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二)语文试卷题

发布于 2021-05-10 15:53 ,所属分类:中小学语文学习资料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二)语文试卷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家强调“仁”,这个字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被训为“仁从人从二,于义训亲”。这提示了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内涵,即社会性和群体性。李泽厚先生认为,“‘仁’这一要素对个体提出了社会性的义务和要求,它把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作为人性的本质和‘仁’的重要标准”。因此,儒家从一开始就不将目光单纯地投射到人的自身修养,而更强调对于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义务承担,儒家个人价值的最高表现始终都是兼济天下,自我修养只是为兼济天下所做的准备,也就是所谓的内圣外王之道。但同时,儒家又敏锐地体察到了人性的软弱与自私,因此,儒家不同于墨家的兼爱,而强调有差别的爱,不同于墨家的平等观念而强调秩序。这个秩序就是以亲亲为基础,以孝悌为纽带的具有等级差别的秩序,即“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形成了一个由远及近,以家庭伦理为基础,以己为中心的人际关系网。
不同于儒家着眼于社会性和群体性,道家更追求一种封闭性和稳定性,即所谓的“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类似于桃花源般的境界。在这种思想影响下,老子着眼于人的固定性与封闭性,既不赞许人的迁徙与流动,也不赞同人与外界有过多的交流,希望人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时空格局中得到自然中的满足。此外,区别于儒家将人置于社会,道家更强调将人看作一个独立的具有个人价值的生命个体。儒家与道家一主外,一主内;一个强调群体性,一个强调个人性。看似截然不同的两种社会建构,在中国长期的乡土社会中实现了奇迹般的协调,共同影响了古老中国乡村的社会形态。一方面,由于儒家对群体性的强调,中国实际上是一个重视关系、交情与伦常的社会,即所谓的人情社会与血缘社会。同时,由于儒家强调有分别的爱,因此中国乡土社会格局也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仿佛“同心圆波纹”似的“差等格局”。值得注意的是,费孝通先生提示我们“这个传统结构的差等格局具有伸缩性……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变化”,归根到底,这也是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观念的体现;但在另一方面,中国乡村又是一个封闭性较强的、自给自足的小社会。
在人与地的关系上,中国格外强调地域性,所谓“生于斯死于斯”即是如此。中国乡土社会对土地、对家乡有种极强的依恋性,人们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即使离开家乡也必要落叶归根。这种“洞穴情结”追本溯源即来自老子的道家思想。而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中国人则有着极强的封闭性,传统社会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为基本模式即是这种封闭性的体现,而这也多少。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摘编自袁子墨《从乡土中国看儒道互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不仅将目光投射到人的自身修养上,而且更强调对家庭乃至社会的义务承担,兼济天下才是儒家个人价值的最高表现。

B.道家更追求一种封闭性和稳定性,希望人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时空格局中得到自然中的满足。这一点与儒家着眼于社会性和群体性不同。

C.儒家强调群体性,道家强调个人性,在此影响下中国乡村表现为一个封闭性较强的、自给自足的小社会。

D.中国乡土社会的人们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即使离开家乡也必要落叶归根,这一情结来自老子的道家思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多处运用引用论证,如引用《说文解字》和李泽厚的话揭示“仁”的内涵,引用费孝通的话论证儒家思想对乡土社会格局的影响。

B.文章运用了大量对比论证,主要通过对比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多个方面的不同,来论证这两种思想的互补共同对乡土中国产生了影响。

C.第三段运用因果分析法,分析了儒家强调群体性,影响到对人情、血缘的重视;强调有分别的爱,影响到乡土社会的“差等格局”。

D.第四段以中国传统社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这一基本模式为例,论证了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中国人这种极强的封闭性深受道家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对于儒家的兼济天下,墨家的兼爱更强调无差别的爱;相对于儒家对秩序的强调,墨家更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B.道家不主张人们有过多的迁徙与流动,与外界有过多的交流,更强调将人看作一个独立的具有个人价值的生命个体。

C.道家强调人的固定性,强调将人看作独立的具有个人价值的生命个体,这导致了中国乡土社会形成以个人为中心的格局。

D.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看似不同,却在中国长期的乡土社会中奇迹般实现了互补,共同影响了古老中国乡村的社会形态。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1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党组书记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党组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做好下一步工作。
会议指出,这次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主题重大,意义重大,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国务院党组和政府系统要认真学习领会,结合政府工作实际深入抓好贯彻落实,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持续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会议强调,政府系统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要带头崇尚法治、敬畏法律,奉公守节,廉洁为民,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为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做出更大贡献。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二:

民法典真的来了!今起,你的生活将这样改变
2021年1月1日,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正式施行。
7编1260条,几乎囊括人一生中所有的民事行为。作为保护公民权利的宣言书,它的影响将贯穿中国人的一生,事关每个人的生老病死、所虑所求。
民法典时代,我们的生活将发生哪些变化?
高空抛物谁来担责?民法典明确了
近年来,高空抛物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屡屡出现的高空抛物事件,导致不少悲剧发生。而且,这类事件发生后,可能还会遇到追责难、取证难的问题。谁来担责,侵权责任该如何厘清,成了此类案件的焦点。
对此,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明确: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
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规定情形的发生;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应当依法承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发生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的,公安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
该出手时就出手!民法典为见义勇为者“撑腰”
见义勇为的人往往被当做平凡生活中的英雄。但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甚至救人不成反成被告,这样的事件难免让英雄寒心。“扶不扶”"救不救”甚至一度引起大众热议。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一百八十四条也明确,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AI”换脸换声或侵犯肖像权
P图、换脸、换声音,这在当下热传的表情包和短视频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殊不知,这些行为可能已经侵害了他人的权利。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明确,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摘编自“中国法制网”)

