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
发布于 2021-12-01 18:15 ,所属分类:中小学语文学习资料
环境决定着人们的语言、宗教、修养、习惯、意识形态和行为性质。
-马克思
文章《女性主义 | 一本书和一部电影引发的思考》结尾时,给自己留下两个家庭作业,其中之一,说是要写写“意识形态”。
至此,已经过去了一个月。对于这个话题,一直不知道如何突破,感觉无从下爪;另外一个原因,俱乐部的小伙伴可能都知道,L小姐近期在筹备一些其他要事,确实也无法集中精力去思考。
今天开始把这个话题提上议程,是因为萧延中的《中国思维的根系》给了我灵感,灵感并不单单来自于本书内容,因为目前为止我只看了个开头。真正的灵感来自于这本书带出了过去一年多L小姐对于读中国典籍的感触,似乎,有很多东西一下子融会贯通了。
按照L小姐常常在俱乐部的说法,又产生共振了。
写完了全文后,才发现不知道怎么分段。认真读了几遍后意识到,这其实是L小姐不同阶段的感触,算是一趟成长之旅的总结回顾吧,也就有了不同以往形式的小标题。
01
探索
一本真正的好书,绝对不是告诉你如何做,那是工具书,工具书不在L小姐的推荐范围内,也推荐不了,因为没怎么读过。一本真正的好书,是可以启发你思考的书,至于书里究竟在讲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已经在路上,在建立自己思维体系的路上。
说来也奇怪,L小姐所知道的中国文化,竟然基本上都是从西方人的视角中了解来的,西方人的纪录片、西方人的研究、西方人的著作,重点是,用这个路径我可以了解的比较透彻。我一直没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唯一能解释的就是,L小姐完全是以一个第三方视角的局外人在学习中国文化,我发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反倒避免了很多盲区。
这里需要提到一个概念,就是“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也就是说,L小姐避免了“默会知识”的陷阱。并不是说,L小姐有什么先见之明,只是我下意识地将自己置于了框框之外,或者说我从来就没有在框框内待过。
如果我们有“默会知识”这种习惯,就会对自身的思想特征缺乏敏感,而在陌生的语境、非母语文化的情况下,往往会使问题更容易凸显出来,如果经常用外语写作的朋友应该能知道我在说什么。
歌德的这句话是最佳阐释。
Those who know not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 know nothing of their own.(不懂外语的人,也不会真正懂得自己的母语。)
如果你有时间和精力,建议大家至少学习一门外语,最好是与东方文化完全不一样的西方语言。这样,我们可以用世界格局来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文化;我们应该用整体看局部,而不是相反。当你这样做的时候,有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02
实践
不可否认,我们的中国文化其实是断层的,老祖宗留下的那些东西,在近代、当代被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搅乱的一塌糊涂,精华根本不知其踪。
我们所感受到的混乱,不是中国文化有问题、也不是中国哲人们的思想有问题,是这个社会有问题,是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有问题。(L小姐这里说的社会,不是指中国,而是指整个世界,用世界上下文听起来不顺畅。)
我们的社会被人为地建构成了这样,有了一套自圆其说的的逻辑,有了一套运行的机制,出现问题时,我们习惯性地用现有的规则去解释,我们认为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这就是意识形态。
所有的意识形态,从宏观上来说,都与政治相关。一个国家想要正常有序的运转,必须要与之配套的政治体系,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
只是,古代与现代的政治目的不太一样罢了。
拿中国举例,帝王时代最重要的是统一、安定,用什么保障这种协调与合法性呢?礼仪。
中国是礼仪之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在中国典籍里随处可见,感兴趣大家可以读读《大学》、《礼记》、《论语》。
现代政治,统一、安定依然重要,一个超级大国必然需要稳定,所以“礼仪”的重要性不会减弱,即使有时有悖于人性。在此基础上,追求的便是提高人民的生活福祉。前几天L小姐路过市区,看到人行道旁边的景观花坛上,用中英文写着民主、公平、公正,内心突然升起一股暖意。
当西方人要研究中国文化时,他们不能只是简单的按照他们的逻辑来研究,那他们一定会发疯的。
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如果把“夫妻肺片”、“狮子头”、这些对于我们来说稀松平常的菜名直译成英文,那西方人一定会闻风丧胆,以为这是一家“黑店”。
所以,他们必须了解中国的哲学思想、文化形态、生活习俗,很多西方汉学家都是常年生活在中国,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才有了研究的基础和素材。
