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备课专业化》读书笔记(1)

发布于 2021-11-15 18:14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备课专业化》之《从传统备课到现代教学设计的范式转换》

读书笔记1

滨州市第一中学 岳艳红


《备课专业化》的作者:张爱军,中学教师,博士,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现任南京汉开书院学术部主任。近年来致力于教学设计的应用研究,在四川、深圳、南京、广州等多所中小学进行实践推广。

这次读这本书的“从传统备课到现代教学设计的范式转换”这一部分。

为什么非要实现从备课到教学设计的范式转换?简言之,就是传统备课无法满足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需要,我们需要一场备课革命。(革命这一词,我认为要谨慎使用。

革命[ gé mìng ]

基本解释

1. 被压迫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摧毁旧的腐朽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革命破坏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

2. 具有革命意识的:工人阶级是最~的阶级。

3. 根本改革:思想~。技术~。产业~。

在本文中,革命只能选第三种意思。对于传统的教学有其弊端,更多的是巨大的价值,如果对其彻底否定,

首先,备课专业化要实现备课的整体专业提升,但凡一件专业的事情,一股都要经历设计、实施、评估三个基本环节,(是不是第一步应为调研)建筑行业中,设计、施工、监理由不同的公司负责,分工非常明确,体现了建筑行业的专业性,因此,如果我们承认教学是一项专业的事情,就要承认并做好其中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检测评估三个最基本的环节(建议改为四个环节,备教学评)。教师要在这三个环节上都下功夫,第一步就是教学设计,传统备课当然也是一种设计,只不过专业性远远不够(赞同)。学习并应用现代教学设计理念与技术,对传统备课进行改造提升,就是我们提倡并践行的备课专业化。(专业化必然是教学发展的方向,现在也是专业,只是专业化程度不够高,教育行业内部的人不满意现状,期待提升专业水平,以应对现实教育中的各种问题

其次,简单的备课改良不能解决问题,有必要进行系统性的革命。(又一次提到了革命,感受到的是传统备课的彻底否定,不能接受。不能接受革命一词,但是非常认可备课需要提升专业化水平,我想这并不矛盾

传统备课从理论基础、理念、技术到效果,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零打碎敲的修修补补意义不大。很多学校意识到了备课存在的问题,也做了一些改进,包括专业的、管理的,但大都收效甚微,或进展缓慢,或偃旗息鼓。为什么?主要原因是,这些做法只是对传统备课某些细节或局部的修补。我们提借的备课专业化,是对传统备课全方位、系统性的专业提升。往大了说,备课专业化不是对传统备课的简单改良,而是一种系统性的革命,是一种从理念到操作的全方位变革,既然是革命性的,就是一个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蜕变过程,就是一种否定之否定,要实现这种发展,就需要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事实上,学术界对于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已经相对成熟,只不过应用不够。(为什么应用还不够,值得反思,是一线教师思想落伍,不愿改变?还是一改变就有些过分,让一线教师无所适从)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和中小学备课实践,宛如楚河汉界的两个阵营,你说你的、我做我的。融通教学设计理论和备课实践,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之一。(融通的前提是立足现状,解决问题,而不是彻底改变,从零开始。否则想在一线彻底推开,很难实现。现实情况也是如此

教师只有接触到新的教学设计理念,才会对旧的备课理念进行审视、省察和批判,才会发现其中的问题。(非常赞同,局中人是无法看清本质,只有跳出居,才能发现真实的问题

如果就某种教学策略反思,就要去思考有没有一种更有效的教学策路;如果就整堂课反思,就要去思考重新进行教学设计的课是什么样子;身在一种实践中,就要去思考这种实践的合理性到底有多大,还有没有建构另一种实践的可能。(点不同,反思的成果也就不同,反思产生的价值也就有很大差异。我也很认可不纠结于细节,反思课堂的整体实践价值更有意义


为什么要研究备课

阳信县第一中学 潘真利

近期读了张爱军老师的《备课专业化》一书。书中主要论述了备课的价值及传统备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备课情况,感到受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对于备课的价值,首先,它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根基。“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向课堂要效益要质量”等常识性话语揭示了人们对课堂的重视,同时反映了对备课价值的忽视。“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这一常识,似乎被遗忘了。正如章建跃老师所说的,只有在理解学生、理解数学、理解教学的基础上才能搞好数学教学,有效的备课正是实现这三个理解的保障条件。

其次,要想促进教师的专业性发展,专业的备课也是老师们的必备技能。它关乎教师职业的生存与发展,可谓是站稳讲台、专业发展的基石。老师课上的好不好,精彩与否关键在于备课是否充分。在平时的上课中,我们深有体会,当备课不充分时,课堂上就会暴露出很多的问题,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导致课堂效率不高,完不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这方面老师们是有深刻教训的。

最后,张老师提出,对老师而言,备课还具有一定的非功利性价值,它能帮助老师超越物质与名利等功利性价值的追求。这对很多老师来说应该是认识不足的地方。体验不到备课的伦理性价值,不能正视其奉献性。看不到它对于教师发展的功利性价值。

