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 2021 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五)语文试题(2021.05)
发布于 2021-05-10 15:45 ,所属分类:中小学语文学习资料
请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
2020年9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9月出炉,欢迎淘宝!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9月高考试题分析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0年12月高考分类练习专刊
海量免费试题,请: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2.试题汇编2020.5.1-5.313.试题汇编2020.4.1-4.304.试题汇编2020.3.1-3.31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近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开展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47573 名深圳市民领取了红包并体验了使用数字人民币的新鲜感。
数字人民币究竟是什么?简单来说,数字人民币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形态,也就是我们手中人民币纸钞的数字化版本。
法定数字货币与比特币等数字代币相比,两者最关键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国家信用背书,能否保证币值稳定。就拿比特币来说,币值无法保持稳定,价格大幅波动是常事。
脸书此前计划推出的天秤币(Libra)与数字人民币等法定数字货币的性质也不相同。Libra通过与法定货币“挂钩”成为一种稳定币,其计划成为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但在信用货币时代,Libra 如何让人信任并使用是一大问题。Libra 发起方包括多个公司,未取得国家信用背书。
与比特币、Libra 不同的是,我国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是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规定,人民币包括实物形式和数字形式,为我国发行数字货币提供了法律依据。
还有人会问,银行卡上的余额不也是数字?它与数字人民币有什么区别?简单来说,数字人民币是货币、是钱,而银行卡上的余额是存款。对于存款,银行会按照相关规定计付利息。数字人民币具有非盈利性,数字人民币等同于现金,放在数字人民币钱包里面的数字人民币是不计付利息的,正如现金无论是放在钱包还是用作交易,都不会产生盈利。
数字人民币与支付、支付宝等支付工具有何区别?支付和支付宝是金融基础设施,是“钱包”;数字人民币是支付工具,是“钱包”的内容。数字人民币发行后,大家仍然可用支付、支付宝支付,只不过“钱包”里装的内容增加了数字人民币。只要双方手机上都有数字人民币的数字钱包,那连网络都不需要,就能把一方数字钱包里的数字货币转给另一方。数字人民币无需绑定银行账户,其兑换是免费的。货币支付的形式会随着科技发展而发生变化。中国数字货币的研发走在世界前列。据了解,从 2014 年起,央行就开始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近两年更是迅速推进,目前,数字人民币已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开展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不断优化和完善功能。
(摘编自陈果静《数字人民币究竟是什么》)
材料二:
数字人民币是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因此具有主权货币的本质特征,可搭建“一币、两库、 三中心”体系架构。其中,“一币”指数字人民币;“两库”包括中央银行发行库和商业银行银行库,可为数字人民币的创造和发行提供安全保障,既可以防止内部非法操作,也可以防御外在攻击,是数字人民币安全保障的关键;“三中心”包含数据分析中心、登记中心和认证中心。其中,认证中心是整个系统的安全基础,可对主权数字货币机构和用户进行集中管理,实现可控匿名性;登记中心会记录主权数字货币和用户信息,进行权属登记,对主权货币的创造、流通、核算及消亡的全生命周期登记;数据分析中心具有监控功能,是保障主权货币交易安全、防范违法金融交易并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键。
根据现有公开信息,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运营采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双层运营”的模式(见下图)。
(摘自张姝哲等《数字人民币运营模式、政策影响与发展建议》、汤奎等《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运营: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研究》)
材料三:
数字人民币的主要应用场景,从宏观层面看,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这将大大提升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政策执行效率。数字人民币全生命周期中蕴含丰富数据,通过掌握和分析数字人民币的全息流转信息,中国人民银行一方面可大幅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也可更好地防范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有效维护金融稳定。
使用数字人民币会极大提升跨境结算速度和安全性,有利于重塑贸易清结算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数字人民币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助力之一。
从行业层面看,数字人民币钱包未来有望作为“超级钱包”覆盖到金融服务的各个场景。数字人民币将贯穿企业运营各个环节,推动企业全面数字化。数字人民币也可以拓展到税收、企业五险一金等场景。可以预见,数字人民币将打通以上应用场景,为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经济形态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字人民币的影响对于用户而言,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比第三方支付更便捷,不受支付场景限制,能覆盖到第三方支付无法触达但又需要便利化的电子支付的人群。长期来看,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覆盖范围将超过第三方支付服务范围。
(摘编自郭宏杰《数字人民币带来的影响和机遇》)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人民银行在深圳进行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让使用者体验数字人民币的新鲜感,有利于优化数字人民币的功能。
B.比特币和天秤币都没有国家信用背书,在币值稳定和安全性、法偿性上存在较大问题,因而很难让民众信任并使用。
C.我国数字人民币的发行,需要从法律层面为其定规立制,也有必要设计科学合理的运营机制,以充分保障其安全性。
D.随着研发工作迅速推进,数字人民币未来有望打通社会服务多个场景,为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经济形态奠定基础。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国数字货币的研发居世界前列,这为迎接数字人民币到来和助力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B.“两库”和“三中心”都能对数字人民币的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可以防范非法操作和违法金融交易。
C.对主权数字货币机构和用户进行集中管理,可以大大地提升数字人民币的流通速度和跨境结算速度。
D.数字人民币因应科技发展而产生,无论是对国家的金融体系,还是对公众的日常生活都会产生影响。
3.在目前数字人民币“双层运营”机制下,下列所述情形不可能出现的一项是(3 分)
A.中央银行向社会公众兑换数字人民币。
B.商业银行对客户服务能力会不断提升。
C.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投放数字人民币。
D.不同商业银行在竞争中提高技术水平。
4.据报道,明年北京冬奥会期间,数字人民币将在北京落地使用。届时,对来华旅游消费的外国游客而言,最佳的支付方式是使用数字人民币,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理由。(4 分)
5.对数字人民币的介绍,材料一运用了下定义、作比较、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请各举一例简要分析。(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
长跪大别山(节选)
曾剑
1927 年初冬,七里坪郊外,一股匪军三百余人,追赶着一个年轻人,领头的喊,他是头,抓活的,抓活的!领头的匪军大脑袋,大嘴咧开,活像一只站立起来的蛤蟆精。
年轻人奔跑在七里坪镇狭窄的街道上,在街角拐弯处,一扇门突然打开,一个娇小的女人的身影探出来。当年轻人跑到她跟前时,那个女人的手,像一只鹰爪,死死地抓住他。
这个女人就是我的奶奶。奶奶极快地将年轻人拽进屋,将他推进夹层墙藏起来。七里坪地处大别山南麓,这里群山环绕,匪患众多,不少人家有藏身的夹墙。
很快,门外的脚步声洪水般逼近,继而远去,消失在幽长的街道。这时候,夹墙的门被打开,奶奶将年轻人拉出夹墙。奶奶对年轻人说,快,从后门走。
年轻人率部队打回七里坪时,才知道,那天他能逃脱敌人的追捕,并非仅仅是我奶奶家那堵夹墙。真正救他的,是我的二伯。他被我奶奶推进夹墙时,奶奶顺手摘下他的帽子,把它戴在我二伯的头上,奶奶让我二伯装扮成这个年轻的红军,向黑溪山飞奔,白腿子匪军在七里坪三里外的黑溪山追上了他,他们发现抓错了人,在黑溪沟畔杀害了他。
干爹突然停止他的讲述,望着我,表情凝重。他说,孩子,那个被白军追杀的年轻人就是我。干爹处于极度的悲痛之中,他努力地控制情绪,想自己平缓下来。但他没能够,他懊恼地说,我当时躲在夹墙里,并不知道外在发生的一切。
干爹自己也是为了引开敌人,保护战友,跑上我家门前那长长的巷道的。
那年,干爹带着中国工农红军鄂东军的一支,在七里坪一带秘密行动,为黄(安)麻(城)起义做准备。不久,干爹遭叛徒出卖,他和他的部队,被国民党民团和红枪会匪徒数千人围堵追杀。他为了保存实力,下令分散突围。他故意暴露自己的身份,引开敌人,以便更多红军突围,直至来七里坪,被奶奶救下。
干爹从木兰山带着红军杀回七里坪时,是七天后的事。干爹说,那时,我二伯的尸首还挂在黑溪沟边的古松树上示众。干爹把我二伯的尸首运回来,埋在我家后山坡。
那段时间,我大伯为了生计,从七里坪倒水河放排,直下汉口。大伯回来后,听说他二弟的死,拿起砍刀,要去城里同白军拼命,干爹拦住了他。干爹说,兄弟,现在给二子报仇,无异于鸡蛋碰石头,时机不成熟,白送性命。我大伯低头不语,在那儿生闷气。干爹说,要不,你跟我干革命吧。我们的队伍人多,保准能给你兄弟报仇。大伯不敢做主,看一眼奶奶,奶奶说,去吧,跟着你大哥干革命。
这个晚上,我的大伯拥有了一套军装、一杆长枪。这年冬天,黄麻起义的枪声打响,大伯战死黄安城。
大伯留在这个世上的,只有我家山后他坟里的几件衣物,还有红安烈士陵园烈士墙上,他的名字。
那场战争,惨烈啊,干爹说,黄麻起义胜利后,为了壮大队伍,干爹远赴麻城、光山、金寨等地,开辟新的根据地。出发前夜,他回到七里坪镇,辞别奶奶。那天,他见到了我爹,我爹那年才十六岁。我爹说要跟着干爹去战斗,干爹不让。干爹对我说,我怎么忍心呢?他是你奶奶唯一的亲人。
又是奶奶站出来说话。奶奶说,大侄子,让他去吧,大娘有脚有手,还养活不了自个儿?等革命胜利了,你跟你兄弟一起回来,大娘给你熏野猪肉吃。
干爹跪在奶奶面前,喊了奶奶一声娘,起身,抹着眼泪快步离去。
我爹跟在干爹身后。
我爹还是个孩子,干爹怕他出意外,把他带在身边,但到底还是出事了。干爹的部队遭遇敌人袭击,埋伏在路旁的敌人,突然从灌木丛蹿出来,枪口对准干爹,情急之中,我爹飞身挡在干爹身前。
我爹就这样牺牲在长征路上。干爹别无选择,只能就近掩埋我爹。干爹摘下了我爹脖子上的那只长命锁,他原本打算把它交给奶奶,见到奶奶,他不忍心提及我爹的死,就把它留在自己的行军箱里。
就是这只,这是你家的传家宝。干爹抚摸着我胸前的长命锁,深情而悲伤。他的眼泪再次涌出,他说,平儿,我没能保护好你爹,他那么年轻。
干爹用他苍老的手背抹了一把泪,这次,他没掩饰他的哭泣。
解放后,干爹去寻找我爹的坟,希望请回他的骨殖,但他没找到。在他记忆中的那片土地上,每一块山坳,都像是我爹牺牲的地方,仔细审视,似乎又不是。
