | ④ |
阅读与欣赏(40分)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3~4题。(4分)
【甲】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行香子 (北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3.【乙】词中的“倚”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分)
4.两诗词运用的表现手法,通过描绘春日图景,表达了作者之情。(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0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①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而能谨②身节用,远③罪丰④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小人多欲则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司马光《训俭示康》节选)
【注释】①于:被。②谨:约束。③远:使……远离。④丰:使……丰足。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
(3)故曰:俭,德之共也。(4)居乡必盗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是以居官必贿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可以直道而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侈,恶之大也 夫君子之行
D.将复何及 徐公何能及君也
7.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2分)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
8.请概括【甲】【乙】两文教育思想的不同点。(2分)
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9~11题。(7分)
材料一:远古时期,人类用勇敢和智慧驯服了野牛,从此人、牛关系更加密切,牛成了氏族的图腾,成了能镇水安澜的神灵,成了祭祀天地、祖先的祭品,成了人们运输、犁田的动力,成了中华民族农耕文明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在以农立国数千年的华夏,牛之勋业,功不可没,故为六畜之首。
材料二:中国民间的“鞭春牛”风俗流传甚广。《事物纪原》中说:“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①唐代诗人元稹的《生春》中有“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的诗句。②《汉书·礼仪志》中说:“立春日,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吏皆服青帻,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义县志·岁时》有“鞭春牛”的唱词:“一鞭曰风调雨顺,二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万岁春。”到乾隆年间,“立春鞭土牛”被列为国家庆典,每年专管天文历法的钦天监于六月制订次年的芒神土牛图颁发各地,作为印制芒神春牛的规范。
材料三:牛很早就染上了书香,古人以竹蒲作画,以牛拉车载书,所以有了“汗牛充栋”的故事。另外,还有牛刀小试、对牛弹琴、风马牛不相及等等。牛已深深融入中华文化之中,也成了表达艺术家艺术灵魂的心声。齐白石老人曾画《牧牛图》,上题:“祖母闻铃心始欢,也曾总角牧牛还。”李可染所画之牛有恣肆雄横,筋骨雄强,犄角翘翘桡,铃目炯炯姿态者;有劳作终日,疲惫不堪,羸瘦憔悴,憨态蹒跚模样者:有温驯善良,任劳任怨,不问收获,只顾耕田容貌者;有但予草水,沉默自若,能忍自安面目者。以牛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也数不胜数。清代散文家陈鼎的《义牛传》讲述了牯牛勇敢与虎相斗,义救牧童的故事。而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最为脍炙人口。此外,关于牛的佳话、神话、风俗、歌赋、年画、剪纸、雕塑等也广为流传,深藏民间,深受百姓喜爱,可谓蔚为大观。
材料四: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国家领导人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希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
材料五:中国邮政于2021年1月5日发行《辛丑年》特种邮票一套2枚,第一枚名为“奋发图强”,第二枚名为“牛年大吉”。
9.下列对材料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材料整体来看,说明对象为“牛”。
B.材料一“人、牛关系更加密切”一句中的“更加”去掉后不影响句意。
C.材料二整体结构为总分式,①②两个事例顺序安排正确。
D.材料三画线句采用了分类别、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10.中国邮政于新年之际发行牛年生肖邮票,请你任选其中一枚描述画面,借助材料探究寓意。(3分)
11.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说,我们要打开尘封的历史,让故宫博物院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辉煌的过去,尊严的现在,也能健康地走向未来……请你结合选文说说怎样让传统文化更具生命力。(2分)
阅读下面议论性文章,完成12~14题。(7分)
梗:互联网时代的“典故”
①上网时人们常常会碰到“梗”这个词。什么是“梗”,它是怎样形成的,反映了怎样的网络文化特点?