材料三:

(新华社香港2021年2月18日电)据香港媒体报道,目前仍在狱中的反中乱港分子黎智英,涉嫌“串谋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以及在“12港人逃犯案”中“串谋协助罪犯”,日前再被香港警方拘捕。
据香港媒体报道,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15日期间,黎智英与同案另一名被捕人员陈梓华、涉及“12港人逃犯案”的李宇轩及其他人一同串谋,请求外国或境外机构、组织、人员,对中国或香港特区进行制裁、封锁或者采取其他敌对行动。
2020年7月至8月期间,在李宇轩涉嫌犯罪后,黎智英、陈梓华与李宇轩及其他人串谋,在无合法权利依据或合理的辩解下,协助李宇轩离开香港特区前往台湾地区,意图妨碍拘捕或检控李宇轩。

(摘编自新华社)

材料四:

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这些用典寓意深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其中引用了不少古典名句,寓意深刻。
“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气功可保。”
——2013年11月12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2014年9月5日,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2014年10月20日,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为国者,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
——2014年10月23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法必明,令必行。”
——2018年8月24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纵有良法美意,非其人而行之,反成弊政。”
——2019年9月24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法与时转则治。”
——2020年5月29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摘编自《人民日报》)

4.下列案例判决符合民法典规定的一项是( )

A.A栋楼发生高空抛物致人伤残,如果不能确定谁是侵权人,那么该楼所有住户均应承担赔偿责任。

B.杨某(医生)在小区电梯劝阻段某吸烟时二人发生言语争执,杨某离开后,段某因情绪激动心脏病发离世,家属起诉杨某赔偿40万,法院予以驳回,但认为杨某应该给予适当赔偿。

C.小丽用一款名为“ZAO”的软件上传自己的照片,把明星塑造的角色换成了自己的脸,侵犯了该角色明星的肖像权。

D.湖南常德火车站两位没有医师资格证的女医学生对一晕倒老人实行心肺复苏,但最终无效,老人死亡。两位女学生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应受到表彰。

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要实现依法治国,就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B.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出贡献。

C.《民法典》囊括了人们一生的民事行为,保障了公民的各项权利,让国人再无后顾之忧。

D.《国安法》的出台和实施,严厉打击了乱港分子,为香港的和平稳定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6.从习近平谈依法治国的用典中分析依法治国的意义及如何依法治国。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书人

师陀

我第一次看见说书人是在这个小城里。
在城隍庙月台下面,他放一张断腿板桌,前面和两旁,放几条板凳。他是个中年人,穿一件蓝布长衫,脸很黄很瘦。他有一把折扇——黑色的扇面已经不见了,一块惊堂木——又叫做醒木,一个收钱用的小笸箩,这便是他的一切。他的声音不高,并且时常咳嗽,但是很清楚,有时候他要学鲁智深大吼,喽啰们呐喊。他用折扇打、刺、砍、劈,说到关节处把惊堂木一拍,听书的每次给他一个或两个制钱。
说书无疑是一种贱业。说书人,一个世人特准的撒谎家!而我却被迷住了。
他从傍晚直说到天黑,一会儿定更炮响过,接着是寺院里的大钟,再接着,鼓楼上的云牌。当这些声音一个跟着一个以它们宏大的为人熟悉的声调响过之后,摊肆全被收去,庙里安静下来,在黑暗中只有说书人和他的听客。这时候,还有什么是比这更令人感动的?当一切曾使我欢喜和苦痛的全随了岁月暗淡了,只有那些被吹嘘和根本不曾存在过的人物,直到现在还在我昏暗的记忆中出现。跟这些人物一起出现的,还有在夜色模糊中玉墀四周的石栏,一直冲上去的殿角,在空中飞翔的蝙蝠。
时光悄悄地过去,说书人所有的仍旧是那把破折扇,那块惊堂木,那个收钱用的小笸箩。我每次到这小城里来第一个总想到他。他比先前更黄更瘦;他的长衫变成了灰绿色;他咳嗽,并且吐血。间或他仍旧吼,但是比先前更衰弱。听书的也由每次一个或两个制钱给他增加到三个,后来五个,再后来制钱绝迹,每次给他一个铜元。
“再请八个,一个馒头的钱。还有六个;还剩四个;只剩三个了,哪位一动手就够了。”时常将收到的钱数一下,他叹息日子艰难,让客人另外给他增加。
他的老听客慢慢减少了,年老的一个跟着一个死了;年少的都长成大人,他们有了大人的职务,再不然他们到外乡去,离开了这个小城。
最近一次我到这小城里来,我到城隍庙里(城隍庙早已改成俱乐部),在月台下面,原来说书人放桌子的地方停着一个卖汤的。我感到一阵失望,城隍庙原先我们看来多么热闹,现在又如何荒凉。“说书的还没有来吗?”我忍不住问。
卖汤的说:“他正害病,好几天没有来了。”
第二天,我正在城外漫不经意走着,一副灵柩从后面赶上来,我停在路旁让他们过去。他们是两个扛手,另外跟着个拿铁铲的。“你们抬的是谁?”
“说书的。”他们中间有人回答。
“说书的死了?”
他们大概认为我的话没有意思,全不作声。
“他怎么死的?”因此我接着问。
“吐血。”
“吐血还说书吗?”
“可不,让他别说了,他硬去,还要穿着那件长衫,要脸啊。”
“他家里人呢?”
“他压根儿没有家。大家集了一点铜元,好歹听了他这么多年书。”
他们顺着大路到郊野。上去。我跟在他们后面。这所谓灵框,其实只是一卷用绳子捆着的芦席,说书人的脚从席子里露出来,不住随着扛手的步骤摆动,他的破长衫的一角直垂到地上,一路上扫着路上的浮土。
我们全不说话。埋葬的人不久便越过一个土坡,在乱葬岗上停下来了。就在这里,他们在荒冢中间掘了个坑,然后把说书人放下去,将泥土送下去。
“现在你好到地下去了,带着你的书。”当他们把说书人放下去时候,内中有一位嘲弄地说。我在旁边看着,毫不动弹地站着。一点不错,说书人,现在你的确应该带着你的书到地下去了,可是你可曾想到你向这个沉闷的世界吹进一股生气,在人类的平凡生活中,你另外创造一个世人永不可企及的,一个侠义勇敢的天地吗?郊野上只剩下我一个人了。这是怎么回事?十字坡现在在哪里?小商河在哪里?我抬头望望前面,这个小城的城外多荒凉啊!

