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朝工部尚书李永绍

发布于 2021-12-01 17:46 ,所属分类:中小学语文学习资料

咱牟平老辈上,没出什么著名的历史人物,读书人少,可偏偏它左边文登、右边福山,两个邻县在明清那是甲第连绵,人才辈出,论进士数那在全国都是数的上的,把它给比的很寒碜,乃至今天都有老人愤恨不已。

大牟平只是在明朝洪武年间出了个兵部尚书赵仁,清代出了个李永绍,进士出身,雍正年间官至工部尚书,正一品,两人是有史以来牟平最大的官。

还真巧,赵仁是东解甲庄人, 李永绍是西解甲庄人, 两个人还都是官至尚书,本地没有别的尚书,更没有比他俩职再高的了。

本文要说的是西解甲庄的李尚书。


世家公子哥

李永绍,字绳其,宁海州牟平县西解甲庄人。

他的家世,并不显赫。在有明一代,一位先祖李龙可能做过小官。清初,祖父李初妍(字完白),在顺治五年的考试中与儿子挺生一同获得了贡生的身份,担任过青城县(今山东高青)的训导。

但他家族的父辈在宁海州地方上,已经是开始有钱有势了。

父亲李挺生排行老三,善交游,能花钱;二伯李震生,善积蓄,能赚钱。有多有钱呢,至少西解甲庄的土地在当时是他们家的吧。

家里兄弟关系很好。弟弟要办个事,孝敬长官,招待个朋友,需要花钱的地方,找哥哥要,震生也不吝啬,肯出钱支持。

李挺生是个武生,懂得军事。顺治十八年,栖霞于七造反,宁海州也有人响应。常和尚带人攻打宁海州城,李挺生协助知州守城,筹谋划策,布置防务、安抚民众,连续防御七昼夜。平叛后,在当时的严厉镇压清算环境下,受牵连的人很多,他能在长官那里说得上话、有决定众人的生死和家族兴衰的影响力,为乡里不少人开脱过,家族由此获得感激和更大的威望。死后被公举入乡贤祠。

李挺生后来被授予贵州威宁府通判,改补云南姚安通判的职位。不知道为什么他打报告退休还乡了,可能因为云贵离开家乡太远,也可能是因为任职时间处在吴三桂称藩的时候,他感觉了朝廷与吴三桂的矛盾。

解甲庄村


祖父李初妍和父亲李挺生自然注重李永绍的教育。教他种田、读书,耕读传家嘛。少年时期为他聘请的塾师是邻村新店堡的张梦得。

小少爷李永绍每天早晨要从自家步行到邻村学校,晚上再步行回来。这样一是早晚活动了身体,二是清晨与昏夜独行可以锻炼他的胆量。可见李家教育,不娇惯,注重方法,又蕴于日常平实之中。

须知李永绍童年所处的时代并不安定。顺治十八年,于七造反的时候,李永绍十多岁,父亲忙着守城,小永绍则随着家眷和仆人躲到山里,算经历过风雨干戈的。

李永绍不但会种田,书读的好,还有一副强健的体魄。会骑马射箭,作为公子哥儿,闲暇时他可以放鹰猎兔来消遣,或者跟族人围猎,就在村西荆山的山谷中。

从他后来的诗文自述来看,他的爱好很广泛,除了读书应试,学诗学画,骑马射猎,养花鸟鱼虫,晚年还养起了仙鹤。是个多才多艺且富生活情趣的人。

当地流传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某日,李永绍在山后放鹰猎兔。顺着猎鹰的踪迹,来到一个村庄内。村里某家正娶亲办喜事,可黄历上今天不是婚嫁吉日,李永绍甚感诧异,上前询问。主人回答道;“请术士挑日子时他说;此日虽非吉日,但必有贵人相助,一切自当逢凶化吉。相公您今天来访,你就是我们的贵人。"说话时分,只见喜堂上窜进一女鬼,头戴孝帽,手持丧棒,咯咯狞笑。李永绍见状断喝一声:‘妖孽,我今在此,还不速速遁去’。那女鬼见状大惊,遂化一道白光而

去。此后,李永绍读书夜行时,冥冥中有两盏灯笼隐隐前导。

青年时期的李永绍有同情心且有胆气。传说某个仲夏一天,李永绍正在场上打麦,一个大汉匆匆跑过来向他求救,说是如何如何,正被衙役追赶。李永绍当即找来农夫衣帽,给他穿戴好,让其赶牲口装作打麦人,自己则机智地支开衙役。后来,这个人一直追随他左右。

晚年,曾有一个要饭的来到村中,衣不蔽体。李永绍见了大为不忍,命子侄给他衣服和食物,并作诗,其中有“同在人间为人类”这样的句子,可见他是一位悲悯的仁者,可证传说的不谬。据说,他的业师张梦得在读过他少年时的诗文后曾说;‘此子日后定当为天下苍生所累’。不过,李永绍一声忠饬谨慎,不曾有激烈的言行,故而似有未如其师所言遭遇。

李永绍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中度过了青年求学时代,在他34岁那年,康熙二十三年,乡试中举。第二年,康熙二十四年,接连着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旋外放浙江湖州府乌程县知县。开始了官宦生涯。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