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北洋张勋

发布于 2021-11-16 10:30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董尧写的一系列。仅凭他试图复辟,张勋在历史上当然已经被定性为小丑了。


任何一个能进入史书记载的人,当然也是有他值得记载的地方。张勋与之前讨论过的徐树铮,是典型的反面,一穷二白的底子,使张勋完全只能按照旧中国的传统来成就自己,因此他虽然名声不好,但却过得安稳,于心无愧。复辟是复辟,他要的就是复辟,这是他的信仰,他的理想,不仅他为之奋斗过,而且他也得到了善终。在他那一代的北洋枭雄中,不论后世如何评价,他们之间至少互相认可和尊重。

张勋相貌堂堂,清秀度可比张作霖,相比老段,老冯这些,更具安之若素的气质


张勋此人,为人憨厚忠勇,正因为没有什么文化,反而虚怀若谷,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尽职尽责,对于每一任上级,都忠心耿耿。所以,与他相识的人,不论王公贵族、军阀强人,都说得他一个好字。


当然,性格如他的人多了去了,他从一个父母双亡无家可归的孤儿,到放牛娃,到二十岁才有机会到南昌巡抚衙门做一个旗牌兵,从此一步步发迹为总兵、提督,用了三十多年,相比徐树铮、谭延闿这些能人,他算是很慢了,即便慢,最终出人头地,当然也需要最关键的运气。


以下是其简要人生轨迹:出身贫苦,父母双亡,在江西奉新家乡为官员世家许振祎收留为帮佣。许振祎后官至广东巡抚,不久因与许家公子关系甚好,成为伴读书童。二十岁时,经许振祎推荐,至南昌巡抚衙门任旗牌兵。二十三岁时,又经许振祎推荐,至长沙湖南巡抚潘鼎新处,升为百总(连长),至此做了四年承平军官。


后中法战争爆发,潘鼎新赴广西,张勋随去,又被潘鼎新推荐给广西巡抚苏元春,在苏元春关照下,升为千总(营长);张勋在前线极其卖力,屡战屡胜,又再升为督总(团长),成为苏元春心腹。苏元春遭人弹劾,遂派张勋赴京替其到大太监李莲英处疏通,谁知张勋与李莲英一见如故,李莲英立即收为门人,委派其赴东北守边。——他确实有贵人相助,不过,从他每到一处,认一个新领导,就能一见如故,成为心腹,可见此人的智商和情商之高


张勋在东北又与上司关系融洽,成为兄弟,虽因中日甲午战败,但却由此得以留京待任(师级干部)。后经李莲英疏通,又成为袁世凯小站练兵的帮手,从此成为袁世凯之爱将,一再升迁,至四十七岁时,已任至副将(军级干部)。——人见人爱。


庚子事变,慈禧出逃,袁世凯派张勋护驾返京,张勋一路小心伺候慈禧,又为慈禧所欣赏,升任四川镇总兵(军级,正二品),随后成为慈禧晚年为数不多的红人之一,着力培养提拔,到五十岁时升任提督(大军区司令)。慈禧死后,又一力承担了护送慈禧梓宫到东陵,并在东陵为慈禧守灵半年。再被隆裕委派任江南提督,最后升两江总督、南洋大臣,终于位极人臣,割据一方。


虽说他这是典型的命中贵人相助,但从这一轨迹中也可以发现张勋此人,不论在哪个阶段,都能与贵人投缘,关系融洽,这是他个人的本事。大凡在职场混迹十年以上的人,对情商二字的体会才会愈加真切。情商的本质还是智商,同样是天生的,有些境界,有些水平,你只能看到,体会到,但永远也学不会。

恩师之一苏元春,广西人,因镇南关大捷抗法而名留清史,但当了高官后,又替朝廷背锅,签了广州湾租地条约,被后世唾骂。因为得罪岑春煊,被查贪污等事项,发配新疆,后病死狱中。死后不久朝廷给他平反。在他被惩处时期,袁世凯亲往照顾,留住了苏家血脉


