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泊古村有周氏

发布于 2021-11-26 21:35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园地

山东省邹城市城前镇水泊村因位于漷河之北而得名“水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后因村庄东、西、南三面被漷河环绕而逐渐写作“水泊”。该村位于城前镇驻地东南2公里处,北靠银顶山。2020年村庄统计人口1880人。其中,周姓人口有1500人左右;付姓和马姓各有100多人,另外还有曹、王、张、徐、闫、武、范、刘、郭、杨等姓氏,人口都不多。

本村大部分姓氏都是奔着亲戚迁入的。清代中期,水泊村周家的女儿嫁到了平邑县临涧镇大卓庄的付家。随后,周家女儿带着婆家全家迁居水泊村,迁居至今已经十代。付姓的行辈是:“尚德业崇进,明堂景运昌。彩奉爵登步,世代慧端祥”。本村马姓自滕州西的马家庄迁入。杨姓自枣庄山亭迁入,如今到了第四代。徐姓为孟子弟子徐辟后人,自洼陡村迁入。郭姓自滕州东郭镇鹁鸽崖村迁入,目前已经五代。
《元圣裔山东周氏族谱》载:周氏四十二代周大宏于南朝齐、梁年间因战乱从洛阳负子迁刘庄(至于何省、市、县的刘庄不详,老谱只是记了“刘庄”)。四十三代法强、法亮同父亲从刘庄迁小庄(所谓小庄,即水泊村原漷河南岸一个小村庄)。《邹城地名志》载:周氏居漷河南岸,因人丁不旺,四十四代周选、周良率家人迁漷河北岸,后形成村落,称水北村。该村周传忠先生在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查阅了清末周肇恭编撰的《山东周氏》族谱,载有“四十六代,承英,住小伯”的记载。邹城凤凰山大佛前元代所立功德碑上有“水北村”两位周姓村民的名字。可见,水北(水泊)村至少在元代就是一个比较大的村庄了。

水泊村北建有周公祠,也是周氏家祠。家祠是红墙琉璃瓦的四合大院。大门迎面是周恩来总理的高大石像。正殿前檐是六根盘龙石柱,“元圣殿”三个大字挂在正门上方。殿内正中塑有周公像,左右两侧分别是伯禽、伯羽像。院内还有家谱碑、金人铭碑、功德碑等。其中较有历史价值的是《鲁国宗谱姓氏考》与《同姓宗谱姓氏考》的残碑,目前堪称“镇祠之宝”。

据周传忠先生介绍,1957年特大洪水之前,村前荷花有百余亩。村中南北形成一道中轴线,村内段叫“古老街”,街南头是“南哨门”,南哨门外再往南的一块小岛之地建有一座“三圣堂”(即元圣周公、至圣孔子和亚圣孟子),院内有很多石碑。三圣堂拆除后,大部分石碑损毁或遗失,目前只有清光绪年间所立的一通功德碑保存在周公祠内。“古老街”的北首高阜之地叫“老龙头”。老龙头后面建有三间砖瓦房,俗称“聚志屋”,实则是一座瞭望台,村内民兵轮流站岗。村中东西大街的两端建有“东哨门”和“西哨门”。村庄四周建有围墙和炮楼。
解放前,村内有一座“百岁坊”,是村民周天机在其母102岁时建造的。周天机是本村地主,“刘黑七”(桂棠)的救命恩人。百岁坊是石木结构凉棚式建筑,当中树立石碑,碑文为滕县王鹤龄先生所撰写。碑前立柱上刻着“光前裕后”四个大字。周传忠先生介绍说,清末时期本村有四家地主。其中三家建有两层楼房,一家是砖瓦房院子。其中,号称团长的周士元的楼院最大,他虽是大地主,但在本村并无民愤。当时人称水泊村“文有周天机,武有周士元”。

《元圣裔山东周氏族谱》载有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钦定周氏行辈为:枝兴衍崇绪,隆茂庆传长。广生忠厚嗣,永远贞正方(注:枝为76代,方为95代)。周公八十四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东野传棨后绪增序96代到115代为:至德开宏运,达孝毓福祥。礼教培家训,信义作宝章。

周氏茔林占地上百亩,林前建有三间砖木结构的林门,门前两个石柱上各蹲着一个“望天吼”。林门和石柱拆除后,望天吼被搬到生产队拴牛用,1981年从牛棚搬到村委会,2008年从村委会搬到新建的周公祠保存至今。
周氏族人从五十三代开始陆续外迁,目前所知,水泊周姓与枣庄、临沂、平邑、滕州、兰陵、泰安、单县、金乡、滕县辛集、东阿西北曹寺庄、卜通村、榆关村、城前等县市和村庄的部分周姓是一家。家谱还载有五十九代义元在宋徽宗七年金兵入侵时迁居杭州,五十九代义礼迁绍兴。另外还有迁江苏高邮、徐州、丰县、沛县,河南开封、郑州,安徽淮南,上海等地的记录。

*** ****** ****** ****** ****** ******

作者简介: 付岩芹,邹城市委党校高级讲师。山东省作协会员,济宁市首届文化之星,济宁市圣地名师。长期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邹城地方文化的研究与教学。多年来,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组织人事报》《语言文字报》《中华魂》《山东文学》等国家、省、市级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2010年出版散文集《芹献》,2018年出版儒学专著《孟子政德思想研究》。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