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作者专栏|王嗣元《推动薙头第一人(读史拾贝)》

发布于 2021-11-26 19:04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园地


签约作者专栏


推动薙头第一人

文/王嗣元


近读《研堂见闻杂录》(明.佚名著,实为王家祯。明末清初太仓沙溪镇人,别号“研堂”),一则记载令我大诧,现全文录于下:

我朝(指清朝——笔者注,以下随释不再注笔者)之初入中国也,衣冠一仍汉制,凡中朝臣子,皆束发顶进贤冠,为长袖大服,分为满汉两班。有山东进士孙之獬,阴为计,首薙(同剃)发迎降,以冀独得欢心,乃归满班。则满以其为汉人也,不受。归汉班,则汉以其为满饰也,不容。於是羞愤上疏,大略谓:‘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犹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於是削发令下,而中原之民,无不人人挺螳臂,拒(同据)蛙斗,处处蜂起,江南百万生灵,尽膏野草,皆之獬一言激之也。原其心,止起於贪慕富贵。一念无耻,逐酿荼毒无穷之祸。至丁亥岁(丁亥,顺治四年,即1647年),山东有谢迁奋起,攻破州县,入淄川城,首将之獬一家杀死。孙男四人,孙女孙妇三人,皆备极淫惨以毙。而之獬独缚至十余日,五毒备下,缝口支(同肢)解。嗟乎!小人亦枉作小人尔。当其举宗同尽,百口陵夷,恐聚十六州铁铸不成一错也。”

查《清史稿》卷二百四十五《列传三十二》载:“孙之獬,山东淄川人,明天啟进士,授检讨,迁侍读,以争毁《三朝要典》入逆案,削籍。顺治三年,侍郎王鳌永招撫山东,土寇攻淄川,之獬斥家财守城。山东巡撫方大猷上其事,召诣京师,授礼部侍郎。二年(顺治二年),师克九江,之獬奏请往任招撫,从之,加兵部尚书衔以行,三年,召还。总兵金声桓劾之獬擅加副将高进库、刘一鹏总兵衔,市恩搆(同构)衅(卖皇恩以引起部下攀比、不满),之獬议撫诸将怀观望,不力攻赣州。之獬疏辩,下兵部议,夺之獬官。四年(顺治四年),土寇复攻淄川,之獬佐城守,城破,死之,诸孙从死者七人,下吏部议恤。侍郎陈名夏、金之俊议复之獬官,予恤;马光辉及啟心郎宁古里议之獬已削籍,不当予恤。两议上,命用光辉议。”

正史只言未载孙之獬上薙头疏一事。

这是为什么?

野史可信吗?

答曰:可信。

理由是:

一、纵观作者身世与所处年代

《研堂见闻杂录》作者王家祯,明末 清初人,籍苏州太仓沙溪镇,虽为乡间一儒,但亲历其事。“所载明季朝野异闻及清初太仓兵燹事,皆直书无所隐”(见冯超《研堂见闻杂录》《书后》)。

《研堂见闻杂录》多处记有明朝遗民与薙发令相斗事,现节录如下:

“苏郡(苏州)之薙头也,以闰六月之十二日,令既下,民惴惴.......已而杨文骢者,以为民必生心,是可乘也。疾驱而至,大呼狂叫 ,号召居民,聚薪各城门,穴而入之。城内民亦狂呼应,各执白梃,共数万人,公廨府舍,无不举火, 焰烟蔽目......

吾娄(乡) “闰六月十三日,遂有薙头之说。统兵官张姓者,请各乡绅会议,民间窃偶语,诸绅会议出,各掩面而涕。是日午后,即闭各城门,不论军民,一概净发”。

“至削发令下,崑民杀县丞,焚公廨。”

“至初五日,忽有兵艘百余,自郡乘流而来,至真仪维亭......城竟破,杀戮一空,其逃出城门,践溺死者,妇女婴孩无算。崑山顶上僧寮中,匿妇女千人,小儿一声,搜戮殆尽,血流奔泻,如涧水暴下......”

