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一)

发布于 2021-11-16 16:34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关于习惯

在我的生活中,把一些经常重复动作或者行为称为习惯。

每次来的第一件事是看手机,是一个习惯,在食堂、餐厅等公共场所吃饭,不管餐具是否干净,都会先用纸巾擦一下,又是一个习惯,晚上下班回家,会先躺到床上看手机,还是一个习惯······

类似这种重复一个动作或者行为的习惯,真的太多了,不胜枚举。但是,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作者对习惯进行了抽象,给出了不同于我们日常理解的定义。原文是“习惯是知识,技巧,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

原文说“知识是知道做什么以及为什么做,技巧是知道如何做,意愿是想要做”。所以,我觉得作者给出的抽象的习惯,可以这样理解:一个具备一定知识储备的人,掌握了行业相关技能,通过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坚持做一些事,力求做出一些不错的成果出来。

关于改变习惯

关于改变习惯,作者这么说“改变习惯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有了更高的目标才会去改变,是面向未来牺牲当下的一种交换。”

嗯,怎么说呢,觉得很有道理。比如每天早上醒来,我差不多要看半个多小时的视频,才能起床。看的那些视频,没营养还浪费时间,就是改不了。如果能将这个习惯改掉,我一天就能节省出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可以用来学习英语什么的。英语学好来,就可以流利的阅读一些英文文档,对于一个技术人来说,流利的阅读技术文档,对技术的提升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

改变习惯痛苦是因为,那些让人舒服的习惯,大多都不利于个人的成长。而让人不舒服的习惯,虽然能让人成长,却都是反人性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早起。

关于成熟

作者认为,一个人的成熟分为三个时期: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不同的时期,代表着这个人不同的程度的成熟。

一个在依赖期的人,几乎所以事都要靠别人,生活上可能需要别人的援助,思维上也是需要别人的指导。生理上的依赖期,可能很容易就过去来,但是思维上的依赖期,对于无法独立思考的人来说,可能会一直存在。

过了依赖期,就进入了独立期。这个阶段的人,能够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也能够独立的思考。可以说是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人了。综合来说,大部分人进入这个阶段,基本上就止步不前了。

互赖期是过了独立期后一个人成长起来的更高的一个标准,在这个阶段的人,他看中的已经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成就,而是他能够团结组织多少人在一起,互相帮助下完成一番事业。

关于思考

关于思考,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作者说,一定要基于正确的原则。而判断正确原则的方法就是要求它有效且适用。

关于这一点,我是这么理解的,思考时基于某一个原则,心中就有了一个关于对错的准绳,在这条准绳的界定下,就能很容易的得出一个结论。

而这条准绳的好坏,判断标准则是另外一条准绳--有效且适用。有了这点,我们就可以自己独立思考,而不必局限于社会道德标准或者大众思维。

有了自己的原则,我们就会有一个自己的价值标准。而有了自己价值标准的人,对于社会对自己的判断,就能做到忽略它,而去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我想,这也是我们看到很多平时特立独行的人,能够无视大众目光的原因吧。


关于读书方法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作者对读者阅读该书的建议是先略读一遍,然后精读并通过在社会中反复的实践,来与书中的知识对照,扩展知识,技巧和想法。而精读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当成一个老师,想着读完后要去给别人分享书中的内容。

作者的这个指导,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读书的方法。毕业后几年也反反复复的读了不少书籍,但要说能记住的,好像并不多。读书的数量在增加,而书的内容,并没有在头脑中等比增长。每读完一本书,我都很难完整的把书本内容陈述出来,只能简单的回忆出一些精彩的片段。

这让我想起,学生时期读书,往往都有考试,所以会反复的去读,还会有老师的讲解,因此对于书本中的内容,理解甚多。而毕业后,读书的目的性没那么强了,也就没有那么认真了。

结合作者的指导,我觉得带着目的去读书是一个很不错的读书方法。而把读完后要去分享,是一个最简单,最容易想到的目标了。

如何制定一个好的计划

很多人都有制定计划的习惯,但很多计划,我觉得制定的并不好。一个好的的计划,我觉得应该要有目标成果,完成时间,大致的执行步骤。

三种价值观

  • 经验价值观

  • 创造价值观

  • 态度价值观



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第一个。积极主动的前提是要有责任,然后是积极思考,积极行动。人性是主动的,面对环境,我们可以选择积极主动的去应对它,也可以积极主动的创造环境。

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举了一个解决方案式推销自己的方案。

面对你心仪的企业,你想去得到一份工作。这个时候,积极主动的研究相关岗位和企业面临的问题,然后在面试的过程中把自己能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展示出来,告诉面试者自己有能力解决相关问题。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