②举个例子,“最美逆行”这个“梗”,最初源自网友拍摄的一张照片——消防队员逆着疏散的人流冲进火场的背影。后来经过一些画手、写手们的演绎,逐渐成为一个通用的“梗”,用来赞美各行各业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英雄们。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网友们自发地将这句赞美献给了广大医护人员,这些义无反顾的白衣战士是当之无愧的最美逆行者。
③由此可见,网络用语“梗”意指被反复引用、不断演绎,信息量丰富的桥段或流行语。有一种观点认为,“梗”是网络世界对相声术语“哏”的误用,但相比“哏”强调伏笔和幽默,“梗”含有语义浓缩之意,这一点与典故、成语更加接近。
④“梗”的生成与传播,通常源于一件趣事或者一句当事人无意的话。它以互联网为媒介,同时是典型的用户生产内容理念的体现。各类逸闻趣事在和流行文化交汇融合的过程中,通过广大网民自发参与和创造,不断转化语义、增加内涵,最终被提炼成一个相对简洁凝练的词语,或者一张图片、一个表情包,由此进入网络流行文化序列。
⑤以“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为例,这个近年来颇为流行的“梗”,出自电影《流浪地球》中“北京第三区交通委”发布的安全行车提醒。影片故事主线是主人公为拯救地球向赤道地区运送燃料,伴随运输车一次次启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的提醒不断重复,一时间家喻户晓。由于上映时正逢春节,各地交通、消防部门的官方微博也纷纷化用这个“梗”,提醒广大市民注意安全,随即在网络中引起一轮“造句”风潮。
⑥“梗”的流行,体现出社交网络对当代网民交互方式和表达习惯的重构。当前,线上文学交流已成为许多人的生活常态,但同时,人们面对面交谈时微妙的情绪、表情和肢体动作,被大大折损。“梗”和普通文字不同,它的本质是经过压缩后的语义模块,包含着层次丰富的所指,这种丰富性多少补偿了线上交流带来的信息磨损。比如,当“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这样的表述出现,人们就会自然联想到《流浪地球》,联想到这个词的“出处”,联想到电影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而不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
⑦社交软件、短视频分享平台……网络社交很多时候发生在陌生人之间,对同一个“梗”的默契使用,能迅速拉近人与人的心理距离,让彼此共享的网络空间多了一份轻松和亲切。对于“网络原住民”而言,“梗”的存在与使用更是如影随形。这一代人从小生活在图像、视频和音频等多种媒介交互并行的环境,单一的文字媒介无法满足他们对信息传输速度和密度的需求。创造“梗、使用“梗”、传播“梗”是网络社交中许多青年人自发的选择。
③“梗”一经诞生,就不断在网络中流行并进入线下日常生活,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日常语言。“梗”可以增加交流的默契和效率,因而成为互联网时代传播人与人之间善意和正能量的新的有效手段。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标题中的冒号有提示下文的作用。
B.“梗”是通过广大网民自发参与和创造,最终被提炼成一个简洁凝练的词语,或者图片、表情包。
C.来自《流浪地球》中的“梗”在网络中引起一轮“造句”风潮。
D.对于网民而言,单一的文字媒介无法满足他们对信息传输速度和密度的需求。
13.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14.网络文化出现后,引发两种不同观点,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3分)
观点一:网络文化有着很强的封闭性,限制了主流文化相关内容的发展和扩散。
观点二:网络文化与大众群体之间并无冲突也不存在断层,如果能以恰当的方式让大众了解和认知,同样可以和主流文化一样获得大众的喜爱。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2分)
俯向大地的身影 曹春雷
①一场春雨后,我回到乡下帮母亲种花生。母亲的地块小,用不上机器,只能人工种。
②田里,母亲光着脚,来来回回。我也脱了鞋袜,用脚亲近泥土。但脚下的土地显然已不认识我这双习惯穿皮鞋的脚,不时用小石子硌一下我,或者用蒺藜扎一下我。我皱眉抱怨,母亲却笑着说,是你的脚太娇气了,不能怨土地。
③我知道,其实母亲的意思是,土地没错,是你离开这片土地太久了。是的,的确离开太久了,以至于都长了脚气。母亲说,你光脚在田里待几天,就能治好。我信,没听说哪个种田的人有脚气。
