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语文核心素养 探索阅读教学方法广东省林明名师工作室第四次网络研修心得(2)

发布于 2021-11-26 21:33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园地





广东省林明名教师工作室

Guangdongsheng Linming Mingjiaoshigongzuoshi

求真务实,张弛有度,做出特色,力求极致。





今日活动

11月22日上午,广东省林明名师工作室举行第四次网络研修活动,工作室学员们认真观看上海师大郑桂华专家的讲座《语文核心素养测评的实践探索》。观看结束后,学员们纷纷撰写心得体会,现在刊发其中两篇,希望引发大家的思考和探究。字数5400多字,需用时约13分钟。




今日悟道



1 立足语文核心素养 探索阅读教学方法
梅县区华侨中学 叶翠玲
11月22日上午,广东省林明名师工作室的学员们迎来了本年度的第四次网络研修活动,共同聆听了郑桂华老师的讲座——《语文核心素养测评的实践探索》,给处于迷茫状态的一线教师指明了方向,听后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郑老师列举近几年来北京高考卷里的试题,且看六道高考微写作真题:

1.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推荐名著中的章节或片段供课上研读。范围《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四世同堂》和《平凡的世界》。你选择哪部著作中的哪个章节或片段?请用一句话表述推荐内容,并简要陈述理由。要求:不超过150字。

2.《根河之恋》里,鄂温克人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生活,《平凡的世界》里也有类似的故事。请你从中选取一个例子,叙述情节,并作简要点评。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楚。

3.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4.如果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地亚哥之中选择一人,依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要求: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

5.在《边城》《红楼梦》中,谁是“心清如水”的人?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赞美他(她)。要求:写出赞美对象的姓名和特点,不超过150字。

6.文学名著中常有一些让人心生遗憾又给人启迪的人物。请从《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个人物,谈谈他(或她)为何令你感到遗憾,又带给你怎样的启发。要求:写明作品和人物,言之有理。不超过 150字。

