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长春市2021-2022学年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
发布于 2021-11-08 00:50 ,所属分类:中小学语文学习资料
长春市2021-2022学年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今年3月22日,在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提问“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时,习近平主席表示:“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无我”一词,看似简单,却含义深刻、底蕴深厚,表现在实际政治行动中,就是要秉承大公无私之心治国理政。能够“无我”,不以自我为中心,而完全以国家、人民为念,既是古代政治思想家对理想政治人物的最高期许,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好写照。
在中国思想史中,“无我”具有重要地位,儒家、道家思想中均有“无我”观念。大致来说,“无我”包含两个层次,一是人格修养上的,一是施政方略上的。
作为人格修养的“无我”,是要杜绝私人的利益与偏见,以公正之心为人、为政。《论语·子罕》中说:“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毋”可写作“无”,“毋我”即是“无我”。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能够杜绝四事:凭空臆测、武断绝对、固执拘泥、自以为是。宋代邢昺的《论语正义》里提到,“常人之情,可者与之,不可者拒之”,孔子却能做到“群众萃聚,和光同尘,而不自异”,表现出博大宽宏的精神境界,彰显了不以个人私见、不戴有色眼镜看人的“无我”态度。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无我”也有解读。他认为,在孔子杜绝的四件事中,最根本的就是“无我”,必须破除一己之私念,方能展现出“无我”的高尚境界。
道家对“无我”的论述与儒家有近似的思想内核,但具体观点略有差异。《庄子·逍遥游》中“无己”的说法与“无我”近似,指应该排除个人私欲、世俗成见,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万物,顺应事物的本来规律。《庄子·齐物论》中的“非彼无我”,认为私人的观点只是一偏之见,需要否定这种“小成之见”,才能突破个人的局限性,抵达更高明的境界。
“无我”表现在实际政治行动中,就是要摒弃个人欲望,以大公无私的精神治理国家。滕文公曾向孟子请教治国方略,孟子指出最重要的是“民事”,令人民生活富足,精神充实,鼓励滕文公实行仁政。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评论说,孟子的意见代表了“圣贤至公无我之心”,即以无我、无私之精神,服务于追求公益、公正的事业。道家经典《道德经》第四十九章中,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在老子看来,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意志,而是以百姓的意志为自己的意志,圣人立于天下,要收敛谨慎,为百姓倾尽全部身心。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公开论述传统政治思想对当代治国理政实践的借鉴意义,通过对“无我”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习总书记高远的精神境界和深厚的为民情怀。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情怀、大同理想、奉献精神、“无我”观念等,也必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治理实践的不断发展,发挥出超越时代的文化魅力和现实价值。
(摘编自苏爱萍《“无我”之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无我”在中国思想史上有重要地位,自古就是政治思想家对理想政治人物的最高期许。
B.“无我”一词在儒道两家的经典著作中均有提及,思想内核近似,具体观点略有差异。
C.“无我”的内涵在儒家看来就是“必须破除一己之私念”,从孔子到朱熹一以贯之。
D.“无我”表现在行动上就是要摒弃个人欲望,以无私精神服务于追求公益、公正事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习近平主席“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回答开头,交代了论证的背景,引出了“无我”这一话题。
B.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首段提出中心论点,中间论述“无我”的内涵,最后总结“无我”的现实意义。
C.文章大量引用儒道经典中的有关论述,清楚地揭示了“无我”这一概念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重要地位。
D.文章论证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的观照,对古代经典相关内容的梳理,是为揭示现实意义服务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只要心中完全“无我”,把国家、人民的利益始终放在心上,就能成为民众心目中的理想政治人物。
B.庄子的“至人无己”、范仲淹的“不以己悲”、王国维的“无我之境”都体现了本文的“无我”思想。
C.“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价值指向。