④我负责点种,但花生总不肯听我的话,有时这一粒与那一粒像是有仇,离得很远,有时三四粒花生挤挤攘攘挨在一起。母亲说,你站得太直了,要弯一下腰。她在我身后撒肥,每一次俯身都大于九十度。
⑤这种姿势,似乎是在向大地致敬。
⑥对土地,母亲是虔诚的。记得小时候,我曾在一块田地前,学大人的样子估摸能产多少斤粮食,显然,我估摸的数字远远少于母亲的预想。母亲“嘘”了一下,示意我闭嘴。她说,这片田地若听到了会生气。我调皮地追问,田地生气了会咋样?母亲说,打的粮食就少了,你想想,谁不愿意听好话啊。
⑦母亲还常说,你对地好,地就对你好:人勤地不懒。她总是把田地整理得像豆腐块,坚持用农家肥。到了丰收的季节,村人经过我家的田地时,总要夸赞几声。
③每年种完花生后,母亲都会在田边地堰上种上几棵向日葵。向日葵成熟后,籽多且饱满,但多半会被鸟啄去,或者被路过的人摘食。母亲却不甚在意,她说,谁吃还不是一样,种这个,只是因为地堰上闲着。
⑨秋日,若想在一大片花生地里找到我家的那块,很容易,边上长着几棵向日葵的就是。向日葵金灿灿的,那时我就认为,这是大地因为母亲的勤劳,而颁发给她的金色勋章。
⑩如今,70岁的母亲依然坚持种田。村里很多人外出打工,将田地撂了荒,母亲就觉着很可惜。好好的田地,瞎了啊—一瞎了,就是浪费了。有人说种粮食不值钱,她就反驳,要是都不种粮食了,总有一天会拿钱也买不着。
⑪我担心母亲种地太累,也曾劝她别再种了,说她该退休了。但母亲说,我离退休还早着呢。她依然固执地、一次次地将身影俯向大地,播种,收获,再播种,再收获。
⑫如今,在城市里,我不会浪费每一粒粮食。爱惜粮食,就是向大地致敬,就是向每一个俯向大地的身影致敬。这些身影里,有我的母亲。
15.阅读文章,想一想用“俯向大地的身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2分)
16.文章叙述了母亲与土地的事情,同时表达了母亲对土地的情感。请结合全文内容完成表格。(4分)
17.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⑨段加点词“勋章”的表达效果。(3分)
18.结合文章内容及链接材料,谈谈你的感悟。(3分
【链接材料】2021年5月22日,一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去世,举国哀痛。年轻时的袁隆平院士曾下定决心,一定要研究出高产水稻。最终,他的“禾下乘凉梦”让无数人吃上饱饭。直至耄耋之年,他仍然坚持下田劳作。
写作(50分)
19.小作文(10分)
请以选文《俯向大地的身影》第①段画横线句为开头,写一个环境描写的片段。
要求:①至少运用两种表现手法,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渲染烘托、联想想象。 ②字数2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大作文(40分)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国家领导人寄语青年: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青春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
曹原,25岁的物理学博士。他从小就是个“动手达人”,特别喜欢捣鼓电子产品,留美期间日夜待在实验室。他提出的理论也曾受到质疑,但他坚持自己的判断,捍卫自己的梦想。终于破解了困扰物理学界107年的世界难题。面对全世界的盛赞和邀请,他只说了一句话:“我是一个中国人。”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性文章。不套作,不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1.正式阅卷前先进行试评,在试评中阅读参考答案,统一评分标准,不得随意拔高或降低评分标准。试评的试卷必须重新评分。
2.最小记分单位为1分。
3.1-18题,除第10题、第14题、第18题双评误差控制值为1分外,其余各题双评误差控制值均为0分。小作文双评误差控制值为2分,大作文双评误差控制值为5分。
1.(1)烟波江上使人愁(2)天涯若比邻(3)烟笼寒水月笼沙
(4)惟解漫天作雪飞(5)采菊东篱下(6)静影沉璧
(7)树梢树枝树根根 (8)半竿斜日旧关城
2、(1)籍 濡 xiān dí
(2)横折折撇 土
(3)入木三分:指对人性刻画的深刻。
(4)C
(5)略
(6)B
(7)第①句,读书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评分标准】①共2分。②选对序号得1分,修改正确得1分。
(8)略
(9)略