一九四二年一月三日(节选自《果园城记》)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说书人外貌、动作方面的细节的多次变化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再现说书人身体每况愈下,生活也愈见落魄的过程。

B.说书人在生命垂危时还在说书,作者对说书人执着的精神和自尊自爱的品质无比赞美。

C.作者用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于说书人技艺高超,结局却如此悲惨的痛惜,也感慨说书虽能带给人快乐,但它毕竟是个低贱的职业,说书人是撒谎家。

D.作者遗憾说书人创造的美好世界渐被遗忘,为传统文化精神失去活力,显得荒凉破败感到痛惜。

8.请赏析小说中的画线部分是如何巧妙地表现了说书人说书的魅力的。

9.师陀说:“我的短篇小说有一部分像散文,我的散文又往往像小说,我自己称之为四不像。”请谈谈本文的散文化的特点。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休,京兆长安人。父大智,洛州司功参军,其兄大敏,仕武后为凤阁舍人。梁州都督李行褒为部人告变,诏大敏鞫治。或曰:“行褒诸李近属,后意欲去之,无列其宽,恐累公。”大敏曰:“岂顾身枉人以死乎?”至则验出之。后怒,遣御史覆按,卒杀行褒,而大敏赐死于家。
休工文辞,举贤良。玄宗在东宫,令条对国政,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判主爵员外郎。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出为虢州刺史。虢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税厩刍,休请均赋它郡。中书令张说曰:“免虢而与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休复执论,吏白恐忤宰相意,休曰:“刺史幸知民之敞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讫如休请。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部侍郎,知制诰。迁尚书右丞。侍中裴光庭卒,帝敕萧嵩举所以代者,嵩称休志行,遂拜黃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休直方不务进趋,既为相,天下翕然宜之。万年尉李美玉有罪,帝将放岭南。休曰:“尉小官,犯非大恶。今朝廷有大奸,请得先治。金吾大将军程伯献恃恩而贪,室宅舆马僭法度,臣请先伯献,后美玉。”帝不许,休固争曰:“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帝不能夺。大率坚正类此。初,嵩以休柔易,故荐之。休临事或折正嵩,嵩不能平。宋璟闻之曰:“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嵩宽博多可,休峭鲠,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帝尝猎苑中,或大张乐,稍过差,必视左右曰:“韩休知否?”已而疏辄至。尝引鉴,默不乐。左右曰:“自韩休入朝,陛下无一日欢,何自戚戚,不逐去之?”帝曰:“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真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吾用休,社稷计耳。”后以工部尚书罢。迁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子。卒,年六十八,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忠。宝应元年,赠太子太师。

(节选自《新唐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

B.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

C.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

D.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凤阁舍人:官名,即中书舍人。唐武则天时称中书省为凤阁,中书舍人即称“凤阁舍人”。

B.乙科:古代考试科目的第二等级。明清科举中,称“举人”为“乙科”,进士为“甲科”。

C.东西京:文中的东京指今天的开封,是当时经济的中心,历史上有“神都”之称;西京指长安。

D.敕:在古代往往与皇权联系在一起,皇帝自上命下的诏书就被称为“敕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休出任虢州刺史时一心为民,不顾下属的劝告向宰相张说提出均赋他郡的请求。

B.萧嵩举荐韩休为相,后韩休认为大将军程伯献使李美玉犯罪,应先惩伯献后美玉。

C.萧嵩因在政事上受到韩休反驳纠正而不满,宋璟得知后称赞韩休这样做是仁者之勇。

D.皇帝曾在苑中打猎时大设音乐,可是稍微超过限度,韩休就会上奏议劝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怒,遣御史覆按,卒杀行褒,而大敏赐死于家。

(2)初,嵩以休柔易,故荐之。休临事或折正嵩,嵩不能平。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钱征君①少阳

李白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秉烛惟须饮,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注]①征君:不应朝廷征辟的隐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诗人在风光明媚、景色优美的暮春时节独自饮酒的场景,营造了恬淡娴静的隐居氛围。

B.颔联承接上联第二句,语带双关,既说春光将尽、余日无多,又暗示钱已风烛残年;“各”字突出了钱少阳两鬓斑白,人至暮年。

C.颈联写典型的隐居生活,其中前句化用“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带有一种无可奈何、不得已避世饮酒的感怀。

D.尾联反用吕尚渭水垂钓而遇文王的典故,收束全诗,在对钱征君才能称颂的同时,又对他不遇于时的遭遇略感惋惜。

15.本诗在结构安排上颇为精巧,请结合全诗分析颈联在结构安排上的巧妙之处。

六、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疫情暴发期问,面对危险的形势,无数医务人员勇当“逆行者”,正是对应《孟子•鱼吾所欲也》中的“__________,_______”,因此有灾祸并不躲避。