D.从政治思想角度看,“无我”的两个层次中,政治家的人格修养高于施政方略,是实际政治行动的前提。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21中国银发经济行业调研报告》显示,2016-2020年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持续上升,2020年已达5.4万亿元,年增长率为25.6%。报告预测,2021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将达5.9万亿元。银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老人精神领域的。如今,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对于精神上的追求很高,尤其是不需要过多介入子女生活的高知老年群体,他们更多的是希望发展一种爱好、学习一项技能,来丰富老年生活。然而,当下关于老年人文化娱乐方面的相关服务还较为匮乏,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消费产品依然比较单调,文化消费市场也还没有得到发展。“银发经济”需要进一步挖掘老年人的培训、教育、志愿者、文化交流等领域。比如类似于老年大学的课程学习,可以提升老年人的专业技能和文化艺术修养,相信未来这会是老年消费的一大趋势。
(摘编自《银发经济成未来消费“新势力”精神消费或成风口行业》,凤凰网2021年7月23日)
材料二:
物质的极大丰富和消费需求的日趋多样,使得中国银发经济产业不断细分。有关研究指出,2021年中国银发消费品类主要可以分为日常消费与健康消费两大类。其中,健康消费已成为老年群体最突出的需求,占比最高,获得了资本市场的。在银发族群对健康消费产品的购买考量因素方面,中老年人最的因素是“使用便捷度”,其次是“可使用医院”。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提高健康消费产品的使用便捷性、扩大使用覆盖范围是拉动健康消费的重要途径。
(摘编自《2021年银发经济报告发布,互联网新势力善诊获》,东方网2021年7月8日)
材料三:
我国老年人口规模越来越大,其消费需求、消费理念正在升级拓展,数千万失能半失能老人对老年用品还有刚需,因此老年用品市场增长的“硬支撑”是足够的。推动银发产业发展壮大,要更多从供给侧发力。要在制造端多下功夫,提供“好用”的产品。相关企业应深入研究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贴近他们的使用习惯,加强软硬件方面的适老化改造,比如多采用语音控制替代按键输入、用柔性生产满足个性定制等,减少老年人在使用过程中的困难和不适,让产品方便好用。要在质量上严格把关,增强“敢用”的信心。老年用品服务于老年人,使用安全性是第一位的。这既需要生产企业提起重视,也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老年用品种类繁多,不少产品在选材、安装等方面缺乏安全标准,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质量标准规范体系,提升银发产业的整体质量和信誉。要在流通上搭建“桥梁”,创造“会用”的条件。大街上,老年用品超市或专卖店往往难觅踪迹,上电商平台也几乎找不到老年用品专区。尽管一些新型老年用品功能多、用处大,但不少老人不会使用,甚至根本不知道新品上市。究其原因,并非产品本身不好,而是流通环节等不畅,阻碍着他们知晓、使用老年用品。在线下,应多创造体验场景,比如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和养老服务业融合,在养老机构投入新型产品等,方便更多老年人试用、购买;在线上,应引导电商平台做好推广和分类,畅通老年人了解、获取新产品的渠道。
(摘编自《银发产业,多从供给侧发力》,人民网2021年3月3日)
4.下列对银发经济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已经连续数年上升,2020年时达5.4万亿元,2021年将近6万亿元,银发经济正成为未来消费“新势力”。
B.中国银发经济产业正在不断细分,其消费品类主要是日常消费和健康消费两类,其中健康消费占比较高,已经获得资本市场的。
C.近年我国老年人口规模越来越大,而数千万失能半失能老人对老年用品还有刚需,老年用品需求持续增长,银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D.银发经济的一个极重要的内容是老年用品的供给。老年用品要安全,有好的质量;更要好用,减少老年人在使用中的困难和不适。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老年人对提升专业技能和文化艺术修养普遍有较高需求,老年人的培训、教育、文化交流等领域都应得到银发经济的挖掘。
B.艾媒报告中心的调查显示,银发族的日用品消费和体检消费中的子女支付的比例迅速提高,到2021年6月时都已有30%左右。
C.老年人购买健康消费产品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使用起来是否方便快捷,提高产品这方面的功能是拉动健康消费的重要途径。
D.大街上、电商平台上找不到老年用品超市或专卖店,表明银发经济在供给侧有严重不足,相关企业未能充分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6.请依据上述材料,为推动银发经济健康发展提出一些建议。(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l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暮鼓
铁凝
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
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质地柔软、裤角裹腿、裤裆却突然肥坠以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上的雀斑呢?……有一天,她的刚会说话的小孙女大声叫了她“奶奶”!她勉强笑着答应着,心中却是一惊:难道她真的成了奶奶?“奶奶”这个词让她觉得,如果不是她的孙女残忍,那只能是时光残忍,时间如刀。
她走上柿子林边的这条小马路时,发现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拉、刺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由不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这老头!她心说。
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的抽烟。他将铁锨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砺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
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炝锅的白菜汤味儿,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妈!妈!快点儿!菜汤都凉了!”
