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解析 | 2021年高考文言文训练21_语文阅读

发布于 2021-09-07 10:50 ,所属分类:文言文知识学习-文言文答题技巧

原文:①王忠嗣,华州郑人。本负勇敢,及为将,能持重边,不生事,尝曰:“吾不欲竭中国力以幸功名。”帝方事石堡城,诏问攻取计,忠嗣奏言:“吐蕃国守之,屯兵坚城下,费士数万,然后可,恐所得不雠所失,请厉兵马,待衅取之。”帝意不快。会董延光建言请石堡,诏忠嗣分兵应接,忠嗣不得已为出军,士无赏格,延光不悦。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入曰:“大夫爱惜士卒,有拒延光心,虽受诏,实其谋。然大夫已付万众,而不立重赏,何以贾士勇?大夫惜数万段赐,以启馋口,有如不捷,归罪大夫,大夫先受祸矣。”忠嗣曰:“吾固得一城不足制敌,失之未害于国。吾忍以数万人命一官哉!”延光过期不克,果诉忠嗣兵。(表现了王忠嗣的远见卓识、忠诚正直、仗义轻利的品质)
译文:王忠嗣,华州郑人。本来以勇敢自负,等做了将领,能做事稳重,使边境安宁,不无事生非,曾说:“我不想倾尽中原地区的人力、物力来取得功名。”皇帝正谋划夺取石堡城,下诏询问攻取之计,忠嗣上奏说:“吐蕃倾全国之力守卫石堡城,如果屯兵坚固的城池之下,耗费士卒数万人,然后才能夺取它,恐怕所得不能抵偿所失去的,请磨好兵器,喂好战马,等时机成熟再夺取它。”皇帝心里不高兴。正赶上董延光上书请求攻下石堡城,下诏忠嗣分兵接应,忠嗣不得已而出兵,士卒并没有奖励制度,董延光不高兴。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前来游说说:“大夫爱惜士卒,有抗拒延光之心,虽名义上接受诏书,实际想耽误他的计划。可是大夫已派出士卒万人,却不立重赏,凭什么鼓舞士气?况且大夫吝惜几万匹赏赐,而给奸人留下进谗言的把柄,如果不能取胜,归罪于大夫,大夫就先受祸害了。”忠嗣说:“我当然知道得一城不足以制敌,失一城对国家没有妨碍。我忍心拿几万人的性命换取一个官职吗!”延光过期没能攻克,果然向皇帝诉说忠嗣阻挠进兵。

原文:②又安禄山城雄武,扼飞狐塞,谋乱,请忠嗣助役,欲留其兵;忠嗣先期至,不见禄山还。上言禄山乱,李林甫益之,使人诬告。帝怒,贬汉阳太守。后哥舒翰引兵攻石堡,之,死亡略尽,如忠嗣言,故当世号为名将。
译文:另外安禄山在雄武筑城,扼守飞狐要塞,阴谋叛乱,请求忠嗣协助筑城,趁机想留下他的军队;忠嗣先期到达,不见禄山返回。(王忠嗣)多次上书说安禄山将要叛乱,李林甫更加嫉恨他,暗中派人诬告他。皇帝大怒,贬忠嗣为汉阳太守。后来哥舒翰率领军队攻打石堡城,占领了它,死亡将尽,像忠嗣所说,因此当世号称忠嗣为名将。

原文:③赞曰: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可谓深谋矣。
译文:赞曰:忠嗣的才干,攻战必破,攻取必克,预计攻取石堡所得不能抵偿所损失的,用高价买马以便使敌人战马匮乏,断定安禄山有叛乱迹象,可说是深谋远虑了
一.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董延光建言请下石堡( )
(2)吾固得一城不足制敌( )
(3)后哥舒翰引兵攻石堡,之( )
(4)辄高偿马( )
答案:(1)恰逢,适逢(2)知道(3)攻取(4)同“值”,价钱(4分)

二.下列两句中“以”字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B )。(2分)
①吾忍以数万人命易一官哉 ②吾不欲竭中国力以幸功名
A.①②中的“以”都是介词
B.①中的“以”是介词,②中的“以”是连词
C.①②中的“以”都是连词
D.①中的“以”是连词,②中的“以”是介词

三.皇帝正谋划攻打石堡城,但王忠嗣却不愿,请具体分析其原因。(3分)
答案要点:(1)石堡城险固,吐蕃坚守;(2)攻取石堡城伤亡太大;(3)得不偿失,于国家益处不大。(3分)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