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鄂东南联盟期中联考高三语文试卷

发布于 2021-11-07 21:34 ,所属分类:中小学语文学习资料

2021年秋鄂东南联盟期中联考高三语文试卷


2021年秋季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期中联考

高三语文试卷


命题学校:鄂南高中 命题教师:高二语文组审题教师:陈斌、陈湘

考试时间:2021年11月4日上午09:00-11:30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

首先,《论语》是知识体系。《论语》包含丰富的、密集的、精练的、非常纯粹的文化知识,文化含量非常高。举例说,一本《论语》五百则,一万六千字,有一百多个成语,有几百则终生可以引用的格言,包含了大量的人生智慧。这种知识体系,跟今天的教材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读《论语》一年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差距有多大,不用考试证明。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山上走,走得有点吃力,才有提升。每一步走得很轻松,一定是在往山下走。

其次,《论语》是价值体系。《论语》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社会是理想的社会,什么样的人生是理想的人生。第二个体系,是教会孩子做价值的判断,比第一个知识体系更重要。

今天讲素质教育,搞素质教育那么多年,为什么搞得不理想?因为把增长知识误解为提高素质了,把技能教育误解为素质教育了。会弹钢琴,会写书法,会跳舞表演,是素质高吗?不是。把孩子累死了,素质也提不高。因为素质不是技能,不是知识性的考分,不是卷子上的标准答案。素质,是价值判断力。懂得判断是非,能够做价值的选择,才是素质。

《论语》还是文化体系。有人问过我一个问题:既然读《圣经》也可以成为好人,为什么一定要读《论语》?我当时有点生气。我说,读《论语》读《圣经》都可以让人成为一个好人,区别在于,学《论语》认同的是中国文化。

一个民族的教育,一定要让这个民族的孩子有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然后才有民族的凝聚力。中国为什么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没有中断过历史的民族?国家幅员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地理环境、物产资源差距极大,为什么能够保持长久的统一?这就是文化凝聚的力量。文明,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强大。

(选自《东方文化周刊》,有删改)

材料二:

《论语》的核心思想是宣扬“仁”,能学仁、守仁、成仁则是志士,则为君子。在常人眼中,君子的思想觉悟是远高于俗人的:“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他们的高大形象屹立于山巅熠熠生辉,凡夫俗子如何才能做到呢?《礼记·大学》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自我发展之路,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孔子推崇仁爱、培养君子的教育思想。

首先,要做好自己,从身边事做起。仁道宽广,不易把握,若能从浅近处体会、着手,就比较容易收效。“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者爱人,其逻辑起点在于自然的人伦之情。“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孟子后来将其发展为具体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然后,推己及人,才能影响他人。一个德行高尚的人必然自带光芒,“德不孤,必有邻”。而一个仁爱的人,还须是一个以博施济众为已任的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选自《诸子智慧》,有删改〉

材料三:

先秦时期,御—驾车是一种重要的技能。赵襄子拜驾车高手王子期学驾车。学成后与王子期比赛,可是他换了好几匹马都依然比不过王子期。于是赵襄子怀疑王子期没有倾心尽力教他。王子期不慌不忙地解释说,该教的都教了,你的问题在于没有正确使用这些技巧。王子期所言指的是赵襄子在驾车过程中输赢的杂念占据内心,以至于忽略了人、车、马三者的协调,而这一点恰是驾车最关键最需要用心揣摩体悟的因素,所以他无论换多少匹骏马,都赢不了王子期。生活中许多人也常犯赵襄子的错误。在做一件事之前不是思考着如何把事情做好,而首先考虑的是这件事对自己有什么影响、是否带来利益。假如确定能带来利益,又会想这个利益有多大,在多大程度上改变自己

的生活……当诸如此类外在的顾虑充斥内心时,我们又有多少心思去做事情?不能专注于事情本身,又怎么可能取得做事的成效?