对于传统备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张老师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诠释。第一,传统备课的质量问题堪忧。首先,传统备课的目标不精准。缺少专业的理念与技术,设计出来的目标问题很多,难以真正发挥目标的功能。往往出现放之四海皆准的空话、大话,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其次,传统备课质量问题突出表现在一致性上。我想这是大部分教师没有思考和过的问题。这就导致了课堂教学活动与目标一致性脱节,再就是经常忽视目标、评估的一致性第三种情况是评估、活动不一致。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答非所问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二,关于传统备课的理念问题的错误观点。第一种观点,“备课重要,但远没有上课重要”。第二种观点,“备课不一定非要写教案,课件、导学案也是教案”。第三种观点,“备课是青年教师的事情,老教师可以不要求”。在这三种错误观点的影响下,老师们的备课质量堪忧,课堂教学效率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关于传统备课的技术问题。这也是广大教师不解的问题,“备课不就是写教案吗?有什么专业技术?”这样的疑问,本身就说明传统备课经验性有余而专业性不足。教学设计本身就是一项技能,技能可以视为技术与能力的融合。

我想,我们是幸运的,在工作室这个大家庭中,大家同读书、共交流。理解了数学教学“取势、明道、优术”的真谛,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读张爱军老师的《备课专业化》

惠民县第一中学 徐清杰


教学改革首当其冲是改课堂,但可以从备课切入,因为它是课堂的逻辑起点、现实根基;教师专业发展无论走什么道路,教学设计则是“自古华山一条路”,绕不开它。谈到备课,多数老师可能会说:这有什么,我们天天都在做这件事,还需要什么提示吗?其实,想说的是:虽然很多老师天天的确在做这件事,但却有许多老师连基本的备课要素都不甚清楚。

我们教师的幸福、地位来自哪里?——专业:“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从认真备课开始!张爱军老师提到:对于熟悉的事物,要用一个陌生的返乡人去看待它。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新的东西。备课也如此。通常精心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和前提,课前要做好“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三项准备工作。

一是备教材:备课组教师集体备课时,一般先进行单元备课,并就本单元所讲内容进行课时分配,接下来准备课时备课。课时备课涉及本课题的教学内容衔接、教学目标的确定、重难点的突破措施、典型例题的选择、设计问题的时机以及教学环节所用时间的规划(例如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概念讲解20分钟,学生小组讨论交流5分钟,评价5分钟)等等。

二是备学生:教师要在上课前充分了解学情,预测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对所教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三是备教法:设计课堂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如问题教学、小组合作交流、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

张老师在书中回答了为什么要重视学习目标的设计:一是明确备课主要解决什么问题:目标(去哪儿) 、活动(怎么去)、 评价(怎么知道到了没有)以及一致性问题;二是知道备课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没有日标,盲:日标不清,茫;目标太多,忙。

张老师在书中明确了教学目标有什么用:一是导学:清晰准确地传达“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二是导教: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一种结果,决定老师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三是导评:目标是灵魂,目标不立,满盘皆散。

张老师在书中提出了怎么才能设计好学习目标:做到三个要求:符合课标;高于学生已有水平;“四要素”齐全,具体清晰,可观、测、评。

张老师在书中提倡的“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包括“理念——专业标准——操作要领——实操工具——学科案例”的系统性、实操性解决方案。

如何用学教评一致原则指导教学设计,张老师总结了一个核心要领,那就是坚持“三围绕”:围绕课标定目标,围绕目标定评估,围绕评估定活动。

第一:围绕课标定目标。要确立学习目标,就要先做好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这是整个教学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围绕目标定评估。也就是依据学习目标来确定评估任务,即用什么来评估学习目标达成与否、达成程度。一个好的学习目标,已经天然地包含了教学活动,也镶嵌了评估任务。

第三:围绕评估定活动。就是依据评估任务去设计教学流程。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主要依据加涅九大教学事件原理设计教学活动。

张老师在书中对于追求目标达成度的教学设计,要求做好两件事:一是设计好学习目标;二是设计好落实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

对于设计好学习目标。这里有三个关键点:课标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叙写。

第一个关键点是课标分析。课标分析第一个环节是课标摘录,第二个环节是课标分解。最难的就是动词的分解。比如“理解……”什么是理解?理解怎么测量和评估?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则需要将这个内隐动词转化为外显的行为动词,也就是教师要追问,学生有什么行为表现出来的时候,才说明学生理解了?比如可以用“描述”和“解释”来替换理解,这样理解就具体化了。如果不进行这样的课标分解,教师无法进行相对准确的测量和评估,至于学生是不是理解了,没有一个标准,没有可观察可测量的尺度,所谓的评估就只能凭感觉。

第二个关键是进行学情分析。精准的学情分析,最好借助量化分析。比如借助纸笔前测,找到学习的起点。

第三个关键是目标叙写。一是基于目标;二是基于学情;三是基于教材等资源。

对于活动设计。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按照学习目标以及评估任务,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去落实学习目标。

正如张老师所言,“让备课从经验走向专业”。


读张爱军老师的巜备课专业化》

无棣一中 李春梅

为什么要研究备课?研究备课,就是要通过发现和解决备课本身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高校本教研水平,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备课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根基,课堂上的质量问题根在备课。很多问题,症状在课堂,病根在备课。

备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位教师如果不好好备课,那就很难上好课,成不了一位好教师。贝克对教师成长兼具外形或潜在的发展性价值。教师备课不仅是一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表现,更是教师在职业道德与伦理层面的无形付出,自我成长。

在教育学的语境中,备课是作为一个经验性概念出现的。传统备课工作严重依赖经验。传统备课的质量、理念、技术,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专业发展,进而最终影响学生发展。备课时想的还是“我教什么,我怎么教”,这就是以教师为中心。如果教师不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过程去设计教学活动,就很难真正实现“教服务于学”。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张爱军博士及其率领的教育团队在实践中总结出的解决方案是推行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通过推行这种新的教学设计范式,逐步提升教师的备课专业化水平。推进备课专业化,用现代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技术,对传统备课进行改造。让教师的备课从经验走向专业。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