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记 | 孩子积极性的培养《自驱型成长》读书报告

发布于 2021-11-15 18:22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孩子积极性的培养

——《自驱型成长》读书报告



“我知道你对这个分数很不满意,我也知道你付出了努力,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很乐意跟你聊聊,这样就能在下次考试时帮上你。”书中的这句话,引起了我的一番假想:假如我还是曾经的孩子,考了不太理想的成绩,面对爸爸妈妈批评的话语和听到书中的这句话,心理会有怎样不同的感受?显而易见,书中的话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舒适感,也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是一味地责备与批评代替不了的。

细细分析下来,发现这句话很好地运用了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和理查德·莱恩在心理学中开发出的“自我决定论”,即人类的动机源于三类基本需求:自主需求、胜任需求和归属需求。

成长,说到底,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只有孩子自己有强烈的内驱力,他才能勇于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解决之策。

自主需求,就是面对一件事情和一个挑战时,自己能够做出选择,让其有控制感,就像那句话中的“如果你愿意的话”,给他选择的权利,那么之后的行动就是来自于他自己的意愿,相信会有更大的驱动力。

胜任需求,是在孩子面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时,给孩子树立能够胜任挑战的信心,即使当时的孩子还不具备把事情做好的能力,但被信任的感觉会激励他不断尝试,努力去胜任挑战。如果迎来的是一次次失败,家长和老师应及时鼓励,认可他的努力,加强他的胜任感,比如“我也知道你付出了努力”,但还有能提高的空间和手段。相反,如果是一些进展,那么更应获得肯定与赞赏,以此激励他继续前行。

归属需求,是让孩子在一个集体中有被被认可的感觉。作为父母,我们应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而不是优秀的孩子才会被爱的错觉:作为老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帮助每个孩子在集体中找准自己的价值所在,让其享受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不论是作为家长还是老师,面对不佳的成绩,面对本人可能已经非常不是滋味的孩子,我们都应多一点同情,淡淡地道一句“我知道你对这个分数很不满意”,让孩子感受到爱是无条件的,满足他们的归属需求。

这三种需求是协作并进、相辅相成的,自我决定论就如一个三足的鼎,其中一条腿特别高非但不会让你的鼎变得更高,反而会把鼎掀翻。另外,通过某种需求调动起某个孩子积极性的方法,对另一个孩子未必管用,因为他们可能只是有着想要的相同的东西或结果,但是出于不同的需求。比如一些孩子为了个人满足感而努力取得好成绩,而另一些则是为了达到某个长期目标,所以才很在意学业。

总之,不管父母还是老师,都应培养孩子积极性和内驱力,让孩子自觉自愿自主地发展自己。


END

作者|汤苏云

编辑 | 孙 鸾

《家教周报》小记者火热招募中~

快点击下方的“”来报名吧!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