从这个角度看,也就不难理解L小姐上面的困惑了,我是在一套系统的体系里了解和学习中国的。当然,我们国人在这方面也有很多研究,但还是感觉缺了点什么,或者说,以一个旁观者来学习时,有障碍,感觉进不去。
顺着上面这个路径进来后,当我再去看中国文化的典籍,就生出了很多感悟,“奥,原来是这样呀......”、“啊,我知道问题在哪里了......” 类似这种读着读者,自己默默点头表示认可,或者直接大声说出yes exactly的时候非常多,如果旁边有人,看到这个情景恐怕会被我吓一跳。
03
打破
随着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这里要推翻自己之前的说法,认为中国文化没有系统的体系。不是没有,只是体系相对有点庞大,很难有个入口可以轻松进入,无法从一个分支就可以正确理解,必须要从整体看;不像西方文化,每个板块都独立,可以任意进入。
中国思想也有公式,也有一气呵成的脉络,只是这种脉络不是纯粹数学的。
我们提到很多次,中国的哲学强调的是人生、人文主义,都是围绕“人”展开的,西方哲学强调的是科学,这就导致路径完全不同。
因此,不论我们从西方的路径去解释中国文化,还是从中国的路径去解释西方文化,都不对,都是自寻烦恼。
再次,强化了我之前的认知,中西方文化不可能合二为一。
过去这段时间在读《黄帝内经》,领会到很多东西,为我无形的感知找到了理论依据。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身体隐喻”和“政治意涵”之间是有内在关联的。学术界把这个现象称为“身体政治”(body politics),是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在晚年时期的研究中使用的分析性概念,引进国内则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事情。
这段话还表达了另外一层意思,我们从文字来看,表示身体器官的文字都是月字旁,唯独心没有,所以,这里所说的“心”不是特指心脏这个器官,更多的是“精神”。
延伸一下,这里没有提到“脑”,“脑”字也是月字旁。我们再次清晰地了解到,中国文化强调的一直是“心”,不是“脑”,这两者根本不在一个层级上。
之前在俱乐部的群里分享过一个视频,这个视频是关于Elon Musk的人生感触。曾经他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足够聪明,他说他错了,现在他认为一个人的善良比聪明更重要。
聪明源于“脑”,而善良源于“心”。
我们的钢铁侠忙着搞科技,现在才意识到“心”比“脑袋”重要。
04
后立
中国文化断层造成的混乱,当代人所接触到的中国文化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我们从出生到现在所接触的东西都是面目全非的,虽然骨子里、行为上有着某些链接,但整体是错误的。如果一定要说意识形态的话,我认为这是一种意识形态,扭曲的意识形态。
当然,产生这样的混乱,非常复杂,不是我们一两代人就可以改变的事情,过去100多年我们都在学习西方文化,这是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因为我们需要科学。
中国文化都是一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在当今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谁会去学这些“无用”的东西呢?更不要说去研究了。
在功名、利益的主导下,诗和远方是被人嘲笑的东西,会被认为理想化。
语言是另外一大障碍。虽然我们今天使用的依然是汉字,但对于今人来说,古人的文言文简直就是天文符号,说它是另外一门语言一点也不夸张,如果不翻译、不给生僻字注音,根本看不懂,更不要说念出来了。
不能念的时候,就意味着无法传播。
就像很多中国人的英文讲的其实比英文母语国家的人(native speaker)还溜,语法懂得也比native speaker还精通。为什么?因为作为任何一种语言的native speaker,除了语言工作者,没有人会专门去研究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是与生俱来的本领。
反之亦然。
语言为什么如此重要,我们在文章《当我们说学习一门语言时,我们在说什么》已经详细阐述过了,这里不再展开。
语言背后有一套根深蒂固的文化体系支撑,也就不难理解中西方文化都有会被对方视为意识形态的东西,这不稀奇。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试图用其中一方的逻辑去解释另外一方的现象,如果你正在这样做,出发点已经错了。
文字说明一切。
用现代语言表达,“卜”就是“诊断”(diagnosis),而“占”则是“预测”(prognosis),所以,把“不知”的信息(爻象)转变为“可知”的信息(爻辞),需要一种过滤的中介,这个转换过滤器就是“理论”(theory)。
而在西语系统中,“理论”(theory)与“神学”(theology)属同根词,其道理就在于此。
-THE END-
L小姐书
长按ErWeiMa
让我们
理性看待人事物
#你可能也感兴趣#
诗歌鉴赏 | 今夜,我可以写出最哀伤的诗
现代人都应该懂点医学常识 | 黄帝内经,素问之,三篇
丽江虽三天,抚慰人间三十年
诗歌鉴赏 | 一切都是因为爱情
究竟是什么,阻碍了我们通往幸福的道路?| 之,四篇
女性主义 | 一本书和一部电影引发的思考
576天坚持做一件事,你经历过吗?
