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二)语文试卷题
发布于 2021-05-10 15:53 ,所属分类:中小学语文学习资料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二)语文试卷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摘编自袁子墨《从乡土中国看儒道互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不仅将目光投射到人的自身修养上,而且更强调对家庭乃至社会的义务承担,兼济天下才是儒家个人价值的最高表现。
B.道家更追求一种封闭性和稳定性,希望人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时空格局中得到自然中的满足。这一点与儒家着眼于社会性和群体性不同。
C.儒家强调群体性,道家强调个人性,在此影响下中国乡村表现为一个封闭性较强的、自给自足的小社会。
D.中国乡土社会的人们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即使离开家乡也必要落叶归根,这一情结来自老子的道家思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多处运用引用论证,如引用《说文解字》和李泽厚的话揭示“仁”的内涵,引用费孝通的话论证儒家思想对乡土社会格局的影响。
B.文章运用了大量对比论证,主要通过对比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多个方面的不同,来论证这两种思想的互补共同对乡土中国产生了影响。
C.第三段运用因果分析法,分析了儒家强调群体性,影响到对人情、血缘的重视;强调有分别的爱,影响到乡土社会的“差等格局”。
D.第四段以中国传统社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这一基本模式为例,论证了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中国人这种极强的封闭性深受道家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对于儒家的兼济天下,墨家的兼爱更强调无差别的爱;相对于儒家对秩序的强调,墨家更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B.道家不主张人们有过多的迁徙与流动,与外界有过多的交流,更强调将人看作一个独立的具有个人价值的生命个体。
C.道家强调人的固定性,强调将人看作独立的具有个人价值的生命个体,这导致了中国乡土社会形成以个人为中心的格局。
D.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看似不同,却在中国长期的乡土社会中奇迹般实现了互补,共同影响了古老中国乡村的社会形态。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二:
(摘编自“中国法制网”)
材料三:
(摘编自新华社)
材料四:
(摘编自《人民日报》)
4.下列案例判决符合民法典规定的一项是( )
A.A栋楼发生高空抛物致人伤残,如果不能确定谁是侵权人,那么该楼所有住户均应承担赔偿责任。
B.杨某(医生)在小区电梯劝阻段某吸烟时二人发生言语争执,杨某离开后,段某因情绪激动心脏病发离世,家属起诉杨某赔偿40万,法院予以驳回,但认为杨某应该给予适当赔偿。
C.小丽用一款名为“ZAO”的软件上传自己的照片,把明星塑造的角色换成了自己的脸,侵犯了该角色明星的肖像权。
D.湖南常德火车站两位没有医师资格证的女医学生对一晕倒老人实行心肺复苏,但最终无效,老人死亡。两位女学生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应受到表彰。
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要实现依法治国,就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B.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出贡献。
C.《民法典》囊括了人们一生的民事行为,保障了公民的各项权利,让国人再无后顾之忧。
D.《国安法》的出台和实施,严厉打击了乱港分子,为香港的和平稳定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6.从习近平谈依法治国的用典中分析依法治国的意义及如何依法治国。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书人
师陀
一九四二年一月三日(节选自《果园城记》)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说书人外貌、动作方面的细节的多次变化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再现说书人身体每况愈下,生活也愈见落魄的过程。
B.说书人在生命垂危时还在说书,作者对说书人执着的精神和自尊自爱的品质无比赞美。
C.作者用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于说书人技艺高超,结局却如此悲惨的痛惜,也感慨说书虽能带给人快乐,但它毕竟是个低贱的职业,说书人是撒谎家。
D.作者遗憾说书人创造的美好世界渐被遗忘,为传统文化精神失去活力,显得荒凉破败感到痛惜。
8.请赏析小说中的画线部分是如何巧妙地表现了说书人说书的魅力的。
9.师陀说:“我的短篇小说有一部分像散文,我的散文又往往像小说,我自己称之为四不像。”请谈谈本文的散文化的特点。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节选自《新唐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
B.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
C.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