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他是在喊她吗?他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
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着儿子接过了铁锨。
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
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妈。
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笸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放在地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
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
她看见儿子拿着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个大些的塞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萝卜,很响地嚼起来。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
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如今他将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美优墅会所金碧辉煌的大堂,屏风似地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让仪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持鼓槌击鼓,如同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鸣锣。
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加过这种仪式。虽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圈进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有点憋闷,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人的呐喊。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她望望那路边的母子,他们仍然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
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她”是城市里富有的暮年女性形象,与在建筑工地打工的老年女农民工形成对比,“她”因“观察”打工母子而得到了心灵的启示。
B. 小说描写细腻传神,“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表现了母亲爽朗的性格和舐犊情深。
C. 小说文字朴素平实、简约凝练,情节曲折离奇,字里行间散发着生活的味道,传递出宝贵的精神,富有艺术魅力。
D. 本文多处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平凡的人物形象可感,琐碎的日常生活变得丰富,枯燥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有意味。
8. 作品最后三段为什么描写了“暮色中的鼓声”?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9. 小说中年轻人喊“妈”的情节设置十分巧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汉明帝永平三年春二月甲子,立贵人马氏为皇后。后,援之女也。后既正位宫闱,愈自谨肃,好读书,常衣大练,裙不加缘。朔望诸姬主朝请,望见后袍衣疏粗,以为绮縠,就视乃笑。群臣奏事有难平者,帝数以试后,后辄分解趣理,各得其情。然未尝以家私干政事。帝由是宠敬,始终无衰焉。十八年八月,帝崩,太子即位,尊皇后曰皇太后。帝以廖为卫尉,廖倾身交结,冠盖之士争赴趣之。第五伦上疏曰:“近世光烈皇后①虽友爱天至,而抑损阴氏,不假以权势。窃闻卫尉廖以布三千匹私赡三辅衣冠知与不知莫不毕给臣愚以为不应经义不敢不以闻陛下情欲厚之亦宜所以安之臣今言此,诚欲上忠陛下,下全后家也。”章帝建初二年夏四月,上欲封爵诸舅。太后不听,有司请依旧典,太后诏曰:“凡言事者皆欲媚朕以要福耳,夫外戚贵盛,鲜不倾覆。故先帝防慎舅氏,不令在枢机之位。”又言:“前过濯龙②门,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不加谴怒,但绝岁用而已,冀以默愧其心,犹懈怠,无忧国忘家之虑。知臣莫若君,况亲属乎?吾岂可上负先帝之德,重袭西京败亡之祸哉?固不许。”帝省诏悲叹,复请。太后答曰:“今数遭变异,谷价数倍,忧惶昼夜,不安坐卧,而欲先营外家之封,违慈母之拳拳乎!”上乃止。太后尝诏三辅,诸马婚亲有属托郡县干乱吏治者,以法闻。太夫人葬起坟微高,太后以为言,兄卫尉廖等即时减削。其外亲有谦素义行者,辄假借温言,赏以财位;如有纤介,则先见严恪之色,然后加谴。其美车服不遵法度者,便绝属籍,遣归田里。于是内外从化,被服如一,诸家惶恐倍于永平时。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马后抑外家》,有删改)