诗歌鉴赏 | 迷途中等待一朵花开
诗歌鉴赏 |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
L小姐和你20年后的约定,你准备好了吗?
究竟是什么,阻碍了我们通往幸福的道路?| 之,三篇
现代人都应该懂点医学常识 | 黄帝内经,素问之,二篇
中西方爱情观
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还需要思想启蒙吗?| 之,二篇
究竟是什么,阻碍了我们通往幸福的道路?| 之,二篇
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还需要思想启蒙吗?
论语 | 学而篇第一
究竟是什么,阻碍了我们通往幸福的道路?
这个夏天,读些无用的闲书吧 | 2021
真理和民生之间做个选择,你怎么选?
科学是建立在假说之上的
什么是文化?
不婚不育的低欲社会,真的好吗?
现代人都应该懂点医学常识 | 黄帝内经
贫富差距正在加速世界的割裂
李约瑟之问,到底是在问什么?(下集)
李约瑟之问,到底是在问什么?(上集)
当代经济体下,如何自我定位?
不把自己当回事的时候,已经成功一半
实现财务自由就自由了吗?
透过表象看本质
你还在为了读书而读书吗?
国际读书日 | 好书分享
关于旅行的那些事儿
完美,并不存在
怎么样才算努力?
什么是铜臭味?
说给女性同胞的一些悄悄话
我们为什么越来越喜欢独处
什么是文明?
爱情该有的样子 | 之,电影
爱情该有的样子
当我们说学习一门语言时,我们在说什么
大学(下集)
大学(上集)
2021年正确打开方式
来自未来的一封信
道理都懂,为什么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生命 | 之,拥抱不确定性
生命 | 之,精神分裂
生命
我们的傲慢与偏见
是时候,和沉默说再见了
因果关系 | 之,大量悖论
因果关系 | 之,贝叶斯网络
关于因果关系
关于基因,我们还需要知道这些
时间的本质
未来,家庭将以什么形态存在
年轻一代在想什么(下集)
年轻一代在想什么(上集)
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为什么对什么事都没有兴趣
为什么总是没有办法专注?
也许,你生活在一个被设计好的空间
不要让自己过的太舒服,因为很危险
人格分裂的正常人是如何练就的
这个夏天,读些无用的闲书吧
还能好好谈个恋爱吗
改变世界?还是改变世界(下集)
改变世界?还是改变世界(上集)
一年读多少本书才算读书呢
好人有好报是有科学依据的
原生家庭论,不过是一场误会罢了
我们的父母会偏心眼吗
我们为什么越来越喜欢独处
我们的傲慢与偏见
蓝色经济对我的启示
幸福,可能不是你认为的那样
理性的人没有人性吗
给职场新人的一些小建议
还没有想过死亡这件事吗
人在什么状态下开始探讨哲学
老板应该是企业的公仆,而不是制裁者
说说婚姻这件事
一份探究底层逻辑的书单
从《奋进的旋律》看创业
线上似乎是未来,线下没机会了吗
我想给疫情平反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的31天里,我在做什么
不同经济体下,价值观的碰撞与冲突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