D.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凤阁舍人:官名,即中书舍人。唐武则天时称中书省为凤阁,中书舍人即称“凤阁舍人”。
B.乙科:古代考试科目的第二等级。明清科举中,称“举人”为“乙科”,进士为“甲科”。
C.东西京:文中的东京指今天的开封,是当时经济的中心,历史上有“神都”之称;西京指长安。
D.敕:在古代往往与皇权联系在一起,皇帝自上命下的诏书就被称为“敕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休出任虢州刺史时一心为民,不顾下属的劝告向宰相张说提出均赋他郡的请求。
B.萧嵩举荐韩休为相,后韩休认为大将军程伯献使李美玉犯罪,应先惩伯献后美玉。
C.萧嵩因在政事上受到韩休反驳纠正而不满,宋璟得知后称赞韩休这样做是仁者之勇。
D.皇帝曾在苑中打猎时大设音乐,可是稍微超过限度,韩休就会上奏议劝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怒,遣御史覆按,卒杀行褒,而大敏赐死于家。
(2)初,嵩以休柔易,故荐之。休临事或折正嵩,嵩不能平。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钱征君①少阳
李白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秉烛惟须饮,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注]①征君:不应朝廷征辟的隐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诗人在风光明媚、景色优美的暮春时节独自饮酒的场景,营造了恬淡娴静的隐居氛围。
B.颔联承接上联第二句,语带双关,既说春光将尽、余日无多,又暗示钱已风烛残年;“各”字突出了钱少阳两鬓斑白,人至暮年。
C.颈联写典型的隐居生活,其中前句化用“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带有一种无可奈何、不得已避世饮酒的感怀。
D.尾联反用吕尚渭水垂钓而遇文王的典故,收束全诗,在对钱征君才能称颂的同时,又对他不遇于时的遭遇略感惋惜。
15.本诗在结构安排上颇为精巧,请结合全诗分析颈联在结构安排上的巧妙之处。
六、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疫情暴发期问,面对危险的形势,无数医务人员勇当“逆行者”,正是对应《孟子•鱼吾所欲也》中的“__________,_______”,因此有灾祸并不躲避。
(2)儒家一贯注重内省法,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劝告读书人要在内心不断省察自己以提升自身道德和学识方面的修养。
(3)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七、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避重就轻 截然不同 明察秋毫 不约而同
B.浮光掠影 大相径庭 洞若观火 殊途同归
C.避重就轻 大相径庭 明察秋毫 殊途同归
D.浮光掠影 截然不同 洞若观火 不约而同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核心指标是高质量的阅读,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
B.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是高质量阅读的核心指标
C.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核心指标是高质量的阅读
D.是高质量阅读的核心指标,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经典人文阅读,突破资讯隔膜,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切他人。
B.通过经典人文阅读,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切他人,突破资讯隔膜。
C.通过经典人文阅读,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突破资讯隔膜,多理解关切他人。
D.通过经典人文阅读,使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突破资讯隔膜,多理解关切他人。
八、语言表达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21.下面这首诗写于1917年,刊登在《新青年》中。请结合时代背景,从意象的角度赏析本诗的独到之处。
月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十、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答案以及解析
1.C
2.D
3.C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在此影响下中国乡村表现为一个封闭性较强的、自给自足的小社会”错误,根据原文第2段信息,大意是说儒道的共同影响使中国乡村表现为既是一个“人情社会与血缘社会”,又是一个“封闭性较强的、自给自足的小社会”,选项曲解文意表述绝对。
故选C。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D.“深受道家的影响”说法错误,原文是“而这多少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选项表述绝对。
故选D。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内容和筛选提取信息并归纳要点的能力。
C.“道家强调人的固定性,强调……这导致了……”错误,文章第三段说“由于儒家强调有分别的爱,因此中国乡土社会格局也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仿佛‘同心圆波纹’似的‘差等格局’”。可见,不是因为道家思想,中国乡土社会才形成以个人为中心的格局。