很明显,在这些高考题中,考查的都是名著方面的知识,出题的方向充分体现了语文核心素养特点,学生通过读文本,形成自己的理解,在课外加以运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这些题目真正地将教和学拉近了距离,有些学生以为初中看名著是需要的,因为中考是要考这些内容的,而高中试题里面考得少,所以进行整本书阅读的人也少。
从以上试题设计上看,新高考充分体现了“一体四翼”的特点,正如郑老师所言,“无须羞答答谈高考或吐槽高考题的无趣了,我们得用当下高水准的高考测评来指导平日教学思路!”这给我们老师也敲响了警钟,在课堂外要做的工作更多了,在“三新”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们老师需要在如何教好书的问题上多下功夫,高考和教学不再是脱节的,这重面纱已经揭开,老师在教学现场中要改进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真善美的生活体验,真正让语文核心素养在学生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所谓的语文核心素养,就是学生通过语文教育所获得的最具有的终身发展价值的人格修养与关键语文能力。内容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由此可见,语文学习中的阅读是非常重要的,阅读的指导更是重中之重。
语文学习中的阅读一般是偏向于建构的学习,带着给他人推荐读物的目的而进行的阅读,就把建构与运用关联了起来;再比如写作被认为是偏向运用的学习,而引入写作知识技能来训练写作能力便增强了学习的建构性。在以往的教学中,常见到学习活动彼此不关联或几个学习目标关联性不强的情况,比如同一个单元的学习活动,“文本品读”重点活动是分析写作特点、组织辩论赛,“梳理积累”的重点活动是推敲词语、整理句式,“写作平台”要求写说明文。这几个活动涉及多种类型的语文学习活动,但是各自为政,学生学得碎而杂,也就容易浅,关键能力的培养很难实现。
语言建构与语言运用是有多重关系的,认识到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把握这一核心素养的价值,减少基本概念理解上的纠结,进一步凸显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教学实施的指导价值。比如理解语言建构与语言运用的同质关系,可以使我们站在认知哲学的角度理解语言运用的地位和价值,通过情境化设计丰富语言运用的范围,而不要把它看成听说读写以外的补充活动甚至仅仅是课外活动;理解语言建构与语言运用的并列关系,有助于我们根据学情等因素选择相应的学习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比如普遍认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不高,可以借助反思清单,加强这方面的学习;理解语言建构与语言运用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我们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突出不同学习活动的关联意识,使不同学习活动之间发生激荡,在深层次、多维度上促进学生的语言建构。从师生层面出发,具体做法可以是:
1.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与文章主旨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帮助他们发展和提升语文思维。譬如:在教完《声声慢》这首词之后,进行拓展阅读——对比阅读李清照的《声声慢》和《醉花阴》,谈谈这两首词的意境有何不同?表达感情的方法有何不同?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深刻体会到不同时期李清照的思想情感,做到真正落实单元学习任务中的知人论世这一教学重点。
2.老师需要不断地开发、挖掘语文素材,整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资源,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感知语文的美,也能在课下有一颗学习、探索语文知识的心。譬如:在第一二课时里将《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声声慢》讲授完后,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阅读本课三首词,请从意象、意境、选材、情感等方面回答豪放派与婉约派作品有何不同。让学生在对比中完全领会不同词风的魅力所在。
3.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拓展阅读思维的机会,引导学生利用阅读中积累的知识进行写作练习,在写作过程中训练与再创造阅读思维。比如在教学《声声慢》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出:请同学们在自主理解的基础上,把全词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现代抒情散文。要求:忠实原作,语言优美。这是一个简单易做的写作练习,很受学生的欢迎。又譬如:在教授完必修上第二单元之后,就写人要事例和细节方面的训练,以“此情可待成追忆”为题写一作文。要求: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字数800字左右。在文中要有一定的事例和细节描写。
4.建议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多写读书笔记,可以提出一些疑惑。比如阅读《红楼梦》前五回,学生就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红楼梦》一书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异名?魏士悠与贾雨村在书中究竟有什么作用?顽石、通灵玉、神瑛侍者、贾宝玉之间有什么联系?作者写甄宝玉用意何在?秦可卿在书中有什么作用《好了歌》、太虚幻境“判词”以及《红楼梦》十二支曲如何理解?这些读书笔记是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重要的学情资源。教师应课前浏览、批阅学生的读书笔记,并且做出详细的批阅后记,整理学生的问题及心得。对于个别性的问题直接在笔记中与学生笔谈或当面解说,对于关键问题应专门在选修课上重点释疑;对于学生的精彩点评或印发给学生或由作者在课上发言阐释。也可以让学生就自己喜欢的一个人物加以分析,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不超过150个字等。
当然,阅读教学内容广,任务重,但无论是古文还是现代文,都要紧紧围绕语文核心素养这个点展开,旨在于让学生通过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立足语文核心素养,积极探索课堂教学实践,语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当学生离开学校,在没有老师在旁边的情况下,都能自主学习,自我提升,达到终身受用的目的,这时,语文教育的功能就真正得到了体现。这是我们的教学理想,那就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梦想出发吧,让学生在我们的精心培育下真正掌握学习的本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那让语文核心素养在实践中飞舞起来吧!



2 让真正的阅读真实发生

梅江区嘉应中学 严文新

郑桂华教授是语文教育界的一位“大咖”,她的讲座《语文核心素养测评的实践探索》内容充实、理论精深,里面蕴含的教学智慧令人折服。其中“整本书阅读测试”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为了给大家更直观的认识,郑桂华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多地的语文考卷,其中一些写作的命制让我大开眼界。如这道题目,“文学世界,万物有灵。下列作家笔下的哪种植物可以用来比喻简·爱?请结合相关内容,简析两者的相似之处。A白杨树(茅盾)B小桃树(贾平凹)C木棉树(舒婷《致橡树》)”。这种题目的设置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学生要知道简·爱的人物性格特点,也要了解茅盾、贾平凹、舒婷笔下的白杨树、小桃树、木棉树分别象征人物的什么品格,再将外国人物和中国植物联结起来。