庆封走越也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深思的寓言故事。齐国庆封在自己的国家遇到麻烦,要到其他诸侯国避难。本来晋国离齐国比较近,逃难较为便利,但是庆封却选了距齐国较远的越国。他的理由是越远越安全。他的族人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症结:改变你不安分、总想制造混乱的心思,到晋国就可以获得安全。不改变你的心,即使跑到遥远的越国,危险一样存在。这就像现在社会上动辄跳槽的年轻人,当工作不顺心,出现问题时,总喜欢从外部找原因,以为换个单位就可以一切顺利,万事大吉。实际上,不从思想、能力上提升自己,无论到哪里问题都依然存在,因为“自身”才是问题的根源。这一根源不消除,问题永远存在。

(选自《韩非子寓言故事赏析》,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与今天的教材很大的不同在于它特有的知识体系。

B.一个民族的孩子有民族文化认同感,才能使这个民族具有凝聚力

C.君子的思想觉悟是远高于俗人的,是凡夫俗子无法轻易达到的。

D.做一件事要想成功,应先考虑这件事对自己可能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学习效果的优劣需要通过考试进行评价。

B.真正的素质不仅是单纯的技能与分数,更是价值判断力。

C.如果能从做好自己,入孝出悌等方面入手,更容易接近志士君子的标准。

D.《韩非子》寓言告诉我们:只要从自身找问题,就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己欲立而立人”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4分)

5.先秦诸子思想共本同源,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在不同之中又有相同之处。请分析儒家“君子务本”思想在韩非子寓言中的体现。(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豫剧的孤儿

陈光

①我是地道的河南人,偏偏从小不爱吃面条,也不爱听嗯哪唉嗨哟的豫剧。父亲是琴棋书画无师自通的才子,我只知道他们电视台的同仁们赞许过他拉着弦子表演的河南曲剧,我却从来没兴趣听。

②离乡久了,第一次碰到豫剧访美,又听说是得了“文华奖”的大戏《程婴救孤》,作为河南人,还是去捧了场。朋友说“一票难求”,我以为不过是习惯上的修辞之语。邻座碰到作家协会的同乡,他是学民乐出身的,聊到豫剧也有疏离之感,言语间为中国这些传统剧的存续颇为唏嘘。是啊,现在的社会,流行的是街舞、嘻哈音乐,谁还要听什么豫剧?

③没想到戏到半场,我已经哭得不能自已。

④春秋时期,晋国忠臣赵盾一家三百余口被奸贼屠岸贾所害。屠贼乘胜斩草除根,追杀赵氏遗孤。草医程婴冒死救出婴儿,开始了十六年刀尖上的生死之旅。为保护赵氏这仅存的秧苗,一个又一个义士义无反顾地献出生命。先是小丫头彩凤不畏私刑,然后是守城大将军韩厥以身守信。屠贼发现婴儿被“劫”,下令民众三日内交出此婴,否则全城半岁以内男婴,将格杀勿论。

⑤屠刀闪闪,戏到此,你已经知道,唯一能救全城婴孩于无辜的,就只有这个遗孤了。但献出的却不是赵氏孤儿,而是程婴中年所得的独根苗、亲生子。为能瞒住贼人屠夫,程婴只能接受公孙杵臼的调包计,密告公孙匿藏“赵氏孤儿”——实为程婴的亲骨肉。程婴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婴孩死于屠贼刀下,亲如手足的公孙老兄撞柱而死。

⑥“死比生更容易”——公孙死前交代程婴。逝者逝矣,一死壮烈,生者却要背负更沉重的偷生命运。为保护遗孤,程婴搬进贼府,日日与虎狼为伴,并让婴儿认屠贼为义父。比千刀万剐更难熬的是让义士背负一世骂名。在“老程婴,坏良心,他是一个不义人。行出卖贪赏金,老天有眼断子孙”的童谣里,程婴真的老了。已是妻离子散,还要忍受“断子绝孙”的唾弃。“一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每一天,每一年,一面是殚精竭虑地抚育遗孤,一面是国仇家恨忍气吞声,独咽亲人死别之冤苦、深埋正义不张之忧愤。

⑦十六年后,孤儿终于成为少年俊杰,朝廷也变了天。遗憾的是,擒拿屠贼时,赵氏孤儿命其自刎,屠贼自语着“还是没有斩尽杀绝”,竟突然飞出一刀砍向身边的程婴。

⑧全剧,写的是一个“义”字。为正义,为换取一个小小的婴儿,这么多义士,在生命乃至清名面前,没有一丝犹疑。此心,就是几千年来传下来最深入骨髓的民族精神,使得我们民族历千劫而存续,虽寒秋仍独立,它直指苍天,名曰“正气”——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⑨这样的精神,其实是属于全世界的。甚至西方文化中,也有英雄所见的共鸣。电影《拯救大兵瑞恩》里,某个家庭的好几个儿子都在战场上为国捐躯了,按照军令,他们应该有最后一个儿子留下以照顾全家。为了这个承诺,一群军官士兵在硝烟战火中寻找这个无名小卒,最后为保护他而献身。在“义”与“信”面前,“生死安足论”。这正是一个伟大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