(2)儒家一贯注重内省法,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劝告读书人要在内心不断省察自己以提升自身道德和学识方面的修养。

(3)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七、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身处互联网时代,面对海量信息,光是式的浅阅读远远不够。能够引发读者思考的深度阅读,( )。对此,作家们往往采取的阅读方式,以接近深读状态。比如,王安忆每天浏览十万字不在话下,笑谈自己“泡在文字里才能喂饱”;毕飞宇则以“把玩古董”的心态细读作品妙处,好的作品一下午品读四五页心里就“美得不行”。我们或许天赋异禀,成为过目不忘的读者,却无法天生成为的读者。觉察文字中复杂含混的意义,感受文本中细腻逶迤的美,都需要后天勤学苦练。法国作家梭罗在经典著作《瓦尔登湖》中说过:“读书需要训练,就如同运动员所接受的训练那样,而且,人们差不多要终其一生,追求这个目标。”如果说有的阅读只是为了简单的功利,那么真正的阅读“不是那种用奢逸麻痹我们、让更高贵的感官一直沉睡的阅读,而是必须踮起脚尖、用我们最警觉和清醒的时间去进行的阅读”。对此,学者们地谈到,拥有海量信息的自媒体时代,往往抓取或推送的仅是跟个体兴趣相关的“窄化”资讯。通过经典人文阅读,使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切他人,突破资讯隔膜。恰如土耳其作家帕慕克曾宣称,通过阅读小说,他在年轻的时候学会了认真对待生活。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避重就轻 截然不同 明察秋毫 不约而同

B.浮光掠影 大相径庭 洞若观火 殊途同归

C.避重就轻 大相径庭 明察秋毫 殊途同归

D.浮光掠影 截然不同 洞若观火 不约而同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核心指标是高质量的阅读,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

B.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是高质量阅读的核心指标

C.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核心指标是高质量的阅读

D.是高质量阅读的核心指标,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经典人文阅读,突破资讯隔膜,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切他人。

B.通过经典人文阅读,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切他人,突破资讯隔膜。

C.通过经典人文阅读,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突破资讯隔膜,多理解关切他人。

D.通过经典人文阅读,使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突破资讯隔膜,多理解关切他人。

八、语言表达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着陆器,顾名思义,它最重要的任务就是①__________。可别小看这个“软着陆”,对于着陆器来说,这可是一道“鬼门关”。事实上,在月球上实现软着陆是探月工程中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那么,②_______?首先,月球几乎没有大气,因此无法采用气动减速的方法着陆;其次,着陆器要凭自己的“本事”完成软着陆过程;另外,着陆器要具备在着陆时自主探测、判断、识别月面地形的能力。着陆前,着陆器需要具有足够的视野空间,以便在预定的着陆场范围内选择最佳的地点着陆。地点的选择不仅要保证着陆器自已不因着陆点地势斜度过大,或跌入月坑而倾倒,而且要保证着陆后探测仪器能获得任务所需的姿态。同时,着陆器还要有横向机动的能力,③__________,以达到在适合的位置着陆的目的。
九、其他

21.下面这首诗写于1917年,刊登在《新青年》中。请结合时代背景,从意象的角度赏析本诗的独到之处。

月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十、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在信息技术领域,我国研制的11万次曙光4000A高性能计算机进入世界十。强;以“方舟”“龙芯”为代表的高性能CPU芯片开发成功,标志着我国已掌握产业发展的部分重大核心技术。
材料二:工信部调查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国30多家大型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中,32%的关键材料仍为空白,52%依赖进口。总体来看,我国在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开发平台、基本算法、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方面瓶颈仍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材料三:“卡脖子”让人难受,却也是绝地反击的强大驱动力。既然选择了前行,就唯有风雨兼程。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高三(1)班主题班会计划针对材料二这一现象展开讨论,请结合材料内容及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以及解析


1.C

2.D

3.C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在此影响下中国乡村表现为一个封闭性较强的、自给自足的小社会”错误,根据原文第2段信息,大意是说儒道的共同影响使中国乡村表现为既是一个“人情社会与血缘社会”,又是一个“封闭性较强的、自给自足的小社会”,选项曲解文意表述绝对。

故选C。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D.“深受道家的影响”说法错误,原文是“而这多少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选项表述绝对。

故选D。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内容和筛选提取信息并归纳要点的能力。

C.“道家强调人的固定性,强调……这导致了……”错误,文章第三段说“由于儒家强调有分别的爱,因此中国乡土社会格局也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仿佛‘同心圆波纹’似的‘差等格局’”。可见,不是因为道家思想,中国乡土社会才形成以个人为中心的格局。

故选C。

4.D

5.C

6.(1)意义:依法治国是国家稳定有序、长治久安、强大的有力保障。(2)如何依法治国:①立法上:法令完善、明确、与时俱进,在观察民风民俗的基础上制定适宜的法令。②执法上:有法必依;执法人员要做到公平公正。

【分析】

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概念内涵的理解分析能力。

A.“那么该楼所有住户均应承担赔偿责任”错误,原文表述是“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可见应除去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住户。

B.杨某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C.小丽不构成侵权,她是将角色的脸换成了自己的脸。

故选D。

5.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C.“《民法典》囊括了……,保障了公民的各项权利……再无后顾之忧”错误,原文是“几乎囊括”,也并非保障各项权利,“没有后顾之忧”也于文无据,选项表述绝对过度拔高。