我爹那么年轻,就死了。那么我呢,我问干爹。干爹说,你是我的儿子。
(有删改)
文本二:
作为一个叙事文本,《祝福》的整体叙事结构耐人寻味。它采取的是大故事里面套小故事的叙事结构。整个叙事文本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叙述者-“我”回老家过年的大故事,此时的“我”一身二任,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第二部分,开始转入有关祥林嫂的故事, 此时,叙述者-“我”分裂了。作为故事人物之一的“我”隐退,无人称的客观的叙述者仍留在文本中,担负起叙事的任务。同时,故事中的另外三个人物也担当起辅助叙述者的功能,补充后者由于第三人称视角所限而造成的叙事的不完整。第三部分, 叙述者-“我”再次合一,“我”返回大故事,叙述鲁镇祝福的情景并发表自己的感慨。
(摘编自张德明 《<祝福>中的社会方言、叙事模式与话语权力》)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用“蛤蟆精”“从灌木丛蹿出来”等词句描写匪军,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敌人的丑陋阴险,表达了叙述者鲜明的爱憎。
B.文中叙述者用“那年”“那段时间”等提示语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因此小说叙写的故事虽然较多,但叙事清楚而有层次。
C.小说关于黄麻起义、红军长征的叙述交代,为故事提供了真实的背景,反映了战争年代的风云变幻,增加了小说的历史感。
D.本文与《祝福》虽都用第一人称叙事,但本文中的“我”是孩子,《祝福》中的“我”是成人,叙事视角一仰视、一俯视。
7.下列对文本一最后三段在小说中的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苍老的手背”与前文 1927 年的“年轻人”的叙述交代相照应,点明了小说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的不同。
B.写“干爹”不加掩饰的哭泣,表现了“干爹”讲述时的情绪变化,突出了“干爹”重情重义的形象特征。
C.“每一块山坳,都像是我爹牺牲的地方”一句辞微旨远,暗含着对“我爹”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的赞美。
D.“干爹说,你是我的儿子”一句照应前文关于“我爹”牺牲时还是个孩子的叙述,暗示了故事的曲折性。
8.文本一在刻画“奶奶”这一形象时,突出了她什么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4 分)
9.文本一有着与鲁迅小说《祝福》类似的叙事结构,请简要说明文本一的叙事结构并分析其对小说主题表现的好处。(6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赵开字应祥,普州安居人。登元符三年进士第。七年,除讲议司检详官。自检详罢,除成都路转运判官,揭示乡户岁时所当输折科等实数,俾乡胥不得隐匿窜寄。指陈榷茶五害,大略谓:“请依嘉祐故事,尽罢榷茶,即五害并去,而边患不生。”朝廷是其言,使推行之。时建炎二年也。于是大更茶马之法。改成都旧买卖茶场为合同场买引所。其合同场监官除验引、发放外,无得干预茶商、茶户交易事。比及四年冬,茶引收息至一百七十余万缗。张浚以知枢密院宣抚川蜀,素知开善理财,即承制以开兼宣抚处置使司随军转运使,专一总领四川财赋。开见浚曰:“蜀之民力尽矣,锱铢不可加,独榷货稍存赢余,而贪猾认为己有,互相隐匿。惟不恤怨詈,断而敢行,庶可救一时之急。”于是大变酒法,自成都始。又法成都府法,于秦州置钱引务。凡民钱当入官者,并听用引折纳。法既流通,民以为便。宣司获伪引三十万,盗五十人,浚欲从有司议当以死,开白浚曰:“使引伪,加宣抚使印其上即为真。黥其徒使治币,是相君一日获三十万之钱,而起五十人之死也。”浚称善,悉如开言。时浚荷重寄治兵秦川经营两河旬犒月赏期得士死力费用不赀尽取办于开开悉知虑于食货算无遗策虽支费不可计而赢赀若有余吴玠为四川宣抚副使,专治战守,于财计盈虚未尝问,惟一切以军期趣办,与开异趣。玠数以饷馈不继诉于朝,开亦自劾老惫,丐去。朝廷未许。朝廷既知开与玠有隙,乃诏开赴行在。会疾作不行,提举江州太平观。开已病,累疏.丐去,诏从所乞,提举太平观。绍兴十一年卒。
(节选自《宋史·赵开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时浚荷重/寄治兵秦川/经营两河/旬犒月赏/期得士死力/费用不赀尽/取办于开/开悉知虑于食货/算无遗策/虽支费不可计/而赢赀若有余/
B.时浚荷重寄/治兵秦川/经营两河/旬犒月赏/期得士死力/费用不赀/尽取办于开/开悉知虑于食货/算无遗策/虽支费不可计/而赢赀若有余/
C.时浚荷重/寄治兵秦川/经营两河/旬犒月赏/期得士死力/费用不赀/尽取办于开/开悉知虑于食货/算无遗策/虽支费不可计/而赢赀若有余/
D.时浚荷重寄/治兵秦川/经营两河/旬犒月赏/期得士死力/费用不赀尽/取办于开/开悉知虑于食货/算无遗策/虽支费不可计/而赢赀若有余/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嘉祐,与文中的“元符”“建炎”同为年号,是宋朝帝王为记载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
B.引,宋代的纸币名,可用来兑换金银钱币或各种货物,如文中的“钱引”“茶引”等。
C.枢密院,宋代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全国军务,与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合称为“二府”。
D.疏,是封建时代臣子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书,文中“累疏”即指多次向上陈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赵开秉公奉职,严明法度。任成都路转运判官时,他明确乡户应交纳摊派的数目,禁止乡吏隐瞒多收;大改茶马法时,又严禁合同场监官干涉茶叶商户的交易。
B.赵开知弊明艰,直言献议。为去五害消边患,他建议依循旧例,完全取消茶叶专卖;明言蜀地民力耗尽,不可增加税赋,不能让贪猾官吏侵占专卖货物的盈余。
C.赵开革新求变,利国利民。他改革茶法后,茶引收回利息达一百七十多万缗;后又发行钱引,允许百姓用钱引折合缴纳各项税赋,此法通行后,百姓觉得便利。
D.赵开善理财赋,深得信任。张浚宣抚川蜀时,他被授命专门统管四川财赋;与四川宣抚副使吴玠虽然有矛盾,但吴玠依然让他全权负责财政盈亏,且从不过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惟不恤怨詈,断而敢行,庶可救一时之急。
(2)玠数以饷馈不继诉于朝,开亦自劾老惫,丐去。
14.对“假钱引”一事,张浚和赵开的处理意见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又示宗武① 杜甫
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②
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
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曾参与游夏③,达者得升堂。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768 年),时作者在夔州。宗武,杜甫次子,时年十五岁。②青玉案,指古诗;紫罗囊,指戏具。③曾参与游夏:曾参、子游、子夏,皆孔子弟子。曾参以孝行称,子游、子夏以文学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标题中的“又示”及诗句内容,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宗武长大成才的殷殷期盼。
B.宗武追新潮自学格律,诗人则以劝读古诗暗含告诫,这一叙写既生活化又有场景性。
C.诗人运用孔子及其弟子的典故,希望宗武学习榜样,努力上进,这种心愿朴素感人。
D.本诗用语平白,如话家常,与诗人提倡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写作主张有所不同。
16.《论语》载,孔子独立庭院时,看到儿子孔鲤经过,便询问其学习情况,并教导他“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本诗中杜甫教导宗武与《论语》中孔子教导孔鲤,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寓言是庄子经常采用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庄子在《逍遥游》中,用朝菌和蟪蛄的故事来证明“ ”,用鲲鹏和斥鴳的故事来说明“ ”。
(2)在《观刈麦》中,白居易面对劳动者辛勤忙碌却又艰难贫苦的情景,反躬自省,发出
了“ , ”的叩问。
(3)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豪迈狂放的苏轼“ , ”, 身着猎装,率众纵马奔驰,行猎场面恢弘雄壮。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立春一过,春天就像一面已擂响的大鼓,鼓声一阵急,一阵缓。沉寂已久的天地,顿时欢腾起来,热闹起来。在这样的季节里,万事万物包括心灵在内,无不感动和激奋着。
惊蛰一来,春雷阵阵,草木纷纷萌动。其实,雨水节气刚落地,柳树就已经迫不及待地绽出了新芽。开始是小米粒模样,然后握成小小拳头,再接着舒展为一瓣瓣嫩黄,一个个村舍就笼着青青的烟雾了。小草呢,“ ① ”只是昨日的印象,今天再去瞧瞧,已经是 “ ② ”了。远山在冬天时是苍翠的,有些深沉,春天来到后不久,就满眼葱茏了。阳光如果再眷顾一段时候,那将满眼斑斓,叫人好生向往之情。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①浅草才能没马蹄 ②草色遥看近却无
B.①草色遥看近却无 ②浅草才能没马蹄
C.①春风花草香 ②城春草木深
D.①城春草木深 ②春风花草香
19.下列各项中,与“开始是小米粒模样,然后握成小小拳头”运用的修辞手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春天就像一面已擂响的大鼓,鼓声一阵急,一阵缓。
B.再接着舒展为一瓣瓣嫩黄,一个个村舍就笼着青青的烟雾了。
C.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D.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
20.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三处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21~22 题。
甄士隐与贾雨村是作为“对立幻象”存在于《红楼梦》全书的叙事之中的。甄士隐是人世间与太虚幻境的连接点, ① ,他们两人又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印证了太虚幻境与贾府是虚实相映的。看似虚幻莫测, ② ,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真实感与情感体验。而作为“对立”呈现的形象, ③ ,一种是以甄士隐为代表的超然出世的人物, 一种是以贾雨村为代表的热衷名利的人物。后者在前者的眼里是虚无,前者在后者的眼里是疯癫,二人最后在觉迷渡口相遇,如同开头在葫芦庙比邻而居的情况一般。二人所经历过的世间纷扰都像是南柯一梦,梦醒之后的再次相遇则暗示着一切都仿佛回到了原点:甄士隐已悟道成仙,冷眼旁观世间百态;贾雨村却因贪赃枉法,终被削籍为民。这时已然超脱的甄士隐以“老仙长”的身份出现,并作为精神导师来对贾雨村进行点化,体悟人生真谛,从而使得二者又在对立中回归了统一。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 个字。(6 分)
22.下图是根据上文第二段制作的内容结构图,请将空白处补充完整,每处不超过7 个字。(5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于2020 年 10 月 28 日胜利返航。应对极端环境挑战,需要极其先进的设备做支撑。正是科研工作者的严谨求实,造就了“奋斗者”号的成功。“奋斗者”号总设计师叶聪,在深海载人潜水世界“翱翔”近20 年。正是在许多像他这样的人的拼搏奉献下,中国“潜力”一次次被刷新,中国“深度”一次次被突破。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你结合材料内容,以振华中学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篇主题为“弘扬科学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的倡议书,用于学校科技节开幕式上发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语文参考答案
1.(3 分)B
2.(3 分)C
3.(3 分)A
4.(4 分)
①支付灵活,不受网络限制。
②支付安全,无需绑定银行账户。
③节省费用,不用支付兑换手续费。
④支付便捷,不受支付场景限制。
答对一点给 1 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6 分)
①下定义,如以“数字人民币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形态”这一定义,说明数字人民币是什 么。
