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县一中高二年级入学考试语文作文讲评资料
发布于 2021-09-05 15:25 ,所属分类:初中作文学习资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的同学认为阅读《红楼梦》这样的“大部头”名著太费时间和精力,不如看电视剧、通过B站听别人讲解、读缩写本或连环画这三种方式省时省力。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自拟标题,800字左右。
细读《红楼》传承经典
2008班 张天龙
《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以博大精深的内容令古今学者文人赞叹不已。但对于现在有些中学生来说,阅读这本书真是让人叫苦连天:词句意思不理解、人物太多记不住、文字量太大读起来会占用过多时间……不如通过听别人讲解、读缩写本或连环画快速了解剧情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本人看来,阅读《红楼梦》还是需要咬文嚼字。以下是本人的粗略见解。
首先,读《红楼梦》应从细节领略它的美。需要知道的是,曹公在前五回将整本书的结局摆明,可见,阅读《红楼梦》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了解书里的人发生了哪些事、最终的结果如何,而是感知贾府一步步走向衰亡的过程,并设身处地读懂作品中的人物。如果仅仅知道大致情节,不知道每个人物是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鲜活起来的,不知道人物命运与当时时代背景的关联,那就大大辜负曹公创作此书的良苦用心了。正是作品中的一些细微的描写,鲜明地刻画出了人物的形象。如在第二十三回中,宝玉得知父亲喊他去,便“一步挪不了三寸”,“蹭”到贾政的房门口。这一“蹭”字,仔细推敲,体现了贾宝玉害怕父亲的心情,也突出了当时封建家庭中父亲对儿子高高在上的威压。
其次,读名著能提高学生接收、处理信息的能力。在现代社会,海量的信息汹涌而至,大众每天被动地接受着各种信息。通过看电视剧、上B站听别人讲解等方式来了解《红楼梦》,效果是不能尽如人意的。这种单向传输的方式将一些信息不经接受者思索就输入其头脑之中,读者只能费力地“捕捉”别人的见解,而无法自由地领略作品之美。只有阅读原著,才是主动接收、处理信息的方式;也只有通过这一方式,我们才能得到阅读方面的锻炼,积累阅读经验,提高对复杂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最后,读《红楼梦》应积极思考,形成自己对作品的认识。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不同于其他小说,如与《水浒传》相比,后者会将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讲得一清二楚,而《红楼梦》则不然。曹公的作品中留有很多“空白”,存在许多让今天的读者难以理解的地方,而这恰恰就是《红楼梦》魅力之所在。读《红楼梦》,我们需要以独立思考的方式畅游在文字的海洋中,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属于自己的见解和领悟,无限接近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而不是肤浅地浮于情节的表面。
以上是本人对是否应钻研《红楼梦》原著这一问题的见解。我认为,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品读《红楼梦》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让我们一起静下心来细读《红楼》,传承经典。
“大部头”该不该啃
2008班 袁雪芹
《红楼梦》作为享誉古今中外的文学著作,早已被纳入青年必读书目,但有许多同学认为《红楼梦》太难啃,费时费力,我们应直接听他人讲解或以看电视剧、连环画等方式学习《红楼梦》。我不赞同这个观点,我认为《红楼梦》该啃。
判断一件事该不该做,应衡量其价值。我的理由之一是《红楼梦》有价值,该啃。为什么说其有价值呢?第一,《红楼梦》中塑造人物的方法、描写事件的手法都值得我们借鉴,它采用语言、心理、细节等多种描写手法,同时又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事件,视角独特且时空切换自如,所以该啃。第二,它不仅批判了封建官场的黑暗现实,足以让后人以此为鉴,更是在文中强调了人格平等、追求自由的思想,发人深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红楼梦》该啃。
随着近几年来“全民阅读”运动的开展,学生需要阅读的作品范围越来越广,难度越来越大,教育部也着重强调学生要学会自主阅读。何为自主?自主即自己主动进行阅读,要求学生对作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更要有克服阅读障碍的勇气与决心。所以,我们不应因它费时费力就放弃自主阅读,因为这样做意味着同时也就放弃了提升自己的机会。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难道我们借助电视剧、连环画等形式就不是学习《红楼梦》了吗?就否定了它的价值吗?诚然,观看电视剧等形式的《红楼梦》也是对作品的学习,但我们是否真正考虑过其弊端?其一,电视剧、连环画的部分情节背离原著,进行了改编,同时作品中的很多景物、细节也无法还原,如其中对女子衣服头饰的描写,我们不阅读原著,或许就无法领略中华服饰之美。其二,别人的讲解不一定正确,部分博主可能输出错误的认识,消解作品本身的价值。网络上就曾有人将陶渊明所著的《桃花源记》解读为一篇鬼故事,荒谬至极。由此可见,他人的讲解及连环画等传达出的观点和信息不可轻信。
那么,看电视剧、听他人讲解等这些方式是否真的毫无可取之处呢?我并不这样认为。电视剧、连环画可以直接呈现《红楼梦》的故事情节,有的博主会采取幽默诙谐的方式讲述,这可以增加我们的阅读兴趣。同时,阅读《红楼梦》的确不是件易事,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障碍,如理解困难。这时候,我们可以听听他人的讲解来辅助自己理解,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但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能让他人的见解代替自己的理解,不可轻信其他形式的作品,以免导致自己所理解的内容与原著所表达的内容背道而驰。
总而言之,我认为《红楼梦》这样的“大部头”该啃,而且我们要借助其他形式帮助我们啃。但我们始终要坚持独立思考,自主阅读,“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相信,只要用心阅读,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让我们携起手来,将这部精彩纷呈的文学巨著传承下去,让身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点亮传统文化的星星之火,助中华优秀文化成燎原之势!
