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 | 面临职业转型,你是脸着地还是脚着地,全看有没有干好这三件事

发布于 2021-12-01 18:31 ,所属分类:中小学语文学习资料

上一篇想要转型的我们在心态上顺利把自己给“清零”了。光说不练,不是好汉。这次我们来聊聊实操。

相信我,一旦“转型”的念头在你的脑海里出现第一次,紧接着就会出现第二次、第三次…

随后,此起彼伏的无数个问号会映入脑海:我该不该转型呢?转型我做什么好呢?从哪里开始着手呢?是先看几本书,还是先找谁商量一下…

如果你当下也面临职业转型的困惑,可以认认真真做这么三件事。下面结合我自己的经历,跟大伙说说这三件事是什么,以及我是怎么干的。


第一,认识你自己


相信你我之中很多人都是标准应试教育下的产物,从小被要求好好读书,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毕业之后因缘际会,加入了当时还算热火朝天的咨询行业,随后转来互联网。在真正了解自己之前,算是认认真真当了5+2=7年的好员工。

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认知都是那种恪守本分甚至有点逆来顺受的老黄牛。直到去年,因为一些或主动或被动的尝试,才知道自己是一个很有上进心(英文大概对应aggressive)的人。

后来我也在反复琢磨,为什么花了这么长的时间才认识和了解自己?追本溯源,总算是找到了些许答案。

老家东北还是个相对传统的地方,对女性的要求更多是相夫教子,婚恋市场最受欢迎的女性职业是老师和护士,长辈们最长挂在嘴边的话是女孩子不用那么累…

在家庭里,父母会提早把家里的女孩子送上学,因为“女生年纪越大脑子越笨”,在学校里老师会有意无意的表达“女生天生不如男生聪明,到了初中高中就废了”…

我虽然心里不忿,却也受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会了隐藏自己,不要表现的过于强势,更不要展现过多的野心。

意识到“我以为的自己”和“实际的自己”有差别之后,去年年底某个周末我认认真真的盘点了一下自己,总结了自己的长板和短板

怎么叫认认真真盘点呢?就是找一张纸写下来。除了自己列举,还要举例证明,以及找周围信任的人搜集反馈,校验认知

为什么非得这么搞?因为人是会被自我催眠、情景裹挟、逻辑自洽、甚至还会越想越对的。

说回长板短板。我归纳出的长板有不少,比如坚韧、学习力、乐观、责任感等,也有若干短板比如缺乏一线业务经验、决断力不足、不会取数等等。

缺乏一线业务经验对于做战略的人来说可能算是个常见痛点,没有一线业务体感作输入,没有真实操盘过项目,自然对很多事情的判断缺乏决断力。

我们都知道,人的发展是要发挥长板+补足短板。咱们一定要补上木桶的短板,不能让它成为咱拖后腿的那一环。于是乎任务变成了要把自己放到能迅速补充一线业务经验的地方。


第二,调研目标岗位


了解了自己之后呢,就要看看到哪里去补足短板了。我们都知道转行转岗的原则是不要同时更换行业和职能,所以就尽量内部看看。

去哪里好呢?做人做事做企业都一样一起都要从目标出发。如上文所言,换岗的首要目标是增加一线业务经验和体感,那么就是要找离用户近的岗位比较好。

互联网内部大概有产品、研发、运营、市场、财务、战略等等,其中离用户相对近的是产品和运营。

考虑到进入门槛相对低,同时之前经验有一定可复用性(比如做战略学到的各种分析工具方法和沟通技能),于是乎选择了运营。

去哪个部门呢?有句话叫智者当借力而行。在大公司工作过的人可能有体感,一件事情的成与不成,剔除不可抗外力和智商水平差异(没谁是真的笨),大概率最后拼的是资源。

非常喜欢的一张图片,这只小蚂蚁是不是特别棒


于是乎选择了当前的部门,也是年初被定义为战略重点的业务领域,成为了一名B端运营。

这里多说一句,势能1这件事,有时也是可遇不可求。还有一个好方案是,找公司里对应领域最厉害的人,跟着他一起干。

能直接汇报当然最好,如果没法直接汇报对方,耳濡目染也能学到很多,比方他如何做业务判断,如何排兵布阵,如果灵活应变等等。


第三,先行动再回顾


然后没别的高见,就开始干呗。像上篇文章提到的,刚转入新部门的时候,一开始真的是很难受的。

跟团队同学一起开会的时候,经常感觉自己是那个格格不入的人。对前情提要一无所知就罢了,对新开展的事情也是一知半解。

团队内的任务还好,至少有老板可以请教,小伙伴可以讨论,更可怕的是大部门一起开周会。

其他团队同学们说着一堆听不懂的术语和看不懂的公式,以及一股脑砸过来的无数个项目,每一场会议下来都是一脑子问号,崩溃三连。

这时候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默默听,认真记,有不懂的会后再请教对应的同学。好在新部门的小伙伴都是好老师,乐于分享,让我受益良多。

再具体点呢?整个过程也是做了三件事:读万卷书、仙人指路、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转岗之前我大概把市面上畅销的几本运营书都通读了一遍,包括《运营之光》《从零开始做运营》《跟小贤学运营》等等,算是找了找感觉,(假装)胸有成竹的上路了…

仙人指路——拿着各种奇怪的问题去骚扰运营大拿们,比如你觉得运营最重要的技能是什么?你们挂在嘴边的运营节奏是什么?什么叫业务结果的可控性?


