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艾家镇柳林村梅岭冲记

发布于 2021-11-30 14:06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园地

(每天都有美文、佳作分享,请我的gongzhong号)

本来我准备先写一篇武汉印象散文的,但是今天我要趁着登艾家柳林梅岭冲鲜活的记忆,还有那尚未平复的激动心情,把这篇梅岭冲记写出来。

昨天我从武汉匆忙赶回宜昌,就是为了奔赴江南,去游览艾家柳林梅岭冲。

艾家很熟,从伍家岗白沙垴,乘坐机动小船,几十分钟就到了艾家镇。

此镇历史悠久,历史文化遗址众多。

这些年我跟随宜昌的文史爱好者去艾家大山丛林深处,探幽寻古过好几次。

艾家柳林村有美名,更是风景绝佳。


我经常会问,这里为什么叫柳林村呢?

据说柳林村有一条宽阔的小溪穿过村庄。小溪的溪谷上长满茂盛的柳树,所以这里就叫柳林村。
十年前,我和户外好友数次爬点军、长阳交界处的环山户外线路,我们从柳林返回宜昌好几次。
柳林村那粗壮而茂盛的柳树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些不晓得长了多少年的柳树,扎根在溪沟里,露出粗壮的根茎。

她们在柳林村的小溪里,经历了无数次山洪的洗礼,而如今却依旧高大繁茂的站立在小溪里,看溪水汹涌看溪水干涸。
我喜欢这种柳树,小时候我的老家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

小岛边的河滩上也有一个狭长的沙滩上,这沙滩上就长了一片柳树林子。
那河滩上的柳树林子,夏天特别凉爽,我们这些小子都爱去玩。

这种柳树长得很高,一棵成年树冠足足有七八层楼高。

每到春天柳花飘香 ,白的、黄色的柳花挂满枝头。

这种河滩上的柳树到现在我也无法确定到底属于哪一个科属,小时候我总是把这种河滩上的柳树与杨柳傻傻分不清。
我只能简单从外观上判断,这种河滩上的柳树,长得很高,她的树根很粗 ,一条条 裸露在河滩上。
而草丛间的杨柳却比较底矮,不像柳树细高细高。柳树树干,枝条,随风摇摆,那身姿曼妙,摇曳生姿,就如同赵飞燕的纤纤细腰。
在我的记忆中,每当柳絮纷飞的时候,走到着柳树林 ,就会有特别唯美的一种迷离的美感。

着河滩上的柳树和杨柳不同,柳树的果实如同一枚枚弯弯的的小木船,又如同一个个饺子,一轮轮半月。
当这一串串饺子挂在树上的时候,往往让嘴馋而又长身体,一年四季总也吃不饱的的我们这些半大小子,对着外形酷似饺子的柳树果实爱之入骨 ,欲罢不能。

于是乎,每当我看到柳林村的大柳树那一串串酷似饺子的果实挂满枝条,就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想起那贪吃虫一样的岁月。
这次有水饺,真是我所想,真是应了景。
我来了,我带着满腔热情从武汉奔袭而来。

我下了火车,开上汽车,奔向柳林村。
今天往事群活动的主题是登历史文化遗址观音洞。

我迟迟而来 ,又是第一次来。

我在地图上导航,原来交观音洞的这名字的地方点军区竟然有两个。

我到底是应该到哪一个观音洞呢?一个在联棚乡,这个观音洞距离我八公里。

一个在艾家,距离我二十公里。

我的直觉告诉我应该是那个更远的地方才对,于是我一个电话打给文史专家罗洪波老师,他告诉我在柳林村委会附近上山。
我按图索骥,一溜烟功夫到了柳林村委会。


我的直觉告诉我肯定不在村委会旁边就开始舍车登山,电话里罗老师说得很清楚,他们已经开始爬山了。
那应该可以看到车呀,我看到村委会大院里空空如也,爬山的地方一定在前方。
我一路向前,左手边经过一栋幽静小院,海棠小院,对了 ,刚才李姐群里还提及要经过海棠小院,我觉得应该一路朝前。
我继续往前,一边用双眼开启雷达模式到处搜寻。