②作比较,如与比特币(天秤币、支付、支付宝)进行比较,说明数字人民币的特点。
③作诠释,如指出数字人民币放在钱包里是不计付利息的(用数字人民币作交易不会产生额外费用),以此解释数字人民币的非盈利性。
答对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3 分)D
7.(3 分)C
8.(4 分)
①深明大义。“奶奶”对红军、对革命有正确的认识,二儿子牺牲后,又支持大儿子和小 儿子加入红军队伍。
②机智果敢。面对大批白军的追捕,她果断出手,先“拽”再“藏”,又派儿子乔装引敌, 成功救下“干爹”。
答对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 分)
叙事结构:大故事里套着小故事。大故事是“干爹”为“我”讲述革命故事,通过“我” 来叙述;小故事是三兄弟为革命牺牲的故事,是由“干爹”讲述并通过“我”转述的。
主题表现:丰富小说题旨。既能表现革命者英勇无畏、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和军民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团结伟力,还能融入感恩报答、铭记历史、传继家风等主题内涵。
答对“叙事结构”给 3 分,总说 1 分,分说 2 分;答对“主题表现”给 3 分,总说 1 分,分说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分析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10.(3 分)B
11.(3 分)B
12.(3 分)D
13.(8 分)
(1)(4 分)惟有不顾忌怨骂,果断敢行,才可以救一时之急。译对大意给 3 分;“不恤”译对给 1 分。
(2)(4 分)吴玠多次因军饷跟不上诉诸朝廷,赵开也弹劾自己年老无用,请求离去。译对大意给 3 分;“丐”译对给 1 分。
14.(3 分)
①张浚想听从有关官员的建议处死盗徒;
②赵开建议加盖宣抚使印使假钱引变真,对盗徒处以黥刑后让他们铸造钱币。
答对“张浚的处理意见”给 1分,答对“赵开的处理意见”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赵开字应祥,普州安居人。元符三年进士及第。七年,任讲议司检详官。从检详官免职, 任成都路转运判官,揭示乡户逢年过节所应当交纳摊派的实际数目,使乡吏不能隐瞒多收。指出专卖茶的五大害处,大略说:“请依照嘉祐年间旧例,全部取消茶叶的专卖,这样五害全部去除,而边患也不会产生。”朝廷赞成他的建议,让他推行新法。当时是建炎二年。于是大改茶马之法。把成都旧买卖茶场改为合同场买引所。合同场监官除验茶引、发放外,不得干预茶商、茶户交易的事。到四年冬,茶引收回的利息达一百七十多万缗。张浚以知枢密院宣抚川蜀, 早知道赵开善于理财,就承旨任命赵开兼宣抚处置使司随军转运使,专门总管四川财赋。赵开见张浚说:“蜀的民力已尽,一钱都不能加,惟独专卖货物稍存盈余,而贪猾的人占为己有,互相隐瞒。惟有不顾忌怨骂,果断敢行,才可以救一时之急。”于是大变酒法,从成都开始。又效法成都府法,在秦州设钱引务。凡是民钱该入官的,也允许用钱引折合交纳。这个方法流通后,人民得到便利。宣司查出假钱引三十万,盗徒五十人,张浚想听从有关官吏的建议处死他们,赵开对张浚说:“假使钱引是假的,在上面加宣抚使印就是真的了。把那些人处以黥刑然后让他们造钱币,这样相公一天得到钱三十万,又免除了五十人的死刑。”张浚称赞,全部按赵开的话去做。当时张浚肩负重托,在秦川练兵,管辖两河,十天犒劳每月奖赏,希望士兵以死尽力,费用不可估量,全部取自于赵开。赵开清楚考虑财货多少,计算没有失误的时候,虽然支出费用十分庞大,而尚有余。吴玠任四川宣抚副使,专门负责作战和防守之事,对财政盈亏从不加过问,一切都按军期催促置办,与赵开不一致。吴玠多次因军饷跟不上诉诸朝廷,赵开也弹劾自己年老无用,请求离去。朝廷没有批准。朝廷知道赵开与吴玠不和后,就下诏让赵开前往皇帝所在地。赶上旧病发作没有成行,提举江州太平观。赵开已经生病,多次上疏要求离任,下诏听从他的请求,提举太平观。绍兴十一年去世。
15.(3 分)B
16.(6 分)
①教育内容都涉及文化学习和行为规范。杜甫希望宗武饱读诗书,不要玩物丧志;孔子要 求孔鲤学习《诗》《礼》,以礼处世。
②教育方式都是相机而教、及时引导。杜甫看到宗武读书写诗,便趁机加以引导;孔子抓住孔鲤经过身边的机会,及时通过谈话进行引导教育。
答对一点给 3 分,其中总说 1 分,分说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6 分)
(1)小年不及大年此小大之辩也(2)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3)左牵黄右擎苍
答对一空给 1 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18.(3 分)B
19.(3 分)C
20.(3 分)
如果阳光再眷顾一段时间,那将满眼斑斓,叫人好生向往。
改对一处给 1 分。
21.(6 分) 示例:
①贾雨村是人世间与贾府的交汇处
②实则真实可感
③他们又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物
答对一处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超过字数酌情扣分。
22.(5 分) 示例:
①葫芦庙比邻而居
②看他虚无
③热衷名利
④经历世间纷扰
⑤削籍为民
答对一处给 1 分。意思答对即可。超过字数不给分。
23.(60 分)(略)
语文评分说明及试题分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第一大题为现代文阅读,分为“信息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两个部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B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和C级。本题要求考生选出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B。
A项,材料一第一段说“深圳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开展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47573名深圳市民领取了红包并体验了使用数字人民币的新鲜感”,最后一段说“数字人民币已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开展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不断优化和完善功能”,选项综合以上信息进行转述,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意。故A项正确。
B项,材料一第三段说“法定数字货币与比特币等数字代币相比,两者最关键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国家信用背书,能否保证币值稳定。就拿比特币来说,币值无法保持稳定,价格大幅波动是常事”,可见比特币没有国家信用背书,不具稳定性;材料一第四段说“(天秤币)Libra通过与法定货币‘挂钩’成为一种稳定币……Libra发起方包括多个公司,未取得国家信用背书”,可见天秤币具有稳定性,但同样没有国家信用背书;材料一第五段“与比特币、Libra不同的是,我国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是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可以推知比特币和Libra(天秤币)是不具法偿性的。因此,B项说天秤币在币值稳定上存在较大问题,不符合原意,说“比特币和天秤币”在法偿性上存在较大问题,也与原文有所出入,说两者在安全性上存在较大问题则于文无据。故B项不正确,是本题的答案。
C项,来源于材料一第五段和材料二第一段。材料一第五段说“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规定,人民币包括实物形式和数字形式,为我国发行数字货币提供了法律依据”,体现的是从法律层面为数字货币的发行定规立制,以保障其安全性;从材料二第一段对“两库”功能的说明以及数字人民币“双层运营”机制的示意图,可以看出运营机制的科学合理,对数字人民币的安全性起保障作用。故C项正确。
D项,来源于材料一最后一段和材料三第三段。材料一最后一段说“从2014年起,央行就开始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近两年更是迅速推进,……以不断优化和完善功能”,材料三第三段说“可以预见,数字人民币将打通以上应用场景,为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经济形态奠定坚实的基础”,可见,随着研发工作迅速推进,数字人民币未来打通社会服务多个场景是有望实现的,能为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经济形态奠定基础。故D项正确。
2.(3分)C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本题要求考生选出分析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C。
A项是对材料一最后一段和材料三第二段相关内容的分析与评价,材料一最后一段指出“货币支付的形式会随着科技发展而发生变化。中国数字货币的研发走在世界前列”,材料三第二段说“在一定程度上,数字人民币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助力之一”,可见,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人民币是会到来,并且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帮助力量,而我国数字货币的研发居世界前列,无疑为其提供了必要准备。因此A项的分析与评价正确。
B项是对材料二第一段相关内容的分析与评价,材料二第一段指出发行库和银行库“可为数字人民币的创造和发行提供安全保障,既可以防止内部非法操作,也可以防御外在攻击,是数字人民币安全保障的关键”;“三中心”中“认证中心是整个系统的安全基础”,其中的数据分析中心“是保障主权货币交易安全、防范违法金融交易并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键”。因此B项的分析与评价正确。
C项是对材料二第一段和材料三第一段、第二段相关内容的分析与评价,材料二第一段说,“认证中心是整个系统的安全基础,可对主权数字货币机构和用户进行集中管理,实现可控匿名性”,因此,“对主权数字货币机构和用户进行集中管理”是认证中心的一项职能;材料三第一段说“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这将大大提升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政策执行效率”,材料三第二段说“使用数字人民币会极大提升跨境结算速度和安全性”,指的是使用数字人民币的作用,与认证中心的集中管理职能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此C项的分析与评价有误,是本题的答案。
D项是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和材料三第一段、第三段、第四段相关内容做出的分析与评价,材料一最后一段说“货币支付的形式会随着科技发展而发生变化”,说明科技发展会带来货币支付的形式变化,材料三第一段“从宏观层面看,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这将大大提升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政策执行效率。……有效维护金融稳定”,指向的是数字人民币对国家金融体系的影响,材料三第三段和第四段分别从行业和用户两方面谈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指向的都是数字人民币对公众日常生活的影响。因此D项的分析与评价正确。
3.(3分)A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和推断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本题要求考生选出在目前数字人民币“双层运营”机制下,所述情形不可能出现的一项,答案是A。
A项,根据“数字人民币‘双层运营’机制”示意图可以看出,目前的货币投放路径,第一层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投放数字人民币,第二层是商业银行向用户兑换数字人民币。故A项所说的情形不可能出现,是本题的答案。
B项,根据“数字人民币‘双层运营’机制”示意图可以看出,商业银行与用户有直接的业务联系,商业银行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是完全可能的。故B项正确。
C项,根据“数字人民币‘双层运营’机制”示意图的第一层可以看出,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投放数字人民币。故C项正确。
