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言论思辨第一期
发布于 2021-04-19 04:48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写在正文之前:
今早,我写了一篇有关“匠人精神”的文章,自我感觉尚可,但委托之人并不满意。我便开始认真琢磨匠心这玩意儿,有啥彩头可写。
这词企业家和创业者这两年特别爱挂在嘴上,无论什么牛鬼蛇神只要用匠心描述自己的产品,都立马让人肃然起敬,仿佛眼前就是一位技艺巧夺天工的手工大师。事实上,这年头我见过的牛皮比牛人多太多,匠人这个词最适合用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的人身上,不分职业。
当教师本非吾愿,但从未敢懈怠分毫,既有使命也有快乐。既然已经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那就鞭策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给孩子们更多更好的帮助吧。
第一期言论思辨,我给各位爱学习的小伙伴们温习一下上一周的课程
如果没有诺贝尔奖横插了一杠子,新作早就出来了,但现在怕给父老乡亲丢脸,总是再想想、再修改一下,越想写好就越写不好。
——作家莫言
让我们一起圈划关键词,提取一些有用的信息。
“诺贝尔奖”、“怕给父老乡亲丢脸”、“越想写好就越写不好”
再来看看大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做人好难,更名人更难”
“做一名作家应当淡泊名利,清心寡欲”
………………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为了安利一波我的语文课程,这里我要好好和大家讲一讲系统学作文和高中三年大概学学之间的天壤之别。
误区一:就事论事可以,就人论人就大错特错。
普世观欠缺是大部分同学的通病,一看见莫言便有如抱住了救命稻草,心想:这家伙我认识啊,就是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总之非常牛逼。这么牛逼的人也有苦恼啊,嘿,我想到一个好立意——不要羡慕他人,每个人活着各自的艰难。
这个分析嘛,必然不对嘛。题目的原意是想举一个特别鲜明的例子,来告知各位每个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遇到这种困难。文章考得就是“这种情况具体是什么情况?”“这种困难又难在何处?”
误区二:词义范围的大小混淆不清,用词不准确,捡个大西瓜就往芝麻头上戴。
譬如此题中的诺贝尔奖,可以拆分为“诺贝尔”和“奖”,亲爱的同学们往往毫不犹豫地把“奖”给扔了,带着“诺贝尔”就往深处去琢磨,事实上与题意开始渐行渐远。题目原意是让各位推出“奖”背后的深刻含义:荣耀(Glory)。
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先驱们几乎都是以三大“G”为信仰去征服远方的未知:上帝(God)、黄金(Gold)、荣耀(Glory)。
误区三:一条凳腿干三条凳腿的活儿,永远在偏题而不自知。
这里不卖关子了,简单来讲,一篇好的议论文是三条分论点构成的,并且三条分论点层层深入。大家在课堂听老师分析范文时是不是有一种困惑:这篇文章立意不错,那篇文章立意也很好,但是两篇文章完全不一样啊,我到底听哪个的?
哪个都得听,哪个都是对的,你要做的事情是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分论点
1、“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荣耀既带来种种好处,也带来压力。人们往往只看到前者,忽略了后者。
2、超越自我并非易事,这种进取心本是好事,若成为衡量价值的最低标准结果反而适得其反。
3、尽人力,顺天意。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最后给自己打一则广告:周六有一节课因学生们留学而空缺,现可再开班,同年级三人开课。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