【注】①光烈皇后:汉光武帝刘秀的原配夫人阴丽华。②濯龙:汉代宫苑名,在洛阳西南角。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窃闻卫尉廖/以布三千匹私赡三辅衣冠/知与不知/莫不毕给/臣愚/以为不应经义/不敢不以闻/陛下情欲厚之/亦宜所以安之/
B.窃闻卫尉廖以布三千匹私赡三辅/衣冠知与不知/莫不毕给/臣愚/以为不应经义/不敢不以闻陛下/情欲厚之/亦宜所以安之/
C.窃闻卫尉廖以布三千匹私赡三辅衣冠/知与不知/莫不毕给/臣愚/以为不应经义/不敢不以闻/陛下情欲厚之/亦宜所以安之/
D.窃闻卫尉廖/以布三千匹私赡三辅/衣冠知与不知/莫不毕给/臣愚/以为不应经义/不敢不以闻/陛下情欲厚之/亦宜所以安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朔望,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和十五日。与此相关的“晦”,则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
B.冠盖,指官员的冠服和车盖,借指官员或官宦之家。有时有“居于首位”之意。
C.陛下,本义是台阶之下,是对帝王的尊称。陛意为台阶,也专指宫殿台阶前的侍卫。
D.三辅,两汉分治京畿地区三种职官的合称,也指其所辖地区。泛指京城附近地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3分)
A.马皇后喜爱读书,明白事理,非常节俭,在接受朝见时,她穿的袍衣不加边饰,被认为是绮制的,等人们走近了看才知道是粗帛制的。
B.汉明帝把大臣上奏的难办的事情交给马皇后处理,马皇后总能办得很漂亮,可见有杰出的治理国家的才能,但她从不拿私事来干扰国政。
C.在皇帝想为诸舅封爵的时候,天下已多次发生灾异,粮价飞涨,百姓生活艰难,马太后对此忧心忡忡,她认为此时进行封赏不合时宜。
D.马太后对自己的娘家人管理很严格,犯了错误的会受到责备,凡是向郡县请托干扰吏治的都将受到制裁,不守法度的会被取消宗室资格。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凡言事者皆欲媚朕以要福耳,夫外戚贵盛,鲜不倾覆。
(2)如有纤介,则先见严恪之色,然后加谴。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村 行
杜牧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春半”交代了村行时间是春色烂漫的季节,“南阳西”交代了村行的地点。
B.遍村柔桑,欣欣向荣。“过”写出柔桑生长的姿态和鲜嫩的状态,活灵活现。
C.诗人戴着蓑笠唱着牧歌,看见篱边穿着红裙子的农家少女,充满了乡野情味。
D.行路征人,解松半湿的衣衫,主人摆出丰盛的饭菜招待客人,表现了农村的人情美。
15. 诗歌的颔联极其精妙,请简要赏析,并说明其在诗歌结构上的作用。(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乐声轻细的特点,以“___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乐声流畅的特点。
(2)《永遇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_____”的结局。
(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说明作者真心实意、勤奋求学的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
走进北京世园会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半环形的标志性建筑——中国馆。青山绿水间,梯田花海旁,这座建筑宛如一柄温润的“如意”,金色的屋顶勾勒出_____的曲线。中国馆______了中华园艺精华,向人们讲述中国园艺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
中国馆的设计,绿色节能理念贯穿始终,因此被人们称为“会呼吸、有生命”。中国馆大部分展馆置于梯田之下,利用梯田大型覆土建筑结构的保湿隔热性能,降低建筑物采暖降温能耗;屋顶设置雨水收集系统,(),经回收处理后用于梯田灌溉和展览植物的滴灌、微灌,这样就形成了生态微循环。
走进中国生态文化展区,“天地人和”“惠风和畅”“山水和鸣”“祥和逸居”“和而共生”等主题展馆依次布局,______传统园艺场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多方位诠释了中国传统生态观和生活哲学。
一座中国馆,将中国古典生态哲学智慧与现代生态文明理念______起来,成为一扇向世界展示中国生态之美、讲述中国园艺历史文化的绿色窗口。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跌宕起伏 汇聚 经过 整合
B.温婉柔和 会聚 通过 整合
C.温婉柔和 汇聚 通过 融合
D.跌宕起伏 会聚 经过 融合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中国馆的设计,绿色节能理念贯穿始终,因此人们称之为“会呼吸、有生命”。