故选C。
4.D
5.C
6.(1)意义:依法治国是国家稳定有序、长治久安、强大的有力保障。(2)如何依法治国:①立法上:法令完善、明确、与时俱进,在观察民风民俗的基础上制定适宜的法令。②执法上:有法必依;执法人员要做到公平公正。
【分析】
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概念内涵的理解分析能力。
A.“那么该楼所有住户均应承担赔偿责任”错误,原文表述是“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可见应除去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住户。
B.杨某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C.小丽不构成侵权,她是将角色的脸换成了自己的脸。
故选D。
5.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C.“《民法典》囊括了……,保障了公民的各项权利……再无后顾之忧”错误,原文是“几乎囊括”,也并非保障各项权利,“没有后顾之忧”也于文无据,选项表述绝对过度拔高。
故选C。
6.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并归纳要点的能力。
结合“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气功可保”分析,此文出自《便宜十六策》,是诸葛亮所著的一部兵书,从十六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治国治军的原则和方法,故称“十六策”。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一段话,是说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中央的政策为依据。党中央已经为全面深化改革划定了时间表、路线图,正是最可循的路径、最应讲的规矩。如果能够做到“上下对称”,讲规矩、讲规律,改革就一定能不断向前推进。结合“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分析,出自王安石《周公》,国:这里是指周朝时的诸侯国。每个这样的国,都是“天下”的一部分。大意是说在天下设立好法制,天下就会太平;在一国制定好法制,一国就会太平。这是借议论古人来提出自己的政见:不仅要立法,而且必须立“善法”;要使法“善”,就是要实行改革。其中变法的思想是显而易见的。
综上得出答案(1)意义:依法治国是国家稳定有序、长治久安、强大的有力保障。
结合“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分析,出自王安石《周公》,国:这里是指周朝时的诸侯国。每个这样的国,都是“天下”的一部分。大意是说在天下设立好法制,天下就会太平;在一国制定好法制,一国就会太平。这是借议论古人来提出自己的政见:不仅要立法,而且必须立“善法”;要使法“善”,就是要实行改革。其中变法的思想是显而易见的。结合“为国者,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分析,有能力的人治理国家,考察国家历史、民风民俗,然后制定法律法规,这样治理起来就畅顺,国家就太平。结合“法与时转则治”分析,出自《韩非子·心度》,含义是:法度应顺应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社会才能治理得好;社会治理与社会实际相适应,才能取得成效。
综上得出答案(2)如何依法治国:①立法上:法令完善、明确、与时俱进,在观察民风民俗的基础上制定适宜的法令。
结合“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分析,国家不会永远富强,亦不会长久贫弱。执行法度的人坚决,国家就会富强;执行法度的人软弱,国家就会贫弱。强调,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我们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这是我们取得的重大成就,也是我们继续前进的新起点。形势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法律体系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结合“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分析,依法治国是我国宪法确定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党能不能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能不能依法行政。出自明代张居正的《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这句话是说,天下的事情,困难之处不在于制定法令,而在于让法令得到切实贯彻执行。结合“法必明,令必行”分析,出自《商君书·画策》,大意是说,要重视法度,法律一定要公正严明,颁布的法令必须有效执行。结合“纵有良法美意,非其人而行之,反成弊政”分析,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现在,有的人对制度缺乏敬畏,根本不按制度行事,甚至随意更改制度;有的人千方百计钻制度空子、打擦边球;有的人不敢也不愿遵守制度,极力逃避制度的约束和监管等等。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出自明代胡居仁的《居业录》,意思是说,即使有好的政策法规、好的意图主张,如果执行的人执行不当,反而会成为弊政。
综上得出答案(2)如何依法治国:②执法上:有法必依;执法人员要做到公平公正。
7.C