⑩从艺术层面讲,《程》剧达到的,也是一个巅峰,它的艺术效果有令人目不暇给之感。全剧围绕一个“救”字,剧情环环相扣,两个多小时的长戏一口气演完,始终把观众紧紧箍在座位上,似悬在绝壁上观火。紧张时密不透气,悲情时肝肠如绞,壮烈时天地动容,慷慨时气冲云霄。

在绕梁洪音里,人与剧融为一体,演员与演出融为一体。正是因为这样的剧情,才给演员最宽广、最深、最圣洁的空间去发挥,用他们炉火纯青的音、形、声、韵引领观众走向生死交集、善恶较量、正邪决斗的刀锋浪尖。在每一个急转直下的戏剧冲突中,没有任何语言可以表达胸中丘壑,只有万马奔腾样冲涌而出的高腔;也没有什么台词可以尽诉心头百啭,只有千竹迎风般低回委婉的清音。这样的时刻,每一个音符都是热血从心底的冲灌,每一个声调都是岩浆自地底的喷涌。

这样的时刻,就是艺术上的高峰体验。

作为音乐和戏剧爱好者的我,曾陶醉于多明戈嘹亮纯净如山中飞瀑的高音,也曾沉迷于萨拉·布莱曼弥散在水幕喷泉的清幽雅韵。但是,我不能不说如此跟全体观众一起震撼到心底熔岩的音乐剧作,我还是第一次经历,也许是文化深层的亲近,也许是心灵的共鸣。音乐是直指心灵的,而放在一个惊心动魄的剧作里的音乐,更是感人至深。

除了“唱念”,动作高超的“做打”也为剧情增色不少。我不知道演员是不是从小就要练少林功夫,但我也完全有理由猜想他们小时候应该也跟我一样有过看了《少林寺》或豫剧《花木兰》之后凌晨偷偷爬起来,翻越学校的高墙去练功的经历。就算是只学了些花拳绣腿,在舞台上巨幅的背景下,众兵们在刀光剑影中连斗翻腾的腿脚,也是让人热血沸腾的。而宫女丫鬟们衣香鬓影,齐整整的“水步”,在舞台上轻盈如云,则真正把东方女性那“水莲花”一样的温柔娇羞展示得淋漓尽致。

可惜,这样的艺术,这样纯粹的属于中国的艺术,这么本土来自自家后院的豫剧,我竟然是在跨越了千山万水、经过许多人生轮转之后,才在异国他乡遭遇。这,不知是幸事还是不幸。

我毫不惊异于最后全场的起立。一向含蓄的中国观众在“程婴”最后谢幕时爆出比西方人更慷慨的掌声和口哨声。我顾不得被泪雨催花的妆容,跟激情的观众们一起涌向舞台与演员们合照。这里面竟也有金发老外。

在满台的鲜花、掌声、泪与笑中,我没有遗憾:赵氏孤儿终于被救了。但,豫剧呢?

(取材于作者同名文章)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逝者逝矣,一死壮烈,生者却要背负更沉重的偷生命运。”程婴的人生选择较之公孙杵臼更为艰难。

B.《程》剧写的是一个“义”字,为了正义,不惜清名,不论生死。此乃我民族最深入骨髓的民族精神,中华文化在这个方面远胜其它文化!

C.无论是从作品的主题层面还是艺术层面讲,《程》剧都可谓巅峰,带给人目不暇给之感。

D.像《程婴救孤》这样的艺术,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不仅中国人能感受到它的艺术魅力,外国人也能被它的艺术魅力所感染。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采取了夹叙夹议的手法来叙述《程》剧的剧情,在叙述剧情的过程中,作者本人的情感态度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B.《程》剧的音乐极具艺术特色,为了呈现其音乐成就,作者大量采用比喻的修辞,化抽象为具象。