D项,根据“数字人民币‘双层运营’机制”示意图的第一层可以看出,中央银行向不同的商业银行投放数字人民币,不同商业银行之间存在同业交易的关系;从示意图的第二层可以看出,不同商业银行向不同用户兑换数字人民币,由于商业银行与用户有着业务联系,不同的商业银行完全可能为了更好发展业务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这样,不同商业银行之间在同业交易的同时也就完全可能存在竞争,而数字人民币业务是基于数字化技术的一项金融服务,不同商业银行的业务竞争完全可能促进金融数字技术水平的提高。故D项正确。
4.(4分)
①支付灵活,不受网络限制。②支付安全,无需绑定银行账户。
③节省费用,不用支付兑换手续费。④支付便捷,不受支付场景限制。
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评分说明】
①应从“最佳”的具体体现去说明理由。
②应注意题干中的情境限定,限定的背景是“明年北京冬奥会期间,数字人民币将在北京落地使用”。涉及的对象是“来华旅游消费的外国游客”。
③考生答案没有从限定情境的角度答题,不给分。
④考生答案没有分点或者说明不清,答案意思混乱交叉,应酌情扣分。
⑤考生答案要点不是本答案所提供的,但言之有据,析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与运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解答本题,考生要明确材料中有关数字人民币使用特点的具体介绍,从中确定可作为“最佳的支付方式是使用数字人民币”的依据。
关于“数字人民币使用特点的具体介绍”,在材料一第七段和材料三第四段。材料一第七段指出“只要双方手机上都有数字人民币的数字钱包,那连网络都不需要,就能把一方数字钱包里的数字货币转给另一方”,说明数字人民币的使用,不受网络限制,支付灵活;“数字人民币无需绑定银行账户,其兑换是免费的”,支付无需绑定银行账户,说明数字人民币的使用较安全,而且兑换免费,可以节省费用。材料三第四段,指出“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比第三方支付更便捷,不受支付场景限制”,不受支付场景限制,体现数字人民币使用的便捷性。
5.(6分)
①下定义,如以“数字人民币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形态”这一定义,说明数字人民币是什么。
②作比较,如与比特币(天秤币、支付、支付宝)进行比较,说明数字人民币的特点。
③作诠释,如指出数字人民币放在钱包里是不计付利息的(用数字人民币作交易不会产生额外费用),以此解释数字人民币的非盈利性。
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评分说明】
①应依照“下定义”“作比较”和“做诠释”三种说明方法,准确地从文中找出与之对应的例句。
②应对例句作简要分析,指出是如何运用说明方法的。
③不是从材料一中找出例句,或对应不正确,不给分。
④考生答案没有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不给分。
⑤考生答案没有分点或者分析不够准确清晰,答案意思混乱交叉,应酌情扣分。
⑥考生答案要点不是本答案所提供的,但言之有据,析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说明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解答本题,考生要理解题干中提到的说明方法,从材料一中找出与之对应的例句,并作分析。
如材料一第二段,说“数字人民币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形态”,这是下定义,对数字人民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作简要概括;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和第七段,把数字人民币先后与比特币、天秤币、支付、支付宝进行比较,这是作比较,说明数字人民币及其使用的特点;第六段,指出“数字人民币具有非盈利性”,接着对“非盈利性”作进一步解释,数字人民币放在钱包里是不计付利息的,它们就像现金一样不会在交易中产生盈利,这是做诠释。
【讲评建议】
1.要引导学生掌握复合文本的基本特点,快速理清说明的逻辑思路,辨析说明方法。
2.要引导学生明确复合文本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信息、分析综合、评价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
3.要培养学生快速把握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分析材料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的能力;指导学生根据已知信息进行推断、提炼和表达信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实用能力,能够依据文本的相关信息解决具体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对接社会发展要求。
4.要注意指导学生读懂各种图表,学会有效提取、分析并整合图表中的各种信息。
5.解答客观题时,要引导学生立足文本,综合比较,提炼有效信息,辨析选项信息是否源自文本,其理解分析是否符合原意,评价推断是否合理。解答主观题时,要引导学生审清题干,根据题干指示,整体把握,紧扣文本分点作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文学类文本《长跪大别山(节选)》是新生代军旅作家曾剑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曾剑为湖北红安人,1990年3月入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等发表小说三百余万字,出版长篇小说《枪炮与玫瑰》、小说集《冰排上的哨所》等,曾获全军军事题材中短篇小说评奖一等奖、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文艺作品奖等奖项。本文是作者根据湖北红安一位周姓大娘勇救红军小队长脱险的真实故事而创作的,原文共分8节,8900多字,本次测试节选了其中的第3~4节作为阅读文本,节选部分主要叙述“干爹”为“我”讲述“奶奶”的三个儿子先后为革命牺牲的故事,塑造了“奶奶”这一英雄母亲形象,以及“干爹”、三兄弟等革命者形象,热情讴歌了革命者英勇无畏、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和军民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团结伟力,融入了作者对感恩报答、铭记历史、传继家风等主题内涵的深刻思考,是一篇充满正能量富有思想教育意义的革命文学作品。节选部分篇幅虽小,但故事完整、内容丰富、人物形象鲜明,适合作为测试阅读文本。同时,本文作为新生代军旅作家的代表作品之一,其在题材选择和艺术手法运用上也有一定的创新,小说节选部分采用大故事套着小故事的双层叙事结构,通过“我”的转述和“干爹”的讲述,将故事和人物放在现实和历史的双重视角下观照,在增强叙述真实性的同时,也拓展了故事的主题意蕴。为适应测试要求,易于考生理解和把握,阅读材料在保持原文特点的前提下作了部分删改。
6.(3分)D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学作品的内容、表现手法,赏析作品内涵,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本题要求考生选出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D。
A项考查对作品细节描写的分析鉴赏。“蛤蟆精”运用比喻手法写领头匪军“大脑袋,大嘴咧开”的特征,可见其“丑陋”;“从灌木丛蹿出来”用动作描写刻画匪军躲在暗处偷袭红军的状态,可见其“阴险”,这两处描写用词不多,但形神俱备,当得上“生动形象”的评价,而言为心声,叙述者用这样的词语和语气描写匪军,也的确能表现出鲜明的爱憎。故A项的分析鉴赏合理,是正确的。
B项考查对文学作品语言表达艺术的分析鉴赏和对叙事作品结构的把握能力。“那”作为指示代词使用时,一般用来指代较远的时间、处所及人或事物。小说在“干爹”讲述自己被救故事的过程中,用“那年”提示时间,表示“那年”一词之后所讲述的是更早之前发生的故事;在“干爹”讲述杀回七里坪的故事后,小说又用“那段时间”提示读者,以下所叙述的是更早之前发生的关于“大伯”的故事。这两处提示语之后的故事,是小说所叙述的“干爹”的故事中的小故事,它们与“干爹”的故事并不在同一个叙述层次上,因此用“那年”“那段时间”来提示小故事发生的时间,能达到区分叙事层次,使所讲述的故事多而不乱。故B项分析鉴赏合理,是正确的。
C项考查对文学作品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的理解。小说中关于黄麻起义、红军长征的时代背景交代,文字不多,但作用不小。在故事情节的层面,这些背景交代能增加故事的真实性;在内容主题层面,这些背景交代能突出战争年代风云变幻的特征,有助于表现革命者的革命韧性和革命意志;而在艺术表现层面,这些背景交代则可以增加小说的历史感,达到故事叙写中融入历史教育的目的。因此C项分析鉴赏合理,是正确的。
D项考查对叙事作品叙事特色的整体把握。为了方便解读,不妨先将选项中涉及的两部作品的叙事特点分开进行分析。首先,先看选项对《祝福》叙述人称和叙事视角的说明,《祝福》最外层的故事是“我”回故乡的故事,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叙述者“我”是一个成年知识分子,这些都是确凿无疑的,但小说的叙事视角会因为“我”的成年知识分子的身份而呈现“俯视”的特点吗?显然不会。在叙事作品中,所谓“俯视”,指的是叙述者站在故事之外,以“过来人”的身份回忆往事。《祝福》中“我”回故乡的故事不是“我”过去的往事,而祥林嫂的一部分故事虽是过去的故事,但又不属于由“我”叙述的故事,因此,说《祝福》的叙事视角属于“俯视”显然依据不足。其次,再看选项对本文叙述人称和叙事视角的说明。本文中,最外层的故事是“干爹”为“我”讲述革命往事的故事,在这一叙述层次中,“我”是“干爹”往事的转述者,故本文属于第一人称叙事也是确凿无疑的,但“我”是否是“孩子”身份,即便“我”是“孩子”身份,是否因此使文本出现了“仰视”的叙事视角呢?依据也是不足的。文本节选部分固然没有交代“我”转述“干爹”往事时的年龄,但从其转述的语气、措辞来看,不应当是一个未成年人,“干爹”之所称“我”为“孩子”,是因为二者的辈分关系,而非因为“我”的实际年龄小。因此,选项对“我”是“孩子”的判断显然有误,而据此判断叙事视角属于“仰视”自然也不能成立。综上所述,D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是本题的答案。
7.(3分)C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在把握作品结构,领悟作品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某一写作内容的作用的具体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本题要求考生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C。
文本一最后三段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干爹”讲述三兄弟牺牲故事后情绪状态的细节描写,二是对“干爹”所讲述的关于“我爹”故事的补充交代,三是“干爹”对“我”身份的补充交代。
A项中,“苍老的手背”是对讲述往事时的“干爹”的细节描写,可以推知讲述往事时的“干爹”已是一个老年人,因此它能与1927年的“年轻人”这一叙述交代相照应,点明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的不同。故A项正确。
B项中,写“干爹”不加掩饰的哭泣,与前文写“干爹”“努力地控制情绪”相照应,可以看出随着故事的讲述,“干爹”的情绪已经发展到了无法控制的状态,这种不加掩饰的哭,显然与“干爹”作为成年人的身份不相匹配,然而正是这种不匹配,才突出了“干爹”的重情重义。故B项正确。
C项中“每一块山坳,都像是我爹牺牲的地方”一句,如果脱离具体文本语境单独来看,的确有让人浮想联翩的地方,但如果把它放在倒数第二段的具体语境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一句其实是一句朴实的叙述交代,主要用来说明“干爹”没能找到“我爹”之坟的客观原因,这样的理解更符合全文所要表现的“干爹”的感恩与愧疚心理,也与前文关于“我爹”牺牲的故事关联得更紧密,更合理。故C项不正确,是本题的答案。
D项中“干爹”对“我”身份的补充交代,一方面回应了前文关于“我爹”牺牲细节的悬念——“我爹”牺牲时还是一个孩子,还没有儿子。另一方面也必然会使“我”及读者产生新的困惑——“干爹”的儿子怎么变成“我爹”儿子?当然,聪明的读者对此并不难理解,肯定是“干爹”让自己的亲生儿子来到“奶奶”家,以传继“我爹”的香火。这样,小说的故事既有明确的、已讲述的内容,也有暗示的、不讲述或暂未讲述的另一部分内容,所以说,“干爹说,你是我的儿子”一句照应前文关于“我爹”牺牲时还是个孩子的叙述,暗示了故事的曲折性。故D项正确。
8.(4分)
①深明大义。“奶奶”对红军、对革命有正确的认识,二儿子牺牲后,又支持大儿子和小儿子加入红军队伍。