8.①通过时间的变化写听客久久地沉浸在说书人的书中,从侧面衬托出说书人技艺的高超,魅力之大:本段写说书人从傍晚说到天黑,通过声音的变化来表现说书的时间之久,最后写黑暗中只剩下说书人和他的听客,说明听客久久沉浸其中。②通过写听书人的感受侧面表现并强化说书人说书的精彩:写书中的人物在昏暗的记忆中出现,并且生动鲜活,与其它记忆的暗淡相对比,从而可以看出说书人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9.①叙事上:以第一人称“我”来叙事,小说中“我”既像一个虚构的线索人物,又给人以散文式的真实感。最后一段直接用了“你”,如同二人面对面地谈话,使情感表达更真挚浓厚。②情节上:少有小说追求的惊险波折的情节和激烈的矛盾冲突,本文主要通过说书人的三个阶段来刻画人物,情节并不复杂。③表达上:恰当插人抒情和直白的议论,如文中对说书人这一职业的态度、对乱葬岗的描述和情感流露,这种手法是散文的基本特征,是一般的小说极力避免的。
【分析】
7.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C.“说书人是撒谎家”错误,原文说“说书人,一个世人特准的撒谎家!而我却被迷住了”,可见“我”并不认为说书人是撒谎家,撒谎家是作者很形象的表达,是因为说书的内容多为被演绎过的历史故事,其中的人物形象是被吹嘘夸大的,或者根本就不曾存在过。“世人特准”,是因为人们爱听那些侠义勇敢的故事,并沉迷其中(引发了人们情感的共鸣)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语段以及人物形象的赏析能力。
本段先说到说书人从傍晚直说道天黑,将无形的时间付诸听觉,先说到定更炮响过,然后又说到寺院里的大钟,最后又写到故楼上的云牌,通过钟声的变化来表现说书的时间之久,当这些声音一个接着一个响过之后,摊肆全被收去,黑暗中只剩下说书人和他的听客,说明听客久久地沉浸在说书人的书中,从而从侧面衬托出说书人技艺的高超,魅力之大。
接着又写到听书人的感受。当一切曾使我们苦痛的全过去了,全随了岁月黯淡了,甚至消失了,但是那些书中的人物却在昏暗的记忆中出现,并且永远顶生动顶有光辉,以书中人物给人留下的印象之鲜活与其它切记忆之暗淡相对比,从而可以看出说书人的说书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从侧面表现并强化说书人说书之精彩。
9.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体特征把握能力。
《说书人》之所以有如此浓郁的抒情性,正是因为作者采用了散文常用的第一人称“我”,把小说中作为一个听众的“我”,完完全全变成了抒情散文的“我”。读者随着“我’的视角,感知说书人的故事,抒发内心的情感。使小说富有散文式的真实性与抒情性。特别是最后写说书人下葬的结尾,创造了本文抒情高潮,与其说是故事的结局,不如说是作者与读者心灵的对话,是给说书人情感真挚的祭文,是作者跟读者一起体验人生的陨落与深化。
作品淡化小说的情节,使小说极富抒情性,这便是师陀小说散文化的叙事特点。评价小说的标准有很多,不能将通过曲折生动的情节塑造人物性格作为唯一标准。《说书人》这篇小说偏散文化,刻意淡化小说的情节,但是文中运用了一系列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命运变化,从而耐人寻味。
同时小说在对说书人的回忆中加入了抒情和议论,用“我”对说书人的评价和情感串联起全文,充分表达出自己对说书人的同情、感叹和反省,增加了小说的悲剧力量。
10.A
11.C
12.B
13.(1)武后大怒,派御史再次查究此案,最终杀了李行褒,而韩大敏被赐死在家中。
(2)开始,萧嵩以为韩休恬淡平和,很容易控制,所以也就引荐了他。等韩休办事时有时会反驳甚至指责萧嵩,萧嵩心中不平。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启事”是动宾短语,在句中分别充当谓语(启)和宾语(事),之间不可断开,排除BD。
“我退而思天下”中,“天下”作“思”的宾语,之间不可断开,排除C。
故选A。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文中的东京指今天的开封”错误,东京在唐朝指的是洛阳,洛阳在武则天时被称为“神都”。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
B.“程伯献使李美玉犯罪”说法错误。原文信息是“万年尉李美玉有罪,帝将放岭南。休曰:‘尉小官,犯非大恶。今朝廷有大奸,请得先治。金吾大将军程伯献恃恩而贪,室宅舆马僭法度,臣请先伯献,后美玉。’”意思是说万年尉是个小官,所犯的又不是大罪。现在朝廷中有犯更大的罪恶的人,请求先治他们的罪。金吾大将军程伯献依仗皇上的恩宠而贪赃枉法,他的住宅、乘坐的车马都超越了法律的规定,臣请求先处理程伯献,再处理李美玉。可见选项杂糅信息,并非程伯献使李美玉犯罪。
故选B。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覆按:再次查究。卒:最终。而大敏赐死于家:被动句。
(2)初:开始。以:认为。柔:恬淡平和。易:容易控制。故:所以。临事:办事。或:有时。折正:反驳指责。
参考译文:
14.C
15.颈联承上启下:①第五句近承颔联,远接首句,诗意由古诗“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演化而来,承接春日将近,人至暮年,带有无可奈何、不得已饮酒避世的味道。欲扬先抑,为后面写钱的抱负作铺垫。②第六句下启尾联:写水边钓鱼,引出诗末有关吕尚的典故,为诗歌最后表现钱少阳年老仍怀出仕建功的抱负这一高潮蓄势。
【分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思想内容分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A.“首联描写诗人……”错误,“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首联意思是“举起白玉杯痛饮美酒,在这绿杨飘垂的三月之时”,以工整的对仗,描绘出一幅主人公在风光明媚、景色秀丽的暮春季节独自饮酒的图景,不是写诗人,而是写钱少阳,暗扣其“征君”身份。
B.“‘各’字突出了钱少阳两鬓斑白,人至暮年”错误,“各”字是写钱和自己的鬓发都已斑白,一个“各”字,不动声色地把两者联系起来。
D.“反用典故”“不遇于时”于文无据,也没有惋惜之意,尾联意思是“如能遇到文王渭水之猎,我也可以成为帝王之师”,这是假设、类比,并非反用典故。尾联中的“如”字和“犹”字很重要,说明收竿而起,从政立功还不是事实,而是一种设想愿望,是虚写,不是实指。唯其虚写,才合钱的征君身份,又表现出颂钱的诗旨。而在这背后,则隐藏着诗人暮年的雄心壮志。全诗款款写来,以暮春暮年蓄势,至此题旨全出,收得雄奇跌宕,令人回味不尽。