故选C。

6.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并归纳要点的能力。

结合“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气功可保”分析,此文出自《便宜十六策》,是诸葛亮所著的一部兵书,从十六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治国治军的原则和方法,故称“十六策”。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一段话,是说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中央的政策为依据。党中央已经为全面深化改革划定了时间表、路线图,正是最可循的路径、最应讲的规矩。如果能够做到“上下对称”,讲规矩、讲规律,改革就一定能不断向前推进。结合“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分析,出自王安石《周公》,国:这里是指周朝时的诸侯国。每个这样的国,都是“天下”的一部分。大意是说在天下设立好法制,天下就会太平;在一国制定好法制,一国就会太平。这是借议论古人来提出自己的政见:不仅要立法,而且必须立“善法”;要使法“善”,就是要实行改革。其中变法的思想是显而易见的。

综上得出答案(1)意义:依法治国是国家稳定有序、长治久安、强大的有力保障。

结合“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分析,出自王安石《周公》,国:这里是指周朝时的诸侯国。每个这样的国,都是“天下”的一部分。大意是说在天下设立好法制,天下就会太平;在一国制定好法制,一国就会太平。这是借议论古人来提出自己的政见:不仅要立法,而且必须立“善法”;要使法“善”,就是要实行改革。其中变法的思想是显而易见的。结合“为国者,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分析,有能力的人治理国家,考察国家历史、民风民俗,然后制定法律法规,这样治理起来就畅顺,国家就太平。结合“法与时转则治”分析,出自《韩非子·心度》,含义是:法度应顺应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社会才能治理得好;社会治理与社会实际相适应,才能取得成效。

综上得出答案(2)如何依法治国:①立法上:法令完善、明确、与时俱进,在观察民风民俗的基础上制定适宜的法令。

结合“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分析,国家不会永远富强,亦不会长久贫弱。执行法度的人坚决,国家就会富强;执行法度的人软弱,国家就会贫弱。强调,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我们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这是我们取得的重大成就,也是我们继续前进的新起点。形势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法律体系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结合“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分析,依法治国是我国宪法确定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党能不能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能不能依法行政。出自明代张居正的《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这句话是说,天下的事情,困难之处不在于制定法令,而在于让法令得到切实贯彻执行。结合“法必明,令必行”分析,出自《商君书·画策》,大意是说,要重视法度,法律一定要公正严明,颁布的法令必须有效执行。结合“纵有良法美意,非其人而行之,反成弊政”分析,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现在,有的人对制度缺乏敬畏,根本不按制度行事,甚至随意更改制度;有的人千方百计钻制度空子、打擦边球;有的人不敢也不愿遵守制度,极力逃避制度的约束和监管等等。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出自明代胡居仁的《居业录》,意思是说,即使有好的政策法规、好的意图主张,如果执行的人执行不当,反而会成为弊政。

综上得出答案(2)如何依法治国:②执法上:有法必依;执法人员要做到公平公正。

7.C

8.①通过时间的变化写听客久久地沉浸在说书人的书中,从侧面衬托出说书人技艺的高超,魅力之大:本段写说书人从傍晚说到天黑,通过声音的变化来表现说书的时间之久,最后写黑暗中只剩下说书人和他的听客,说明听客久久沉浸其中。②通过写听书人的感受侧面表现并强化说书人说书的精彩:写书中的人物在昏暗的记忆中出现,并且生动鲜活,与其它记忆的暗淡相对比,从而可以看出说书人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9.①叙事上:以第一人称“我”来叙事,小说中“我”既像一个虚构的线索人物,又给人以散文式的真实感。最后一段直接用了“你”,如同二人面对面地谈话,使情感表达更真挚浓厚。②情节上:少有小说追求的惊险波折的情节和激烈的矛盾冲突,本文主要通过说书人的三个阶段来刻画人物,情节并不复杂。③表达上:恰当插人抒情和直白的议论,如文中对说书人这一职业的态度、对乱葬岗的描述和情感流露,这种手法是散文的基本特征,是一般的小说极力避免的。

【分析】

7.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C.“说书人是撒谎家”错误,原文说“说书人,一个世人特准的撒谎家!而我却被迷住了”,可见“我”并不认为说书人是撒谎家,撒谎家是作者很形象的表达,是因为说书的内容多为被演绎过的历史故事,其中的人物形象是被吹嘘夸大的,或者根本就不曾存在过。“世人特准”,是因为人们爱听那些侠义勇敢的故事,并沉迷其中(引发了人们情感的共鸣)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语段以及人物形象的赏析能力。

本段先说到说书人从傍晚直说道天黑,将无形的时间付诸听觉,先说到定更炮响过,然后又说到寺院里的大钟,最后又写到故楼上的云牌,通过钟声的变化来表现说书的时间之久,当这些声音一个接着一个响过之后,摊肆全被收去,黑暗中只剩下说书人和他的听客,说明听客久久地沉浸在说书人的书中,从而从侧面衬托出说书人技艺的高超,魅力之大。

接着又写到听书人的感受。当一切曾使我们苦痛的全过去了,全随了岁月黯淡了,甚至消失了,但是那些书中的人物却在昏暗的记忆中出现,并且永远顶生动顶有光辉,以书中人物给人留下的印象之鲜活与其它切记忆之暗淡相对比,从而可以看出说书人的说书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从侧面表现并强化说书人说书之精彩。

9.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体特征把握能力。

《说书人》之所以有如此浓郁的抒情性,正是因为作者采用了散文常用的第一人称“我”,把小说中作为一个听众的“我”,完完全全变成了抒情散文的“我”。读者随着“我’的视角,感知说书人的故事,抒发内心的情感。使小说富有散文式的真实性与抒情性。特别是最后写说书人下葬的结尾,创造了本文抒情高潮,与其说是故事的结局,不如说是作者与读者心灵的对话,是给说书人情感真挚的祭文,是作者跟读者一起体验人生的陨落与深化。

