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061:追忆似水年华 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发布于 2021-11-16 16:28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It is truly a lifetime, I know. But as I gaze into your eyes now, it seems like only yesterday that I first saw you, in that small Café Hanover Square.


年华似水,倏忽间我们已相携一世。望着你的眼睛,当年的邂逅历历如昨昔,就在汉诺威广场的那间小咖啡馆里。


图源:网络


故事梗概


马塞尔患有重度失眠症,经常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年幼时的体弱多病,敏感异常。


小说从马塞尔回忆童年在贡布雷的生活片段开始。


一个夏天晚上,邻居斯万先生没带夫人就来看望马塞尔的父母。


小马塞尔因此没有得到母亲的亲吻,心里非常难受。


一年冬天,马塞尔把玛德莱娜小蛋糕浸泡在茶水中吃,这味道使他想起他童年时在莱奥妮姨妈家里。


在贡布雷家,有两条步行小道,一条通往斯万家,称为斯万家之路,另一条通往盖尔芒特府邸,称为盖尔芒特家之路。


图源:网络


斯万先生在剧院里结识了交际花奥黛特·德·克雷西,事实上是一名高级妓女。


一开始斯万先生不喜欢她,后来逐渐爱上她。


维尔迪兰夫人觉得斯万令人厌烦,便不再邀请他。


马塞尔在贡布雷见到漂亮的希尔贝特·斯万,经常同她一起玩耍。


一天马塞尔收到希尔贝特的来信,她请他到家里来吃点心。


马塞尔如约赴宴,在斯万家听到别人谈论阿尔贝蒂娜。


旧日同学布洛克带马塞尔去嫖妓。妈妈桑向他介绍一位名叫拉谢尔的妓女。


后来希尔贝特刻意回避他,两人的感情日渐淡薄。


两年后,外婆带着马塞尔和女仆弗朗索瓦丝去海滨城市巴尔贝克。外婆向他介绍维尔巴里西斯侯爵夫人。


图源:网络


他们并乘车出游,认识了侯爵夫人的外孙罗贝尔·德·圣卢。两人很快成为好朋友。


圣卢后来成为希尔贝特的丈夫。


马塞尔经由画家艾尔斯蒂尔认识了阿尔贝蒂娜·西蒙纳,并渐渐爱上她。


马塞尔回到巴黎后,大伙一起讨论父母新盖的房子。这时发生了全法国沸腾的“德雷福斯事件”。


圣卢在东锡埃尔服兵役,马塞尔想去探望。由于圣卢的牵线,马塞尔受到优厚的款待。


马塞尔去了歌剧院,去了东锡埃尔府邸,还参加了韦尔珀里齐夫人的繁华沙龙。


一日,马塞尔陪外婆到香榭丽舍大街散步,外婆的尿毒症突然发作,不久去世。


母亲得知马塞尔暗恋盖尔芒特公爵夫人。


图源:网络


在参加维尔巴里西斯夫人的晚会时,马塞尔见到盖尔芒特公爵夫人,心里暗暗爱慕着她。


他还因此结识了夏尔吕斯男爵。


马塞尔第二次来到巴尔贝克海滨,偶然遇到阿尔贝蒂娜,又恢复了亲密交往。


两人在舞会、花园和游乐场中尽情欢乐。


最后马塞尔还是决定娶阿尔贝蒂娜为妻,居住在巴黎。


阿尔贝蒂娜跟一个名叫安德莱的女子很要好,马塞尔怀疑她们有同性恋关系。


后来得到证实。他想离开阿尔贝蒂娜,却无法痛下决心。


阿尔贝蒂娜离家出走,给马塞尔留下一封信,说他们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还是趁早分手。


阿尔贝蒂娜走后杳无音信。后来从蓬当太太的电报中得知她骑马不慎摔在树上撞死了。


马塞尔想另找爱人。


图源:网络


陪母亲去威尼斯旅行时,马塞尔仍时常想起阿尔贝蒂娜。母亲回法国,马塞尔则独自留下。


马塞尔收到吉尔贝特的信,说她已跟圣卢结婚。但后来圣卢竟爱上了男提琴手莫莱尔。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圣卢在前线战死,马塞尔则一直待在疗养院。


有一回见到夏吕斯,他是一名同性恋者,常往来于同性恋旅馆,男伴男爵是性虐待狂,经常鞭打他。


夏吕斯是亲德分子,常在林荫道上散布失败论。


图源:网络


大战结束后,马塞尔来到盖尔兰特王府门前,又回想起吃浸泡在茶水中的玛德莱娜小蛋糕的那种口感,又遐想到威尼斯。


他想:“真正的天堂是已经失去了的天堂。”


交际场中更是景物已非,有人沦为乞丐,有人早已死去。


他决定用文字将这些回忆记录起来,找回了失去的时间。


作者简介


马塞尔·普鲁特斯(Marcel Proust,1892-1922),法国现代小说家,意识流小说创始人之一,在法国以及西欧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普鲁斯特出生于巴黎市郊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自幼对周围的生活和自己的内心世界异常敏感,这对于他日后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图源:网络


1892年与人合办文艺杂志《宴会》,发表短篇故事与随笔,后来集成《欢乐与时日》,内容多半是儿童时代的回忆。


1895年他获得文学士学位,在图书馆任职,但由于儿时的旧病复发,只得休养同时,他开始写作自传体小说。


在此期间,他的父母先后去世,他一面忍受失去亲人的悲伤,一面承受疾病的折磨。


1912年,普鲁斯特基本完成了《追忆似水年华》,后经数年修改,于1919年出版单行本。


自此,普鲁斯特声名大振,并获得龚古尔奖金,不久又获“荣誉军团勋章。


但他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1922年11月8日去世。


普鲁斯特的代表作是长篇巨著《追忆似水年华》。其它作品还有长篇小说《让·桑德伊》、短篇小说集《欢乐与时日》、文学评论集《驳圣伯夫》等。


图源:网络


《追忆似水年华》的构思在世纪之交。1908年开始动笔。第一卷《在斯万家那边》刚出版,就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承担小说第一卷和第二卷出版工作的格拉塞出版社暂停工作,格拉塞本人住进了医院。普鲁斯特失望过后再次修改篇幅。