我判断既然这次参与活动的人不少,应该就会雇佣较大商务车或者面包车。
一路没有看到大点车,我继续向前。

远远的我看到一户人家门口有几个老乡正在晒太阳聊天 ,于是我向他们问声好,问个路。
老乡说端直往前走,一直走到水泥路尽头,那里有一栋房子朝山上爬就对了。
我继续往前开,大脑开启雷达模式四处搜索。果然几公里后 ,就在水泥路遍停了几辆车。其中两辆商务车,肯定是咱们一起的,还有几辆小轿车 ,我推测必是他们无疑 。

我下车,看到一个淳朴的老乡向我走来。
他说就在这山上 ,从旁边小路上去就是。老乡说往返要三个小时,他说先遣队已经上山一个小时了,他担心我恐怕追不上了。
我心有不甘,我想既然来了就爬一爬吧,就是半路碰见他们返回也可以。
我找到一根木棍 ,人老乡帮我修整一下。刚好成了,一头尖一头弯。

尖的地方可以做利刃或者说是标枪,弯的一头可以做拐杖,手持手握 ,都很好。
我手持利器,开始爬山。我心里就记着老乡说的大方向就对了。顺着山道往左边走,到山上有一个岔路口,他说千万别直上,那是到铁塔的路。

我有利器,太阳暖暖照在心头,顿觉浑身有力,我如同神行太保一样,两脚生风,我在草上蹭蹭地朝山上跑去。


不知不觉我就到了交叉路口,当然我使用我的微妙观察法,通过对地上草叶被踩的痕迹去判断,应该左边无疑。

就这样,我一直踏着这条长满茅草的小路,弯弯绕绕,在悬崖上行走。

终于,我听到对面悬崖峭壁上传来声音,那是罗老师他们无疑。
我一边观察脚下的足迹,一边撑着拐杖,向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加速前进。

不知不觉我就到了观音洞,只见一个古老的土砖砌起来的墙壁上一扇墙,在悬崖洞穴中,打造了这个岩屋样式的寺庙。
可惜的是,这座数百年的古老寺庙已经毁损严重,山门上的藻纹清晰可见,看得出比较精美。
而门楣上观音洞几个字迹已经呗刻意涂抹掉了。

大家看到我空降于此,非常惊讶,哈哈,神行太保不是浪的虚名。
大家还游行正浓的在洞里考究古碑刻都来历,我也走过去仔细一看,几个石碑上写着三个不同时间,乾隆年间某年某月,看来这里有些个年头了。

观音洞内,佛像已经当然无存。 据说当年洞内有观音塑像,还有一百尊佛像,可如今一座佛像也没了。
地上到处都是碎裂的土坷垃 ,有人怀疑这些可能就是被打碎的佛像土坯。

观音洞就是一个岩洞,左右各一个。这里面积较大,里面有些深度。如今空空荡荡的观音洞,想当初在清朝乾隆年间香火是非常旺的。据说周边县市很多信徒,历经千辛万苦也要到这里来烧香许愿。
如今的观音洞,依稀可见一些残留的建筑遗迹。


在观音洞外,这几块石碑,静静向世人诉说着这里的历史与沧桑。

时间不早了,我早上赶车,早饭没有来得及吃 ,现在肚子咕咕交。

驴友们说要赶到海棠小院吃饺子,大家打起精神开始下山。
我依依不舍,跟随大家伙儿一起离开观音洞。

一路走来,想想真是一次走马观花的旅行。此刻秋色正浓,山坡上的野菊花开得烂漫,处处都是红的树叶黄的树叶挂满枝头。


观音洞所处位置非常隐蔽 ,刚好被悬崖下几棵大树遮盖 ,如果不仔细看 ,还真得容易错过。
我们沉浸在秋色宜人的暖阳下 ,忘了登山的艰辛与辛劳。


一路走来一路景,我想难怪这里景色宜人 ,原来与这里如此好名字有关。

梅岭冲,恐怕以前每当冬季到这里,到处都能开到悬崖上盛开的梅花吧。

不知不觉我们就下到了山脚,我们告别淳朴善良的农家大伯 ,就前往海棠小院包水饺吃饺子。
在海棠小院,我们受到高老师热情的接待。

大家自己动手包饺子,欢乐无比。俗话说得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觉得自己动手,吃嘛嘛香。

