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作家】孟学祥||老村(散文)

发布于 2021-11-30 14:03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园地

《贵州民族报》2021年11月26日《散文中国》副刊












老 村


□ 孟学祥






作者档案

孟学祥,毛南族,在《中国作家》《山花》《民族文学》《青年文学》《清明》等发表小说、散文200余万字,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山路不到头》《惊慌失措》《城市很近家很远》及散文集《山中那一个家园》《守望》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村民们到公路边修了新房,形成了新的村子,老家所在之地就变成了老村。
周末,我回了一趟老村。我把车停在公路边一个堂侄的新房前,带着孩子步行往老村走去。田坎边的小路上已经长满了杂草,路边的田块有的种着庄稼,有的则什么都没种,任由杂草在田中间蔓延。
土路已经好久没人走了,一条从公路边延伸往老村去的水泥路,代替了土路。土路彻底荒芜了。尽管走那条水泥路要多绕好大一个弯子,很多人还是情愿多绕路,也不会再从土路经过。
也许,故乡的落寞是从水泥路的延伸开始的。尽管村道上铺着水泥,很多院子也铺着水泥,但还是难掩岁月留下的沉寂。
很多房屋的屋瓦在日晒雨淋中变得陈旧,甚至脱落、破裂,从屋檐上掉落下来,在地上拢成一堆碎片。很多门虚锁着,窗虚掩着,门前的台阶上都长出了青苔。唯独少数几家住着人的屋子,都是一些不愿离开老村的老人在坚守,因了这样的坚守,老村才没有到毫无生机的地步。
铺了水泥的村道很整洁,但这样的道路总让人感觉缺少点什么。我走着走着才发现,原来是缺少人和动物和谐共融创造出的那种生活气息。
以前的村道不似现在这样光滑平整,也不似这样洁净,但是有生气,有活生生的生活场景。那时,狗在村道互相追逐,毫无顾忌地在路旁嬉戏玩耍;猪在村道上四处闲逛,不管不顾地在路边拱食;鸡鸭在村道上四处游荡,到路边的草丛下产蛋抱窝;牛马也随意在路边吃草,到处都是它们留下的身影。
现在这样有生活气息的老村已不知遗落何处,再也找不到了。很多房屋被搬到公路边后,动物们也跟着过去,老村就不再变成它们的乐园了。后来很多人外出务工,很多牲口不是被卖掉就是被宰杀吃掉,连公路边的新房,都很难再看到它们的身影。一些人家还习惯养狗看家,然而那些狗都变得松懈懒散,不再四处游逛,更不会追着陌生人狂吠不止。狗吃饱喝足,终日躺在屋檐下睡觉,有车经过也不睁开眼睛,只有当人走近时,它们才会睁开眼睛,象征性地吠一两声,仿佛是在告诉主人:有人来了,你接待,我继续睡觉了。
老村剩下的房屋本就不多,原先的错落有致更是被一些残垣切割成若干方块,破落地点缀在靠山的这片土地上。残垣是房屋倒塌留下的,这些倒塌的房屋,有的是被拆的,有的是久不住人,在时间风雨的侵蚀下垮掉的。没有倒掉的房屋也好不到哪里去,有人居住着的房子看着还算齐整,没人居住的大多都流露出残破的痕迹。




老村



.