类似这样的“创新性”“复杂性”题目,郑教授展示了好多例,有些题目是多则材料联系在一起,有些题目和现实生活情景相关,有些题目图文结合。这些题目都是针对整本书阅读做的测试,它考查学生有没有真正阅读这些书目,对学生的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作、反思能力进行综合测评。由此,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教学一定要落到实处。对于整本书阅读,北京卷采用了微写作的形式考查。新高考下,整本书阅读的考查以试题的形式呈现,自然会对整本书的真正阅读起到积极作用。这又引起了我对开展“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教学的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这样表述:“阅读整本书,应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专题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教师应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平等地参与交流讨论,解答学生的疑惑。”新课标明确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组织”与“引导”。经过思考,我认为语文教师可做出如下积极的引导:

一、针对篇幅长或阅读难度大的作品,教师要结合学情为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对作品分解指导。如阅读《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著,在阅读进程上要分阶段做好时间安排。可设计一个阅读计划,定期进行打卡;在内容方面,要梳理整体和聚焦核心,体现“整本书”的概念,又深度探讨重要章节。在阅读《乡土中国》这本学术著作时,理论性比较强,对于初接触学社书籍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书里面的概念、论证思路,那么教师就要介入,给予有效的引导。教师要为学生“搭桥铺路”,助力他们往前走;适当地设计一些引导性任务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更好地对文本进行自主分析和思考;适当帮学生梳理思路、掌握方法;利用表格、思维导图等手段来辅助学生阅读,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全面的视野和思路。根据以上做法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完成高效阅读、深度阅读。

二、落实阅读情况的检查。教师不能纯粹停留在询问学生有没有读,而忽略阅读质量,要重在看学生是否理解。指导学生制作阅读记录本,以此来促进整本书阅读的进行。让学生摘抄重要的精彩的句子;让学生每天都记录下自己真实的阅读感受和认识,或只言片语,或一段话都可以,对阅读的内容能够有自己的理解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教师还要强调学生及时记下阅读时遇到的问题,以便寻求老师的帮助指导,或和同学进行交流,寻找答案,实实在在完成阅读任务。鼓励学生经常思考质疑,有问题有思考才会有收获。

三、教师通过布置“读写任务”来测评学生掌握阅读的情况,设置简答题、微写作等题型。如2020年北京高考卷的第17题,“《红楼梦》第五回中晴雯的判词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请从判词的画线部分选择三处,各举出原著中的一个具体情节加以印证。”该题目的设置体现“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考查学生能不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再如2021年北京卷第22题微写作,“文学名著中常有一些让人心生遗憾又给人启迪的人物。请从《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个人物,谈谈他(或她)为何令你感到遗憾,又带给你怎样的启发。要求:写明作品和人物,言之有理。不超过150字。”学生在“不断整合和反复甄别”的阅读判断过程中,不仅能运用文章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为自己的观点作出合情合理的解释。题目的设置扩大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提升了思维的层级,促进学生更主动地进行深层次的探究。

教师命题时,不能凭感觉随意布置题目,题目的设计要能真正影响、检测、反馈到学生的阅读能力:读写任务要体现文本的内容;根据学情设置题目的难易程度;设置新颖合理的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阅读个性,促进真正阅读的真实发生;对学生的习作要进行交流、评价、展示。设计有效的读写任务是对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运用、评价和表达能力的考查,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对提升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整本书阅读”的推进就像马拉松跑步,需要长时间的加油和坚持;又像是在丛林里面探险,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改善。毋庸置疑的是,阅读对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是不可回避的。作为语文教师,要努力推进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帮助他们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让真正的阅读真实发生!

最后以郑教授的一番话和同行们共勉,希望通过老师们的共同努力来让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考试命题落地,广大语文教师积极地接纳和推进考试改革。在课堂教学主阵地上,落实新课改,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机,让老师们教得更有意思,培养出更好的人。



END

编辑:刘芳子

审核:林



往期推荐:





推倒“考、教”间的障壁,让“言语实践”真实发生——广东省林明名师工作室第四次网络研修心得(1)


明说3:大桥底下的歌声


明说2:粮香·魂香


如何获取更多优质教育资源

方式一:“广东省林明名师工作室”gongzhong号。

方式二:打开“广东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网页,搜索“林明名师工作室”(扫描第二个ErWeiMa)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