②机智果敢。面对大批白军的追捕,她果断出手,先“拽”再“藏”,又派儿子乔装引敌,成功救下“干爹”。
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评分说明】
①每点都应当紧扣“奶奶”的“形象特征”作阐释。考生答案不是分析“奶奶”的“形象特征”,而是概括“奶奶”的故事内容,不给分。
②考生如仅回答“深明大义”“机智果敢”等概括性说法,而缺少具体分析,每点得分不能超过1分。
③考生答案没有分点或者分点标准不清,答案意思混乱交叉,应酌情扣分。
④考生答案要点不是本答案所提供的,但言之有据,析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本题着重考查考生概括、分析和评价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人物形象特征指某一人物显著区别于其同类人物的特点,主要包括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如外貌、年龄、职业等,内在特征主要指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小说人物形象的特征一般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来表现,因此要概括分析“奶奶”的形象特征,应当先梳理“奶奶”在小说中的故事及人物描写。
关于“奶奶”,小说节选部分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奶奶”在大批白军追捕“干爹”时,出手救下“干爹”;二是支持大儿子和小儿子加入红军队伍。从小说中交代的“七里坪地处大别山南麓,这里群山环绕”的环境看,“奶奶”应当是一个生活在旧社会的普通农村妇女,她能够在革命力量尚未占据上风的白色恐怖年代,出手救下被白军视为叛乱者的“干爹”,能在二儿子已牺牲的前提下,支持大儿子和小儿子加入红军队伍,其胆识与思想觉悟显然已超过一般农村妇女,体现出对红军、对革命的正确认识和深厚情感,可谓“深明大义”。小说在叙写“奶奶”救“干爹”的故事,用“门突然打开”“极快地将年轻人拽进屋”“顺手摘下他的帽子,把它戴在我二伯的头上”等描写,活灵活现地塑造了一个既勇敢又机智的女英雄形象,其形象特征可概括为“机智果敢”。
9.(6分)
叙事结构:大故事里套着小故事。大故事是“干爹”为“我”讲述革命故事,通过“我”来叙述;小故事是三兄弟为革命牺牲的故事,是由“干爹”讲述并通过“我”转述的。
主题表现:丰富小说题旨。既能表现革命者英勇无畏、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和军民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团结伟力,还能融入感恩报答、铭记历史、传继家风等主题内涵。
答对“叙事结构”给3分,总说1分,分说2分;答对“主题表现”给3分,总说1分,分说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分析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评分说明】
①第一个任务考生如果不是从“叙事结构”的角度来组织答案,而是回答为概括小说内容或分析小说叙事特色,不给分。
②第二个任务考生如果不是从“主题表现的好处”的角度来组织答案,而是回答为概括小说主题,不给分。
③考生答案应包括对小说“叙事结构”“主题表现的好处”的概括总说与分析说明,如概括总说与分析说明不对应,应酌情扣分。
④考生答案不在本答案范围,但能结合文本,言之有理的,可根据理由充分、阐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
在一篇小说中,要展开故事情节直至讲完故事,就离不开叙事。怎样使故事更加形象丰满、亲切自然,划分叙事层次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分层叙事,通俗地说,就是小说文本内讲故事的人再借他人(小说人物)之口讲述另一个故事。本文作为一篇叙事作品,其叙事结构也明显存在分层叙事的特征,这种特征借用文本二对《祝福》叙事结构的分析用语,即“大故事里套着小故事”。
本题题干先指出“文本一有着与鲁迅小说《祝福》类似的叙事结构”,其目的就是要求考生借鉴文本二对《祝福》叙事结构的分析来完成对文本一“分层叙事”结构的分析,从命题的角度来说,这样处理有降低考查难度、提供答题思路的作用。考生要完成第一个任务,应首先从文本二中提取“大故事里套着小故事”这一概说,然后结合文本一的具体内容说明“大故事”和“小故事”的分层叙事;在小说《祝福》中,“我”回故乡的故事是处于最外层的大故事,文本一与之类似,也有一个处于最外层的“大故事”,即由“我”讲述的,关于“干爹”为“我”讲述革命故事的故事。在小说《祝福》中,祥林嫂的故事是处于“我”回故乡的故事之中的小故事,属于分层叙事的第二层、第三层;文本一与之类似的小故事是三兄弟为革命牺牲的故事,包含在“干爹”为“我”讲述革命故事的故事之中,是由“干爹”讲述并由“我”转述的。
采用分层叙事,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主题表现、故事讲述、人物塑造等。限于试题的分值,本题只要求考生分析“主题表现的好处”。要完成这一个任务,考生需从文本一既有“大故事”又有“小故事”的特点出发,归纳出“丰富题旨”这一结论,然后结合大、小故事的内容,归纳大、小故事各自表现的主题,以印证“丰富题旨”的结论。首先,三兄弟的故事中,“大伯”和“我爹”都加入了红军队伍,他们的身份可以说是革命军人,但“二伯”和“奶奶”,显然不是革命者而是支持革命的人民,因此概括“小故事”的主题时,既要概括出“革命者英勇无畏、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这一要点,又要“二伯”和“奶奶”的身份特点,概括出“军民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团结伟力”这一要点。其次,处于外层的大故事,其要表现的主题与“干爹”为什么要对“我”讲述三兄弟和“奶奶”的故事有关。从表层看,小说通过“干爹”讲述“奶奶”一家与自己的故事,表现了“干爹”对“奶奶”一家的感恩,从而使小说有了“感恩报答”的题旨;而从深层看,小说通过“干爹”对“我”的讲述,表现了“干爹”希望“我”了解先辈革命经历、接受革命教育的心理,从而使小说有了“铭记历史”“传继家风”等更深层次的题旨。
【讲评建议】
1.要指导学生掌握小说的文体特征,学会分析小说的场景描写、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2.要适当补充叙述、结构、题材等有关叙事学知识,指导学生如何发现并理解小说的个性特色。
3.要指导学生通过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从中获得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进而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4.要指导学生加强审题训练,能分清“作用”“好处”“艺术效果”等设问的不同;并能根据题干的答题限制,合理推断答题要点,并力求答案组织富有逻辑。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第二大题为古代诗文阅读,分为“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三个部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文言文阅读,包括5道小题。文本选自《宋史·赵开传》,原文篇幅较长,有2165字,根据需要作了删节,最终文本为627字。从整体上看,选文属于典范的人物传记,有较强的故事性,文字又较为浅易,对考生具有教育意义,适合对高中毕业水平的考生进行考查。
10.(3分)B
【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本题要求考生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答案是B。
本题在C、D两项各设一处错误。C项“寄治兵秦川”中的“寄”字应属上,与“时浚荷重”合为一读;D项“费用不赀尽”中的“尽”字应属下,与“取办于开”合为一读。A项则兼有这两处错误。B项没有错误,是本题的答案。
C项的断句应是“时浚荷重寄/治兵秦川”。“荷”字意为“担负”“承担”等,“寄”字意为“寄托”“托付”“委托”等,应属上,作为“荷”字的宾语,“时浚荷重寄”合为一读,意即“当时张浚肩负重任”。“治”字意为“管理”“整顿”“训练”等,“治兵”即“练兵”“治军”等,“治兵秦川”合为一读,意即“在秦川训练军队”,“寄”字若属下,则语意不通。D项的断句应是“费用不赀/尽取办于开”,“赀”字意为“计量”“计算”等,“费用不赀”合为一读,意即“费用无法计算”。“尽”字意为“全部”“所有的”等,属下,与“取办于开”合为一读,意即“全部都由赵开办理”,若属上,则语意不通。A项则兼有这两处错误。
全句的意思是:当时张浚肩负重托,在秦川练兵,管辖两河,十天犒劳每月奖赏,希望士兵以死尽力,费用不可估量,全部取自于赵开。赵开清楚考虑财货多少,计算没有失误的时候,虽然支出费用十分庞大,而尚有余。
11.(3分)B
【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中文化意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本题从阅读材料中选取四个能够体现古代文化含义的词语,结合上下文,对其相关内容进行解释,反映其中具有的文化意义,要求考生选出解说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C。
A项考查的是古代纪年。汉武帝即帝位,以建元为年号,汉武帝以前无年号,汉武帝以后,历代帝王均用年号来纪在位之年。或一帝一号,如唐太宗用“贞观”,金世宗用“大定”;或一帝数号,如唐玄宗用“开元”“天宝”等,宋仁宗用“天圣”“嘉祐”等,宋哲宗用“元祐”“元符”等,宋高宗用“建炎”“绍兴”。由此可知,此项的解说是正确的。
B项考查的是经济制度。宋徽宗时期,改“交子”为“钱引”,用以代替贬值的交子,“引”作为宋代的纸币名,可用来兑换金银钱币,如“凡民钱当入官者,并听用引折纳”,意即允许百姓用钱引替代金银钱币来折合交纳各项税赋。改“交子务”为“钱引务”来发行钱引,如文中“于秦州置钱引务”。“引”在宋代也可以作为商人运销货物的凭证,如文中的“茶引”即茶商缴纳茶税后获得的茶叶专卖凭证,“合同场买引所”是官府印卖茶引,茶商纳税获取凭证的地方。所以此项解说有误,是本题的答案。
C项考查的是政府机构。宋代承唐、五代之制,在中央机构中设置枢密院。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并称“二府”,分掌军政大权。枢密院长官有枢密使、枢密副使、签书枢密院事等。《宋史·职官志》:“枢密院,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令,以佐邦治。”由此可知,此项的解说是正确的。
D项考查的是上奏文书。“疏”,意为分条陈述,作为封建时期臣子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称为“上疏”“奏疏”,多用于官员评议政事、陈述政见、弹劾官员,也可用以陈情等,如贾谊《论积贮疏》、魏征《谏太宗十思疏》、郭琇《参河臣疏》、柯潜《陈情疏》等。“累”,意为“屡次”“多次”“连续”,“累疏”意即多次上疏陈事。由此可知,此项的解说是正确的。
12.(3分)D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阅读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重点在于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C级。
本题要求考生选出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D。
本题在拟制时,首先将阅读材料内容分为若干方面,然后选择较为重要并基本能贯穿全文的四个方面作为切入点,用四个选项来对原文进行概括和分析。A、B、C三项的概括和分析均符合原文的意思,没有失当之处。
D项“赵开善理财赋,深得信任”的概括是正确的,“张浚宣抚川蜀时,他被授命专门统管四川财赋”“与四川宣抚副使吴玠有矛盾”的分析也是符合原文意思的。但“与四川宣抚副使吴玠虽然有矛盾,但吴玠依然让他全权负责财政盈亏,且从不过问”的分析则与原文的意思不相符。对于“财政盈亏”一事,原文说“吴玠为四川宣抚副使,专治战守,于财计盈虚未尝问”,意思是“吴玠只专门负责作战和防守之事,对财政盈亏从不加过问”,也就是说吴玠完全不管财政盈亏,但并不能据此说明吴玠将财政盈亏全权交由赵开一人负责。对于“二人矛盾”一事,原文说“于财计盈虚未尝问,惟一切以军期趣办,与开异趣”,意即“对财政盈亏从不加过问,一切都按军期催促置办,与赵开不一致”,也就是说二人的矛盾源自于对“一切都按军期催促置办”的不同看法,矛盾的产生是在“吴玠完全不管财政盈亏”之后,所以不能说“二人虽有矛盾,但吴玠依然让他全权负责财政盈亏”。因此D项是本题的答案。
13.(8分)
(1)(4分)惟有不顾忌怨骂,果断敢行,才可以救一时之急。
(2)(4分)吴玠多次因军饷跟不上诉诸朝廷,赵开也弹劾自己年老无用,请求离去。
【评分说明】第(1)小题
①译对大意给3分,“惟不恤怨詈”“断而敢行”“庶可救一时之急”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不恤”译对给1分。
②“惟不恤怨詈”译为“惟有不顾忌怨骂”“只有不顾及怨恨咒骂”“仅有不忧虑仇恨辱骂”等,大意对给1分;“不恤”译为“不顾忌”“不顾及”“不忧虑”“不担心”等,给1分。