【评分标准】①每空1分,共4分。②标题为主标题+副标题的形式。③“感”点明晰。④“感”点来源真实(直接或间接引述原文)。⑤用另一部作品印证“感”点。⑥意思对即可。
3.“倚”字化无形的东风为有形,具体可感/“倚”,倚靠,使东风具体可感(1分);表现出词人悠闲惬意(或舒畅闲适/愉悦)的心境(1分)。
4.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寄情于景(1分)喜爱(热爱)和赞美/愉悦(1分)
5.(1)达到(2)振奋(3)所以/因此 (4)居住/处在/住在
6.A
7.有德行(品德)的人都是由勤俭(而)培养来的(获得的),勤俭就可以减少欲望(欲求)。
【评分标准】①共2分。②“德”“寡”译对得1分。③意思对,句子通顺,无错别字得1分。
8.甲文侧重宁静淡泊、立志成学、珍惜时间等方面;乙文对“侈”带来的坏处进行论述。
【评分标准】①共2分,意思对即可。②甲文的不同点要至少写出两方面。
9.D
10.示例一:第一枚邮票描绘了公牛四蹄扬起,昂首向前,目光炯炯,表现出不畏艰险,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寓意。
示例二:第二枚邮票描绘了壮实的母牛一边喂奶,一边深情凝望着小牛,发行在新春之际,传递出希望全国人民家庭兴旺和谐、团圆美满的美好祝愿。
【评分标准】①画面1分,寓意2分,共3分。②第一枚寓意围绕“奋发图强”、第二枚寓意围绕“牛年大吉”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11.略
【评分标准】①共2分。②从传承、发扬、宣传、创新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③双评误差控制值为1分。
12.C
13.举例论证(1分),具体有力地证明“梗”的生成和传播,通常源于一件趣事或者一句当事人无意的话(1分)。
14.示例一:我赞同观点一,因为网络语言大大折损了人们面对面交谈时微妙的情绪、表情和肢体动作等语言的表达;网络文化是存在于网络这一特定环境中,如果离开网络可能导致无法正常交流;网络文化主要是青年人的自发选择,在特定群体中传播,适用群体小,不具有普适性;文章中的“梗”是经过压缩后的语义模块,本就与普通文字不同,大众难以接受,不具有广泛的传播性;网络文化并不全是正能量的文化。
示例二:我赞同观点二,单一的文字媒介无法满足网络原住民(人们)对信息传输速度和密度的需求,网络文化中不断增加内涵,让文化更丰富,更具吸引力;文章谈到的“梗”可以增加交往的默契和效率,让网络文化更具传播性;网络中的正能量、善意的、倍受大众喜爱的文化值得推广;陌生人之间对同一个“梗”的使用,能迅速拉近人与人的心理距离,让彼此共享的网络空间多了一份轻松和亲切。
【评分标准】①共3分。②赞同观点一者,结合文章内容围绕网络不具备普适性、不全是正能量、具有封闭性等方面言之有理即可;赞同观点二者,结合文章内容可从增加默契和效率、具有传播性等方面言之有理即可。
15.一语双关,既指母亲俯向大地耕种的身影,又指母亲对土地的敬畏;点明文章主旨。
【评分标准】①共2分。②两个要点,答出一点得1分。③意思对即可。
16.①母亲俯身撒肥 ②母亲不让土地听坏话/母亲虔诚的夸赞土地/母亲整理土地 ③亲近土地 ④坚守土地/不离土地/珍惜土地
【评分标准】①共4分,每空1分。②事件主语必须统一为母亲。③意思对即可。
17.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金灿灿的向日葵比作勋章,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勤劳/认真的形象,表达了“我”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评分标准】①修辞1分,形象1分,情感1分,共3分。②出现错别字扣1分。
18.略
【评分标准】①共3分。②能够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从辛勤执着、珍惜粮食、坚持不懈、坚守土地、无私奉献等方面谈自己的感悟、学习精神品质即可。③双评误差控制值为1分。
19.小作文略
说明:①不必局限于《俯向大地的身影》一文的情节; ②景物必须符合春季雨后的特点; ③少于150字,扣1分; ④双评误差控制值为2分。
20.大作文略
依据材料及其中的内涵立意
立意角度:兴趣、爱好、创新、实践、奋斗、磨砺、坚持、理想、爱国、创造、方向、成功、实干……
说明:①缺题目扣2分; ②少于600字,每少50字扣1分; ③不套作,不抄袭,不透露个人真实信息; ④适当考虑书写因素,错别字6个以上(不含重复的),且标点符号书写不正确、不规范、不清楚的,作文降一个等级; ⑤双评误差控制值为5分。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