“吾城自削发后,惟乡民梗顽自如,有发者不得城行,削发者不得下乡,见者共杀之,乡城闭塞......凡湖川塘以北,其削发者,即举火焚之。削发者,领兵冲出,亦四路举火,男女见之即杀。杨林塘以过,一望萧条,禾麻遍野,无人收拾,如是将一月。”

“士在明朝,多方巾大袖,雍容儒雅。至本朝定鼎,乱离之后,士多戴平顶小帽,以至晦匿。而功令严敕,方巾为世大禁,士遂无平顶帽者,虽巨绅孝廉,出与齐民无二。间有惜饩羊遗意(饩羊,古代用于祭品的羊。此指礼仪。惜饩羊遗意:留恋古时礼仪),私居偶戴方巾,一夫窥瞯,惨祸立发。琴川二子,於按公行香日,方巾杂众中,按公瞥见,即杖之数十,题疏上闻,将二士枭斩于市。又其初,士皆大袖翩翩,既而严革襟,短衫窄袖,一如武装。间有乡愚不知法律,偶入城市,仍服其衣,蹩躠(biesa,尽心用力)行道中,无不褫衣陵逼。赤身露归,即为厚幸......”

可见清初政治极其残酷暴虐,视民如草芥,摧毁儒家文化特别是服饰礼制和行为文明毫不手软。时顺治帝年幼,多尔衮摄政。薙发令下,限十日举国汉蒙和部分少数民族男性完薙,“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以此作为各地迎降满清的标准,导致中原百姓奋起反抗,招致清军屠城多处。著名的“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江阴八十一日”,因抗拒薙发令而死的明朝遗老和百姓逾百万。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罕所未闻血腥之奇事。

首作俑者,孙之獬。

正史为何对此重大事件只字不提? 这要看《清史稿》《清史馆》撰官身世。馆长赵尔巽(1844-1927),字公镶,号次珊,又名次山,又号无补,清末汉军正蓝旗人,奉天铁岭人,祖籍山东蓬莱。清代同治年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安徽,陕西各省按察使,又任甘肃、新疆、山西布政使,后任湖南巡撫、户部尚书、盛京将军、湖广总督、四川总督等职。宣统三年(1911年),任东三省总督,武昌起义后在奉天成立保安会,阻止革命。民国成立,任奉天都督,旋辞职。1914年任清史馆总裁,主编《清史稿》。袁世凯称帝时,被尊为“嵩山四友”之一。1925年段祺瑞执政期间,任善后会议议长,临时参议院议长。

赵尔巽乃世受皇恩之人,不可能不站在清朝统治者的立场上说话,把孙之獬丑行载入正史完全可以,本是史官秉笔直书之职,但孙之獬一疏之上,落头无数,反映了清初政治的野蛮与残暴,赵尔巽世受皇恩之人,怎能书他。

再看继任院长、主持刊印袁金铠和经办金梁。

袁金铠(1870-1947),字洁珊,晚号佣庐,满族人。1870年生于辽阳县山岳铺,十九岁中秀才。1904年出任辽阳警务提调。后结交赵尔巽,被赵认为门生,赵尔巽任东三省总督时,袁金铠入幕府,参与政事。武昌起义发生时,袁金铠向赵尔巽进策,赵尔巽采纳之。当袁金铠得知张榕等密谋驱逐赵尔巽,宣布独立的消息时,马上建议赵尔巽电召张作霖带队来奉天协护,并迅速成立东三省保安会。此举促成了赵尔巽继续控制东三省的局面,袁金铠由此受清廷赏四品京堂,襄办关外练兵事宜。

伪满洲国成立后,袁金铠任奉天省省长,是国民党政府通缉的东北十大汉奸之一。

金梁(1878-1962)号息侯,又号小肃,晚号瓜圃老人,杭县(今杭州)人,寄居北京,满洲正白旗瓜尔佳氏。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历任京师大学堂提调、内城警厅知事、民政部参议、奉天旗务处总办、奉天新民府知府、奉天清丈局副局长、奉天政务厅厅长、蒙古副都统等。民国成立后,任清史馆校对,著述丰富。