作品淡化小说的情节,使小说极富抒情性,这便是师陀小说散文化的叙事特点。评价小说的标准有很多,不能将通过曲折生动的情节塑造人物性格作为唯一标准。《说书人》这篇小说偏散文化,刻意淡化小说的情节,但是文中运用了一系列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命运变化,从而耐人寻味。

同时小说在对说书人的回忆中加入了抒情和议论,用“我”对说书人的评价和情感串联起全文,充分表达出自己对说书人的同情、感叹和反省,增加了小说的悲剧力量。

10.A

11.C

12.B

13.(1)武后大怒,派御史再次查究此案,最终杀了李行褒,而韩大敏被赐死在家中。

(2)开始,萧嵩以为韩休恬淡平和,很容易控制,所以也就引荐了他。等韩休办事时有时会反驳甚至指责萧嵩,萧嵩心中不平。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启事”是动宾短语,在句中分别充当谓语(启)和宾语(事),之间不可断开,排除BD。

“我退而思天下”中,“天下”作“思”的宾语,之间不可断开,排除C。

故选A。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文中的东京指今天的开封”错误,东京在唐朝指的是洛阳,洛阳在武则天时被称为“神都”。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

B.“程伯献使李美玉犯罪”说法错误。原文信息是“万年尉李美玉有罪,帝将放岭南。休曰:‘尉小官,犯非大恶。今朝廷有大奸,请得先治。金吾大将军程伯献恃恩而贪,室宅舆马僭法度,臣请先伯献,后美玉。’”意思是说万年尉是个小官,所犯的又不是大罪。现在朝廷中有犯更大的罪恶的人,请求先治他们的罪。金吾大将军程伯献依仗皇上的恩宠而贪赃枉法,他的住宅、乘坐的车马都超越了法律的规定,臣请求先处理程伯献,再处理李美玉。可见选项杂糅信息,并非程伯献使李美玉犯罪。

故选B。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覆按:再次查究。卒:最终。而大敏赐死于家:被动句。

(2)初:开始。以:认为。柔:恬淡平和。易:容易控制。故:所以。临事:办事。或:有时。折正:反驳指责。

参考译文:

韩休,是京兆长安人。父亲韩大智,曾担任洛州司功参军,大智的兄长大敏,在武后时曾任凤阁舍人。梁州都督李行褒被部下诬告谋反,武后下诏让韩大敏审问治罪。有人告诉韩大敏说:“李行褒是李唐的近属,武后想要将他除去,不要列举他的冤屈,恐怕会牵累到您。”韩大敏说:“难道为了自身的安全就要让他人蒙冤而死吗?”到了梁州经过审问就将李行褒释放了。武后大怒,派御史再次查究此案,最终杀了李行褒,而韩大敏被赐死在家中。
韩休擅长写文章,被举荐为德才兼备的人。唐玄宗还是太子的时候,让他按条逐一对答国家政事的询问,和校书郎赵冬曦一起考中乙科进士,提拔为左补阙,出任主爵员外郎。进升到礼部员外郎,担任知制诰。离开朝廷到虢州担任刺史。虢州是靠近东京、西京的州,是皇帝出行经过的地方,经常征收草料税,韩休请求平均摊派到其他的州郡。中书令张说说:“减免虢州的税赋分摊到别的州,这是虢州太守为了自己私人的利益罢了。”韩休坚持论奏,下面的官吏告诉他这样做恐怕会违背宰相的意思,韩休说:“刺史有幸了解到百姓的困苦却不去救助,这难道是为政之道吗?即使得罪宰相,我也是心甘情愿的。”最终还是按照韩休请求的那样实行了。因为母亲去世而解职,守孝期满,担任工部侍郎,又任知制诰。调任尚书右丞。侍中裴光庭去世,皇上下令萧嵩推举一个可以代替裴光庭的人,萧嵩赞颂韩休的志向和品行,于是授予韩休担任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韩休做人严肃正直,不追求功名利禄,如今他当上了宰相,是很符合当时朝廷上下期望的。万年尉李美玉犯了罪,皇上将要把他流放到岭南去。韩休说:“万年尉是个小官,所犯的又不是大罪。现在朝廷中有犯更大的罪恶的人,请求先治他们的罪。金吾大将军程伯献依仗皇上的恩宠而贪赃枉法,他的住宅、乘坐的车马都超越了法律的规定,臣请求先处理程伯献,再处理李美玉。”皇上没有答应,韩休就坚持争辩:“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过而不去问罪,如果陛下不放逐程伯献,我不能接受诏令。”皇上不能改变韩休的想法。韩休坚决、正直大致如此。开始,萧嵩以为韩休恬淡平和,很容易控制,所以也就引荐了他。等韩休办事时有时会反驳甚至指责萧嵩,萧嵩心中不平。宋璟听说后说:“没有想到韩休能这样,这是仁者的勇气啊。”萧嵩宽容、随和,而韩休却严正刚直,对时政得失,谈论起来言无不尽。唐玄宗曾经到后花园游玩打猎,有时在宫中设宴行乐,稍有过失,总是赶紧问左右的随从人员:“这件事韩休知道不知道?”不一会儿,韩休的劝谏书就已经送到了。唐玄宗曾对着镜子闷闷不乐。旁边的人劝说道:“自从韩休当了宰相以来,陛下没有一天是欢乐的,为何独自悲伤,不将他撤换掉让他离开呢?”唐玄宗感叹道:“我虽然瘦了,但国家必定富裕了。萧嵩上奏事情常常依顺我的旨意,从不与我反着来,可退朝后想想天下的大事,我睡不安稳啊!韩休大量陈说治理国家的道理,他常常为国家社稷与我争执,退朝后我则可以宽心睡个安稳觉。我重用韩休,是出于社稷江山的考虑罢了。”后来,在工部尚书的职位上罢免了官职。后提升为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县令。死时六十八岁,赠扬州大都督的称号,谥号为文忠。宝应元年,追赠太子太师。