经典应永流传
2008班 陈阳毅
大部分高中生在面对一大叠题目和两本厚厚的《红楼梦》时,会果断地选择前者。
有人会认为,这样做是热爱学习、会抓分的表现,而《红楼梦》对于高考、对于学生并不重要,且《红楼梦》篇幅过长,况且,“不过就是一本小说嘛”,理应放下。但我不认同这种观点。
首先,《红楼梦》对于学生的高考很重要。过去的教材对《红楼梦》的阅读确实不重视,但课程改革后,高考对于《红楼梦》的要求明显提高了。过去的教材中只有一课《林黛玉进贾府》,而现在的教材中《红楼梦》已纳入“整本书阅读”的行列。因此,《红楼梦》与其它各学科内容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学生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其次,《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有名家评说,《红楼梦》是我们研究我国封建时代社会风貌、文化习俗的百科全书。它小可提升个人说话的艺术,丰富个人的情感;大可用于历史研究,让我们对于中国古代贵族生活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如书中写到贾母的在听到贴身丫头鸳鸯哭诉后,错怪王夫人,这一处内容就体现了说话的规矩和智慧。论理,老太太要骂的是邢夫人,她不该把气撒在王夫人身上。但当时的情况是宝玉虽然是王夫人的儿子,但不能忤逆祖母;薛姨妈是王夫人的妹妹,凤姐是她的内侄女,不应帮着自家人说话;而宝钗只算是亲戚,且辈分小,不应插嘴;迎春、惜春二人不敢说话。此时,就必须一个身份妥贴、头脑灵活的人破局。探春在此时大放异彩。接着,贾母的回应更令人叹为观止:她并不直接向王夫人道歉,而是对着薛姨妈说王夫人的好话,以夸奖代致歉,又让宝玉代跪。这样,不仅保全了自己作为长辈的面子,又还了王夫人脸面。不出千字,人情世故跃然纸上。同时,也让我们理解了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所指出的封建家庭纵向的结构模式。
但仍有人说,《红楼梦》太难读进去了,不如利用视频讲讲解、缩写本、电视剧学得快。我认为这是对《红楼梦》、对经典名著的买椟还珠之举。
其实看原著也好看,看视频也好,无非是媒介的改变。任何内容都有其最合适的媒介和载体,我认为书是《红楼梦》最好的媒介,“文字”是其最好的载体,而原著是各种文字中最精华的那一种。《红楼梦》是一本旷世奇书,其复杂程度与《百年孤独》不相上下。“全书描绘了一个庞大家族,家族背后是一个更大的世界。”且《红楼梦》伏笔极多、结构巧妙,远非电视剧所能及,也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讲解清楚的。如袭人的判词,寥寥四句便将袭人、蒋玉菡、宝玉、宝钗四人的结局精练地呈现。但这些伏笔在电视剧中却难以体现。87版红楼梦堪称经典,但若未读原文,我会觉得那不过是把千万张人物画像编在一起,快速翻了一遍。
不仅是《红楼梦》,其他经典也是如此。尊重原文,也是尊重作者。经典如一汪清泉,反复品读就会酿成美酒,“泉香而酒洌”。我们应重视对《红楼梦》原著的阅读,要重视对经典的阅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经典永远流传。否则,岂不果然应了那句话:“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有意义的“浪费”
2006班 欧阳子韵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节奏过快,时间宝贵,人心浮躁。阅读类似《红楼梦》这样的大部头名著,不少人望而生畏,害怕浪费时间,耗费精力。但在我看来,与其说这些人时间宝贵,精力匮乏,不如说是沉不下来的心让他们害怕即使读书也一无所获,或者根本读不下去。与读书相较,声色俱全的电视剧或讲解以及小小的一本连环画,固然是省时省力的途径,然而以这样的方式读完一本书真的有意义吗?
