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早安】送你一张专属祝福卡片
文| 有书山的那边· 主播| 安东尼
社会学家马克思曾总结一条真理:“交往是人类的必然伴侣。”
人是社会性动物,在社会中生活一天,就一定会与他人交往。
回想自己与人交往的经历,发现冲突很难避免,从中产生的烦恼让人像站在焦阳下,浑身充斥着烦躁。
而在网上见到某位知乎专栏作家高调称赞一本书,说它是人生问题的最终解药。
它就是《被讨厌的勇气》。
全书是以一位哲人和一位青年对话的形式展开,通过把难题层层剥丝,拔除问题最深层次的毒瘤,把萦绕头顶的困扰全部吹散。
完全印证里面这位哲人所说的:世界极其简单,人们随时可以获得幸福。
“你的烦恼都是你自找的”
书的开端青年和哲人对话的小故事,读完让人醍醐灌顶,一时惊觉烦恼的产生原来都是自找的。
青年某天下午去咖啡馆看书,服务员从他身边经过时,不小心把咖啡洒在了他的新衣服上。
那是青年攒了好久的钱狠心买下的好衣服。
看着满是污渍的衣服,青年没有忍住朝服务员大发雷霆,愤怒的声音传遍咖啡馆的每一个角落。
他把自己这件事告诉哲人的时候,还说自己平时从不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
但哲人对他的反常反应,一点不觉得惊讶。
因为他知道青年当时的行为,绝大部分原因是为了大发雷霆震慑服务员,而生出怒气;
并非是因为真的生气了,所以去大发雷霆。
就像生活中很多人与他人争吵只是为发泄情绪,而不是真正地解决问题。
在《亲密关系》这本书中了解到这样一对夫妻。
丈夫约翰和妻子玛丽刚开始在一起生活时还很开心,直到后来发现妻子身上的小毛病。
玛丽每次从卫生间出来,里面都是一片狼藉,即使多次提醒她,要为后面使用卫生间的人考虑,她也是草草回复一句:我一会就收拾。最后不了了之。
约翰看到妻子的行为,更加生气,便开始语气生硬地督促妻子去收拾。
最后这场因为打扫卫生间的小事,演变成了妻子认为他不爱她。
甚至两人决定,相处不下去,就分手。
当我们出于发泄情绪的目的,和别人交往,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两败俱伤。
但若面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是想着怎么去解决,而不是去追究已成定局的原因,至少不会因此徒增烦恼;
清晰问题出现时,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解决它,从目的出发,我们就能很好地控制情绪,不让它伤害别人,也不会让它反噬自己。
哲人说人与人之间所有的烦恼,最根本的原因都是因为,没有做到“课题分离”。意思是说总想干涉别人的想法,比如父母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过一生,但孩子的人生课题属于他自己,而不是父母;从小家里不允许出现任何和音乐有关的器材,也不允许出现任何歌声。但米格恰巧是一位热爱音乐的小男孩,他有着音乐家的梦想,第一次登台唱歌就吸引了全场人的注意。有一天他大胆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里人,可想而知的是,全家人包括自己的祖母都极力反对,还说他的未来应该是继承家业,做一名鞋匠。因为米格的家人对他的未来干预过多,在起初两代人之间产生了极大的矛盾。不过到最后,米格的家人们明白了对家人最好的爱,就是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也做到了“课题分离”。比如我们真诚对待朋友,但没有得到相同认真的对待,觉得伤心难过。但我们如何对待朋友是我们的课题,朋友如何对待我们却是他自己的课题,我们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就会产生没必要的烦恼。如何判断眼下的课题是谁的,办法也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由谁承担。当我们辨别出课题的归属问题,就能更容易地摆脱烦恼。但别人说了伤人的话,我们却觉得糟糕的是我们自己。”
我们常常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备受干扰,给自己套上了无形的枷锁。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名字叫鲲,变化成鸟时,又叫做鹏。“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
斑鸠认为,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就是生活的全部,没必要白费力气去做一些“没用”的事。但一些人习惯用自己惯有的认知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当别人的行为超出了自己的认知范围,干扰别人的言论就会出现。但人生是我们自己的,人生的所有决定只需要听从自己的内心。我们要有屏蔽他人声音的能力,没有站在自己立场的声音,即使再悦耳也是噪音。不必寻求别人的认可,真正的自信来自看见自己的实力。当你做到多问问自己,少去在乎别人,生活就会变得畅快,也会去掉很多烦恼。一旦拥有这种勇气,你的人际关系也会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
人天生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喜欢,但别人是否认可和喜欢,是对方的课题,而非我们能决定。主人公叶藏在父亲出差前,挨个询问自己的孩子想要什么礼物,并记在本子上。半夜的时候,他偷偷地翻出父亲的笔记本,在上面写下父亲想要他提出的礼物——舞狮。之后更是为了迎合父亲的喜好,揣摩他的心思,牺牲自我。慢慢的,叶藏为了换取别人一笑,学会了妥协和让步,把自己的人生过得很苦。不为自己而活的人,内心得不到安抚,精神得不到满足。为了不让别人讨厌自己,过得非常拧巴,感受到的也全是痛苦。网上一句话戳中很多人的内心:“你敏感的歇斯底里,别人却毫不在意。”在人越多的场合越不敢发表自己的想法,担心别人认为自己的想法太低级或者瞧不起自己的想法。《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中有一句话:“过多的自我意识,会束缚自己。”最近热播的职场剧《令人心动的Offer3》医生季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有三位实习医生被安排在某科室,他们的任务就是各自收治病人。某天病人来到医院一个多小时了,他们三个还在办公室坐着,不出去。忙得团团转的带教老师问其原因,发现这三位新人是在抱团搞小团体。工作中抱团根本不会结下真正的友谊,而且个人在“小团体”中,也不敢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因为担心成为“异类”。如果自己顶着风险说了一个新的想法,团队中的其他人会不会排斥,从而孤立自己。最后即使心里真的有一个独创性的观点,也会选择三缄其口。最后甚至把自己的人生,困顿在“照顾别人想法”的漩涡里。正确的做法不是完全屏蔽别人,而是甄别不同的声音,然后坚持认为对的事情。只有保持这样的做事原则,才能给一个人带去不内耗的人生。国家心理督导师韦志中曾因为这本书,留下了自己的思考:“如果说自卑是人类与世界互动的必然结果,那么勇气就是人们在追寻意义人生中的必然能力。它就藏在每个生命体的某一个角落,期待着特别的机遇。”
更能让一个人在自己的世界,勇敢地去开拓,并和最好的自己相遇。点个“在看”,望每位书友甩掉人际关系对自己的束缚,看清生活中的烦恼,收获清风和月的自在人生。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