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王妃眼中的长篇小说《蓝鸟》

发布于 2021-11-29 20:04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园地

《蓝鸟》(俞胜著,春风文艺出版社)


文/王妃



我突然想一个问题,我跟俞胜是怎么认识的呢?似乎也是新浪博客互踩遇见的吧。一来二往才知道都是桐城人,而且两家隔得还不远。网络就是这样奇妙,毫无关联的两个人,天南海北的,竟然就遇见了、熟络了,有一天还一起坐在桐城某个饭馆里和文友们聚餐了。相识多年,他从新华网到中国作家编辑部,但他的编辑身份似乎没有他小说家的身份标识那么显眼,他的身上有我们桐城人的特质:低调、谦和。后来,我在北京工作业务上的拓展也得到他不少帮助,认识了李论等一些真诚实干的朋友,也是我意外的收获。

读过俞胜的小说集《城里的月亮》和散文集《蒲公英的种子》。他的小说多以展现小人物生活生存状态为主,他的散文也像他的人一样清秀干净。拿到他的《蓝鸟》,又勾起我对小说的兴趣,让我感叹我也曾是个写小说的人,也曾写过一两个自认为还可看的小说。转为写诗以后,还常常有想写小说的欲望,因为我心里积攒着不少好的素材。总有一天我还是会写小说的吧,也许在退休以后?或者写个自传也不错,哈哈。

诚实地说,因为写诗十年,对语言多少带着挑剔的眼光,《蓝鸟》的第一章并没有很快抓住我的眼球,甚至我在读到“我”毕大毛与母亲发生冲突时的对话,觉得母亲的语言地气还不够,心里闪过一丝怀疑,小说人物要立起来,不靠语言靠什么呢?

从第二章开始小说渐入佳境,“我”、“我娘”、“我爹”、老村长、米云凯、宋燕秋……一众人物轮番登场,俞胜对细节的描摹和人物心理的刻画开始彰显魅力,语言的幽默不止一次让我差点笑出声来。小说有明暗两条线,明的是毕大毛(毕壮志)个人青春奋斗史,暗的是毕大毛和宋燕秋的情爱史。无论是青春的茫然和躁动、奋斗的盲目和艰辛,还是初恋的美好和单纯、情爱的世俗与挑逗,都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时代变迁紧紧交织在一起。小说的结尾“顺便告诉你,我十七岁的时候是一九九O年。”这可不是作者随随便便的一句话,恰是这句话交代了整部小说的深厚背景,那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国家正处在改革开放初期,在这样背景下一个小人物的个人奋斗史,希望与绝望相互转换、辛酸与振奋此起彼伏,见证的恰是整个时代的艰难转型。这才是俞胜煞费苦心经营这部小说的真正用意,在今年这个特殊年份出版,这部小说又被赋予了更有高度的意义。

小说的名字我很喜欢。蓝鸟,那曾出现在毕大毛第一次吃宋燕秋嘴唇的河边的精灵,再次出现成就了毕大毛和宋燕秋的婚姻。多么美好的象征。如果说小说还有什么值得尽善尽美之处,我觉得应该是在毕大毛和宋燕秋成家以后的情节推进上出现了问题,毕大毛的奋斗几乎停滞了,毕和宋之间产生矛盾也没有具体的冲突交代,这似乎有点遗憾和缺失。当然,这只是我这个读者的一己之见,未必正确。期待下次再见时,俞胜给我答案。

王妃,安徽桐城人,现居黄山,中国作协会员。著有诗集《风吹香》(2012)、爱情诗选集《我们不说爱已经很久了》(2017)等。

往期精选

1俞胜长篇小说《蓝鸟》近日出版

2木棉花谢时:再游三坊七巷

3写意的平行世界——读《在纽瓦克机场》

4《维尼》:现实表达的力度及寓言化写作的可能

519世纪的良心在此出走:托尔斯泰的最后一站

6 云大评刊:2021年3-5月小说扫描
7 郭小聪:巧珍为什么不恨高加林
8海明威《一天的等待》及赏析

9话题:严肃文学永远是时代的主潮

10 疏延祥:俞胜的小说有味,朴实而不失明快

11 王安忆:年轻时读过的书,不是白读的

12创作谈:因为憧憬,爱情之树就会长青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