C.文章①②段为后文写在异乡观赏《程婴救孤》后,对家乡戏曲态度的变化做了铺垫;第③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文章第⑧⑨两段花了大量的笔墨来写《程》剧所体现的精神,此亦是本文重点传达的精神,体现了文章“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8.结合文本,概括《程婴救孤》一剧的艺术魅力。(4分)

9.一篇文章,好的结尾很重要。请结合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句话“赵氏孤儿终于被救了。但,豫剧呢?”好在哪里?(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晋亨,字进卿,冀州南宫人也。其兄颢同知安武军节度使事领枣强令颢以冀州数道之众附严实于青崖后从实来归进颢安武军节度使西征战没。岁戊寅,太师、国王木华黎承制署晋亨袭颢爵。晋亨涉猎书史,小心畏慎,临事周密,实器之,以女妻焉。实遣子忠贞入质,命晋亨与俱。实征淮楚、河南,晋亨皆从。甲午,从实入觐,命为东平路行军千户。围安庆,其守将走,邀击之,斩首百级,俘获无算。攻光之定城,俘其将士十有五人。略信阳,执复州将金之才。攻六安,拔之。大小数十战,策功居多。

实卒,其子忠济奏晋亨权知东平府事。东平贡赋率倍他道,迎送供亿,簿书狱讼,日不暇给,历七年,吏畏而民安之。辛亥,宪宗即位,从忠济入觐。时包银制行,朝议户赋银六两,诸道长吏有辄请试行于民者,晋亨面责之曰:“诸君职在亲民,民之利病,且不知乎?今天颜咫尺,知而不言,罪也。承命而归,事不克济,罪当何如!且五方土产各异,随其产为赋,则民便而易足,必责输银,虽破民之产,有不能办者。”大臣以闻,明日召见,如其言以对。帝是之,乃得蠲户额三之一,仍听民输他物,遂为定制。中统三年,李璮叛,晋亨从严忠范战于遥墙泺,胜之,改本道奥鲁万户。四年,授金虎符,分将本道兵,充万户,戍宿州。首言:“汴堤南北,沃壤闲旷,宜屯田以资军食。”乃分兵列营,以时种艺,选千夫长督劝之,事成,期年皆获其利。十一年,诏伐宋,晋亨在选中,闻命就道,曰:“此报效之秋也。”分道由安庆渡江,丞相伯颜留之戍镇江,兼与民政,壹以镇静为务,战焦山、瓜洲,皆有功。十三年,卒于官。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三十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兄同知安武军节度使事/领枣强令/颢以冀州数道之众附严实/于青崖后/从实来归/进颢安武军节度使/西征/战没

B.其兄同知安武军节度使事/领枣强令/颢以冀州数道之众/附严实于青崖/后从实来归/进颢安武军节度使/西征/战没

C.其兄同知安武军节度使事/领枣强令/颢以冀州数道之众附严实/于青崖后从实/来归/进颢安武军节度使/西征/战没

D.其兄同知安武军节度使事/领枣强令/颢以冀州数道之众/附严实于青崖后/从实来归/进颢安武军节度使/西征/战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入觐,古代政治礼节。本文中“入觐”指的是地方官员入朝进见帝王。

B.知,意为主持、执掌;权知,有权执掌官职。文中指晋亨有权执掌东平府。

C.包银,元朝对汉民户所征的赋税项目。初定户纳银六两,后有所改动。

D.屯田,汉以后的一种农业集体耕作制度,分军屯、民屯。文中指军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晋亨英勇善战,战功累累。他承袭其兄张颢的官爵,跟随严实四处征战,立下不少功劳,且其精通文史,故而深受严实器重。

B.张晋亨尽忠职守,爱护百姓。管理东平府期间,他让百姓安居乐业;面对有官吏请求立即试行每户征银六两时,他当面斥责反对。

C.张晋亨善思善谋,治政有方。防守宿州时,他提议将闲置的肥沃土地用来屯田,以供军粮,并采取有效措施,一年时间便大有收获。

D.张晋亨忠于朝廷,深受信任。他随严忠范平叛,次年得授金虎符,率领本道兵马;朝廷有令,他闻令即行,认为这是其报效之时。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承命而归,事不克济,罪当何如!