故选C。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结构安排特色的能力。
颔联上承第二句。前句词意双关,既说春光将尽,余日无多;又暗示钱已风烛残年,这样,后面的嗟老感慨就一点不使人感到意外。第四句的“各成丝”,是说钱和自己的鬓发都已斑白,一个“各”字,不动声色地把两者联系起来。自此而下,诗意既是写人之志,又是述己之怀,浑然而不可分了。第三、四句抒发了由暮春和暮年触发的无限感慨。
第五句近承颔联,远接首句,诗意由古诗“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演化而来,带有更多的无可奈何、不得已饮酒避世的味道,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为后面写钱的抱负作铺垫。第六句和第五句相对,句意也相似,都是写典型的隐居生活,渲染及时寻求闲适之乐。更重要的是后句写水边钓鱼,牵引出诗末有关吕尚的典故,为诗歌最后出现高潮蓄势,这说明作者写诗是很重视呼应转折之法的。
16.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形:博、参、知、糅、兮、唯、昭。
17.D
18.B
19.A
【分析】
17.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避重就轻”意思是避开重要的而拣次要的来承担,也指回避主要的问题,只谈无关紧要的方面;“浮光掠影”意思是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此处形容使人印象不深刻的“浅阅读”,应选用“浮光掠影”。
第二空:“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大相径庭”是比喻相差很远。此语境是说接近深读状态的阅读方式和浅阅读两者全然不同,所以应选“截然不同”更合适。
第三空:“明察秋毫”形容眼力好到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事物,也指视力很好;“洞若观火”清楚得就像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此语境是说学者们对真正的阅读观察理解的透彻,而不是看细小的事物或视力好,所以应选“洞若观火”。
第四空:“殊途同归”意思是通过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不约而同”意思是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此处是说学者们没有约定而一起谈到同一观点,应选用“不约而同”。
故选D。
18.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注意选填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选择正确。注意所选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括号前面说“能够引发读者思考的深度阅读”,中心词是“深度阅读”,括号中的句子应该是以“深度阅读”为主语。
A.主语变成“核心指标”,这就导致前后句出现中途易辙的语病,应排除;
C.前一分句以“深度阅读”为主语,但后一分句主语变成“核心指标”,与前面不连贯,应排除。
D.根据前后语境可知,此处应是强调深度阅读“是高质量阅读的核心指标”,“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是对深度阅读的描述,是依据,所以应放在“是高质量阅读的核心指标”这一定性语的前面,据此排除。
故选B。
19.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通过……使……”的结构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可以把“读者”前面的“使”去掉,让“读者”作句子的主语,据此排除D项;二是语序不当,从文中来看,“经典人文阅读”和“突破资讯隔膜”是读者“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切他人”的途径,应把“突破资讯隔膜”放在“经典人文阅读,”的后面,据此排除B、C两项。
故选A。
20.保证自己和月球车(或者“探测仪器”)安全在月面上软着陆着陆器到底面临着什么困难从而具备--定的落点调整手段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从结构上看第一空是对文段的总结,属于观点句,同时又是给概念下定义,结合下文内容以及“着陆器”三个字的含义确定答案信息为:保证自己和月球车(或者“探测仪器”)安全在月面上软着陆。
②根据标点确定这里是提出一个总领下文的问题,结合上文“事实上,在月球上实现软着陆是探月工程中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以及“首先”“其次”“另外”等相关信息确定答案信息为:着陆器到底面临着什么困难。
③结合上文确定所填信息应该是承接上文而来应该有“从而”之类的关联词,再联系后文“以达到在适合的位置着陆的目的”,确定答案为:从而具备--定的落点调整手段。
21.示例:①意象传神,营造了简洁传神的意境。北风呼啸,寒霜浓重;月光清冷,冷气袭人;与高树并排而立的诗人,简练的白描手法却分明地显示了在寒风中卓然独立的意象,传神写意,颇有韵致。②意象深刻,主旨明确。霜风明月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黑暗的社会现实;与高树并排立着而不是靠着的诗人表现了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正显示出“五四”前夕一代青年的个性觉醒。追求人格独立,追求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进而唤起国人的觉醒,民族的觉醒,乃是那时先进青年的奋斗目标。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特色之解读意象的能力。
