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散文)

发布于 2021-11-11 18:06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园地


作者简介
荣士友,男,汉族,1936年10月生,祖籍山东省汶上县,先后迁居泗水县、费县、济南市。大专学历,副教授职称,历任教师、助理讲师、讲师、副教授、校领导等职务。退休后从事新闻通讯,组织了夕阳红通讯报道组,先后在沂蒙山农村和济南采访报2000余篇稿件,出版3部书,曾被中央电视台邀请在演播室做访谈节目,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家庭和山东省模范老人等荣誉称号。


散文作品选登



赶 考

建国初期,许多县城很少建有中学,我高小毕业后,只好南里北里去赶考。以下是我赶考时的经历。

一天,距我家三里路的西杨庄村的乔志亭等同学,匆匆来到我家,说徐州某个中学招生,要我和他们一起去报考。父亲正愁我在家里闲着,不知去哪里考学,就拿出刚卖了一头老母猪的七万五千块钱给我做考费。当时的人民币是老币,一万块钱等于现在的一块钱。记得当时全国人民都为抗美援朝捐献,著名豫剧艺术家常香玉就捐了一架飞机,价值十五个亿(相当于新币十五万)。我拿到钱后,时已过午,我们就匆匆忙忙向徐州奔去。


到徐州五、六百里路,必须坐火车。我们就直奔四十五里外的吴村火车站,由于急急赶路,累得两条腿肚子都转了筋,好歹赶到火车站。一打听,去徐州的火车要到下半夜。这时天色已晚,我们只好找了个小旅店住下,吃了点东西。当我们赶到徐州下了火车,已是第二天的早晨。

东打听西打听,最后找到徐州一中时,人家说是高中招生,小学毕业生不够格。这下子我们就像撒了气的皮球,只好无精打采地打道回府。在兖州火车站下了车,离家还有九十里路,只好步行。走了三十多里地,刚过曲阜,我那不争气的鞋子裂开了缝,不能穿了,没办法只好赤着脚回家。心里不但不是个味,还十分害怕。因为我父亲的脾气十分暴躁,把他辛辛苦苦喂了几年的猪,好不容易卖的几个钱白白扔了,他能饶过我吗?挨顿骂是小事,说不定还要挨顿揍呢!到了天黑才回到家,我向父母如实汇报后。父亲没做声,只是叹了口气。我庆幸父亲原谅了我,我也第一次尝到了赶考的滋味。


那个时候中学招生不统一,学校都各自为战,考生自愿报考。过了十多天,我们十几个同学乘坐火车北赴泰安赶考。可是火车到了大汶口时,听说这里的中学招生,大家就呼呼隆隆一起下了车,到徂阳中学(后来的泰安三中)报了名,参加了考试。

半个多月后,学校发榜了,和我一块考学的徐广均、王端林都接到了录取通知书。我却没有接到,我忽然想起来,学校让个人留下邮票和写好的信封,我却给忘了。怎么办?怎么办?正在发急上火的时候,徐广均和王端林他两人背着行李来到我家,要去报到。我父亲要我跟着他俩去学校一趟,考上考不上,好有个实信。


一路上,他两人有说有笑,我却无精打采。翻过了大山,走出了四十多里路的时候,迎面来了我们班的一个同学,他问我:“你干什么去?”我说:“我去看看榜,考上没考上。”他斩钉截铁地说:“你没考上。我在榜上看了好几遍,没有你的名字,咱俩一块回去吧。”我的心一下子凉透了,既然没考上,我还去干什么。我就和他往回走,走了十多步,转念一想,九十里路我都快走了一半啦,不如到学校一趟,从此告别。我就又回头赶上那两个同学,奔向我将永远告别的学校。

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我们走进了学校大门。他两人就急着去看贴在南墙上的录取榜,我也无精打采地跟在后面。在无意中,竟看到了我的名字,我的天啊,这是真的?我就用手揉了揉眼睛,仔细看看,是真的,360号(我的报考号)下面是我的名字!当时的心情真是无法形容。我就借了徐广均的钱,先到老师那里报上了名,第二天请假回家去拿铺盖行李卷。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