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十一月读书笔记

发布于 2021-11-30 14:11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园地

一《李泽厚散文集》

本书出版于2018年,但里面收集的文章大多是多年以前的。主要是李泽厚先生的生活和思想随笔以及他为自己或朋友的文集写的序。李先生的散文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他的文笔深邃凝炼,行文坦率自然,毫不矫饰。内容涉及生活、美学、哲学、宗教等多个方面,言辞恳切,见解独到。虽然有些学术思想方面的问题比较难懂,但很多篇目还是挺通俗生动的,尤其是谈鲁迅先生、谈美学、谈读书写文章、谈《红楼梦》等这些篇目,读来深受启迪。个人觉得这是一本很有艺术价值的书。

然而,迄今为止,人们对李泽厚先生的评价一直存在着巨大争议,可谓毁誉参半。誉者,赞其为思想领袖,青年导师,美学尊神中国思想界一位承前启后的枢纽性人物中国知识青年们实际上的理论领袖”“中国人文科学领域中一个思想纲领的制定者一个时代的精神教父青年一代的美学领袖与哲学灵魂深刻影响新时期中国社会的精神进程的一代巨子”……毁者,斥其为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提供了理论基础把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否定马克思主义露骨的人性论、人道主义”甚至有人骂他“汉奸卖国贼”“伪学者”……

如今,斯人已逝,终于超脱了尘世间的这些纷纷扰扰,他的学术思想和社会价值,只能留待历史去检验和评判。

《论语方圆》

这是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李守成写的一部书,出版于2009年。我当时对这类书籍不感兴趣,拿到手只匆匆翻了一下,觉得有些枯燥难懂,没耐心细读下去,就一直搁在书柜里。

直到今年,因查找资料偶尔打开这本书,没想到看着看着竟慢慢被吸引住了,于是决定好好研读一下,断断续续用两个月时间终于读完,并在书上做了许多批注和点评,感觉大有收获。看来,有些书,只有在恰当的时间读,才能真正品出滋味。

全书共二十编,分别对应《论语》原文的二十章,作者在忠于《论语》原著的基础上,参考了《孔子家语》和《左传》等书中记载的史料,对论语原文逐条加以解释,并结合当今的现实生活、尤其是教育方面的事例进行引申和阐释,很有可现实意义。全书资料翔实,引证准确,且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见解,为我们研究《论语》拓展了思路。确实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社科读物。

《千秋人物》

本书在20152月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作者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这本书我两年前就读过,最近又重温了一下。

精选了梁衡评点历史人物的散文五十篇。其中有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瞿秋白、方志敏、朱镕基、邓小平等政坛风云人物,也有陶渊明、韩愈、范仲淹、辛弃疾、文天祥、柳永、李清照、梁思成、林则徐等历史文化名人,还有王洛宾、季羡林、赵朴初、吴文季等现当代名家。作者通过对这些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的评点、感悟和思考,为我们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文字厚重大气而又不乏诗意和趣味比如:他在《心中的桃花源》一文中这样评点陶渊明:作者纵有万般忧伤压于心底,却化作千树桃花昭示未来,虽是政治文字却不焦不躁,不偏不激,于淡淡的写景叙事中,铺排出热烈的治国理想,这种用文学翻译政治的功夫真令人叫绝。”还有,他谈到范仲淹时,以《岳阳楼记》为例,写了一篇《好文章是怎样写成的》,对我们学习写作颇有指导意义,尤其文中这段话堪称经典:“二为”是写文章的目的,一为思想而写,二为美而写。既要有思想,又要有美感。文章有“思”无美则枯,有美无“思”则浮。

整体来说,这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书中以图配文的编排方式,增加了文本的美感和阅读的愉悦感。

不过,令人不解的是,梁衡的这本《千秋人物》中,竟然没有写到苏轼。不管是诗文成就还是为民造福,苏轼的贡献都是光耀千古的,我国古今的千秋人物的光荣榜上,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没有的名字吧。我觉得,这可算是本书的一个小缺憾。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