③“断而敢行”译为“果断敢行”“果断而敢于行动”“决然敢于行事”等,大意对给1分。
④“庶可救一时之急”译为“才可以救一时之急”“才能够解救一时的危急”“才能解决短时间的急需”等,大意对给1分。
⑤关键词翻译有错别字,不给分。第(2)小题
①译对大意给3分,“玠数以饷馈不继诉于朝”“开亦自劾老惫”“丐去”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丐”译对给1分。
②“玠数以饷馈不继诉于朝”译为“吴玠多次因军饷跟不上诉诸朝廷”“吴玠多次因军粮跟不上向朝廷告状”“吴玠多次以军饷跟不上为由告到朝廷”等,大意对给1分。
③“开亦自劾老惫”译为“赵开也弹劾自己年老无用”“赵开也弹劾自己年老体衰”等,大意对给1分。
④“丐去”译为“请求离去”“乞求离开”“请求辞去官职”等,大意对给1分;“丐”译为“请求”“乞求”等,给1分。
⑤关键词翻译有错别字,不给分。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而对文意的理解又取决于对文中关键词语及句式的理解。第(1)小题的关键词语为“不恤”。“不恤”的意思是“不顾忌”“不顾及”“不忧虑”“不担心”等。“恤”的意思是“忧虑”“担心”“顾忌”“顾及”“顾念”等,如“内不虑身计,外不恤人言”(《旧唐书·裴度传》)、“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答司马谏议书》)等。第(2)小题的关键词语为“丐”。“丐”的意思是“请求”“乞求”等,如“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宋史·辛弃疾传》)、“以所辑黄花冈烈士事略丐序于予”(《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等。
14.(3分)
①张浚想听从有关官员的建议处死盗徒;
②赵开建议加盖宣抚使印使假钱引变真,对盗徒处以黥刑后让他们铸造钱币。
答对“张浚的处理意见”给1分,答对“赵开的处理意见”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评分说明】
①张浚的处理意见,答“想听从有关官员的建议处死盗徒”“想听从有关官员的建议判处盗徒死刑”“准备按照相关官员的建议判处盗贼死刑”等,给1分。
②赵开的第一个处理意见,答“加盖宣抚使印使假钱引变真”“加盖宣抚使印章使假钱引变成真的”“在假钱引上加盖宣抚使印使其成真”等,给1分。
③赵开的第二个处理意见,答“对盗徒处以黥刑后让他们铸造钱币”“把盗徒黥面后让他们铸造钱币”“在盗贼脸上刺字涂墨后让他们铸造钱币”等,给1分。
④考生答案照抄原文语句,不能分点概括说明,或答案不完整,意思不明确等,应酌情扣分。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本题的拟制意在引导考生注重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归纳,要求考生在对文意理解的基础上全面把握文章内容,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概括,能答出所述事件的发展、结果等。根据题干“对‘假钱引’一事”“处理意见”的要求可知,题目所问的是对选文中“宣司获伪引三十万,盗五十人”一事,张浚和赵开二人在处理意见上有什么不同。由“浚欲”可知,“欲从有司议当以死”一句是张浚对“假钱引”一事的处理意见。由“开白浚曰”,“白”意为“禀告”“报告”等可知,“使引伪,加宣抚使印其上即为真。黥其徒使治币”两句是赵开对“假钱引”一事的处理意见。“是相君一日获三十万之钱,而起五十人之死也”是赵开所认为的将会产生的处理结果,而非赵开的处理意见,可排除。“浚称善,悉如开言”是说张浚认同赵开的处理意见,并依照办理,不符合题干“有何不同”的要求,可排除。
明确答案所对应语句后,考生只要组织好语言,分点有条理地说明即可。
【参考译文】
赵开字应祥,普州安居人。元符三年进士及第。七年,任讲议司检详官。从检详官免职,任成都路转运判官,揭示乡户逢年过节所应当交纳摊派的实际数目,使乡吏不能隐瞒多收。指出专卖茶的五大害处,大略说:“请依照嘉祐年间旧例,全部取消茶叶的专卖,这样五害全部去除,而边患也不会产生。”朝廷赞成他的建议,让他推行新法。当时是建炎二年。于是大改茶马之法。把成都旧买卖茶场改为合同场买引所。合同场监官除验茶引、发放外,不得干预茶商、茶户交易的事。到四年冬,茶引收回的利息达一百七十多万缗。张浚以知枢密院宣抚川蜀,早知道赵开善于理财,就承旨任命赵开兼宣抚处置使司随军转运使,专门总管四川财赋。赵开见张浚说:“蜀的民力已尽,一钱都不能加,惟独专卖货物稍存盈余,而贪猾的人占为己有,互相隐瞒。惟有不顾忌怨骂,果断敢行,才可以救一时之急。”于是大变酒法,从成都开始。又效法成都府法,在秦州设钱引务。凡是民钱该入官的,也允许用钱引折合交纳。这个方法流通后,人民得到便利。宣司查出假钱引三十万,盗徒五十人,张浚想听从有关官吏的建议处死他们,赵开对张浚说:“假使钱引是假的,在上面加宣抚使印就是真的了。把那些人处以黥刑然后让他们造钱币,这样相公一天得到钱三十万,又免除了五十人的死刑。”张浚称赞,全部按赵开的话去做。当时张浚肩负重托,在秦川练兵,管辖两河,十天犒劳每月奖赏,希望士兵以死尽力,费用不可估量,全部取自于赵开。赵开清楚考虑财货多少,计算没有失误的时候,虽然支出费用十分庞大,而尚有余。吴玠任四川宣抚副使,专门负责作战和防守之事,对财政盈亏从不加过问,一切都按军期催促置办,与赵开不一致。吴玠多次因军饷跟不上诉诸朝廷,赵开也弹劾自己年老无用,请求离去。朝廷没有批准。朝廷知道赵开与吴玠不和后,就下诏让赵开前往皇帝所在地。赶上旧病发作没有成行,提举江州太平观。赵开已经生病,多次上疏要求离任,下诏听从他的请求,提举太平观。绍兴十一年去世。
【讲评建议】
1.要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答题,不能过分强调答题技巧和答题套路。
2.讲评断句题时,要向学生强调读懂文本,关照所断句子的上下文,理解文意,不要过分强调如虚词、句子对称等所谓的断句技巧。
3.讲评加点词语内容解说题时,既要了解词语的词典义,更要重视词语与文本内容的联系,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
4.讲评文章内容概括分析题时,要强调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5.讲评翻译题时,要强调对句意的准确理解,翻译时要关照上下文,注意语意要连贯,表达要通顺,有省略的需补充完整,有倒装的要还原语序。
6.讲评简答题时,要强调审清题干的关键词句,锁定阅读答题区域,学会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本题选用杜甫的诗《又示宗武》作为鉴赏材料。
这首诗作于大历三年(768年),时作者在夔州,是作者继《元日示宗武》之后又写的一首示儿诗。可以说,杜甫既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善于教育孩子的好父亲。本诗中,诗人看到年方十五岁的次子宗武尝试创作诗歌,便及时表扬宗武的好学,并趁机发挥,对宗武的文化学习和行为规范给予教育引导,对宗武的成长成才给予正面激励。全诗如话家常,其中的教育引导之言对于今天的莘莘学子来说,也是十分有益的参考。
15.(3分)B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诗句内容、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及鉴赏诗歌形象、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和D级。
本题要求考生选出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B。
诗的开头两句描述宗武学习与作诗的情景,勾勒出一个可爱好学的少年形象;三、四两句写诗人对宗武的教育引导,希望宗武能学习古诗,不要玩物丧志。“觅句新知律”的意思是宗武刚刚懂得诗歌的格律,而不是说格律诗刚刚出现,是当时的新潮流。事实上,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唐初宋之问、沈全期等人推广改进,到杜甫生活的盛唐时期已相对成熟完善,说不上是一种新潮流。B项将“新知律”误读成“追新潮自学格律”,然后再将“试吟青玉案”这一句牵扯进去,当作是诗人对宗武“追新潮自学格律”的劝阻告诫,显然既不符合文学史常识,也是对诗句内容的误解。
五、六两句,诗人教导宗武生活要有规律,只有节假日才能稍微喝点酒,这样才能长好身体。之后六句,诗人勉励宗武饱读儒家经典,要以孔子十五志于学以及曾参、子游、子夏学有专长为榜样,最终升堂入室,成为一个杰出的人才。综上所述,可见B项理解有误,是本题的答案。
16.(6分)
①教育内容都涉及文化学习和行为规范。杜甫希望宗武饱读诗书,不要玩物丧志;孔子要求孔鲤学习《诗》《礼》,以礼处世。
②教育方式都是相机而教、及时引导。杜甫看到宗武读书写诗,便趁机加以引导;孔子抓住孔鲤经过身边的机会,及时通过谈话进行引导教育。
答对一点给3分,其中总说1分,分说2分。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评分说明】
①考生答案应紧扣“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具体说明本诗中杜甫教导宗武与《论语》中孔子教导孔鲤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考生答案如果不属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不给分。
②考生答案应紧扣“相同之处”,分别概括出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共同点,考生答案如果不属于杜甫教导宗武与孔子教导孔鲤的共同点的,应酌情扣分。
③考生答案不在本答案范围,但能结合文本,言之有理的,可根据理由充分、阐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回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干中的限制与提示。题干不惮啰嗦,将考生本应熟知的“鲤对”典故作了详细说明,目的就是要给考生提供一个解题的抓手,考生应先解读“孔子独立庭院时,看到儿子孔鲤经过,便询问其学习情况,并教导他‘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这一段文字中所体现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然后再回《又示宗武》一诗中,寻找与之相同的相关内容。
“孔子独立庭院时,看到儿子孔鲤经过,便询问其学习情况,并教导他”显然表现了教育方式的特点,概括起来说,就是善于抓住教育时机,教育引导及时。而杜甫看到宗武“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就写作《又示宗武》来教导,可见杜甫的教育也有善于抓住教育时机,教育引导及时的特点。
孔子教导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显然表现了教育的内容特点,《诗》《礼》属于文化经典,学《礼》则主要学习行为规范。而在《又示宗武》一诗中,杜甫教导宗武要“试吟青玉案”“饱经术”“爱文章”,体现了对文化学习的重视;教导宗武“莫羡紫罗囊”“暇日从时饮”,则是对其行为规范的要求。因此,孔子教导孔鲤与杜甫教导宗武,在教育内容上的共同点应是都涉及文化学习和行为规范教育。
【讲评建议】
1.诗歌的解读。
强调整体观念。要通过分析诗歌中各部分(句、联、阕)的内容关系,读通诗歌的内容逻辑、结构层次等,综合分析出诗人的思想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品评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作用。
强调文本意识。要在整体把握内容情感的基础上,通过揣摩语言,体会语句的丰富含意,进而鉴赏诗歌形象,领悟诗歌的艺术魅力和审美取向。
强调读懂一首诗。要避免“扣帽子”,避免以“类”代“一”;讲解诗歌的意境、情感、表达技巧等,要结合具体的诗歌内容,做到解读精细、用词精当。
2.答题的规范。
客观题要引导学生认识试题的能力要求,根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的原则,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加以辨析。主观题要引导学生过好审题关和表达关。答案力求做到紧扣试题要求,结合诗句内容,要点清楚,逻辑严密,表达流畅,书写工整。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6分)
(1)小年不及大年此小大之辩也(2)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3)左牵黄右擎苍
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评分说明】
①有漏字、添字则该空不给分。②字迹潦草、笔画不清不给分。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本题分别出自庄子《逍遥游》、白居易《观刈麦》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其中《逍遥游》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的诵读篇目;《观刈麦》《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背诵篇目。