B. 在中国馆的设计中,始终贯穿绿色节能理念,因此被人们称为“会呼吸、有生命”的绿色建筑。
C. 中国馆的设计,始终贯穿绿色节能理念,因此被人们称为“会呼吸、有生命”。
D. 在中国馆的设计中,绿色节能理念贯穿始终,因此人们称之为“会呼吸、有生命”的绿色建筑。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采用透水砖铺装场地,雨水降落在屋顶或地面上,可被地下雨水收集调蓄池收集
B.场地采用透水砖铺装,降落在屋顶或地面上的雨水,可进入地下雨水收集调蓄池
C.采用透水砖铺装场地,降落在屋顶或地面上的雨水,可进入地下雨水收集调蓄池
D.场地采用透水砖铺装,地下有雨水收集调蓄池,收集降落在屋顶或地面上的雨水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判断羽绒服是否保暖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充绒量。一般来说,充绒量达到95%左右的属于优质羽绒服。①______,羽绒服是否保暖还要看羽绒的蓬松度。蓬松度是衡量羽绒制品保暖程度的重要指标。如果说羽绒服的充绒量代表了羽绒的“量”,那么,②________。羽绒服的蓬松度越高,其中存储的空气就越多,这样就越能有效阻止羽绒服内外的空气流通。在充绒量相当的情况下,蓬松度越高,③________。
21.亲爱的同学们,高三征程已经开启,你是否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下面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他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请根据图表总结出两种遗忘规律并提出合理的两条复习建议。(5分)
遗忘规律(4分):
复习建议(1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
2.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朱熹
3.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4.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毛泽东
5.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挪威】
6.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那就是希望。——《肖申克的救赎》【美】
对上面六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发言稿,作为学生代表在今年学校召开的“十八岁成人礼”上发言。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学校名称;不少于800字。
答案
【答案】1. C 2.B 3. C
4.D错在“更要好用”。安全是第一位的,所以质量更重要,而“好用”是第二位的。
5.C。 A项错在“普遍有较高需求”,此意于文中无据。B项错在“比例迅速提高”文中没有资料表明过去的比例很低,D项错在“找不到”过于绝对,故选C项。
6.①大力发展文化消费市场,丰富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消费产品。②抓住健康消费这个关键,提高健康消费产品的使用便捷性,扩大使用覆盖范围。③从供给侧发力,在制造端多下工夫,提供好用的产品,在流通上搭建“桥梁”,创造“会用”的条件,(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关键词为文化消费市场、健康消费、供给侧)
【答案】7. C。
8.①照应标题,呼应开头。结尾“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与开头“她在黄昏里出门走路”呼应,结构完整。②烘托了人物性格。“暮鼓”有力地烘托了打工母亲虽已暮年却不屈服现实的倔强品格。③“暮鼓”蕴含着坚强有力、催人振奋的力量,让作品韵味无穷。④揭示主题。“暮鼓”使“她”心灵警醒,感悟到应老而不衰、不抱怨、不消沉。
9.①丰富了母亲的形象,侧面展现了外来农民工生存的艰辛;②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前后的反差造成戏剧性效果;③“老头”是“妈”的情节安排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既符合实际生活,引人深思,震撼读者的心灵。
10.C“卫尉廖以布三千匹私赡三辅衣冠”是“窃闻”的宾语,中间不宜断开。“三辅”是区域名,做不了“私赡”的宾语,“私赡”的宾语是“衣冠”,所以,“三辅”和“衣冠”之间不能断开。如果“衣冠”做了“知与不知”的主语。语意也不通。“陛下”如果与“情欲厚之”断开,则后来没有主语,由此排除ABD三项,故选C。
11.C.“陛下”没有侍卫之意。
12.B错在“交给马皇后处理”,马皇后总能办得很漂亮。从原文“帝数以试后,后辄分解趣理,各得其情”看,皇帝并没有把事交给马皇后处理,只是让它进行分析,提供参考意见。
13.(1)所有议论此事的人都想讨好我来求取福利啊,外戚高贵显赫,很少不覆灭的。(重要词语,要,求取。贵盛,高贵显赫。鲜,很少。各1分句意2分)。
