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北京的曲沟人写的散文《古建 古柏与兴会》

发布于 2021-11-11 18:44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园地


古建 古柏与兴会

文/刘保文 (南固现)

近日得空儿,特别想使身心放松一番,但念近时疫疠尚未廓清,不便到人多的地方凑热闹,不禁踌躇起来。一日午后,料想离我居所不远的北京古建博物馆人少清静,便驱车前往。

古建博物馆坐落于先农坛遗址区内。我办理参观手续后,即徒步进入参观区。陈列物主要分布于旧时的拜殿、太岁殿及两侧厢房中,整体布局呈“回”字型。展陈采取了图、文、物相结合的形式,给人以较强的直观感、代入感。品类之全、体量之大,可谓洋洋大观。诸多古建遗存固然是“大小皆精微”的物质载体,但蕴含的文化意蕴是多重的、丰厚的——有“毫厘得天契”的哲学之义,有“礼序以治人情”的教化之义,有“中和含蓄”的审美之义……虽然馆内参观者寥寥无几,但我的视觉、听觉、触觉、感念一直很充盈,看到的是代代先民智慧结晶的吉光片羽,听到的是连绵不绝的建筑文化历史流响,触到的是主流建筑文脉极富节奏的搏动,感念的是在漫长的建筑史上,我们这个族群的先民历经千磨万击而逐渐形成了集体性格和精神内核,并恒久沉淀于集体记忆和血脉中,延续至今。在我的生活阅历中,我出于兴趣,曾阅览过一些建筑史书,并有幸参观过多处古建筑物,平心而论,只不过是粗知源流、识得皮毛而已,但此次参观确然使我眼界大开,汗颜不已。若要深窥古建文化之堂奥,精悟其丰厚意蕴,尚需自己涵泳不已。

我在馆内徜徉了约一个时辰,返身回到馆外,因感到有点儿累,便选择了一处台阶坐下 。此时,我才得以仔细欣赏起院内的景致来。院内场地空阔,分布着几处古代建筑,红墙黛瓦,古韵十足。数十棵具有数百年树龄的侧柏树(北京市树,一级古树)挺立其间。远观,干如冲天石柱,冠似翠云笼罩,与周遭的古建筑气连韵和,使我平添了几分时光倒流的穿越感,同时又触动了我的联想——木土结构不就是中国古建的突出特点吗?传统营造法式中的四梁八柱乃至诸多大小木作不就是以木本为“祖材”吗?自先民挣脱穴居而进入巢居阶段之后,正是包括眼前这些柏树在内的林林总总的木本树与我们这个族群的繁衍生息、文明演进结下了不解之缘,息息关联,共同“纵浪大化中”。我又想,这些高寿柏树如果有灵,应该见证过数百次的皇家祭祀的宏大场面,晤面过数十位帝王来而复往的身影,感知过包括“庚子事变”在内的“人间几处变西方,尽作波涛翻海势”的世事沧桑……1900年,正是在此院落,先驻有慈禧从京外调来的联合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武卫军的生力军——甘军,后驻有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的美国军团,司令部就设在太岁殿……

我坐着、看着、想着……心间油然升腾起一种对古柏的敬畏感、膜拜感,不禁站了起来,移步于一棵树前,以就近端详。树身高约四、五丈。主干笔直,粗约一围,呈灰褐色,表层隐见纵向裂片。枝条或为鹿角状,或为蟹爪状,色调与主干一致。叶片深青似翠,呈缀鳞状,分条成簇,姿态飘逸,密集如云。在日光照射下,树冠外围似镶金边。整个树体姿态显得庄重肃穆,气象阔大,似寺中老僧禅定,又如金刚持杵护法……

在返回停车场的路上,我忽然想起了西方绘画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梵高。他对丝柏树一如对向日葵那般钟情,曾绘了多幅有关丝柏树题材的画。他曾说过:“我脑子里老是想着丝柏,它具有类似埃及的方尖形石碑的线条与比例的美,它的绿色具有崇高的性质。这是阳光灿烂的风景中的一块黑斑,但这是充满意蕴的黑斑,是我所能想象的最难正确落笔的东西。”虽然侧柏与丝柏不同,但均属柏树大家族中的成员,拥有同样的内在品质和高贵精神。用梵高的话来赞美侧柏树,或无不可。您说呢?

好啦。最后还是要借用柏树的谐音和意蕴为老友奉上一句祝福语——恭祝事得百顺,人得百福,寿得柏龄!

辛丑 菊月刘保文撰于西城木樨地 寓所

【作者简介】刘保文,原曲沟南固现村人,现已划归水冶镇。1964年出生,原安阳县三中学生,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现在北京某央企任职。

每日编辑不易,若您还满意,可点右下角“在看”支持小编,或放到圈子里,感激不尽!欢迎来到曲沟微生活【老姜推荐】栏目!如果你正在看我们的节目,就点击一下屏幕右下方的“再看”,这样我就知道你在收听或者收看我们的节目了。如果你还没有我们的gongzhong号,就请你点击一下屏幕左上方的那几个蓝字,进去后再点击一下“”,这样你就可以定时收到我们的节目了。

征稿启事

《曲沟微生活》面向大众长期征稿,体裁不限,欢迎各类正能量的文学作品。

一、要求原创首发。优秀作品也可推荐,也欢迎大家自带配图、音频。

二、字数要求:散文不少于800字最多不超过2000字;优秀小说可以连载。现代诗歌至少两首。

三、接受各种爆料,要求内容真实。

四、稿酬依据稿件质量和阅读量而定,1-100元不等。

投稿:qgwsh86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