1919年,普鲁斯特因这部小说获得龚古尔文学奖,奠定他在法国文坛上的地位。


小说的第三部和第四部分别于1921年和1922年出版。1922年11月28日,普鲁斯特因病去世。


小说第五部(1922年)、第六部(1925年)和第七部(1927年)成为他的遗著。


图源:网络


主题思想


小说反映19世纪末叶的巴黎。法兰西资本主义逐渐由垄断资本进入帝国主义,在20世纪初达到最高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这时期的法国社会,物质生活极大繁荣。1900年巴黎举办全球首届“世界博览会”,表现出烜赫一时的繁荣景象。


这些外部的变化并没有引起普鲁斯特的注意。因为他长期患病,在小小的斗室中埋头写作。


但是,在贵族闭塞和悠闲的环境中,普鲁斯特还是窥视到了衰败的景象。


随着垄断的加剧,社会矛盾的激化,一部分资产阶级上层人物对昔日的荣华不胜惋惜,产生了较深的颓废情绪。


图源:网络


普鲁斯特在作品中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这种社会现象和思想基调。他对自己生活的这个圈子的庸俗迂腐进行辛辣的讽刺,从大资产阶级庸俗狂妄中展现畸形社会的画面。


虽然普鲁斯特在描绘这种种画面时,并没有用尖锐的谴责之词,但从他笔锋转向下层人民时所表现出的好感中,又能体味到他的褒贬之意。


另一方面他对自己所处阶级的衰败没落感到惋惜,怀有同情,因此整部书的基调是低沉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小说是为没落阶级唱出的一曲挽歌。


另外,普鲁斯特将柏格森的直觉主义运用到作品中,呈现一种神秘的直觉能力, 即以直接的、直觉的理会能力来对抗理性的逻辑认识。


在这种观点指导下写出来的作品并不是现实主义。虽然小说披露了没落贵族的腐朽和黑暗,但不可能是全面的、彻底的。


图源:网络


艺术特色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回忆录式的自传体小说,但没有传统回忆录那样对往事有条理的整理和分析,而是通过一个“非常神经质和过分受溺爱的孩子”对自己“缓慢成长过程”的追忆,渐渐地“意识”到自己周围人们的“存在”。


小说除了第一部中关于斯万的恋爱故事采用第三人称描写手法外,其余都是通过第一人称叙述出来的,叙述者“我”的回忆是贯穿全书的重要艺术表现方式。


普鲁斯特运用时序颠倒手法,在叙述不同时间的现实时,没有采用按时间顺序发展方式,他让人物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显现,从而反映出人的全貌。

同时作者发挥自由联想的作用,借助于回忆和幻想,自由剪裁生活,从而扩展了时间的跨度和空间的幅度,加大了作品的容量。


小说时序颠倒交错,情节结构松散多变,通过故事套故事,故事与故事交叉重叠的方法,描写了众多的人物事件。


图源:网络


小说不仅再现客观世界,同时展现叙述者的主观世界,记录叙述者对客观世界的内心感受。


作者感兴趣的不是叙述故事,交代情节和刻画人物形象,而是抒发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感想和分析。


行文类似散文体的回忆录,形成物从我出,物中有我,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在语言风格上,小说中有大量繁复重叠的长句,它们往往长达十余行。


普鲁斯特经常从一个想法引申到其他想法,有时分几个句子来表达,有时以一个长句涵盖一切。


图源:网络


这种层层叠叠、曲曲折折、枝蔓丛生、结构严密的长有两种作用:


一是它适合人的观念和感情的千变万化、细微曲折。长句能恰如其分地表现完整的心理活动。


长句带来的是慢节奏能周详地刻画出人物的内心活动,适合作者的写作风格。


二是长句适合意识流的表现手法。意识的涌流既有理智的,也有潜意识,有的相互联系,有的互不连贯。


长句能起到兼容并蓄的作用,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


普鲁斯特和他的《追忆似水年华》开创了20世纪法国文学的新纪元,对后世欧洲文学的影响十分深远。


图源:网络


虽然评论界对普鲁斯特及其作品的分析和认识一直存在着巨大分歧,但对作家的贡献和小说的价值是一致肯定的。


法国传记文学家兼评论家安德烈·莫罗亚说:“1900年至1950年这五十年中,除了《追忆似水年华》之外,没有别的值得永志不忘的小说巨著。”


英译本中有许多句子感人至深。


From the moment I saw you smile, as you opened the door for that young mother and her newborn baby. I knew, I knew that I wanted to share the rest of my life with you.


从见到你的那一刻起,那一刻你正为一位年轻的母亲和她的小宝宝开门,那一刻当看到你的盈盈笑靥,我就明白我只愿与你执手偕老,共度今生。


图源:网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每日分享我读过的好书。

喜欢就一下吧!



往期回顾
每周一景N0.12:上海的书店1
读书笔记060:在森崎书店的日子 森崎書店の日々
读书笔记059:日瓦戈医生 Доктор Живаго
读书笔记058:整个巴黎属于我 Everybody Behaves Badly
读书笔记057:乞力马扎罗的雪 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读书笔记056:一座城市,一部历史
读书笔记055:陆犯焉识
每周一景N0.11:张爱玲的上海地图4
往期回顾3:窄门 La Porte étroite
每月人物2:张爱玲 Eileen Chang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