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戏楼】越剧《李娃传》中国唱片社1983年录音(范瑞娟 傅全香 张桂凤等演唱)

发布于 2021-05-13 10:55 ,所属分类:戏曲剧目学习资料



《梨园戏楼》2021年034期
越剧《李娃传》(范瑞娟、傅全香演唱)



《李娃传》:

写唐代官家子郑元和,热恋长安名妓李亚仙,因金钱荡尽,被鸨母逐出,流落下层为歌郎。被其父郑北海发现,认为有辱家门,鞭笞至死,弃尸荒郊,后被叫花李四救活。一日,元和行乞市上,被亚仙遇见带归,劝其苦读。但元和恋情,用心不专。亚仙剔目以激励,元和遂发奋攻书,终于中试做官。父子、夫妻、翁媳尽释前嫌,合家团圆。该剧原系上海越剧院一团向成都川剧院学习剧目,1959年9月16日移植演出于人民大舞台,剧名为《李亚仙》。由朱铿导演,项管森音乐整理,顾大良美术设计,明道宣灯光设计。范瑞娟饰郑元和,傅全香饰李亚仙,张桂凤饰郑北海,竺菊香饰李四。演出很上座,连演一个多月。1962年,朱铿、张洁娴参考唐代白行简的《李娃传》和60种曲《绣襦记》进行改编,定名为《绣襦记》,演出仍受欢迎,连续客满100多场,也引起了上海戏剧界的争鸣。1963年《上海戏剧》第2、3期分别发表袁斯洪和王一纲的褒贬不一的长篇评论文章。1981年剧院将该剧修改复演,易名《李娃传》,由青年演员男女合演。1983年上海越剧院携该剧赴香港演出,仍由范瑞娟、傅全香、张桂凤、竺菊香主演,陈鹏导演、刘如曾作曲。该剧为范瑞娟、傅全香代表作之一。其中“责子”、“剔目”、“教歌”3场戏唱、做精彩,常作为折子戏演出。全剧已由上海电视台录像播放。主要唱段由中国唱片社等音像出版单位制成唱片和录音带发行。

范瑞娟便装照

范瑞娟:1924年—2017年。女,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别名范竹山,1924年1月6日生于浙江省嵊县黄泽镇。1935年4月18日,入龙凤舞台科班学戏,由黄炳文师傅启蒙,工小生。翌年春,随班到绍兴、宁波、沈家门、诸暨等地演出。1938年春节前,随姚水娟、邢竹琴等所在的越升舞台到上海演出。1941年夏初,在汇泉楼演出时,因竺素娥生病,她毛逐自荐救场成功,由此当上了头肩。40年代初,分别和邢竹琴、支兰芳、金香琴搭班。1943年下半年至1944年夏,与傅全香第一次合作,班底是“四季春”。1944年8月至1947年1月,与袁雪芬合作,投入了“新越剧”的改革。1945年,在演出《梁祝哀史》“山伯临终”一场中,与琴师周宝财的配合,创造了(弦下腔)。1946年5月在《祥林嫂》剧中扮演牛少爷。1947年袁雪芬因病暂离舞台,她邀傅全香第二次联袂,将剧团改名为东山越艺社。同年夏,和越剧十姐妹一起参加了联合义演《山河恋》。1948年,袁雪芬主演的《祥林嫂》首次被搬上银幕时,她在该剧中一饰两角,扮演牛少爷和祥林。1948年秋,与袁雪芬合作演出于大上海戏院,演出了田汉编剧的《珊瑚引》等剧目。1949年春,与傅全香重组东山越艺社。是年7月进了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举办的地方戏剧研究班学习。结业后,先后主演了《李闯王》、《梁祝哀史》、《万户更新》等戏。1950年率团进京,演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 《祝福》。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周扬等中央领导和首都不少文艺界的著名人士观看了演出,并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1951年8月1日,加入华东越剧实验剧团任副团长,兼任上海越剧工会主席。参与组织越剧界抗美援朝捐献“越剧号”飞机的义演工作。1951年被选为全国青联委员、全国政协特邀代表。1952年,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与傅全香、袁雪芬等合演了《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传》,获演员一等奖。1953年与袁雪芬合作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拍摄成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戏曲影片,1956年获文化部颁发的“1949~1955优秀影片奖”荣誉奖。1953年冬,与袁雪芬等演出了《西厢记》,饰张珙,参加1954年华东区戏曲会演,获演员一等奖。1954年夏,在捷克斯洛伐克参加第八届国际电影节期间,奉周总理电召赴日内瓦会见了世界电影艺术大师卓别林。1955年赴民主德国、苏联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打金枝》。1960年,随上海越剧院一团调京成立北京越剧团。次年北京越剧团撤销,仍回归上海越剧院。排演了《忠王李秀成》、《绣襦记》等剧目。

文化大革命后,重排《孔雀东南飞》、《李娃传》,并数次赴港献演。1988年赴美国芝加哥贝尔实验室讲学。1989年随出访团去美国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李娃传》。同年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首届“金唱片奖”。1990年1月与吕瑞英、张桂凤等参加中国民族艺术代表团,携带《打金枝》等节目赴联邦德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等国演出。1991年,上海电视台为其杰作的片断拍摄成3集电视片《范瑞娟表演艺术》。1993年,在上海电视台摄制的电视片《沈园绝唱》中扮演陆游一角。在5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扮演了100多个角色。表演上稳健大方,质朴无华,具有男性气质的阳刚之美。擅演正直、敦厚、英武一类人物。唱腔在继承男班(正调腔)的基础上,吸收了京剧马连良、高庆奎等名家的唱腔音调和润腔处理,形成音调宽厚响亮、咬字坚实稳重,行腔迂回流畅的特点,被称“范派”。1988年和1997年,上海电视台拍摄了展示范派艺术的电视片《范瑞娟表演艺术》和《余音袅袅绕梁来》各3集。代表作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梁山伯、《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李娃传》中的郑元和、《打金枝》中的郭暧、《祥林嫂》中的贺老六。学生和传人有陈琦、邵文娟、史济华、韩婷婷、章瑞虹、江瑶、方雪雯、吴凤花和张志明、张惠忠、韩林根等。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上海市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

【越剧】《李娃传》01(范瑞娟、傅全香演唱)
【越剧】《李娃传》02(范瑞娟、傅全香演唱)
【越剧】《李娃传》03(范瑞娟、傅全香演唱)
【越剧】《李娃传》04(范瑞娟、傅全香演唱)
【越剧】《李娃传》05(范瑞娟、傅全香演唱)
演员表
《李娃传》
范瑞娟 饰演 郑元和
傅全香 饰演 李亚仙
张桂凤 饰演 郑北海
上海越剧院乐队伴奏
中国唱片社1983年录音
传承传统戏曲曲艺,感谢推广!

图片来源与网络,感谢原上传者!

往期回顾:

【梨园戏楼】越剧《赖婚》1962年录音(筱白玉梅、傅全香主演)附《小忽雷》片段

【经典留声】越剧《陆锦花唱腔集锦》中国唱段公司上海分公司1986年出版磁带录音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