【讲评建议】
1.要指导学生审题。理解性默写不但考查学生的识记和书写,也考查学生审题、推导的能力。讲评时,要重点指导学生认识试题语境与默写句之间既有提示又有限制的关系,让学生掌握由语境关键词合理推导默写句的方法。
2.要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应对默写题的重要前提是熟悉教材,对考纲规定的默写篇目,考生既要能背会写,而且要充分理解这些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等,以避免默写时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3.要引导学生注意书写工整,避免因字迹潦草而被误判。
4.要提醒学生注意同音或形近的字,以规避错别字的出现。
5.对高考曾考过的篇目及近几年还没考过的篇目,都应充分重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第三大题集中测试考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由2道选择题和3道表达题组成。前面2道选择题每题3分,共6分,包括衔接连贯题和修辞手法辨析题;第3题为语病修改题,3分,这3道题拢合在一个语段中进行综合考查。后面2道表达题拢合在一个语段中进行综合考查,其中推断补写题6分,图文转写题5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18.(3分)B
【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衔接连贯的判断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本题要求选出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古诗句最恰当的一项,答案是B。
考生要答对该题,首先要掌握选项中四个诗句的含意,其次要对文段的内容有正确的理解,然后把二者结合起来,选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横线前“立春一过”“惊蛰一来”“雨水节气刚落地”等词句和相关的景物描写,提示横线处描绘的是早春小草的景象,①处所描绘的小草景象应该突出“早”的特点,从①处到②处,应表现出小草的生长变化。选项中的四个诗句都是中小学教材中的名句。“春风花草香”一句出自杜甫的《绝句二首》,意为“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描绘的是早春的花草香,但“早”的特点并不突出,不适合填入①处;“城春草木深”出自杜甫的《春望》,意为“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描绘的是长安城在战火中的荒芜残破,与本文段所描绘的早春美好景象不符,不适合填入①和②处;“草色遥看近却无”出自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意为“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突出早春小草刚刚萌发时的特点,适合填入①处;“浅草才能没马蹄”出自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意为“春草刚刚好没过马蹄”,描绘的是小草长到一定的高度,但又没有很茂盛的景象,从时序来看应该在“草色遥看近却无”之后,适合填入②处。综合以上分析,只有B项符合要求,是本题答案。
19.(3分)C
【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本题要求选出与例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完全相同的一项,答案是C。
例句“开始是小米粒模样,然后握成小小拳头”出自材料第2段,主语蒙前省略,为柳树新芽,该句前半句把柳树新芽比作“小米粒”,运用了比喻中的暗喻手法;该句后半句说柳树新芽握成小小拳头,是把柳树新芽当成人来描写,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所以例句兼用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A项“春天就像一面已擂响的大鼓,鼓声一阵急,一阵缓”出自材料第1段,把春天比作大鼓,运用了比喻手法。B项“再接着舒展为一瓣瓣嫩黄,一个个村舍就笼着青青的烟雾了”出自材料第2段,该句前半句用“嫩黄”代指蒙前省略的主语“柳树新芽”,运用了借代手法;该句后半句中的“青青的烟雾”指新芽长成的柳条,这里只出现了喻体,省略了本体“柳条”和比喻词,运用了借喻手法。D项“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出自钱钟书的《谈中国诗》,该句把中国长诗与西洋的中篇诗作对比,又把它比作“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兼用了对比和比喻两种修辞手法。C项“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出自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该句说路灯光“没精打采的”,运用了拟人手法;说路灯光“是渴睡人的眼”,运用了比喻中的暗喻手法。C项兼用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与例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完全相同,是本题答案。
20.(3分)
如果阳光再眷顾一段时间,那将满眼斑斓,叫人好生向往。
改对一处给1分。
【评分说明】
①没有写出修改后的句子,只写出修改意见,不给分。
②改对一处给1分。
③“叫人好生向往之情”也可修改为“叫人产生向往之情”。
【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本题要求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和结构混乱三处语病。“阳光如果再眷顾一段时候,那将满眼斑斓,叫人好生向往之情”一句,考察后面两个分句的句意,整句话的主语蒙前省略,应为前文说的“远山”。所以“阳光”不能放在本句的句首当主语,而应该把“如果”放在句首,让“如果阳光再眷顾一段时间”作为“远山”在什么情况下“满眼斑斓”的前提。
“一段时候”数量词和名词搭配不当,应改为“一段时间”。
“叫人好生向往之情”中的“好生”意为多么、很、极,是表示程度深的副词,如“好生奇怪”“好生痛快”等,它后面接形容词构成偏正结构的短语,不用再接名词,所以应该删除“之情”。第二种改法为保留“之情”,把程度副词“好生”改为动词“产生”,构成动宾结构的短语。
综合以上分析,修改后的句子为“如果阳光再眷顾一段时间,那将满眼斑斓,叫人好生向往”或“如果阳光再眷顾一段时间,那将满眼斑斓,叫人产生向往之情”。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21.(6分)示例:
①贾雨村是人世间与贾府的交汇处 ②实则真实可感 ③他们又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物
答对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超过字数酌情扣分。
【评分说明】
①第①处中的“交汇处”答成“连接点”或其他同义词也可给分。
②考生答案不是本答案所提供的,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的推断补写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本题要求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要补写横线处的语句,首先应考察横线处前后的语境。开头第一句“甄士隐与贾雨村是作为‘对立幻象’存在于《红楼梦》全书的叙事之中的”为本语段的总说,之后即将两人进行对比,句式应为“甄士隐是……,贾雨村是……”;从后文“他们两人又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印证了太虚幻境与贾府是虚实相映的”中的“同一个时代”“太虚幻境与贾府”得出,若“甄士隐是人世间与太虚幻境的连接点”,那么贾雨村当为“人世间与贾府的连接点”,如此,“同一个时代”才得到了落实,“太虚幻境”与“贾府”才能相互照应;考虑到语言的变化,“连接点”可换成“交汇处”等词。
②处前文“看似虚幻莫测”,根据语意逻辑和关联词的照应规律,后文应为“实则……”;再看后文“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真实感与情感体验”,可以推知②处为“实则真实可感”。
③处前面一句已经明示后文将论述“‘对立’呈现的形象”,③处后又分别论述“一种是以甄士隐为代表的超然出世的人物,一种是以贾雨村为代表的热衷名利的人物”,根据当中的关键词“代表”“人物”,可以推知③处为“他们又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物”。
22.(5分)示例:
①葫芦庙比邻而居 ②看他虚无 ③热衷名利 ④经历世间纷扰 ⑤削籍为民
答对一处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超过字数不给分。
【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用简明准确连贯的语言进行图文转写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解答本题,考生应在理解文段的基础上,选用或提炼简明准确的词句来完成内容结构图的补写。“二人最后在觉迷渡口相遇,如同开头在葫芦庙比邻而居的情况一般。二人所经历过的世间纷扰都像是南柯一梦”一句概述甄士隐与贾雨村的交集和相似处,这一句所述及的人生历程,按时间顺序应为先“葫芦庙比邻而居”,再“经历世间纷扰”,最后“觉迷渡口相遇”,所以①处应填“葫芦庙比邻而居”,④处应填“经历世间纷扰”;从“一种是以甄士隐为代表的超然出世的人物,一种是以贾雨村为代表的热衷名利的人物。后者在前者的眼里是虚无,前者在后者的眼里是疯癫”中可知,甄士隐“超然出世”,③处对应的应是贾雨村“热衷名利”;考察结构图中“看他疯癫”一词,再根据文意,可得②处应相应地填“看他虚无”;从“甄士隐已悟道成仙,冷眼旁观世间百态;贾雨村却因贪赃枉法,终被削籍为民”一句和结构图中甄士隐“悟道成仙”,可得⑤处应相应地填“削籍为民”。
【讲评建议】
1.衔接连贯判断题,讲评时除了要注意引导学生考察语段的内容,理清前后文的逻辑关系,还要引导学生注意理解常见的诗文名句的含义,引导学生诗文名句的引用语境。
2.修辞手法辨析题,讲评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各种修辞手段的运用情况,辨析常见修辞手法的区别,如比喻和借代的区别、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3.语病辨析修改题,讲评时要注意讲析清楚高考常见的六种语病类型(①语序不当;②搭配不当;③成分残缺或赘余;④结构混乱;⑤表意不明;⑥不合逻辑),可结合历年高考试题帮助学生提高辨析修改的能力。
4.推断补写题,讲评时需强调,推断补写时要注意对各种信息所涉及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加以合理利用,表达时要注意表意的明确及符合逻辑。
5.图文转写题,应引导学生准确、全面把握文段与图表信息,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简明、准确、连贯组织答案,避免信息的遗漏和错位。
6.语用题对应的考点较多,题型多变,讲评时,既要讲清楚稳定题型的应对策略,也要题组可能出现的变化。
7.指导学生化整为零,坚持做好知识积累及考前冲刺的纠错总结工作。
四、写作(60分)
第四大题综合测试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由1道写作题构成。
23.(60分)(略)
(1)作文评价整体要求
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
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2)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基础等级
内容20分
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思想不健康感情虚假
表达20分
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20分
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
较深刻较丰富较有文采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略显丰富略有文采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个别内容较好个别语句较精彩个别地方有新意
【评分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主要说明三点。
1.关于“题意”