《红楼梦》是一本百科全书,这一点是毫无争议的,而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以及精炼的文笔,使前80回的每一行字都值得反复品读,你可以从中获得各方面的知识,而这是电视剧所不能展现出来的。电视剧中,每一帧画面都一闪而过,女孩子的装饰、贾府的餐具等,书中都有详细的描写,可在电视剧中它们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道具。由此可见,观众会失去太多获得知识的机会。
《红楼梦》中的细节描写和潜词造句是十分精准而充满深意的。一个回眸,一次阴谋,在不断丰富着人物的形象,也在不断使小说的意蕴向纵深发展。但电视剧不能给你这些,它粗略且干扰大,甚至于会制约你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可以说,电视剧虽然调动了你的视听感官,但限制了你的大脑和你的想象,你机械地接受着外来信息,不加任何思考地一股脑吞掉。但未经消化的食物终归是会使人闹肚子的,最后你还是一无所获。要说浪费,与用同样的时间细品每一段文字、从而使自己有所收获相比,看电视剧才叫浪费。
都说读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在读书的过程中,你可以跨过时空的鸿沟与作者倾心交谈。朋友应自己交,对话也应是亲力亲为。但是,通过听他人讲解来了解一本书,就相当于你与朋友的交往中间还夹了一层隔膜,它既阻挡了书向你倾诉所有,也妨碍了你与书的深入交流。为什么你竟然享受这阻碍你与书进行“双向奔赴”的片刻便利?你的头脑失去了思辨能力,任凭它成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这实在是不值得。他人的理解不一定完全正确,而更为重要的是,你放弃了主动的思考和真诚的对话,相当于花时间交了个假朋友。相比较边读边质疑、发现问题、积极解决困惑的读书过程,你的做法才叫做浪费。
而缩写本无疑删去了这字字珠玑的名著中的大部分精华,连环画也到底传达不了名著的真正内涵。就如同很多“几分钟带你读完某名著”之类的讲解,你只能了解大概,却不能“解其中味”。
这几种看似省时省力的方式,却没有一种能让你切实有所收获,有所领悟,有所提升,反而是阅读原著这一最原始却踏实的做法,会让你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或多或少地运用到书中的知识和哲理、能力和方法,这才是真正的省时省力!
通往成功、实现目标的路有很多条,但那些真正走得通的路一定艰苦又曲折,不肯花费时间与精力是不可能的。但在披荆斩棘过程中的所有收获,会在关键的时刻为你赢得更宝贵的时间。所以,“浪费”时间在值得的事情上,实际上是在充分利用时间。
省时省力,也省掉了领会
2006班 刘译妍
有的同学认为阅读《红楼梦》原著太费时费力,而看电视剧,上B站听别人讲解、读缩写本或连环画这三种方式更省时省力。我认为,这种想法是再正常不过了的,但走前一条路的风景要比走后一条路的风景美太多。
《红楼梦》的亮点不仅仅是情节。我想,选择看电视剧的同学,无非是想有趣且快速地看完全书,认为了解个大概就差不多了。但是扪心自问,自己看过的电视剧有多少成了过眼云烟,没过多久就仅仅能说个剧情大致走向?而我想说,《红楼梦》吸引人的可不只是情节,还有鲁迅称赞的叙述顺序,清代的建筑、服饰、社会关系,人物形象,礼节伦理等等。这些都需要细心的读者自己去发现,感悟,想象,而不是一个镜头直接略过。就拿人物形象来说,黛玉的美,袭人的贤,宝玉的叛逆,作者都留给读者很多想象的空间。很多读原著的人不愿看电视剧,就是怕实实在在的形象框住了我们美好的想象。至于剧情,由于小说与影视作品的追求不同,于是翻拍时会或多或少有取舍与改编,比如在广受好评的87版《红楼梦》中,我发现薛蟠过生日请宝玉与薛蟠作诗两个情节混在一起了,我认为这样的处理对薛蟠人物形象和他与宝玉的关系表现不充分。所以我认为,阅读原著是有必要的,不能单看电视剧而丢了书中的“黄金屋”。
形成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颇为重要。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大观园。成功的作品有三个要素——好作者,好信息,好读者。无疑,《红楼梦》本身已满足了前两个要求,那好读者的标准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能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曹雪芹绝对不希望自己的作品只有一种理解吧,否则他呕心沥血塑造如此多的人物,岂不都是“空劳牵挂”了?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回归原著,在阅读过程中将书中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而不是听别人讲解。不读原著,你就只能听他人讲解;而读过原著,你就可以做那个讲解的人。这就是差别。
而我相信,看了原著并加以思考的同学会真正体悟到曹雪芹的宽容,这又是更高的一个境界。他对笔下的人物并不加以过多的主观色彩或道德评判,而是充当好一面镜子,让读者明白所有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情有可原。这种理解与宽容渗透于原著的字里行间,反映了作者的博大心胸和悲悯情怀。
我必须肯定的是,《红楼梦》的确很长,内容很丰富,阅读它费时费力,但这些绝不是我们错过一本好书的理由。我不否认可以利用其他方式辅助阅读,但如果不阅读原著,就如古人所言,“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