不一会儿各种饺子馅,带着各种各样的形状,这些饺子,就热乎乎的出锅了。


我们好不客气,没有一个人把自己当外人,这顿饺子吃起来别有滋味。
说起吃饺子,又让我想起了那挂满柳树枝条上的柳树果实。

话不多说 ,吃完饺子 ,告别海棠小院。我们经过那一片让人留恋不舍的柳林小溪与高大的柳树擦身而过。
我们来到了荆门山 ,准备今天最后的节目。


说起我与荆门山的缘分还得从几年前说起。
话说几年前,我并不知道宜昌有这样一群喜欢文史的人,在没有找到组织之前的我,就是一个行走在田野里的独行侠。
荆门山我早已耳闻,于是有一天,我一个人乘坐公交到了猇亭。

然后又走过宜昌长江大桥,下桥到了红花套,来到这附近的长江边。
直觉告诉我应该向右转,于是我一个人走进点军与宜都交界处的大山深处,我自己去找荆门山。
走了好大一会儿山路,走进大山深处的一片橘子林,我走在橘树林里的水泥路上。
到了水泥路深处,到底是往右还是向左,我一时拿不定主意。

于是我径直往右边走,我的直觉告诉我应该在左手边。

走了好大一截路 ,还没有到,我询问一个在田里劳作的大婶。

她告诉我这深山里呀,只有柑橘树,没有啥荆门山更没有啥历史文名山。
于是我就怏怏不乐的返回,心里充满了遗憾。
有了这一次经历,向右走只有柑橘树林子,就刻在我的大脑里, 以至于这次影响到了我大脑最后雷达的判断。
于是今天我到了这个分叉口,就一下子拒绝往右边走,我毫不犹豫的往左走。最终判断失误,越走越觉得不对头。
我的大脑里雷达告诉我荆门山应该离宜都越来越近,不会越走越远。
我发现不对头,我的方向感告诉我我离目标越来越远,于是我打电话给李姐,她把定位发给我。
她说,她们已经开始爬山了。
又是已经开始爬山 ,我调转车头,往右边奔驰。
到了荆门山脚下 ,几辆商务车已经静静停在路边。我赶紧开启我的草上飞绝技,紧赶、慢赶跟上了大部队。

我上到荆门山顶,大家正在观看仙人桥。只见那一座壮观的天生桥,就叫仙人桥,好似鬼斧生工,感觉就是仙人修仙才能走的桥,它架在长江边的悬崖上,天生如此。

这蔚为壮观的风景,但我们却没有下到桥下,好好仰望,近距离接触,我有些不甘心。
今年五月份,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曾经到了这里。

当时我和年轻力壮的子明等几位驴友,下到仙人桥下。

我们不仅仅无限接近仙人桥,而且我们还把仙人桥下面的岩壁上的洞穴一个个探了个遍。
总之这一次我们没下到仙人桥天坑下,没有钻洞,我想到干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看不一样的仙人桥风姿。
于是我从荆门山下到山脚下 ,我与好友一起。

我们顺着疯长的茅草 ,沿着绿飘带一样的小水库 ,我们走进开满了芦花的野生湿地。
我们来到仙人溪边,溪水干涸了,溪里都是淤泥。
这里是仙人溪入江口 ,我们从一棵碗口粗的倒伏在溪上的白杨树上走过。
这是一座天生的桥梁,我们抓紧树枝,骑在树干上,踩在树杈上,小心翼翼走过仙人溪。
我们来到一片杨树林 ,我抬头,不偏不倚,仙人桥就在眼前。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深秋初冬最美的邂逅,恐怕是最美的遇见吧。
我抬起头 ,仙人桥那靓丽的身姿就在眼前。简直就是神仙造就,这么一座神奇的仙人桥就这样屹立于此,在这长江边,一站就是数亿年。
我顺着干涸的小溪,来的长江边的河滩上 。几个钓鱼的人,正在悠闲的盯着水里浮动的水漂忘却了世间烦恼。
风轻云淡,岁月静好。
仙人桥用自己优美的曼妙身姿,屹立于这滚滚奔涌的长江边,静静地一下子就是很多很多年。

我站在仙人桥下,看长河落日。
这唯美的风景,让我忘记了回家的念头。


我心中只想在这里多停留一刻 ,就这样,安安静静的站在仙人桥下,看江水缓缓东流。
最后天色已晚,我们依依不舍 ,沿途返回。回去的路上我在想 ,也许有一天我要在这沙滩上住几天。