在此感谢各位被我反复骚扰的大佬和小伙伴们

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行万里路——去做事,去接受真实世界的反馈!于是乎开启了这一年跌宕起伏的人生,做整体规划、做B端拉新、做造节大促、做生命周期、做聚合平台……

基本是每两个月都会围绕一个新命题和新目标开展工作,其中的悲喜真是一言难尽,但也积累一些我认为做运营最重要的理念、方法和工具(这三件套可以再盘出三篇文章hhh)。

当然,里面有的工作是我们部门主导的,想清楚大刀破斧干就行了。有的则要靠协同其他部门来推动,那就要摸爬滚打,十八般武艺齐上阵了。

说实话,推动其他部门做事还是挺累的。毕竟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优先级。但有一个认知相信大家应该可以拉齐——在大厂里很难有一个部门把某个业务闭环掉,现实情况是我们需要彼此的支持

关于协同其他部门干活,改天也可以专门写一篇文章聊聊(好的,又多了一篇文章主题:)

每做完一个项目,都会收到来自各方的反馈,点赞也好、拍砖也罢,对于一个运营新鲜人来说所有的反馈都是好的,至少要做到接受的批判2

除了做事,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保持清醒,区分哪些真的是你做的好,哪些是借了别人的东风。不要因为结果好就忘乎所以,以为偌大个地球都装不下自己。

总之,要通过一个个项目or任务来评估自己在新岗位里的胜任度以及兴趣度。胜任度好理解,因为干不了的活,也没法干嘛。

专门提到兴趣度是因为,只有我们对一个事情真的感兴趣,能从中持续获得经济回报、成就感和快乐,我们才能持久的做下去

以上,大体是我在转型过程中做的最重要的三件事。如果非要从中挑一件,那我一定会选择最后一点,也就是先行动在回顾


没有实践的完美计划,只能算是完美的空想。人的认知、经验和自信,往往都是在不断的尝试、创造和反馈中建立的。


女孩子也可以背起行囊走万里路


当下的我,大概会沿着运营之路继续走下去,因为那是一条能带给我内心确定感的路。

今天聊到这里,希望这些内容能对想要转型尤其是转型做运营,但还心有余悸、畏首畏尾的你有一点启发,或者提供一点心理能量。

如果关于这话题你也有话不吐不快,或者还有其他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交流。


备注:

1、第一次听势能这个词来自曾鸣教授讲《智能商业二十讲》,其中提到了一个“点线面体定位”的观点,一种全新的战略定位思考方。当时印象非常深刻,就是要选择正确的点,参考正确的面,顺势而为,才更有机会成功。

2、接受的批判vs批判的接受:前者指不管怎样先全盘接受,再仔细斟酌、去伪存真;后者大概指先反对再去择其部分接受。严格说起来并不正误之分,只是前后顺序之差。之所起强调接受的批判,是因为认真听别人说什么的人实在太少了。


——————

关于我,青葱大白琳,南开商学院本科,北大软件工程硕士,在普华永道做过近6年战略咨询、给奔驰奥迪等豪华车品牌做过多个重大战略规划和落地项目。


自2018年转入互联网,已累积近4年互联网经验。此刻正本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朝着成为一名商业操盘手的目标狂奔而去。


工作中我爱岗敬业,全力以赴。生活中我爱家爱娃,还有一堆不能放弃的自我——我热爱瑜伽,也沉迷阅读,经常码字码到忘了时间流逝。


‍‍‍‍‍‍‍‍‍‍‍我笃信文字的力量——它能汇聚成章,积沙成塔,它能折射思想的光芒,产生强烈的碰撞。我乐于分享,相信向人间播撒一份善意,终究会回馈更多的善意,或早或晚,形式不一。

我更知道,要想让时间成为自己的朋友,既要有敏锐的判断力,也要用心灵强韧去规划、掌控和记录时间,与人性的贪嗔痴作斗争。


这个gongzhong号里汇集了我近十年的战略咨询和互联网行业积累的经验分享,既有职场奋斗的智慧,也有女性成长的路径,最近计划产出一系列对于运营这件事的理解和思考。


期待过去、现在、未来,与你在这里相遇❤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