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济南的冬天》“同课异构”教例之二

发布于 2021-08-10 20:18 ,所属分类:中小学语文学习资料


本文选自初中语文“同课异构”教例选粹》


济南的冬天老 舍


/教例简述/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绝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
张莉敏老师教例的创意在于:通过“记忆冬日”——“涵泳冬日”——“温情冬日”——“诗意冬日”四个学习环节,实现知识渗透、语言运用、能力训练、情趣享受四个目标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四个环节上写出了课文的趣味、温度、深度和广度。
张婷婷老师教例的四个环节组成四个清晰的教学板块,从整体感知到脉络清理,从画面赏析到迁移拓展,既有对文本宏观层面的把握,又有对作品微观层面的赏读,教者像一位高明的导游,引领着“游客”移步换景,饱览了济南冬天的奇山秀水。
胡鸿琳、刘占泉老师的教学设计别出机杼,以济南冬天景物本身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小”为切入点,引领学生感受文中看得见的“小”和看不见的“小”,然后品析这些精美的“小”、秀气的“小”、温暖温情的“小”,进而领悟蕴藏在“小”字背后的作者对济南那份浓郁的情韵。


/教例展示一/

根据张莉敏2010年荣获昆明市语文课堂教学大赛初中组一等奖课例编写

点击链接可见:

同课异构 |《济南的冬天》“同课异构”教例之一

/教例展示二/

根据张婷婷2015年荣获湖北省语文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课例编写

一、导入(略)


二、环节一: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屏显问题:

(1)济南的冬天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

(2)济南的冬天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用“我感到,济南的冬天像    ”的句式表达感受。

(3)作者对冬天的济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学生发言分享:

——济南的冬天的特征是“响晴”。

——济南的冬天的特征应该是没有风声。文章第1段第一句话就写道:“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济南的冬天的总体特征应该是“温晴”。“温晴”既包含了“无风声”——温暖的特点,又包含了晴朗无云、有日光——“响晴”的特点,所以用“温晴”一词来概括济南的冬天的总体特征才是最准确的。

——济南的冬天像春天般温暖,济南的冬天像母亲般慈爱……

——作者对冬天的济南表达了挚爱、感激、赞美之情……

3.学生带着感情读课文。


三、环节二: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济南的冬天»描绘了哪几幅美丽的图画?

请依照示例“古城全景图”依次概括。

2.学生探究分享:

——第二幅图画是“雪后小山图”。

——概括为“小雪小山图”更恰当些。因为文中点出的是“小雪”,而“雪后”只能表明时间,却不能表现出“小雪之妙”。

——概括的是“薄雪秀山图”。“小雪小山”有些重复了,我就引用文中“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中的“薄”字,又引用了文中“那些小山太秀气”中的“秀”字,我认为用“薄”来描绘雪,用“秀”来描绘山,更形象、更传神。(师生选定)

——第三幅图画是“澄清碧水图”。

3.点拨:

  三幅图画,依次是“古城全景图”“薄雪秀山图”和“澄清碧水图”。其实,人是风景之魂。朱自清的«春»,除自然美景之外,最后还画上了迎春图。因为有人的点染,更表现出“人勤春早”,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所以,秀山碧水的济南,如此一块自然宝地,如此理想境界,那里的人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学生找到了第2 段中描绘济南人的文字诵读,概括为:人面含笑图)

4.除了四幅大幅的写意画,还有许多神韵生动的小幅工笔画。“薄雪秀山图”写济南的山又描绘了几处美景?