(2)丞相伯颜留之戍镇江,兼与民政,壹以镇静为务。

14.严实对张晋亨器重有加,从文中何处可见?请述之。(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茄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蓟城:唐朝的边疆重镇。投笔吏:指汉人班超,曾投笔从戎,终以功封候。请长缨:指汉代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先写诗人登临燕台,却着一“惊”字,道出他这个远道而来的客子初至边塞的独特感受。

B.诗人看见积雪闪着寒光,曙色中旌旗飘扬,这肃穆的景象暗示军营气势的庄严、军容的严整。

C.颈联前句写前方烽火连天,表现出征战的激烈;后句写蓟城背山靠海,可见此地是险要的关塞

D.尾联用典,诗人表明自己不想学投笔从戎的班超,只想做敢请长缨去缚南越王的终军。

16.有人说诗眼是“望”,也有人说是“惊”,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后,表达自嘲自伤情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醉翁亭记》中,作者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国家博物馆举行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充分___________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灿烂成就。展品中有数十件珍品,例如“中兴四将图”,便是宋代肖像画中不可多得的佳作。画中四将身着圆领袍服,皆为文人___________;四武官作为侍从,皆身着便装。___________,但均身形矫健,表情机敏,颇有军士风范。本次展览绘制了许多线图:西汉深衣展开示意,唐代女子妆容详解,明代巾帽的流行款……此外,本次展览还制作了15尊不同时代的服饰复原人像,为了古代服饰之美得以真观地感受,完整地呈现衣冠配饰的整体形象。总的来说,通过___________,本次展览向人们展示了一段丰富多彩的、立体版的“中国古代服饰史”。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文字,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展现 风采 诸武官年龄和相貌各异 巧妙的布置和精心的谋划

B.展现 风范 诸武官的年龄和相貌各异 精心的谋划和巧妙的布置

C.展示 风范 诸武官年龄和相貌各异 精心的谋划和巧妙的布置

D.展示 风采 诸武官的年龄和相貌各异 巧妙的布置和精心的谋划

19.文章中有四处引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

B.举行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

C.例如“中兴四将图”

D.立体版的“中国古代服饰史”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人们直观地感受古代服饰之美,完整地把握衣冠配饰的整体形象

B.以便人们直观地感受古代服饰之美,完整地把握衣冠配饰的整体形象

C.为了古代服饰之美得以直观地感受,衣冠配饰的整体形象得以完整地呈现

D.以便古代服饰之美得以直观地感受,衣冠配饰的整体形象得以完整地呈现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⒉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21.下面是光明中学60周年校庆公告的初稿,在表达上共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光明中学60周年校庆公告

金秋十月,光明中学将迎来建校60周年诞辰。为了更好地展示学校办学成就,表达广大校友的共同心愿,学校将围绕“聚力光明,励志复兴”为主题于2020年10月4日在龙城市复兴区人民路60号(本部校区),隆重举行学校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

诚邀社会各界宾朋前来,敬请广大校友重返母校,共襄义举!

特此公告,敬祈周知。

光明中学

2020年9月30日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六(liù)安”还是“六(lù)安”?该听谁?以哪一个为准?近日新发疫情使得安徽六安牵动人心。__________,也引发热议。一种意见认为,名从主人。安徽省政府十几年前曾表示,地名读法应充分尊重当地政府和群众意见,六安应该保留“lù an”旧读音。一个地方地名读音,__________,正如不能轻易更改一个人的姓名一样。事实上,“六安”读音争议由来已久。的确,翻开今天的现代汉语词典,“lù”的读音已不见踪影。有专家认为这顺应了普通话语音变化趋势,是尊重语言事实的体现。但词典里不存在,并不意味着现实中不存在。汉语词典是对语言的规范,更应呈现文化的积淀。在浸透着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土地上,__________,这种深厚的积淀决定其古音的更改尤须慎重。


四、写作(60分)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青年一代有理想,国家才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榜样”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在新时代,价值观多元的背景下,青少年该追什么样的星,找寻什么样的“引路人”,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慎重决定的问题。

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年仅18岁的战士陈祥榕,用生命捍卫祖国领土,践行着入伍时许下的“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铮铮誓言;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90天,开展一系列空间实验和在轨训练后,为我国进一步太空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看望慰问抗洪牺牲同志亲属时,称赞三位在防汛抗洪中不幸牺牲的同志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随着文娱产业的发展,“饭圈”乱象日益突出,一些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道德观念滑坡,违法失德现象时有发生,对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污染社会风气。

以上材料给寻找“榜样”的当代青年以启示,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