14.(2)如果有小小的过失,就先表现出严厉的神色,然后予以责备(重要词语,纤介,细微,此处形容词作名词,小的过错;见,通现,表现,显现;谴,责备。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汉明帝永平三年春天二月甲子这一天,明帝立贵人马氏为皇后。马皇后,是马援的女儿。马皇后正式做了皇后之后,更加谦谨恭敬。喜欢读书,经常穿粗帛制的裙子,不加边饰。每月初一,十五各位嫔妃和公主朝见,望见皇后穿着粗帛制的袍子,以为是绮衣,走近后看了就笑。群臣上奏的事情有难以处理的,明帝多次试探皇后,皇后总是加以分析,所言合乎道理,都能掌握其实情。但皇后从不拿家里的琐事来干扰政事。明帝因此对她宠爱、敬重,自始至终不曾衰竭。十八年八月,明帝驾崩,太子即位,尊皇后为皇太后,皇帝任命马廖担任卫尉,马廖竭尽全力与人交往,官员们都争着前往他那里,第五伦上书说:“不久前光烈皇后尽管友爱出自天性,却贬抑阴氏家族,不把权势交给他们。我私下里听说,卫尉马廖用三千匹布私自供给三辅的官员,无论认识的与不认识的,都没有不赠送的。我愚昧,认为这不合乎经籍的义理,不敢不把这事报告上去。陛下内心想要优厚的对待他,也应该用方法来使他安全。我今天说这个,实在是想向上对陛下尽忠,向下保全太后的家族啊。”章帝建初二年夏天四月,皇帝想要给各位舅舅封爵。马太后不允许,有关官员请求依照过去的制度去做。马太后下诏说:“所有议论此事的人都想讨好我来求取福利呀,外戚高贵显赫,很少不覆灭的。所以先帝谨慎防备舅舅家人,不让他们担任朝廷的重要职务。”又说:“之前路过找濯龙宫门,见外家问询起居安好的人很多,车如流水,马如游龙,我未予以谴责,只是断了他们一年的用度罢了。我希望悄然让他们内心惭愧,但他们依然懈怠,没有忘记家庭而为国忧虑的意识,没有比君主更了解臣子的,何况是对自己的亲属?我怎么能向上辜负先帝的恩德,重蹈西京败亡的祸患呢?坚决不同意。”皇帝看了诏书后悲伤的叹息,再次请示。马太后回答说:“如今国家数次遭受灾异,粮价比平时高出几倍,我忧虑惶恐,整夜不安。坐卧不宁。这时候,你却先谋求外家的封爵,违背母亲恳切的内心吗?”皇帝这才停止。太后曾经下诏到三辅,马氏各家亲属有嘱托郡县干扰吏治的,依法治罪。再报告上来,太夫人(马太后的母亲)安葬时起造的坟墓略高了些,太后把这事提出来,其兄长马廖等人立刻把它减削下去。马太后的外亲中,有谦恭恬淡和节义行为的,马太后总是用温和的态度对他们说话,把财务和职务赏给他们,如果有小小的过失,就先表现出严厉的神色,然后予以责备,那些坐美车穿华服而不遵守法律的,就除去他们的宗室族谱,让他们回归田间。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内外的人受到教化,衣服、被子等穿用的东西就像统一起来的一样,各家惶恐地远远超过了永平年间。
14.C【解析】“诗人戴着蓑笠唱着牧歌,看见篱边穿着红裙子的农家少女”说法错误。“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的意思是披着蓑衣的牧童正在唱歌,穿着红裙的少女隔着篱笆偷偷张望。
15.颔联赏析: ①“娉娉”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扶风垂柳的柔媚之态,情趣盎然。(2分)
②“娉娉”“点点”巧用叠词,音韵和谐,对仗工整,形式优美。(2分)
结构作用:照应首句“春半”,为下文的“蓑”“半湿”做铺垫。(2分)
诗歌翻译:二月里我路过南阳西边的小村庄,柔嫩而茂密的桑林遮蔽了村坞。和风拂过,垂柳就像一位娉娉少女摆动腰肢,点点细雨飘落环曲的水塘。披蓑衣的牧童愉快地唱起了牧牛歌,身着红裙的少女隔着篱笆偷偷张望。我赶紧脱下被雨淋得半湿的衣服,好客的主人摆出丰盛的饭菜来招待我。
16.【答案】(1)①.小弦切切如私语,②.间关莺语花底滑(2)③.封狼居胥,④.赢得仓皇北顾(3)⑤.故余虽愚,⑥.卒获有所闻。
17. C【17题详解】
第一空:“蜿蜓柔和”侧重于形容线条的曲折而又自然;“跌宕起伏”则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此处用“蜿蜓柔和”形容中国馆屋顶的曲线恰当。
第二空:“汇聚”强调从各个不同的地点、方向集中到一起,由少到多融合成为一个整体;“会聚”强调各方会合后各自仍独立存在。此处语境强调的是“中华园艺精华”融合成了一个整体——中国馆,故此处用“汇聚”恰当。
第三空:“通过”强调方法、手段。“经过”强调事情的过程。此处语境强调的是运用“传统园艺场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的方法,故此处用“通过”恰当。
第四空:“整合”多是简单地、机械性地叠加、组装、搭配,并不改变结合物原有的基本形态和性能;“融合”则多是复杂的、化合性的,往往可以改变融合物原有的基本形态和性能。此处语境强调的是运用“将中国古典生态哲学智慧与现代生态文明理念”交融在一起,故此处用“融合”恰当。
故选C。
18. D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中国馆的设计,绿色节能理念贯穿始终”中途易辙,可以排除A和C项;后一分句“因此被人们称为‘会呼吸、有生命’”缺主语、缺宾语。A项前一分句中途易辙,后一分句缺宾语;B项前后分句都缺主语;C项后一分句缺主语和宾语。
故选D。
19. B【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与“屋顶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句式相对应的是“场地采用透水砖铺装”,故排除A、C;“经回收处理后用于梯田灌溉和展览植物的滴灌、微灌”的主语应该是“雨水”,故选B。
二十、【答案】①除了看充绒量之外;(2分)
②蓬松度则决定了羽绒的“质”(2分)
③羽绒服的保暖性能就越好。(2分)