14.C

15.颈联承上启下:①第五句近承颔联,远接首句,诗意由古诗“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演化而来,承接春日将近,人至暮年,带有无可奈何、不得已饮酒避世的味道。欲扬先抑,为后面写钱的抱负作铺垫。②第六句下启尾联:写水边钓鱼,引出诗末有关吕尚的典故,为诗歌最后表现钱少阳年老仍怀出仕建功的抱负这一高潮蓄势。

【分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思想内容分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A.“首联描写诗人……”错误,“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首联意思是“举起白玉杯痛饮美酒,在这绿杨飘垂的三月之时”,以工整的对仗,描绘出一幅主人公在风光明媚、景色秀丽的暮春季节独自饮酒的图景,不是写诗人,而是写钱少阳,暗扣其“征君”身份。

B.“‘各’字突出了钱少阳两鬓斑白,人至暮年”错误,“各”字是写钱和自己的鬓发都已斑白,一个“各”字,不动声色地把两者联系起来。

D.“反用典故”“不遇于时”于文无据,也没有惋惜之意,尾联意思是“如能遇到文王渭水之猎,我也可以成为帝王之师”,这是假设、类比,并非反用典故。尾联中的“如”字和“犹”字很重要,说明收竿而起,从政立功还不是事实,而是一种设想愿望,是虚写,不是实指。唯其虚写,才合钱的征君身份,又表现出颂钱的诗旨。而在这背后,则隐藏着诗人暮年的雄心壮志。全诗款款写来,以暮春暮年蓄势,至此题旨全出,收得雄奇跌宕,令人回味不尽。

故选C。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结构安排特色的能力。

颔联上承第二句。前句词意双关,既说春光将尽,余日无多;又暗示钱已风烛残年,这样,后面的嗟老感慨就一点不使人感到意外。第四句的“各成丝”,是说钱和自己的鬓发都已斑白,一个“各”字,不动声色地把两者联系起来。自此而下,诗意既是写人之志,又是述己之怀,浑然而不可分了。第三、四句抒发了由暮春和暮年触发的无限感慨。

第五句近承颔联,远接首句,诗意由古诗“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演化而来,带有更多的无可奈何、不得已饮酒避世的味道,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为后面写钱的抱负作铺垫。第六句和第五句相对,句意也相似,都是写典型的隐居生活,渲染及时寻求闲适之乐。更重要的是后句写水边钓鱼,牵引出诗末有关吕尚的典故,为诗歌最后出现高潮蓄势,这说明作者写诗是很重视呼应转折之法的。

16.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形:博、参、知、糅、兮、唯、昭。

17.D

18.B

19.A

【分析】

17.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避重就轻”意思是避开重要的而拣次要的来承担,也指回避主要的问题,只谈无关紧要的方面;“浮光掠影”意思是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此处形容使人印象不深刻的“浅阅读”,应选用“浮光掠影”。

第二空:“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大相径庭”是比喻相差很远。此语境是说接近深读状态的阅读方式和浅阅读两者全然不同,所以应选“截然不同”更合适。

第三空:“明察秋毫”形容眼力好到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事物,也指视力很好;“洞若观火”清楚得就像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此语境是说学者们对真正的阅读观察理解的透彻,而不是看细小的事物或视力好,所以应选“洞若观火”。

第四空:“殊途同归”意思是通过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不约而同”意思是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此处是说学者们没有约定而一起谈到同一观点,应选用“不约而同”。

故选D。

18.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注意选填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选择正确。注意所选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括号前面说“能够引发读者思考的深度阅读”,中心词是“深度阅读”,括号中的句子应该是以“深度阅读”为主语。

A.主语变成“核心指标”,这就导致前后句出现中途易辙的语病,应排除;

C.前一分句以“深度阅读”为主语,但后一分句主语变成“核心指标”,与前面不连贯,应排除。

D.根据前后语境可知,此处应是强调深度阅读“是高质量阅读的核心指标”,“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是对深度阅读的描述,是依据,所以应放在“是高质量阅读的核心指标”这一定性语的前面,据此排除。

故选B。

19.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通过……使……”的结构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可以把“读者”前面的“使”去掉,让“读者”作句子的主语,据此排除D项;二是语序不当,从文中来看,“经典人文阅读”和“突破资讯隔膜”是读者“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切他人”的途径,应把“突破资讯隔膜”放在“经典人文阅读,”的后面,据此排除B、C两项。

故选A。

20.保证自己和月球车(或者“探测仪器”)安全在月面上软着陆着陆器到底面临着什么困难从而具备--定的落点调整手段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从结构上看第一空是对文段的总结,属于观点句,同时又是给概念下定义,结合下文内容以及“着陆器”三个字的含义确定答案信息为:保证自己和月球车(或者“探测仪器”)安全在月面上软着陆。

②根据标点确定这里是提出一个总领下文的问题,结合上文“事实上,在月球上实现软着陆是探月工程中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以及“首先”“其次”“另外”等相关信息确定答案信息为:着陆器到底面临着什么困难。