简洁、含蓄的意境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四句诗含义很广,没有半个字的说教;简练的白描手法却分明地显示了在寒风中卓然独立的意象,“霜风”“月光”“我”“树”,传神写意,颇有韵致。这是该诗的巧妙处,也是诗人的独到处。清新质朴,含而不露;重意境,重气质,于细微中见精神。此诗写的是一个冬夜,北风呼啸,寒霜浓重;明月高照,冷气袭人。环境是萧森的,人物孤独的。这首诗形象鲜明,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从而表现了个性的复苏和自主精神的增长。当时的中国,虽然经过了辛亥革命,已经推翻清王朝,但仍然处在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下,广大群众并没有真正觉醒。封建愚昧、锁闭保守仍旧严重地戕害着我们的民族。因此,唤起自由思想和个性意识,实在是太重要了。沈尹默所在的北京大学,就是这种民主思想的摇篮;他所参与的《新青年》,则是提倡新文化运动、推进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月夜》中表现的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独立奋进的精神和个性解放的思想,正是大时代潮流中激起的一朵浪花。
22.例文:
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同学们: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1.命题方向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2.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限制。题目给了三则材料,材料一以港珠澳大桥动工初期想购买专利却遭遇荷兰漫天要价,总工程师及团队放弃专利购买,自主研发新的造岛技术,创造了新的400多项专利。这是我国解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的一个例子。材料二是工信部的调查数据,说明我国在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基础元器件等方面瓶颈仍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针对这种现实情况,我们该怎么办?材料三摘录澎湃新闻社论《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话进一步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三则材料是考生联想和思考的基础。
(2)典型任务限制。考生写作时须结合“以上材料”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是文章体式的限定;发言对象是高三(1)班同学,考生要有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考生要针对材料二中“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一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价值判断限制。材料肯定了港珠澳大桥工程团队自主研发专利技术的做法,并强调,要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唯有应对挑战,风雨兼程。考生要写出提高我国自主研发能力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对策,深刻认识到自主研发对于国家发展的决定性意义和价值。特别是,要认识到青年勇于担当,在科技领域不断探索的重要作用,倡导排除万难,投入自主研发工作的科学发展观。
开放性
(1)立意角度开放。针对材料二中“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一问题,考生可以就此立意为“‘卡脖子’是绝地反击的强大驱动力”;也可以在材料一的基础上立意为“自主研发,应对挑战”;还可以在材料三基础上立意为“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攻关核心技术,只能风雨兼程”,不管从哪个角度立意,考生都不能忘了“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等关键信息。
(2)素材选择开放。考生可以由材料延伸拓展,联系与“自主研发”紧密关联的事例进行阐发,比如我国自主研发原子弹技术、华为开发海思芯片等,还可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也可以运用发散思维,写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基于材料但不必拘泥于已有的材料。
(3)写作文体开放。题目限定写作体式为写发言稿,但文体选择比较自由,考生可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只要注意发言稿的写作特点,能结合青年实际,语言有激励性、感染力即可。
3.解题
这是一道多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价值选择。材料让考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问题,在引导考生树立并践行科学发展观方面有重要意义。写作时要深入思考,善于联想,结合青年实际与时代需求,写出有价值内涵的内容,同时要注意发言稿的写作要求。
【立意】
1.“卡脖子”是绝地反击的强大驱动力。
2.走好自主研发路。
3.自主研发,谋求发展。
4.自主研发,应对挑战。
5.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6.攻关核心技术,风雨兼程。
点击“”跟谢明波老师学语文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