21.参考答案
遗忘规律:①记忆数量随天数增加呈递减趋势;②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两天以后逐渐减慢。(每点2分)
复习建议:①抓住记忆的最好时间,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②对知识内容要不时地多次强化复习。(写出任何一点均可得到1分)
22作文
二、审题立意:
(一)、六句话内涵:
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青春的力量)
2、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自省去恶)
3、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发扬民族魂,促进国家进步)
4、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批评与自我批评,促进个人进步)
5、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小我的责任感)
6、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那就是希望。(希望的力量)
(二)、驱动性任务判断:
原题要求部分:对上面六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发言稿,作为学生代表在今年学校召开的“十八岁成人礼”上发言。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学校名称;不少于800字。
这一要求中把任务驱动式作文写作的情境化体现得非常鲜明,这类作文中常见的四类驱动性任务(内容驱动、思维驱动、体式驱动、对象驱动)全都明晰的体现在这段要求当中了,动笔前一定要注意判断,因为,对这类作文来讲,各个驱动性任务的完成度,直接影响了作文的档次。
要求中的驱动性任务分析:
1、内容、思维驱动: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要综合立意,不是简单罗列;引用放关键位置,别藏着,尽量别化用)
2、体式驱动:发言稿
3、角色与对象驱动:学生代表,对学校全体师生(语气把握好)
4、情景限制:今年(适当联系当下形式可以使疫情 也可以是其他社会形势)、学校、十八岁成人礼(有我,突出成人礼主题)
三、组合立意:
(一)2、3组合:涤除自身之恶,秉持民族之魂
(二)3、6组合:燃民族魂,铸中国梦(希望)
(三)3、4组合:纳批评之声,怀民族之魂
(四)3、5组合:勇挑时代重担,发扬民族精神
(五)5、6组合:以希望之光,以掌舵远航
四、范文展示
铭记民族精神,传递希望火炬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能作为学生代表站在这里,与大家一同迎接一段新的人生。在过去的十七年里,我们与祖国共同成长,在我们以后的人生中,也必然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因此,我们要铭记民族精神,满怀希望地去建设属于我们的未来。
“民族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在与祖国一同成长的十七年里,我们为嫦娥四号降落月背而自豪,为中国女排浴火重生而骄傲,也曾为了汶川地震而热泪盈眶,为钓鱼岛主权义愤填膺。但不管我们遇到了什么,我们总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我们的动力就是民族精神。就像支援武汉的医生在请战书上写道,“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这是民族精神中的无私奉献。我诚挚地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铭记民族精神。
如果说“民族魂”是力量,那么“希望”就是前进的方向。这个世界上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那就是希望。“希望”使肖申克完成了自我救赎,“希望”也为我们照亮了前行的路。我们曾经希望“全面小康”,如今脱贫攻坚战已经吹响总攻的号角;我们曾经希望“春暖花开之时,再吃上一碗热干面”,如今春光明媚,英雄如约归来。而我们青年人的希望更是祖国的希望。22岁的陈俊武希望摘掉“中国贫油”的帽子,我国终于拥有了完整的石油加工装置;22岁的樊锦诗希望守护好敦煌,我国留住了璀璨的艺术明珠......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祖国繁荣富强,那么通往中国梦的道路就会被希望照亮,一灯燃而万灯明,未来也会因希望而美丽
十七年前非典来临时,我们零零后不谙世事,全中国守护着我们与九零后;如今抗击新冠肺炎,我们羽翼渐丰,九零后已经开始守护全中国;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我们终将张开双翼,保护我们的中国,在这最是风华正茂的年纪里,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铭记民族精神,将我们的汗水洒在追梦之路的星辰大海上,我们终将循着希望的星光,到达理想的彼岸。
最后,祝同学们在未来的人生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谢谢大家!