所以上述三老编撰《清史稿》时,政治立场取向是明显的。

但就学问而言,均是我辈不可企及之师。

二、正史亦多载薙发。吴三桂启开山海关锁钥,多尔衮联吴击溃李自成后,“王即军前承制进三桂爵平西王,下令关内军民皆薙发(《列传五.睿忠亲王多尔衮》)。”

“王初令官民皆薙发,继闻拂民愿,谕缓之”(同上)。所以才有了定都燕京后,满汉两班之制。而孙之獬企富贵而邀宠,“首薙发迎降”,着满臣官服,结果满汉两班皆不容,羞愤上疏,语颇阴诡,激怒多尔衮,亦恰逢江宁破,史可法死, 江南底定。多尔衮遂起杀心,使百万生灵因护一发而血流成河,且殃及无数妇女儿童,之獬实乃为虎作伥之人。

《清史稿》《列传三十二孙之獬》篇虽只字未载上薙头疏事,但记之獬之死亦可印证。“四年(顺治四年),土寇复攻淄川,之獬佐城守,城破,死之,诸孙从死者七人......”。亦与王家祯所述结局同。只不过谢迁变成“土寇”字样。前说赵尔巽等站在清朝统治者立场上记史,此可证也。

掩卷之余,不免慨叹。按今人思维,多有不解,特别是外国人,闻此事瞠目结舌。为护发而一人死难甚或灭门灭村,这值得吗?但古人并非作此想。“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这是儒家《孝经》上的观点,护身包括护发,乃为大孝之义。而孙之獬是懂这个道理的。所以自此有人骂他天下第一汉奸。我认为“汉奸”之谓不确。清朝定鼎中国268年,御用汉臣无数,仅录用进士26849人,举人、贡生、秀才更多如牛毛,中多汉人。张廷玉、曾国藩等贤臣不可一词否之。林则徐、邓世昌、林永升等敢谏敢死之士为中华民族彰显了气节。而汉奸,乃是出卖本民族利益以邀外族人入侵之人。孙之獬不配。他的作用没有吴三桂大,吴三桂尚不配汉奸,孙之獬何敢谓也?充其量也就是个民贼。因他促成了“君视民如草芥,民视君如寇仇(——孟子语)”。罪虽在当权者,而孙之獬亦丑鬼也。




作者简介:王嗣元,笔名溪泓,男,1952年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72年参加工作,历任庄河海港人,政工干事、团支书;庄河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政工干事、办公室主任、中队长、副大队长、政委、大队长、副局级督导员,2012年退休。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大连市儒学学会会员、大连市诗词学会会员,庄河市诗词学会会员、庄河市作家协会会员、《庄河记忆》编委。作品散见于《人民公安报》《大连日报》《黑龙江《老年日报》《辽宁青年》文学平台,《庄河报》《庄河之窗》《冰峪》《庄河记忆》。著有小说诗歌散文集《月色下的英那河》,散文诗词研《易》心得和历史、人物考据合集《远逝的乡痛》。




本网络平台是由爱好文学的文友自发创建,为全国优秀报刊选稿基地。邀请知名作家、资深编辑指导文学写作,优秀稿件将向全国报刊媒体推荐。平台已开通原创保护和打赏功能,欢迎来稿(需原创首发),文责自负。一周之内赞赏金额的70%归作者所有(10元以下不发放),其它留作平台维护费用。文章一旦发表,无特殊情况不作删稿处理。


投稿信箱:1634731242@qq.com

加入交流群、领稿酬请加主编:

孟新龙:wxid_9v1uv1iz6zd122

高晋旭:jin991984

橄榄树:wxid_aw5bmim7xfhf22


扫描ErWeiMa获取

更多精彩

辽青文学

欢迎分享文章,点击下方的“在看”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