晚上我要在这月圆之夜,看明月在仙人桥洞上挂起。

清晨,我伴随着淡淡的升腾的薄雾 ,看朝阳从仙人桥慢慢升起。
那该是多么浪漫的事情呀,我记得曾经有一个著名诗人曾经说过,人的一生如果没有做过几次让自己感动的能够流泪的事情,那么这个人的一生就是索然无味的一生。
想着想着,我驱车,在星光点点中返回了城区的家。
但是这美好的一天永远定格在我的脑际,是的,这难忘的一天。

来吧,就让我们再来一次约会 。

登梅岭冲,爬荆门山,观仙人桥。

我想明年,或者明年的明年,我一定会再来。



作者简介:

赵文军,本名赵英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生襄阳百里长渠边,在宜昌市工作。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专业毕业,喜欢翻译,写作,业余爱好文史,入选宜昌市历史建筑保护专家库名录。


在旅游行业工作十年,后来先后在企业、媒体,政府从事宣传工作七八年,为单位创作多部文化、文学、艺术作品,并相继演出,也曾在单位编过杂志,负责过单位橱窗文化走廊、新媒体,报纸杂志,宣传手册等宣传工作。


从小喜欢看书,爱好文学,喜欢舞文弄墨。


十二岁开始写作散文,十八岁开始在刊物及各级媒体发表作品,高中时创作数百篇诗歌作品发表,受到读者们喜欢。


喜欢跑步,高中是学校运动队主力,曾获得学校和地区体育运动会冠军亚军等好成绩。大学也曾经获得田径比赛第二名、第三名。


大学时,是学校的文艺活跃份子,参加学校舞蹈队,参加多次学校演出和第一届大学生艺术节演出,还曾经参与学校话剧演出。


工作后,参与过多部影视电视剧和电影演出,出演过《宜昌保卫战》等十多部影视作品的演出。


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在各类文学期刊杂志发表作品几十篇,作品先后刊发于《三峡文学》、《散文湖北》《宜昌炎黄文化》、《三峡力量》《宜昌市职工文学》《水镜文艺》《伍家文艺》《点军文艺》《香溪河》《果园文学》以及各类汇编书籍等,在单位从事宣传工作期间,在全国各级官方新闻媒体发表各类通讯稿件六十几篇,先后在各类平台发表作品一百多万字。坚持了三十年的爱好就是写小说、散文、诗歌。近年先后参加全国各类征文大赛,曾获得内蒙古全国征文大赛优秀奖,水镜文艺大赛二等奖、优秀奖等各类奖项。并出版散文集一部《徒步三峡》总计十八万字,曾经将此书捐赠数百本给与全国各地图书馆及山区中学以尽微薄之力。

《徒步三峡》是作者赵英强(笔名赵文军)一部十八万字散文集。

《徒步三峡》介绍:


这本书内容涵盖多个方面内容,其中作者以游记散文的方式,舒缓而优美的笔调,书写了三峡地区的风景风物、风俗风情,他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壮美河山的深深爱恋,同时故乡也是作者永远无法割舍的情结。


在本书,作者以饱满的热情,孜孜不倦,滔滔不绝,不厌其烦,细致入微的向读者讲述了故乡的人和事,故乡的景故乡的风物故乡的情。

透过作者笔端,我们可以强烈的感受到作者那种对故乡的爱,对三峡风景,那一步一驻足、一步一回眸的深情,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蓬勃的青春在峡江的山川里沸腾,作者的闪亮的生命在峡江绽放光芒……

这十八万字的著作,是作者几百篇游记和散文中精选出的其中一部分文章。

热烈祝贺“赵文军”工作室成立!“赵文军”工作室专注于宣传、推广,文学创作,工作室一定越来越好,前景一片光明!

热烈祝贺《南漳文艺作品集》出版,此书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书中刊载我的两篇长散文,一篇是《村口那棵皂角树》另外一篇是《山乡巨变》,两篇文章讲述了我对家乡永远的爱与说不尽的乡愁。

感谢家乡文联对我的认可,感谢家乡带给我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和一个个机会,希望再家乡政府及五十万南漳亲人们支持下,我的文学创作之路 ,越走越通畅,未来可期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创作更多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而奋斗!

更多美文请我的gongzhong号!
每天都有佳作分享!
感谢您的转发与分享!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