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如:听戏(散文)_语文阅读
发布于 2021-09-06 11:48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园地
听戏(散文)
王立如
我与淮剧是一种纯粹的相遇,之间有一种宿命的味道:我在走近淮剧,或淮剧在走近我。
在我的年少时光里,曾经有两次印象深刻的与“简单、干净、素洁”之美相遇。这种美不仅温柔了一颗少年之心,也渗透进了日后的人生岁月——陈年雨水洇在了老宅厚厚的泥土墙里一般。
小学三四年级的一个周末,暮春时节,和邻居伙伴们在房屋周围田地里一起捉迷藏。我沿着麦地的墒沟向前窜,找了一快疏松的麦地蹲下去藏起来。我意外地发现,一颗与我对视着的植物:攀缘着麦秆向上生长,盛开着的粉红鲜嫩花朵——像我们的童年,在微风里轻微摇动。她一定是在这麦地里悄然生长、独自绽放然后默默凋零,最后无声无息地逝去。这种不期而遇的纯粹之美、安静之美击中了我,让我屏气静心,一念不生,听见了大地上的寂静。
这是一次与有形无声之美相遇,另一次则是与有声无形之美相遇。
还是在那样的年龄,我第一次接触了家乡的“歌剧”——淮剧,一种从云天之外飘来的声音。
当年老家往西约两公里的地方,有一所学校,起初是省里一个农业学院,后来变更为市属农业学校,现在搬到其他地方改为市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当初这个学校远离城市和小镇,建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因为有了学校,才有了操场、图书馆、剧场。在这些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人眼里,这是文化的殿堂,也是窥探文明的一个窗口。我最初也是从这里感受到文化和文明的讯息。这是我年少时光里温暖的一抹记忆,也是上苍给予这块贫瘠土地上生活的人们一份厚重的礼物。就是在这个剧场,我第一次听到淮剧。
时至今日,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我跟随家人来看了一场叫《哑女告状》的戏,演员唱得慢时委婉细腻如溪水潺潺,唱得快时高亢激昂如珠落玉盘。突然,二胡、锣、鼓、钹等伴奏乐器嘎然而止,清唱的声音水银泻地一般直达听戏者身心深处。清唱换气停顿时,剧场内一片寂静,就像深夜里月光照在大地的寒霜上。这种爽洁纯美之声穿过寂静,与我身心深处的记忆相遇:这是一种亲切而陌生的久别重逢,一种平静而热烈的温暖呼应。
这是来自先民的声音。淮剧发源并主要流行于江淮里下河地区。从明清时期开始,经历香火戏、田歌、盐淮小戏、江北戏等时期发展,于解放后才正式定名“淮剧”。目前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声音,被里下河地区水汽润泽过,被海风晾干过,被盐碱地上的尘土沾染过,散发着这块水土的气息和魅力。
我的目光和灵魂更多地在生存的两端游弋。会系念身边的柴米油盐、世俗尘事、人间烟火,因为“人必须活着,爱才有所附丽”;会系念“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样的命题,“爬到三层楼上去看看”。在这“大俗与大雅”间,不少兴趣就索然寡味了。然而,听戏这个爱好一路跟随且历久弥新。我也喜欢听京剧、越剧、黄梅戏,那只是悦耳,局限在艺术层面;唯有淮剧才能钻入我心里,将我融在一起,因为我知道其中的亲切。每每在夜晚听戏时,我禁不住披衣推窗、伫立远眺。手机里收藏了不少淮剧唱段,如同从老家门前挖来的泥土,小心翼翼地保管好。在社交媒体上刷到唱淮剧的片段,就像在繁华的街上遇一故人,拉倒僻静角落处攀谈一番:一个说得真真切切,一个听得仔仔细细。每当听到淮剧的唱声,都会产生一种超越时空的链接:一边是“春风又绿”的长江南岸,一边是海风吹拂的盐碱之地;一边是当下透过岁月深情的回眸,一边是青涩懵懂少年对云天外的眺望。
记忆中,老家的人们春天像野草、冬天像枯树枝一样皮实地活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天、一年年这样没心没肺地轮回着。看戏、听戏是一种期盼和乐趣,逐步走进了生活,温润着枯燥的日子。这多少有些“众生皆苦,唯有自渡”的意味。一个夜晚,小雨,一片漆黑,我跟着大人们,撑着伞深一脚、浅一脚赶往剧场,到了剧场才知记错日子了,当天没有演出。大家也没有显得多么懊恼,谈笑着再往回走。或许,这来去所走的路,这一路的摸黑、泥泞、闲谈,这去时的期许和回时的平静,也是听戏的一部分吧。听戏,是一群人的寂寞和狂欢。
随着唱片机的兴起和普及,淮剧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也逐步影响着生活。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无论是在田头还是家中,戏曲声总能从不远处传来。时常会出现被淮剧放慢脚步的生活:黄昏,落日,炊烟,微风,田园,戏曲声,嬉戏的猫狗,似听非听的人们。后来,唱戏逐步成为在生活中有些仪式感的事情。逢年过节,会遇见一些民间艺人扛住麒麟道具,走家串户,唱上一段吉祥话;老人祝寿,个别经济宽裕的人家会请个戏班子唱一出戏,这是一件十分体面的事情;老人离世,请人哭唱一段《十送亡灵》,在生死两茫茫中泪水涟涟地作最后的作别。
