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五峰山
发布于 2021-11-23 10:04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园地
文图 原创
拜谒五峰山
五峰山位于昌黎县城北的碣石山风景区内,是一处自然风光秀美、人文色彩浓郁的寻幽览胜之地。因为革命先驱李大钊先生曾在此山居,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更引得游客纷至沓来。
五峰山我去过不止一次,于今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再次登临,除了饱览大好河山之外,当然还多了缅怀先烈、追忆先驱的特殊意义。从秦皇岛市区出发,沿宁海大道向西,至抚昌路左转,近昌黎县城时右转韩愈大街,就可以看见五峰山的明显路标了。五峰山属于燕山余脉——碣石山的一部分,是碣石山风景区的一个主要景点。经过山脚下的碣阳湖之后,要走一段不短的盘山道才能到五峰山景区大门。
新修的山路虽然七曲八拐,但不像一般山道那么窄,而且面向山崖的一面都筑有围挡,所以并不觉险峻。一路走过郁郁葱葱,满眼奇景佳境,到达高点回望,只见山路环转、峰峦叠翠,秀丽静谧的小村庄和硕果盈枝的果园恰到好处地点缀其间,颇有一番独特山景。
五峰山因山中秀美奇丽的比肩五峰而得名,自西向东分别名为挂月、飞来、平斗、锦绣、望海。五座山峰峰峰异状,环列如屏,近观如五指伸天,远望似五友挽臂,尤以飞来峰最高,海拔507米。望海峰上有望海台,据说晴朗天气,面向东南方向,海边的银色沙带及海中帆影点点均清晰可见。沿景区主路顺势而上,首先来到的是大钊广场。李大钊先生的巨型半身塑像巍然屹立,重点突出的宽广双肩,寓意“铁肩担道义”。作为红色之旅的革命圣地,五峰山平时也经常接待单位组织的参观教育活动,值此党的百年华诞,来此学习党史、重温入党誓词的党员干部更是络绎不绝。
出生在乐亭县大黑坨村的李大钊先生,与奇山秀水的五峰山有着不解之缘,在他19岁至35岁的16年间,曾先后八次到五峰山游览、山居、政治避难,视之为第二故乡。在五峰山,李大钊先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拓荒、播种工作,写下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颇具影响力的论著。
大钊先生对平斗峰东绝顶上一棵孤立不群、傲视苍穹的千年古松情有独钟,在此山居时,触景生情,为自己起笔名“孤松”,并多次以此笔名发表文章。当时盛传一首歌谣:“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孤松独秀如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其中“孤松”和“北李”指的就是李大钊。
从大钊广场走一段下山路,在五峰环抱的山前高台上,背山面海有一尊李大钊全身站姿的石雕像。身着长袍的先生凛然而立、威武不屈,把伟大的一生永恒定格在38岁的大好年华。先生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探索精神,值得共产党人永远敬仰和学习。先生以“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十足信心,从容走向绞刑架,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践行了“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的铮铮誓言。
抚今追昔,感慨良多,人活一世不容易,要有所建树更难,何况是挽国家于危难、救民众于水火这样的大事业。所以,但凡伟人,不仅要有足够的谋略和才能,更要有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和牺牲精神。正是大钊先生这种永不磨灭的思想遗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征程上,不畏艰难,前赴后继、勇往直前。
瞻仰过大钊先生塑像后继续登高,拾级而上,就融入无边的苍翠之中了。五峰山水源丰富、植被丰茂,仿佛一座巨大的天然氧吧,富含负氧离子的新鲜空气夹杂着淡淡松香,令人倍觉清心舒爽。山路两边有很多石刻,内容多与大钊先生有关,如“大钊问山处”、“拓新世界”、“奋青春之元气”等。行至半山腰,有一座挂着“文笔”门匾的青砖小院,这就是韩文公祠了。韩文公祠始建于明朝,是为了纪念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而建。
韩愈本是河南人,但因昌黎韩氏是当时的显贵家族,故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或“昌黎先生”,这也是之所以在昌黎五峰山建韩文公祠的原因。大钊先生在五峰山客居之时,就住在祠中,他的一些马克思主义论著及诗歌散文正是在祠堂东屋的小炕桌上写就。现韩文公祠中设有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展陈室,以详实的史料和图片介绍了先生生平及发表的著作。
自东路上山、西路下来,不仅游览了五峰山“昌黎文气全萃于斯”的人文景观,还惊喜于沿途的奇石、奇洞、奇泉等自然景观,如范公洞、坐观云起石、流泉、响泉等。下山途中有一处观景台,视野十分开阔,俯可见大钊塑像和漫山松涛,仰可观奇石林立及韩文公祠。
流连此处不舍离去,遂选一组照片配文“登临五峰山,拜谒先驱者。开启新征程,自有后来人!”发于朋友圈,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五峰山、了解五峰山,并来之、观之、拜谒之。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