5.师生用上面的方法概括:

第一幅:树尖顶白花;第二幅:山尖镶银边;第三幅:山坡穿花衣;第四幅:山腰露粉色。

6.点拨:

  我们概括了城内山景图中四幅神韵生动的小幅工笔画,老舍先生描绘济南冬天的美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从济南城的全景,写到济南的山、济南的水。写山又从城内的山写到城外的山:写城内的山,基本上按照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从山上写到山腰;写城外的山,镜头一次次聚焦,目光一次次上移,从山坡上的村庄写到村庄的房顶,写到房顶上的雪。写济南的水,从水写到天,从天写到水,幻化到想象中天光水色融为一体。这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还描绘了济南人这一道亮丽风景。


四、环节三:品读课文,赏析画面

1.屏显问题:

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一幅画面或是文中的哪个句子? 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再具体说一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将济南冬天的山水描写得这样美?

你可以从以下角度去品析:全景微景、远景近景、动景静景、正面侧面、虚写实写、拟人比喻、对比烘托、情景交融。

2.学生探究分享:

——用拟人手法描述济南的山: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一“睡”、一“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修辞手法的角度)

——从人们的感受描述济南的山: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正面与侧面描写的角度)

——描写济南冬天的水色,作者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自然中的水是不可能流到天上去的,这是感情化了的水,艺术化了的水,这也是老舍先生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所获得的独特印象。(情景交融的角度)

——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的名手画的吧”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对比烘托的角度)

——文章描写雪后山景的时候说:“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生动传神地描绘出雪的娇美情态。(全景微景、动景静景的角度)

3.老师小结:(学生齐读屏显文字)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写城、写人、写山、写水,无不涂上了一层温暖晴朗的色彩。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不仅在我们的头脑中唤起对光、色、态的丰富联想和想象,而且构筑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文末点题,写下了珠落玉盘般的绝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对济南的冬天、对冬天的济南、对美丽的祖国河山抒发了由衷的挚爱与赞美之情,给人回味的余地,并且与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照应,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就呈现了。同时,本文描山绘水,匠心独运。全景微景、远景近景,相映成趣。动景静景,动静结合。正面侧面,面面俱到。实写虚写,虚实相生。拟人比喻,形神兼备。

  对比烘托,以色赋形。真情美景,情景交融。在层层铺写中,渗透了济南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空灵赛水晶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挚爱与赞美之情。


五、环节四:仿读课文,迁移拓展

1.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学以致用。运用所学到的一种或几种描写景物的方法,将“课前学习”时写好的片段作文进行修改升格。(屏显)

要求:(1) 修改好自己的作文片段后,在小组内展示写作成果。(2) 每组推选出写得最好的一篇在全班朗读,另请一名同学谈谈推荐理由。

2.学生推荐分享:

——江城武汉,水做肌肤的姑娘。东湖就是那一汪美丽的大眼睛。在山水旖旎的东湖边,我第一眼看到了她——楚城,就觉得她是那么与众不同。城墙不高,却一半在陆上,一半在水里。背靠着绵绵的磨山,一片松柏青翠中,染上了点点金黄。泼墨的手笔,在这里有了些许的点染。城门上的飞檐,像张开的双臂,欢迎着我,欢迎着他,欢迎着四方来客。步入楚城,顿生时光回溯之感,那古老的街道,那别致的校园,那黝黑的屋檐,那暗红的窗棂黛瓦白墙下,不知演绎了多少故事;金桂紫竹旁,不知滴落了多少泪水!立于秋阳下,我遥想当年,在这方土地上,有编钟绕梁,有鼓乐齐鸣,那时,我们楚人过的是一种多么诗意的生活啊!


章登享 , 生于1962年9月 , 湖北公安人 ,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 省优秀语文教师,从事初高中语文教学工作30余年,自1993年以来 , 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学教研文章200余篇 ; 编著了《中学生创新作文》( 初中卷 ) ( 高中卷 ) 、《中考语文十大关键》 ( 与余映潮合编 ) ; 主编了《初三语文创新学习》《初二语文创新学习》等教学用书30余部 ; 系全国多家网络平台专栏作者,现工作于湖南株洲。


对章登享老师的编著有兴趣?请点击

初中语文“同课异构”教例选粹》——专项研究的结晶体

有需要可进店(左)或联系店长王晴15934157918(右)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