③结合上文确定所填信息应该是承接上文而来应该有“从而”之类的关联词,再联系后文“以达到在适合的位置着陆的目的”,确定答案为:从而具备--定的落点调整手段。

21.示例:①意象传神,营造了简洁传神的意境。北风呼啸,寒霜浓重;月光清冷,冷气袭人;与高树并排而立的诗人,简练的白描手法却分明地显示了在寒风中卓然独立的意象,传神写意,颇有韵致。②意象深刻,主旨明确。霜风明月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黑暗的社会现实;与高树并排立着而不是靠着的诗人表现了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正显示出“五四”前夕一代青年的个性觉醒。追求人格独立,追求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进而唤起国人的觉醒,民族的觉醒,乃是那时先进青年的奋斗目标。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特色之解读意象的能力。

简洁、含蓄的意境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四句诗含义很广,没有半个字的说教;简练的白描手法却分明地显示了在寒风中卓然独立的意象,“霜风”“月光”“我”“树”,传神写意,颇有韵致。这是该诗的巧妙处,也是诗人的独到处。清新质朴,含而不露;重意境,重气质,于细微中见精神。此诗写的是一个冬夜,北风呼啸,寒霜浓重;明月高照,冷气袭人。环境是萧森的,人物孤独的。这首诗形象鲜明,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从而表现了个性的复苏和自主精神的增长。当时的中国,虽然经过了辛亥革命,已经推翻清王朝,但仍然处在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下,广大群众并没有真正觉醒。封建愚昧、锁闭保守仍旧严重地戕害着我们的民族。因此,唤起自由思想和个性意识,实在是太重要了。沈尹默所在的北京大学,就是这种民主思想的摇篮;他所参与的《新青年》,则是提倡新文化运动、推进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月夜》中表现的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独立奋进的精神和个性解放的思想,正是大时代潮流中激起的一朵浪花。

22.例文:

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同学们:

很高兴在我们高三(1)班主题班会上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工信部调查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国30多家大型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中,32%的关键材料仍为空白,52%依赖进口。总体来看,我国在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多方面瓶颈仍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同学们,只有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免于被“卡脖子”的命运。
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曾想购买荷兰的一项专利用于海底隧道建设而受挫,最终放弃购买,靠自己的力量研究了一套具有自主研发专利的造岛技术,创造了新的400多项专利。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华为海思从默默无闻的“备胎”,一夜之间成为街知巷闻的企业品牌。实践告诉我们,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的。事实证明:关键时刻,我们只有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免于被外国打压,走出一条自主发展的希望之路来。如果我们事事依赖国外,“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
同学们,要创新,就不能畏惧前行路上的风风雨雨。
回望那些照亮中国自主创新的光荣与梦想,许多卓越的科学工作者攻关核心技术,耐得住寂寞、百炼成钢:北斗系统可提供测速精度高达每秒0.2米的全球服务,从一纸规划到提供全球服务耗费25年;抗疟药品——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被誉为“拯救2亿人”的发现,屠呦呦从研究到摘得诺奖历时近半个世纪;“两弹一星”的艰苦创业时期,正是在钱学森、朱光亚、郭永怀等一批科学家的带领下,一代又一代科技人员的接续努力,自力更生,攻坚克难,铸就了举世瞩目的“大国重器”。
同学们,展望未来,科技生力军必须紧紧跟上,这是我们青年一代必须承担的责任。
我国在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开发平台、基本算法、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方面的瓶颈不光是科学家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我们00后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十年磨剑为什么?不就是为了接续前浪,迎难而上吗?同学们,让我们做好准备!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1.命题方向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2.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限制。题目给了三则材料,材料一以港珠澳大桥动工初期想购买专利却遭遇荷兰漫天要价,总工程师及团队放弃专利购买,自主研发新的造岛技术,创造了新的400多项专利。这是我国解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的一个例子。材料二是工信部的调查数据,说明我国在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基础元器件等方面瓶颈仍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针对这种现实情况,我们该怎么办?材料三摘录澎湃新闻社论《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话进一步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三则材料是考生联想和思考的基础。

(2)典型任务限制。考生写作时须结合“以上材料”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是文章体式的限定;发言对象是高三(1)班同学,考生要有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考生要针对材料二中“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一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价值判断限制。材料肯定了港珠澳大桥工程团队自主研发专利技术的做法,并强调,要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唯有应对挑战,风雨兼程。考生要写出提高我国自主研发能力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对策,深刻认识到自主研发对于国家发展的决定性意义和价值。特别是,要认识到青年勇于担当,在科技领域不断探索的重要作用,倡导排除万难,投入自主研发工作的科学发展观。

开放性

(1)立意角度开放。针对材料二中“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一问题,考生可以就此立意为“‘卡脖子’是绝地反击的强大驱动力”;也可以在材料一的基础上立意为“自主研发,应对挑战”;还可以在材料三基础上立意为“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攻关核心技术,只能风雨兼程”,不管从哪个角度立意,考生都不能忘了“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等关键信息。

(2)素材选择开放。考生可以由材料延伸拓展,联系与“自主研发”紧密关联的事例进行阐发,比如我国自主研发原子弹技术、华为开发海思芯片等,还可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也可以运用发散思维,写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基于材料但不必拘泥于已有的材料。

(3)写作文体开放。题目限定写作体式为写发言稿,但文体选择比较自由,考生可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只要注意发言稿的写作特点,能结合青年实际,语言有激励性、感染力即可。

3.解题

这是一道多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价值选择。材料让考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问题,在引导考生树立并践行科学发展观方面有重要意义。写作时要深入思考,善于联想,结合青年实际与时代需求,写出有价值内涵的内容,同时要注意发言稿的写作要求。

【立意】

1.“卡脖子”是绝地反击的强大驱动力。

2.走好自主研发路。

3.自主研发,谋求发展。

4.自主研发,应对挑战。

5.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6.攻关核心技术,风雨兼程。


点击“”跟谢明波老师学语文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