走进老屋院子,除了一棵溜进草丛中的蛇,我什么都没碰到。没有狗,没有常见的猪,就连以前无处不在的小鸡也没碰到。院落颓败到如此荒凉的地步,我不禁悲从中来。
院落里原来有两棵树,一棵桂花树,一棵香樟树,后来桂花树被人盗走,就只剩下香樟树了。院门早就不存在了,篱笆下长满了野草,野草从篱笆下蔓延开来,一直蔓延到墙下,有的甚至钻进了泥巴筑成的墙缝里,从墙缝攀上不断脱落的泥巴墙。
桂花树被人盗走后,树下的石凳也不见了。未进院落前,我回想起之前每次回家,桂花树下定会坐着奶奶,或者父亲。当他们看到我推门进院,便高兴地叫着我的小名,然后就会大声对屋内喊道:小祥回来了,饭好了没有?那时,我是满足的,也是快乐的,更是幸福的。尽管爷爷和母亲去世早,没能让我见到他们坐在桂花树下的模样,但每次回家看到奶奶或者父亲在那里等我,我就算在外受多大的委屈,受多大的累,有多么疲惫不堪,都会因他们那一声亲切的问候一扫而光。特别是奶奶在世的日子,我每次去外面玩耍回到家,不管天多晚,她都会在桂花树下等我。
香樟树下没有石凳,父亲做了两棵木凳放在树下,木凳的四只脚固定在土里面。天气炎热的时候,吃完饭,我们一家人都爱到树下乘凉。奶奶在世时,有时我们会在树下缠着奶奶,让奶奶给我们讲故事。起初奶奶都在忙她的手工活,被我们缠不过,她就会一边干活,一边给我们讲七仙女和董永的故事,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让我们听得如醉如痴。
直到我们长大了,奶奶却带着她的故事走了。没有了奶奶的故事支撑,我们一家就只是坐在院子里,坐在桂花树和香樟树下,说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有时,如果两棵树下只坐着我和父亲,我们叙谈几句后就会陷入沉默中。
这时父亲就一杆接一杆地抽烟,我便只能一会看看天,一会看看父亲。父亲吐出的烟影,从树叶的缝隙间弥散开来,缠绕在院落上空,朦胧成一片雾霭。我和父亲坐到桂花树和香樟树下的日子,虽没有多少语言交流,回忆起来,那也是一段很温馨的日子。
美好的回忆都随着院落的颓败失落了。桂花树不知去向,石凳不知去向,只有香樟树的落叶,在地上堆了厚厚的一层。香樟树下的木凳也腐烂了,一条腐烂后被埋在香樟树的腐叶中,另一条也腐烂得只剩下短短的一个头和两只脚,不能坐人了。
香樟树上的几只麻雀,被我的突然造访惊扰后,飞到了屋檐上,惊恐地打量着我这个不速之客,又急急忙忙振翅飞向别处。我茫然地站在香樟树的腐叶中,茫然地注视着上锁的房屋,茫然地注视着桂花树被盗走后留下的大坑,茫然地注视着刚才蛇溜进的那片草丛,还有几只蚂蚱,在草叶上不断地跳来跳去。
有小孩过来叫我时,我在看天边的那片晚霞,晚霞的余晖透过香樟树,照射在我脸上,让我有些目眩。她一路呼喊着从村道上跑过来,叫我到一位堂叔家去吃晚饭。她嫌院落脏,不愿意踏进院落,只在路边嘱咐我赶快过去,随后便和陪伴她来的一位侄女跑开了。我心不在焉地应答她后,就从院墙上找到一把秃秃的竹扫把,花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把院落中的杂草和腐叶以及那些动物粪便清扫了,填埋进桂花树遗留下的大坑中。直到堂叔叫我吃饭的声音再次传来,我才恋恋不舍地走出院落。
院落的经年温情不再,院落的神韵也就不在了。我想找几棵木棒把进出的路口拦住,避动物们到院落中去排泄,但寻遍四周,都看不到要找的木棒,只好作罢。我一步三回头地离开院落,看着曾经熟悉的环境在时间的摧残下颓败得不成样子,心中的伤感就有些沉重。



料图


■主 编 / 终 审 :农 夫

■执 行 主 编 : 吴茹烈

■编 辑 / 校 对 :诺 兮

《贵州民族报》文学周刊投稿邮箱

962691349@qq.com

1341389124@qq.com


《民族作家》由《贵州民族报》主办。《贵州民族报》是中国第一张民族时政类大报、贵州二张时政大报,立足本土,坚持民族、民生、民声的“三民方针”报道方向,强调报纸的文化力量、思想力量、新闻力量、精神力量,以原创、深度、厚度、温度、高度为报道原则,立体地记录和呈现贵州。每周一、二、三、四、五出版。征订0851-86826357。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