“题意”项主要看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所涉及的范围、情境及任务要求,与之相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之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①符合题意
完成题目所规定的全部任务,结合材料内容作文。对两则材料内容及含意有明确的态度,能够紧扣“弘扬科学精神,增强综合素质”这一主题,角度明确、稳定,阐述看法能紧扣材料内容及含意,作出理性思考和分析说理。在“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的前提下,其内容项评一等(20~16分)。在“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的前提下,其内容项评二等(15~11分)。
②基本符合题意
基本能完成题目所规定的全部任务,基本能结合材料内容,大体上能围绕“弘扬科学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展开阐述,角度基本明确、稳定,阐述看法尚能自圆其说。其内容项评三等(10~6分)。
③偏离题意
未完成题目所规定的主要任务,未能结合材料内容,主要内容游移于材料和写作要求之外,与“弘扬科学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基本上没有关联,角度不明确、不稳定,只是从材料中随
意生发出一个话题,如“伟大进程”“民族崛起”等。如架空“弘扬科学精神,增强综合素质”这一主题,孤立谈“科学精神”“严谨求实”“努力创新”“增强素质”等,也属于偏离题意。其内容项评四等(5~0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2.关于“内容不当”
针对性不明确,写作内容与“弘扬科学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和材料内容及含意无关,罗列名言事例与看法没有逻辑关系。其内容项评四等(5~0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3.关于“文体”
试题明确要求写一封用于学校科技节开幕式上发言的倡议书,它需要表明自己对某一论题的认识与思考,希望和建议,应做到有的放矢、中心突出,观点明确、论据充足、论证符合逻辑、条理清楚、富有说服力。
①符合文体要求
以倡议书的形式写作,阐述认识与思考要有的放矢,观点明确,交流文明,提出希望与建议,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富有说服力,能体现自身性、思辨性、建设性。在“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的前提下,其表达项评一等(20~16分)。注重分析说理,阐述看法有一定的道理,提出希望与建议有一定的启发性。在“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的前提下,其表达项评二等(15~11分)。
倡议书基本上属于论述类文章范畴,议论为主,叙述为辅,不宜写成记叙类文章。
②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以倡议书的形式写作,基本能做到有的放矢,重点基本把握,有一定的认识,能提出希望与建议。在“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基本清楚”的前提下,其表达项评三等(10~6分)。
③不符合文体要求
未采用倡议书形式写作,其表达项评四等(5~0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⑪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⑫见解新颖⑬材料新鲜⑭构思新巧⑮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⑯有个性特
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酌情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和F级。
本题是依据高考“立德树人”的要求,精心设计的一道有关科学精神与综合素质,富有时代意义、体现时下热点的材料作文题,具有鲜明价值观导向。命题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创设真实具体的情境任务,把写作和人生体验相结合,把任务指令和生活现实相结合,考查考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防套作和防宿构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作文材料来源于主流媒体关于新中国历年科技成就的梳理及“奋斗者”号海试成功的新闻报道,命题立意高远又贴近考生的实际,立足引导学生党领导下的中国发展,如何传承科学精神,发展综合素质,体现了思想教育与素养考查的高度统一。
试题在材料的选用方面下足了功夫,所提供的两则材料不拘一格、创新组合,一则以图表形式呈现新中国部分科学成就和意义,暗含敢于担当、造福人类、探索创新等科学精神;一则强调科研工作者严谨求实、拼搏奉献等科学精神,它们都契合当今时代主题,共同传递正向的价值观念。两则材料共同指向当下的时代热点——党领导下的中国科技发展,蕴含着敢于担当、造福人类、探索创新、严谨求实、潜心钻研、不惧挑战、拼搏奉献等科学精神。试题由两则材料构成,预留了较大的写作空间和足够的思辨探析空间,不同层次的考生都能找到可写的角度,有利于对考生进行思维能力和真实写作能力的考查。
命题精心设计前后呼应、环环相扣的写作任务,力求科学合理地对考生的写作水平进行全面考查。本题的任务指令非常具体明确: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你结合材料内容,以振华中学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篇主题为“弘扬科学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的倡议书,用于学校科技节开幕式上发言。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这意味着考生在写作时的“认识与思考”都必须是由材料“触发、联想与思考”而来的,必须是本于材料,源于材料的,凡是脱离材料的“认识与思考”都不符合本题的写作要求。
“结合材料内容”,则要求考生作文内容必须与两则材料提供的思考点凝结在一起,形成密切的联系,不可以油水分离,牵强附会,偏转空谈等。但同时也应注意适当、合理的延展,不宜只停留在对材料内容的肤浅议论和简单叙写上,而要充分考虑材料内容的丰富性、复杂性,要注重分析,增强思辨,不能仅是自圆其说,还要顾及不同的看法,或接纳或反驳,要有读者意识。
“以振华中学学生代表的身份……用于学校科技节开幕式上发言”作为写作任务指令,限定了作者的身份——学生代表。这一任务指令有利于帮助考生聚焦审视表达的主体——“学生代表——我”,也为考生的作文立意提供了支架,便于考生思想的表达与情感的抒发,利于考生完成边界清晰且能自由发挥的写作任务;而且这一任务指令规定了写作特定的情景场合——学校科技节开幕式,暗示参加对象主要为学校师生,写作需贴近这一对象群体,得体地阐述自己对事实与问题的认识与思考,在行文中要注意措辞、语气的把握,语言应通俗晓畅。
“写一封主题为‘弘扬科学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的倡议书”的任务指令,首先明确了写作的主题,这是写作任务中的关键部分。考生应结合两则材料,并围绕“弘扬科学精神,增强综合素质”这一主题写作。新时代,科技之于国家强盛更显重要,科学精神的弘扬,科学素养的提升也日显迫切。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求善求美的人文精神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综合素质的切实增强,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写作时应梳理科学精神与综合素质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就如何弘扬与增强提出希望或建议。所谓“综合素质”,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思想与行为的完整、具体表现,包括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各种能力等;“科学精神”是反映科学发展内在要求并体现在人身上的一种精神状态,如探索创新、唯实求真、崇尚理性、无私奉献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科学精神不应窄化,不应视为只有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或理科生才需要具备的精神;“弘扬科学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的倡议可以放在个人发展的层面加以讨论,但也应该放在国家发展的层面予以观照,它是国家发展历程给我们的启示,也是国家未来发展对我们的要求。此外,写作时应有所侧重,不要面面俱到,避免陷入浅层粗糙的写作窠臼,最好能做到“抓住一点,深入下去”。比如,可以侧重思考在国家科技发展背后蕴含着什么科学精神,这些科学精神对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有怎样的价值与意义;国家科技发展需要中学生具备怎样的综合素质,这些综合素质和科学精神有怎样的联系,如何有效传承与增强;还可以结合学校科技节的举办,侧重思考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哪些内容,综合素质的增强将如何促进科学精神的形成;学校如何在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进行素质教育上下足功夫;中学生如何在青少年时期增强综合素质,培育科学精神,为今后投身国家科技创新事业奠定基础等。其次,它还在文体方面规定写倡议书,就作文要求而言,考生要写的倡议书基本上属于论述类文章范畴,议论为主,叙述为辅,不宜写成记叙类文章,需要表明自己对如何“弘扬科学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的认识与思考,希望和建议,尽量写得透彻、详细、具体,做到有的放矢、中心突出。
本题贴近考生的实际,给出了明确的写作任务,要求考生在考场上有写作主体意识、对象意识、读者意识、交流意识,有针对性地写作,这有助于纠正考场作文写作中随意性的倾向,从而考查出考生的真实写作能力。
【讲评建议】
1.应强化学生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要重视对复杂材料整体含意把握的指导与训练,杜绝话题作文式的审题指导与训练,切实提高学生提炼复杂材料含意的能力。
2.要加强学生对倡议书的认识,引导学生明确倡议书的文体特征,必要时,可选择几篇有代表性的倡议书与学生共同分析。要引导学生注意交际语境写作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强化写作的主体意识、对象意识、读者意识、交流意识等。
3.要强化学生的审题和扣题意识,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的具体任务及写作要求,根据任务和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重视培养学生写作的任务意识和问题意识,明确写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思考和联想,以提炼和深化主题,丰富写作内容;写作时,既要分析具体事件,又要超越具体事件,达到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高度。
5.多启发学生学会从他人立场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立意,倡导谨慎、开放、求实、公正的理性交流态度。
6.重视思维训练,特别是聚合思维、因果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指导与训练;思维重在准确、合理和深刻,而不在于刻意求新。
7.要实事求是,不好高骛远,要在解决“对不对”的基础上,努力解决“好不好”的问题;高度重视本校本班学生习作的反复修改升格,在反复修改中提升写作能力。
8.注意比较、总结所写过的写作题在材料提供、任务设计、写作要求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引导学生针对不同试题采用不同的写作策略,杜绝套作与宿构。
9.开阔学生的写作格局,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精神,关心现实时事,建立科学精神与综合素质的关联,在理性思考社会、国家、历史、文化等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公正说理的能力。
10.要强化考场作文的完篇意识,避免遗漏标题、缺少结尾、字数严重不足,此外还应强调卷面书写整洁,不乱涂乱画,乱加标记。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或长按识别ErWeiMa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