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女已经初一,作文总不算上乘。
为了跟闺女有交流共识,最近开始研究“小先生们”妙笔生辉的作品,分析少年们写什么,如何出彩。慢慢,总算有了些心得。
比如,同样写家事,多数孩子可能会写:“我的爸爸觉得饿了,让我的奶奶快点做今天的晚饭”。而笔法好的孩子就是通俗表达:“爸爸饿了,喊奶奶快点做晚饭。”针对这种“我的”泛滥,老师作文里经常批:不用写我的,没人抢你的爸爸妈妈。
笔法需要训练,不然潜意识的不恰自我发现都是问题,更逞论改进?家长或老师帮忙发现、提示、交流、迭代固然好,但是费爹娘。
其实,背诵范文也是办法,背诵就是材料储存的的过程。但是,只有储存不够,还是要学着写作表达,我把这一行为叫练笔。我还发现一种好办法,就是名著读写,也就是选自己喜欢的书,读一个或者几个段落后,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然后跟原文对比,看看表达是否恰当。这一过程,不求精确,目的是追求表达流畅、准确。好作文的第二特色是具有丰富的联想和充分的生活素材。很多孩子的作文败在缺乏素材,拿着虚构不恰当的案例到处套用,结果显而易,只能到处丢分。素材的背后是情感,情感的基础是生活体验。换句话说:作文就是生活。我们需要把孩子从文山题海中解放出来,参与正常生活。缺乏生活体验的孩子,内心、情感和思想,永远空空洞洞。比如去采摘苹果,多数孩子可能会写听到消息很激动,中间很期待,然后各种准备,到了硕果累累的果园,摘了很多大又甜的大苹果,整个过程很开心。有孩子还能升华主题,比如把摘回苹果分给邻居同学,大家也都很开心。但无论怎么写,都还是流水账。相反,有孩子能写出波折,比如定了摘苹果,要出发的时候,忽然发生了什么重要事情,玩和责任之间要有所选择,结果去不了了,内心很失落,经过努力有了转机,突发事件被迅速解决,然后喜洋洋的奔赴果园,虽然迟到,但依然开心。最后延伸:经过这些事情,我明白了什么是责任和担当。这么写,就会上乘不少。至于人物,夸来夸去,也难出彩。如果从负面情绪开始,比如感觉某人很糟糕,自己甚至敌视、恐惧对方,后来慢慢发现好像不是坏人,最后发现那人看起来古怪呆板,实际恬静、善良。欲扬先抑的表达会比平铺直叙一直夸要好很多。《杀死一只知更鸟》所阐述的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就是让我们放弃偏见。比如,怪人拉德利一家比魔鬼还可怕,白天路过门口都要快跑,没人敢靠近他们院子,但是到了故事结尾,小姑娘拉着拉德利,觉得他很温暖,是位勇敢的善良人。中间,拉德利在自家院子门口的胡桃树树洞放各种小礼物分享给小朋友,裤子丢了、破了,拉德利给缝好摆放在墙边,女主角兄妹遇到危险的时候,舍命救助。于是,开始小姑娘眼中恐怖的魔鬼慢慢变成了正义、勇敢的使者,拉德利这一角色很丰满且充满寓意。
以前,写家乡好,无从下笔,最近才意识到其实可以一二三层层推进,比如写家乡的山好、家乡的水好,家乡的城好,家乡的人更好,每好一两段,写完就是很好的篇幅。说很多案例,目的不是教条,而是展示自己所理解的逻辑并列举相应案例,目标是让大家容易理解。但无论如何,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多读书,多欣赏好的作品,头脑里有好作文是什么样子的概念,就会好很多,再加上练笔,提高用词、句子和文笔水准,写出好作文,真不难。老师讲作文也是举例子、说逻辑,大家不要理解成套路。先分析佳作,学会欣赏,然后模仿,反复实践中提升才能升华成自己的东西。作文与艺术相通,二者都有写实、创作、升华等不同维度。写实拿到的是基础分,具有创作能力以后就能拿到高分、只有升华到一定高度才可能获得满分作文。作文能力需要学习,也需要练习,更需要源源不断的阅读和生活体验。真情实感和自我人格的前提是生活体验,现在孩子们都缺这部分,我们要适当放手。笔法、想法、情感是高能作文的基本要素。没有充分练习,笔法就是眼高手低;没有生活体验,真情实感就是空话;没有广博见识,想法就是空中楼阁。认清了道路,就放手让孩子们翱翔吧!
相关资源