他最大的特点还是老实忠厚,不论是谁管,他都绝对服从,老实对待领导,也可以解释为为人正派。直到他受到慈禧的恩宠,他与张之洞、袁世凯等人不同,确实是发自内心的感恩戴德,衷心拥护朝廷。


以至于当他得知恩人袁世凯宣布即位临时大总统,改元共和之后,他是第一个向袁世凯递交辞呈的要员,也是第一个组织讨伐袁世凯的军阀,也是第一个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心腹要员,更是第一个拒绝袁世凯封赏的一等公爵。这些行为,又如何评价呢?他始终就是他,他一如既往坚持的,就是维护清廷权威。


今天是个人就嘲笑张勋不识时务,不肯剪辫子,其实,当时袁世凯通令全国剪辫子,绝大多数人赶紧剪辫子,后来张勋复辟,绝大多数人又开始戴假辫子,相比之下,坚持宁死不剪的高官要员,只有一个张勋。不论剪辫子代表什么,争着戴假辫子又代表什么,光是这种坚持的行为,就能说明此人为人之一股精气神


谁会又不知道复辟难以成功呢?多少聪明人都在解劝张勋,抱着那么一个破皇帝干啥,自拥五万精兵,割据一方,安然终老,多好。张勋就一根筋地认为,要报效朝廷,他张勋的一切来自朝廷恩赐,他对自己的发妻说,宁死也得报答皇恩。


发动复辟战役这一年,他已经六十四岁了,从一个小混混当到割据一方的诸侯,设身处地想想,他图啥?图高官厚禄?肯定不是,这毋宁就是他张勋的梦想,如果现在大家都时尚地比喻唐吉可德的话,张勋才是真正符合唐吉可德精神气质的一个现代人

清末民初军阀横行年代里,作为一个难得的精明到极致的老实人,厚道人,张勋得以颐享天年


对待故人、家人,张勋也是始终不敢忘记。一是他的糟糠之妻,当年他在许家当书童时即订婚的同样出身贫苦的老婆,一直带在身旁,由于发妻没有生育能力,才纳了妾;当然这个糟糠之妻也很了不起,虽然出身贫苦,不识字,但深谋远虑强过张勋,张勋位高权重之后,曹夫人可谓一手持家,安安稳稳,且替张勋打理各种善举,甚至于,张勋组织复辟时,也只有曹夫人对其进行过劝阻,曹夫人甚至拿出一笔钱,托人打点给了孙中山,为张勋争取在革命派中的人气


二是对于许家塾师,这位塾师刘毓贤不仅教张勋认字读书,还给他取了“勋”字之名,张勋发达之后,刘毓贤去世已久,张勋特地找来了刘毓贤的儿子,要封官许愿,哪知道刘毓贤的儿子也是个很有风骨的有识之士,拒绝了张勋所有的提议,一心在家乡教书育人


三是对于当年收留和推荐他的恩人许家子弟,他也多有照顾,前后安排了6名许家子弟任各处县长,在他已经成为长江巡阅史后,去广州拜会原来的老东家许振祎,他不着官服,着仆人的服装去见——看看人家的情商


四是每到一处,就在当地召集江西奉新人士,组建老乡会馆,且一直致力于为老家奉新赤田村修路架桥,免费为村民修筑砖瓦房。


如果说他的恶,无非就是作为军阀,两次攻占南京,两次攻占徐州,纵兵杀掠,滥杀革命党。但他也能稍劝即止,并非如张作霖、张宗昌般好杀。


也正因如此,复辟失败后,张勋赔进去全部身家,最终只剩下自己一个光杆。按理说,推翻大总统,复辟皇帝,这可是大罪,但大家却又都觉得他情有可原,即便在他最落魄的这个时候,徐世昌、段祺瑞也都尊他一声“老哥”。他得以安然终老


这是福气,也是他该得的。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