戏曲即教材,生活即教育。淮剧成了文化的传播者,在荒漠里撒下了一些绿植种子。人们从唱词中学会了识字断文,从唱念做打中享受到艺术魅力。《杨家将》《范公提》《海瑞罢官》等剧目颂扬的家国情怀,《打金枝》《珍珠塔》《赵五娘》等曲目追寻的真、善、美,情透唱腔,义透唱词,无不滋养着人们的精神魂魄。淮剧在村落里,是警醒后人的“三尺巷”,是维系乡风的“乡绅”,是传承德行的“牌坊”。听戏是对一种文化、一种乡土人情的接纳。村上有一个几百里远的外乡人在这里成家落户,多年后他也会哼唱一段地道的淮剧:他自己和我们都已经忘记他是一个外乡人了。
听戏是一代人的记忆。我的一位小学老师,在经历过山车一般的人生之后,与我相逢在这个小城的一个角落。在回忆那段时光时说,夜晚他独自一人住在空旷的乡村校园,经常用听唱片机来打发孤寂的时光,淮剧是他寒夜里的一堆篝火。说到动情处,他情不自禁唱了一段,字正腔圆,俨然古风。此刻,他一定是忘记了喧嚣的尘世,回到了给他力量和温暖的、干净和纯粹的生命原点。
人是渴望被呼应的。喊山时的回响会让我们心生欢喜。我曾经与老家的年轻人提起一个淮剧的话题,但始终没有人接得上话。那个“农校”,因为搬迁到靠近市区的地方了,残留着的剧场被荒草裹挟着,我的年少时光湮没在这衰败中。曾经有过一阵路过那里,会心生一念:这里对于我,就是石门坎对于苗人,这是对美的一种残忍和暴力!
随着年岁的增长,慢慢地,再路过那里我会多看上几眼:——随风而逝,秋叶之静美,就像我年少时曾经“遇见”的、给我惊鸿一瞥的那颗不知名的植物,——独自绽放和凋零。
喜欢听戏,或许是对一种根魂的守望,或许是对一段时光的呼应。
王立如,射阳县长荡镇人,中共党员,喜欢阅读照亮想法,也喜欢通过文字抛洒想法。文章散见一些期刊和网络。
盐城市网络作家协会射阳分会
第一届“翔盛杯”文学作品征集活动启事
讴歌时代发展,融入现实生活,是繁荣文学事业永恒的主题。刚刚闭幕的市、县党代会,对“十四五”期间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绘制出宏伟的蓝图。为此,在盐城市网络作家协会射阳分会成立之际,由盐城市翔盛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冠名,特举办第一届“翔盛杯”文学作品征集活动。
一、征稿要求:
本次文学作品征集不收取任何费用,县内外作家朋友及文学爱好者均可报名应征,鼓励中青年文学爱好者及在校学生报送作品。作品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质量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各位作者在投稿之前需精雕细琢,力求文字通顺,标点符号规范。
二、投稿格式:
1、邮件标题:“翔盛杯”应征作品+作姓名+作品标题。内附上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左右个人简介。
2、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散文3000字以内(可投多篇);微小说3000字以内(可投多篇);旧体诗词5首以内。
3、各类文学作品体裁任投一项或多项。
4、稿件要求:要求原创首发,作品积极向上,不违反国家相关法律、不涉及宗教问题。
5、投稿邮箱:408296868@qq.com;投稿:w13851148160。
三、佳作待遇:
1、认真对待每篇来稿。一视同仁尊重每位作者劳动,对所有应征作品建立来稿档案,根据不同体裁和审编采用结果,有计划地在盐城市网络作家协会射阳分会《后羿文学》gongzhong号和知名《江山文学网》“华文部落”上陆续刊用。在《江山文学网》“华文部落”发表的佳作如获网站“加精”,可获得“华文部落”社团100~200元的奖励。
2、适时编印作品专集。计划年内对在《后羿文学》gongzhong号上发表的作品,编辑出版“鹤翔杯”《后羿文学》作品专集。
3、签约聘请专栏作家。根据应征作者提供的作品质量,经网协分会主席会议评定,将有机会签约成为盐城市网络作家协会射阳分会会刊《后羿文学》系列丛书的专栏作家。
四、截稿日期:2021年10月1日。
盐城市网络作家协会射阳分会
第一届“翔盛杯”文学作品征集活动组委会
二〇二一年八月十八日
友情支持单位:
盐城优和博新材料有限公司
盐城市翔盛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射阳县杰力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盐城嘉业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博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射阳县红萍蔬菜专业合作社
盐城金海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排名不分先后)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