共怀民族之魂,以青年兴成国家兴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今天能站在这里,在我们的十八岁成人礼上,代表大家发言。十八岁,青年,这是如今的我们,是朝阳,是晨露,是一切美好的开端,是未来光明与希望的伊始。同学们,你们可曾想过,停驻在人生开端,社会入口的我们,应当如何迈出成人的第一步,像无数前辈一样成为民族脊梁,挑起国家建设的重任?对此,我的答案是,我们应懂得自我批评与督促,共怀民族之魂,以个人的进步推动国家进步,以青年的兴盛成就国家兴盛。
以青年兴成国家兴,青年兴,离不开批评与自我批评。毛泽东有言:“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诚哉斯言!“吾日三省吾身”,曾子每天自我反省,终成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接受魏征等人的忠谏,自我改正勉励,终成一代明君,开创“贞观之治”。“以人为镜”是接受他人批评,“吾日三省吾身”是做到自我批评。人无完人,行必有失,而他人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能让成长中的我们发现并改正这些过失,从而对自我有进一步剖析与完善,最终做到“知明而行无过矣”。有批评就有改善,有改善就有建设。同学们,我们又如何能在不去建设自己的前提下建设好国家呢?以青年兴成国家兴,离不开批评与自我批评。
以青年兴成国家兴,国家兴,需要我们共怀民族之魂。鲁迅说:“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同学们,什么是民族魂?是自强不息团结拼搏?是敢为人先开拓新风?是为民请命奉献牺牲?……民族魂是一切维系民族蓬勃发展的精神总和。它凝聚在每一个国人身上,从军人到工匠,从国士到医者,从国家到我们,他是镌刻在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心灵深处的东西。我们能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年轻呼声中听见它的热血;能在“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请战书里看到它的决心;能在无数疫情期间恪尽职守默默奉献的身影中窥见它的样貌;能在“让所有贫困县摘帽”的公示里感受到它的力量与博爱。同学们,民族魂就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需要我们尽己任,担己责,以自己的而实际行动去发扬它。“各奋愚公之愿,不难移山;共怀精卫之心,不难填海。”同学们,共怀民族之魂,不难成就国家之兴。
同学们,我们是一片叶,国家是森林;我们是一滴水,国家是海洋。国家养育了我们成长,而今天,迈入成年之门的我们,也要去建设她,发展她,因为我们是如此深沉又坚定地热爱着她。同学们,让我们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共怀民族之魂,以个人的不断完善进步,去成就国家的发展与振兴,迈出成人的第一步!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精彩回顾
62【备战2022】福建省龙岩市202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61【备战2022】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60【备战2022】浙江省杭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59【备战2022】河北省保定市2022届高三10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58【备战2022】广东省肇庆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57【备战2022】山东省胶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56【备战2022】广东省惠州市202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55【备战2022】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54【备战2022】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
53【备战2022】广东省深圳市六校202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52【备战2022】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2届高三第一学期调研语文测试卷
51【备战2022】江苏省扬州市2022届高三10月语文测试试题
50【备战2022】浙江省温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49【备战2022】江苏省淮安市五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48【备战2022】广东省普宁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47【备战2022】河北省邢台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
46【备战2022】福建省南平市2022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45【备战2022】山东省济南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44【备战2022】江苏省扬州市2022届高三10月统考语文试题(二)
43【备战2022】浙江省五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42【备战2022】江苏省无锡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41【备战2022】湖北省宜昌市2022届高三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40【备战2022】广东省深圳市2022届高三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题
39【备战2022】江苏省苏州八校2022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38【备战2022】河北省邯郸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37【备战2022】山东省济宁市2022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36【备战2022】湖南省邵阳202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35【备战2022】宁夏银川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34【备战2022】新高考地区2022届高三适应性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33【备战2022】广东省珠海市2022届高三第一学期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32【备战2022】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31【备战2022】山东省潍坊临朐县高三语文2021年10月综合训练语文试题
30【备战2022】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名句名篇默写
29【备战2022】上海市2021-2022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28【备战2022】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诗词鉴赏阅读
27【备战2022】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
26【备战2022】辽宁省2022年高三9月份联考语文试卷
25【备战2022】重庆市2021-2022学年9月高三月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4【备战2022】湘潭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23【备战2022】浙江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秋季开学联考语文试题
22【备战2022】湖南省长沙市2021-2022学年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21【备战2022】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2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20【备战2022】广东省揭阳市2022届高三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19【备战2022】江苏省高邮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初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18【备战2022】北京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17【备战2022】江苏省盐城市2022届高三期初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16【备战2022】南京市2022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考试
15【备战2022】山东省泰安市肥城2022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14【备战2022】湖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13【备战2022】湖北省武汉市2022届高三起点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12【备战2022】山东省济南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11【备战2022】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年级八月联考语文试题
10【备战2022】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9【备战2022】江苏省南通市2022届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8【备战2022】安徽蚌埠市202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7【备战2022】安徽省江淮十校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6【备战2022】2022届高三语文试题摸底考试卷
5【备战2022】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
4【备战2022】2021浙江高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3【备战2022】2021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解析
2【备战2022】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新高考全国I卷+非官方参考答案+解析)
1【备战2022】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乙卷)试卷+答案+解读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